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机制和中西医结合脱毒治疗的现状

杨国栋;姚新民

关键词:阿片, 物质依赖, 中西医结合, 香山科学会议, 吸毒者, 戒毒模式, 中国特色, 系统工程, 人类健康, 净化环境, 戒毒工作, 加强研究, 反复发作, 毒瘾医学, 毒品, 交易额, 复吸率, 院士, 预防, 循环
摘要:吸毒已成为全球性公害,到1998年,全世界吸毒者达6 000万人,全世界毒品交易额超过6 500亿美元,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高复吸率(95%以上)是毒瘾医学面临的大挑战.至今,不论科学多发达的国家,都没有解决人类自己作践自己的这一毒瘤.戒毒工作始终在吸了脱,脱了吸的恶性循环中兜圈子.如不迅速净化环境,远离毒品,祸殃非同小可,应加强研究积极推出脱毒、康复、预防和社会管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戒毒模式.在1998年底由韩济生等三位院士主持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明确提出吸毒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病,戒毒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判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M)发病率急速上升.目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威胁DM患者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危害,而糖尿病肾病(DN)是慢性并发症严重的一种.有报道[1~3]尿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转铁蛋白(TRU)均为诊断DN的敏感指标,考虑到这三种指标反映肾病的部位或病理生理不同,联合检测可能更早期判断DN.为此,作者联合检测MA、α1-MG、TRU,并结合眼底检查探讨早期诊断DN的临床意义.

    作者:汪艳芳;孙琳;刘冰;吴彧;王光公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脐血清中IL-2、TNFα及sIL-2R的表达水平

    随着近年来脐血实验与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脐血移植(CBT)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初步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与骨髓移植相比,脐血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较低[1].本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足月正常分娩新生儿脐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表达水平,并与健康成人外周血清进行比较,以期进一步探讨脐血的免疫学特性,为脐血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刘长安;贾廷珍;邵玉霞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18例误诊与预后分析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并不罕见,是新型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较高,在与死亡有关的因素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延误诊治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1].本文就中山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室1955年至1998年2月收治的118例隐脑病例,对其诊断与预后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张晓红;肖杰生;张宇峰;林炳亮;林潮双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川芎嗪与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

    以前曾见过川芎嗪与山莨菪碱联合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足的许多报道[1],也有不少报道川芎嗪治疗心、脑、肺、肾及血管疾病[2],但用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治疗报道甚少,我院自1995年至1999年5月应用川芎嗪与山莨菪碱治疗DN 40例,发现其降低血脂、血粘度、减少蛋白尿及改善肾功能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红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对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我们对5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如下.

    作者:李凡;孙大宝;张振声;张密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的疾病之一,脑梗死虽比脑出血病死率低,但致残率高,且大约20%的幸存者在1~2年内会再次复发,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了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但溶栓治疗的安全时间窗、溶栓剂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与疗效的关系、并发症的防治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丛文健;白玉芝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MHA方案在急性白血病诱导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为提高急性非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ANLL)的完全缓解率(CR),缩短达CR时间,更有利于患者的长期生存,我们自1997年至1999年应用MHA方案(米托蒽醌+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治疗ANLL,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南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亚低温疗法用于脑复苏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发展,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但由于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差,易引起不可逆损害,导致脑复苏失败而影响了心脏骤停后整个心肺脑复苏水平.减少脑缺血对脑组织的损害,提高脑复苏水平已成为现代急救的关键所在.

    作者:傅一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谈谈血液标本采集的干扰因素及其控制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临床检验的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虽然临床实验室具备了精密的仪器,可靠的实验方法,但对于标本的正确采取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临床护士如何排除标本采集的干扰因素,正确掌握标本采集技术,保证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谈谈血液标本采集的干扰因素及其控制,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梁红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科素亚对慢性肾衰患者降压的临床观察

    科素亚是一非肽类口服有效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它能够竞争性地与AngⅡ受体亚型AT1结合,从而阻滞AngⅡ介导的生理学效应,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文献报道科素亚在降压同时具有降低蛋白尿及保护肾功能等作用[1].为此我们应用科亚素治疗1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伴高血压患者,观察了治疗前后血压及肾功能的变化,以下作简要探讨.

    作者:孙继良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影响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因素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原发性结核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占人群的7/10万[1].近年发病率在全球有所回升,现将我院1990~1997年间收治的50例TBM患者,结合文献就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郭仕峰;薛彦忠;刘成兰;赵振宇;项建平;李丽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6例,同期设西药组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英芬;李惠娟;刘翠豹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中基层医院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

    在西方国家,糖尿病已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糖尿病亦是导致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由于缺乏特异及敏感的实验室检查手段而被延误.因此,如何做好对DN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控制DN进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可通过对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转铁蛋白等测定以及肾脏组织学检查等对DN做出早期诊断.

    作者:吴胜利;李宏亮;李建宁;邓郦生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静脉毒瘾者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治愈1例

    患者,男性,24岁,因静脉吸毒1年(用自来水稀释,无消毒,自行静脉注射海洛因).出现寒战、高热、咳嗽、气促2个月余入院.检查:体温40℃,脉搏120次/min,呼吸42次/min,血压88.5/67.5mmHg(11.8/9kPa),消瘦,面色苍白,双下肢皮肤多处出血性皮疹,双前臂内侧密集小针眼,巩膜无黄染,双侧语颤增强,呼吸音清,三尖瓣区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

    作者:吴文斌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61例血液透析治疗体会

    1998~1999年笔者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学习期间,共收治危重型或重型流行性出血热(EHF)61例,在血液透析中加入小剂量肝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唐云志;白雪帆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癫痫持续状态130例临床分析

    癫痫持续状态是临床较常见的危急重症,如不及早控制,则患者常因高热、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脑水肿、心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死亡.因而正确处理癫痫持续状态以降低其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作者在重庆医科大学神经内科进修学习期间,总结了1959年至1996年12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神经内科治疗的130例癫痫持续状态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国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脑脊液铁蛋白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

    血清铁蛋白(Ferritin,Ft)已广泛应用于肝病、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等的诊断,但脑脊液(CSF )中Ft测定在脑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国内文献报道较少.我们选择确诊的178例脑肿瘤患者,测定了Ft在其CS F中的水平,报告如下.

    作者:王传文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金纳多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临床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血液粘度滞度升高,纤维蛋白原沉积、血小板粘附、聚集增加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增加有密切关系.银杏叶制剂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向有显著作用,而它对血浆ET的作用报道尚少.本研究旨在观察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银杏叶制剂-EGB761(商品名:金纳多)治疗后神经缺损症状的改善程度,血浆ET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且与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用丹参治疗作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文华;黄延焱;陈渊亮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不同的环磷酰胺冲击方案对狼疮性肾炎的影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常见的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中常受累的是肾脏,即狼疮性肾炎(LN),终末期肾衰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LN的控制情况对SLE的预后起着关键作用.目前,环磷酰胺(CTX)在LN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但采用不同的CTX冲击间隔的治疗结果到底如何,尚缺乏系统的观察.本文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分别采用二种不同的CTX冲击方案,观察二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希冀能够指导临床.

    作者:薛鸾;胡建东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机制和中西医结合脱毒治疗的现状

    吸毒已成为全球性公害,到1998年,全世界吸毒者达6 000万人,全世界毒品交易额超过6 500亿美元,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高复吸率(95%以上)是毒瘾医学面临的大挑战.至今,不论科学多发达的国家,都没有解决人类自己作践自己的这一毒瘤.戒毒工作始终在吸了脱,脱了吸的恶性循环中兜圈子.如不迅速净化环境,远离毒品,祸殃非同小可,应加强研究积极推出脱毒、康复、预防和社会管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戒毒模式.在1998年底由韩济生等三位院士主持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明确提出吸毒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病,戒毒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者:杨国栋;姚新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