刘长安;贾廷珍;邵玉霞
为提高急性非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ANLL)的完全缓解率(CR),缩短达CR时间,更有利于患者的长期生存,我们自1997年至1999年应用MHA方案(米托蒽醌+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治疗ANLL,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南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危重的脑血管病可以导致脑死亡.单一经颅多普勒超声或脑电图监测对脑死亡的价值在以往的研究中较为多见,将两者结合的报道在国内尚少见.为了探讨临床、经颅多普勒超声、脑电图监测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在1998年对住在NICU病房的9例因脑血管病、脑死亡致死的患者以及同期的6例出现脑疝经积极抢救后好转的患者进行了临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海燕;马建国;刘素之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的疾病之一,脑梗死虽比脑出血病死率低,但致残率高,且大约20%的幸存者在1~2年内会再次复发,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了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但溶栓治疗的安全时间窗、溶栓剂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与疗效的关系、并发症的防治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丛文健;白玉芝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血清铁蛋白(Ferritin,Ft)已广泛应用于肝病、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等的诊断,但脑脊液(CSF )中Ft测定在脑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国内文献报道较少.我们选择确诊的178例脑肿瘤患者,测定了Ft在其CS F中的水平,报告如下.
作者:王传文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测定32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含量,探讨其与脑出血严重程度的关系及脑出血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动态测定32例急性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NPY含量,动态观察NPY水平在脑出血后昏迷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变化.结果:不同部位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NPY含量第1周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发病第1天开始上升,第2天达高峰,持续3~5天后逐渐下降,第4周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不同部位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NPY含量LSD组间比较以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基底节、脑叶、脑干出血呈梯次分布.结论:NPY参与急性脑出血后继发性病理、生理损害,动态测定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NPY含量,有助于判断脑出血严重程度和分析潜在胃肠动力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和营养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健美;李亚洁;王春慧;陈新洲;翟惠敏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血液粘度滞度升高,纤维蛋白原沉积、血小板粘附、聚集增加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增加有密切关系.银杏叶制剂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向有显著作用,而它对血浆ET的作用报道尚少.本研究旨在观察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银杏叶制剂-EGB761(商品名:金纳多)治疗后神经缺损症状的改善程度,血浆ET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且与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用丹参治疗作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文华;黄延焱;陈渊亮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突然剧烈的眩晕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患者常见的严重症状之一,我院近三年来对照观察了VBI患者静脉滴注654-2与复方丹参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淑哲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癫痫持续状态是临床较常见的危急重症,如不及早控制,则患者常因高热、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脑水肿、心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死亡.因而正确处理癫痫持续状态以降低其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作者在重庆医科大学神经内科进修学习期间,总结了1959年至1996年12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神经内科治疗的130例癫痫持续状态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国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患者,女性,13岁,主因颜面、双下肢水肿20天入院,查体:T 36.8℃,P 85次/min,R 20次/min,BP 100/60mmHg(1mmHg=0.133kPa),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双眼睑水肿,咽充血,扁桃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5次/min,律齐,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左中腹可触及一3cm×4cm大小肿物,边界清,质软,活动度差,轻压痛,腹部叩诊移动性浊音阴性.
作者:刘秀杰;郭更新;呼艳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POEMS(或Crow-Fukase)综合征是病因未明的一种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伴有神经、内分泌、血液、皮肤等多系统损害的病症,临床表现常复杂多样,容易造成长期误诊,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郁书亮;陈红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Grave's病(简称GD),目前认为是属于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细胞)缺陷所致的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作者在常规抗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以调整免疫功能,临床观察发现能提高其远期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沓世念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998~1999年笔者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学习期间,共收治危重型或重型流行性出血热(EHF)61例,在血液透析中加入小剂量肝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唐云志;白雪帆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具有相同的病理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梗死,目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较少,为了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我们从1995年1月至1999年1月对100例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90例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昕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原发性结核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占人群的7/10万[1].近年发病率在全球有所回升,现将我院1990~1997年间收治的50例TBM患者,结合文献就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郭仕峰;薛彦忠;刘成兰;赵振宇;项建平;李丽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脑水肿是脑梗死病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病灶数目、大小、病程和个体差异程度不等.适时合理治疗脑水肿是减轻脑组织损害、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认为脑水肿是一种可用有效手段控制并纠正的病理生理状态[1].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甘露醇因作用较强、性能稳定、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而为常用[2].近年来对甘露醇研究提出了许多异议.全面评估甘露醇作用有利于临床合理治疗.
作者:张锁林;赵玉杰;来华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科素亚是一非肽类口服有效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它能够竞争性地与AngⅡ受体亚型AT1结合,从而阻滞AngⅡ介导的生理学效应,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文献报道科素亚在降压同时具有降低蛋白尿及保护肾功能等作用[1].为此我们应用科亚素治疗1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伴高血压患者,观察了治疗前后血压及肾功能的变化,以下作简要探讨.
作者:孙继良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研究表明,血小板功能异常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是脑梗死促发因素之一,也是造成脑梗死后缺血性损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1].这些研究多集中在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方面.为此我们对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BPC)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进行动态观察,以了解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国强;孟庆莲;韩瑞;田秋君;田金水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临床检验的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虽然临床实验室具备了精密的仪器,可靠的实验方法,但对于标本的正确采取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临床护士如何排除标本采集的干扰因素,正确掌握标本采集技术,保证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谈谈血液标本采集的干扰因素及其控制,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梁红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M)发病率急速上升.目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威胁DM患者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危害,而糖尿病肾病(DN)是慢性并发症严重的一种.有报道[1~3]尿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转铁蛋白(TRU)均为诊断DN的敏感指标,考虑到这三种指标反映肾病的部位或病理生理不同,联合检测可能更早期判断DN.为此,作者联合检测MA、α1-MG、TRU,并结合眼底检查探讨早期诊断DN的临床意义.
作者:汪艳芳;孙琳;刘冰;吴彧;王光公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血脂、胰岛素(Ins)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健康对照老年人、56例老年2型DM患者,其中27例合并MAU和29例未合并MAU患者进行血脂、空腹血糖(FBG)、Ins水平等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2型DM患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FBG和In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则显著降低(P<0.05);DM合并MAU组TG、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高于无合并MAU组(P<0.05).结论:说明血脂、微量白蛋白尿、胰岛素水平在老年2型DM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薛玉凤;赵聚宾;侯俊台 刊期: 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