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卢英芬;李惠娟;刘翠豹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 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 现报告如下, 疗效满意, 西药
摘要: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6例,同期设西药组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清中IL-6与TNF-α水平的研究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指机体对不同的严重刺激(包括感染和非感染)所产生的一种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1].感染、炎症、组织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和坏死组织刺激,使机体免疫细胞处于被激化状态,肠屏障功能受损,体内抗炎机能减弱,炎性组织分泌物存留,炎症介质失控性释放是SIRS的主要发生机制.许多学者认为,在机体对损伤的反应中,多种细胞因子起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受到广泛重视.本文通过检测SIRS患儿血清IL-6和TNFα的水平,了解它们在疾病中的作用,期望为IL-6和TNFα抗体或拮抗剂在小儿SIRS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卢莉颖;蒋燕清;邵睿;宋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磁化水对冠心病高血脂患者血清脂质代谢的影响

    高血脂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临床对冠心病(CAD)的观察多年来就以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的变化为主要指标.目前,临床对高血脂患者大多采用控制高脂食物的摄入、药物降脂等治疗方法.我们于1994年8月开展了磁化水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的研究,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隋玉萍;史本国;孙淑玲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口服安定致死2例

    安定属苯二氮□类,其毒性小,安全范围大.急性中毒时很少出现严重的症状如长时间深度昏迷和呼吸抑制,致死者更属罕见.然临床曾遇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彩勤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视神经脊髓炎临床观察

    视神经脊髓炎的主要特点是合并有视神经与脊髓的脱髓鞘性变,以往应用常规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疗效大多不令人满意,常遗有失明、肢体瘫痪甚至死亡.近年来我们对9例较重的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进行了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methylprednisolone pulse therapy,MPPT)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百波;李雪梅;刘志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静脉毒瘾者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治愈1例

    患者,男性,24岁,因静脉吸毒1年(用自来水稀释,无消毒,自行静脉注射海洛因).出现寒战、高热、咳嗽、气促2个月余入院.检查:体温40℃,脉搏120次/min,呼吸42次/min,血压88.5/67.5mmHg(11.8/9kPa),消瘦,面色苍白,双下肢皮肤多处出血性皮疹,双前臂内侧密集小针眼,巩膜无黄染,双侧语颤增强,呼吸音清,三尖瓣区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

    作者:吴文斌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对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我们对5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如下.

    作者:李凡;孙大宝;张振声;张密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机制和中西医结合脱毒治疗的现状

    吸毒已成为全球性公害,到1998年,全世界吸毒者达6 000万人,全世界毒品交易额超过6 500亿美元,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高复吸率(95%以上)是毒瘾医学面临的大挑战.至今,不论科学多发达的国家,都没有解决人类自己作践自己的这一毒瘤.戒毒工作始终在吸了脱,脱了吸的恶性循环中兜圈子.如不迅速净化环境,远离毒品,祸殃非同小可,应加强研究积极推出脱毒、康复、预防和社会管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戒毒模式.在1998年底由韩济生等三位院士主持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明确提出吸毒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病,戒毒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者:杨国栋;姚新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6例,同期设西药组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英芬;李惠娟;刘翠豹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浆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价值评估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情况,寻找SAH抗纤溶治疗及观察病情变化的实验室指标.方法:抽取30例正常对照组及25例住院SAH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3、4周血,用ELISA法定量检验D二聚体含量.结果: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第4周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第2,3,4周呈下降趋势,第4周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有11例血浆D二聚体下降后又升高,1例再出血,1例脑梗死.结论:SAH后血浆D二聚体升高,观察D二聚体变化有助于判定抗纤溶治疗疗效及观察病情变化.

    作者:李吕力;薛富英;韩敏;王铁建;易菲;黄月松;张永全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谈谈血液标本采集的干扰因素及其控制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临床检验的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虽然临床实验室具备了精密的仪器,可靠的实验方法,但对于标本的正确采取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临床护士如何排除标本采集的干扰因素,正确掌握标本采集技术,保证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谈谈血液标本采集的干扰因素及其控制,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梁红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脑脊液铁蛋白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

    血清铁蛋白(Ferritin,Ft)已广泛应用于肝病、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等的诊断,但脑脊液(CSF )中Ft测定在脑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国内文献报道较少.我们选择确诊的178例脑肿瘤患者,测定了Ft在其CS F中的水平,报告如下.

    作者:王传文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金纳多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临床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血液粘度滞度升高,纤维蛋白原沉积、血小板粘附、聚集增加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增加有密切关系.银杏叶制剂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向有显著作用,而它对血浆ET的作用报道尚少.本研究旨在观察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银杏叶制剂-EGB761(商品名:金纳多)治疗后神经缺损症状的改善程度,血浆ET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且与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用丹参治疗作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文华;黄延焱;陈渊亮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变化的临床研究

    研究表明,血小板功能异常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是脑梗死促发因素之一,也是造成脑梗死后缺血性损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1].这些研究多集中在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方面.为此我们对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BPC)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进行动态观察,以了解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国强;孟庆莲;韩瑞;田秋君;田金水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61例血液透析治疗体会

    1998~1999年笔者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学习期间,共收治危重型或重型流行性出血热(EHF)61例,在血液透析中加入小剂量肝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唐云志;白雪帆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科素亚对慢性肾衰患者降压的临床观察

    科素亚是一非肽类口服有效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它能够竞争性地与AngⅡ受体亚型AT1结合,从而阻滞AngⅡ介导的生理学效应,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文献报道科素亚在降压同时具有降低蛋白尿及保护肾功能等作用[1].为此我们应用科亚素治疗1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伴高血压患者,观察了治疗前后血压及肾功能的变化,以下作简要探讨.

    作者:孙继良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中基层医院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

    在西方国家,糖尿病已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糖尿病亦是导致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由于缺乏特异及敏感的实验室检查手段而被延误.因此,如何做好对DN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控制DN进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可通过对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转铁蛋白等测定以及肾脏组织学检查等对DN做出早期诊断.

    作者:吴胜利;李宏亮;李建宁;邓郦生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血脂、胰岛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血脂、胰岛素(Ins)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健康对照老年人、56例老年2型DM患者,其中27例合并MAU和29例未合并MAU患者进行血脂、空腹血糖(FBG)、Ins水平等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2型DM患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FBG和In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则显著降低(P<0.05);DM合并MAU组TG、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高于无合并MAU组(P<0.05).结论:说明血脂、微量白蛋白尿、胰岛素水平在老年2型DM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薛玉凤;赵聚宾;侯俊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具有相同的病理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梗死,目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较少,为了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我们从1995年1月至1999年1月对100例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90例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昕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18例误诊与预后分析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并不罕见,是新型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较高,在与死亡有关的因素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延误诊治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1].本文就中山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室1955年至1998年2月收治的118例隐脑病例,对其诊断与预后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张晓红;肖杰生;张宇峰;林炳亮;林潮双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脐血清中IL-2、TNFα及sIL-2R的表达水平

    随着近年来脐血实验与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脐血移植(CBT)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初步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与骨髓移植相比,脐血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较低[1].本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足月正常分娩新生儿脐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表达水平,并与健康成人外周血清进行比较,以期进一步探讨脐血的免疫学特性,为脐血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刘长安;贾廷珍;邵玉霞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