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朱昕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超声检测, 脑梗死, 急性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硬化, 现报告如下, 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 管腔狭窄, 病理改变, 全身性, 对照组, 患者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具有相同的病理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梗死,目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较少,为了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我们从1995年1月至1999年1月对100例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90例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测,现报告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6例,同期设西药组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英芬;李惠娟;刘翠豹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谈谈血液标本采集的干扰因素及其控制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临床检验的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虽然临床实验室具备了精密的仪器,可靠的实验方法,但对于标本的正确采取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临床护士如何排除标本采集的干扰因素,正确掌握标本采集技术,保证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谈谈血液标本采集的干扰因素及其控制,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梁红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的疾病之一,脑梗死虽比脑出血病死率低,但致残率高,且大约20%的幸存者在1~2年内会再次复发,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了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但溶栓治疗的安全时间窗、溶栓剂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与疗效的关系、并发症的防治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丛文健;白玉芝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死的甘露醇治疗进展

    脑水肿是脑梗死病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病灶数目、大小、病程和个体差异程度不等.适时合理治疗脑水肿是减轻脑组织损害、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认为脑水肿是一种可用有效手段控制并纠正的病理生理状态[1].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甘露醇因作用较强、性能稳定、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而为常用[2].近年来对甘露醇研究提出了许多异议.全面评估甘露醇作用有利于临床合理治疗.

    作者:张锁林;赵玉杰;来华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金纳多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临床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血液粘度滞度升高,纤维蛋白原沉积、血小板粘附、聚集增加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增加有密切关系.银杏叶制剂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向有显著作用,而它对血浆ET的作用报道尚少.本研究旨在观察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银杏叶制剂-EGB761(商品名:金纳多)治疗后神经缺损症状的改善程度,血浆ET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且与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用丹参治疗作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文华;黄延焱;陈渊亮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川芎嗪与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

    以前曾见过川芎嗪与山莨菪碱联合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足的许多报道[1],也有不少报道川芎嗪治疗心、脑、肺、肾及血管疾病[2],但用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治疗报道甚少,我院自1995年至1999年5月应用川芎嗪与山莨菪碱治疗DN 40例,发现其降低血脂、血粘度、减少蛋白尿及改善肾功能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红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磁化水对冠心病高血脂患者血清脂质代谢的影响

    高血脂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临床对冠心病(CAD)的观察多年来就以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的变化为主要指标.目前,临床对高血脂患者大多采用控制高脂食物的摄入、药物降脂等治疗方法.我们于1994年8月开展了磁化水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的研究,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隋玉萍;史本国;孙淑玲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MHA方案在急性白血病诱导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为提高急性非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ANLL)的完全缓解率(CR),缩短达CR时间,更有利于患者的长期生存,我们自1997年至1999年应用MHA方案(米托蒽醌+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治疗ANLL,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南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61例血液透析治疗体会

    1998~1999年笔者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学习期间,共收治危重型或重型流行性出血热(EHF)61例,在血液透析中加入小剂量肝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唐云志;白雪帆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亚低温疗法用于脑复苏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发展,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但由于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差,易引起不可逆损害,导致脑复苏失败而影响了心脏骤停后整个心肺脑复苏水平.减少脑缺血对脑组织的损害,提高脑复苏水平已成为现代急救的关键所在.

    作者:傅一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654-2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突然剧烈的眩晕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患者常见的严重症状之一,我院近三年来对照观察了VBI患者静脉滴注654-2与复方丹参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淑哲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POEMS综合征1例

    POEMS(或Crow-Fukase)综合征是病因未明的一种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伴有神经、内分泌、血液、皮肤等多系统损害的病症,临床表现常复杂多样,容易造成长期误诊,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郁书亮;陈红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具有相同的病理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梗死,目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较少,为了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我们从1995年1月至1999年1月对100例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90例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昕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特殊的清除超氧自由基的抗氧化酶.脑血管病发生后增加活性氧自由基的生成,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清除将引发神经细胞的质膜及细胞器脂膜的过氧化,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与微循环障碍[1,2].

    作者:肖金华;沈元娜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清中IL-6与TNF-α水平的研究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指机体对不同的严重刺激(包括感染和非感染)所产生的一种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1].感染、炎症、组织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和坏死组织刺激,使机体免疫细胞处于被激化状态,肠屏障功能受损,体内抗炎机能减弱,炎性组织分泌物存留,炎症介质失控性释放是SIRS的主要发生机制.许多学者认为,在机体对损伤的反应中,多种细胞因子起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受到广泛重视.本文通过检测SIRS患儿血清IL-6和TNFα的水平,了解它们在疾病中的作用,期望为IL-6和TNFα抗体或拮抗剂在小儿SIRS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卢莉颖;蒋燕清;邵睿;宋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造影剂肾损害1例

    患者,女性,13岁,主因颜面、双下肢水肿20天入院,查体:T 36.8℃,P 85次/min,R 20次/min,BP 100/60mmHg(1mmHg=0.133kPa),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双眼睑水肿,咽充血,扁桃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5次/min,律齐,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左中腹可触及一3cm×4cm大小肿物,边界清,质软,活动度差,轻压痛,腹部叩诊移动性浊音阴性.

    作者:刘秀杰;郭更新;呼艳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脑出血昏迷患者血浆、胃液神经肽Y动态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测定32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含量,探讨其与脑出血严重程度的关系及脑出血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动态测定32例急性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NPY含量,动态观察NPY水平在脑出血后昏迷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变化.结果:不同部位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NPY含量第1周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发病第1天开始上升,第2天达高峰,持续3~5天后逐渐下降,第4周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不同部位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NPY含量LSD组间比较以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基底节、脑叶、脑干出血呈梯次分布.结论:NPY参与急性脑出血后继发性病理、生理损害,动态测定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NPY含量,有助于判断脑出血严重程度和分析潜在胃肠动力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和营养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健美;李亚洁;王春慧;陈新洲;翟惠敏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18例误诊与预后分析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并不罕见,是新型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较高,在与死亡有关的因素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延误诊治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1].本文就中山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室1955年至1998年2月收治的118例隐脑病例,对其诊断与预后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张晓红;肖杰生;张宇峰;林炳亮;林潮双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机制和中西医结合脱毒治疗的现状

    吸毒已成为全球性公害,到1998年,全世界吸毒者达6 000万人,全世界毒品交易额超过6 500亿美元,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高复吸率(95%以上)是毒瘾医学面临的大挑战.至今,不论科学多发达的国家,都没有解决人类自己作践自己的这一毒瘤.戒毒工作始终在吸了脱,脱了吸的恶性循环中兜圈子.如不迅速净化环境,远离毒品,祸殃非同小可,应加强研究积极推出脱毒、康复、预防和社会管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戒毒模式.在1998年底由韩济生等三位院士主持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明确提出吸毒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病,戒毒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者:杨国栋;姚新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脑脊液铁蛋白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

    血清铁蛋白(Ferritin,Ft)已广泛应用于肝病、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等的诊断,但脑脊液(CSF )中Ft测定在脑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国内文献报道较少.我们选择确诊的178例脑肿瘤患者,测定了Ft在其CS F中的水平,报告如下.

    作者:王传文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