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一明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并不罕见,是新型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较高,在与死亡有关的因素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延误诊治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1].本文就中山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室1955年至1998年2月收治的118例隐脑病例,对其诊断与预后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张晓红;肖杰生;张宇峰;林炳亮;林潮双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们对5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如下.
作者:李凡;孙大宝;张振声;张密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安定属苯二氮□类,其毒性小,安全范围大.急性中毒时很少出现严重的症状如长时间深度昏迷和呼吸抑制,致死者更属罕见.然临床曾遇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彩勤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癫痫持续状态是临床较常见的危急重症,如不及早控制,则患者常因高热、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脑水肿、心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死亡.因而正确处理癫痫持续状态以降低其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作者在重庆医科大学神经内科进修学习期间,总结了1959年至1996年12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神经内科治疗的130例癫痫持续状态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国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吸毒已成为全球性公害,到1998年,全世界吸毒者达6 000万人,全世界毒品交易额超过6 500亿美元,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高复吸率(95%以上)是毒瘾医学面临的大挑战.至今,不论科学多发达的国家,都没有解决人类自己作践自己的这一毒瘤.戒毒工作始终在吸了脱,脱了吸的恶性循环中兜圈子.如不迅速净化环境,远离毒品,祸殃非同小可,应加强研究积极推出脱毒、康复、预防和社会管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戒毒模式.在1998年底由韩济生等三位院士主持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明确提出吸毒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病,戒毒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者:杨国栋;姚新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脑水肿是脑梗死病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病灶数目、大小、病程和个体差异程度不等.适时合理治疗脑水肿是减轻脑组织损害、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认为脑水肿是一种可用有效手段控制并纠正的病理生理状态[1].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甘露醇因作用较强、性能稳定、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而为常用[2].近年来对甘露醇研究提出了许多异议.全面评估甘露醇作用有利于临床合理治疗.
作者:张锁林;赵玉杰;来华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 概况1.1 定义 IBS是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又没有器质结构改变,也无生化异常的一组肠道功能失调症状,是一综合征.
作者:刘桂蕊;张毅;陈文瑞;刘德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具有相同的病理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梗死,目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较少,为了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我们从1995年1月至1999年1月对100例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90例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昕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 概况1.1 定义 SIRS是指感染或非感染对机体侵袭的反应.是全身性过度应激反应性炎症.有多种原因致病,可造成多脏器损伤,是一综合病征,是复杂的兼症.
作者:刘桂蕊;李金成;黄秋静;施同爱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常见的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中常受累的是肾脏,即狼疮性肾炎(LN),终末期肾衰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LN的控制情况对SLE的预后起着关键作用.目前,环磷酰胺(CTX)在LN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但采用不同的CTX冲击间隔的治疗结果到底如何,尚缺乏系统的观察.本文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分别采用二种不同的CTX冲击方案,观察二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希冀能够指导临床.
作者:薛鸾;胡建东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突然剧烈的眩晕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患者常见的严重症状之一,我院近三年来对照观察了VBI患者静脉滴注654-2与复方丹参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淑哲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血清铁蛋白(Ferritin,Ft)已广泛应用于肝病、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等的诊断,但脑脊液(CSF )中Ft测定在脑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国内文献报道较少.我们选择确诊的178例脑肿瘤患者,测定了Ft在其CS F中的水平,报告如下.
作者:王传文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测定32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含量,探讨其与脑出血严重程度的关系及脑出血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动态测定32例急性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NPY含量,动态观察NPY水平在脑出血后昏迷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变化.结果:不同部位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NPY含量第1周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发病第1天开始上升,第2天达高峰,持续3~5天后逐渐下降,第4周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不同部位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NPY含量LSD组间比较以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基底节、脑叶、脑干出血呈梯次分布.结论:NPY参与急性脑出血后继发性病理、生理损害,动态测定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NPY含量,有助于判断脑出血严重程度和分析潜在胃肠动力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和营养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健美;李亚洁;王春慧;陈新洲;翟惠敏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视神经脊髓炎的主要特点是合并有视神经与脊髓的脱髓鞘性变,以往应用常规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疗效大多不令人满意,常遗有失明、肢体瘫痪甚至死亡.近年来我们对9例较重的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进行了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methylprednisolone pulse therapy,MPPT)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百波;李雪梅;刘志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科素亚是一非肽类口服有效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它能够竞争性地与AngⅡ受体亚型AT1结合,从而阻滞AngⅡ介导的生理学效应,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文献报道科素亚在降压同时具有降低蛋白尿及保护肾功能等作用[1].为此我们应用科亚素治疗1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伴高血压患者,观察了治疗前后血压及肾功能的变化,以下作简要探讨.
作者:孙继良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发展,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但由于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差,易引起不可逆损害,导致脑复苏失败而影响了心脏骤停后整个心肺脑复苏水平.减少脑缺血对脑组织的损害,提高脑复苏水平已成为现代急救的关键所在.
作者:傅一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高血脂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临床对冠心病(CAD)的观察多年来就以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的变化为主要指标.目前,临床对高血脂患者大多采用控制高脂食物的摄入、药物降脂等治疗方法.我们于1994年8月开展了磁化水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的研究,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隋玉萍;史本国;孙淑玲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原发性结核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占人群的7/10万[1].近年发病率在全球有所回升,现将我院1990~1997年间收治的50例TBM患者,结合文献就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郭仕峰;薛彦忠;刘成兰;赵振宇;项建平;李丽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患者,男性,24岁,因静脉吸毒1年(用自来水稀释,无消毒,自行静脉注射海洛因).出现寒战、高热、咳嗽、气促2个月余入院.检查:体温40℃,脉搏120次/min,呼吸42次/min,血压88.5/67.5mmHg(11.8/9kPa),消瘦,面色苍白,双下肢皮肤多处出血性皮疹,双前臂内侧密集小针眼,巩膜无黄染,双侧语颤增强,呼吸音清,三尖瓣区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
作者:吴文斌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 概况1.1 定义 IMS是指因AOIP经治疗缓解之后,在迟发性周围神经性病变出现之前出现的呼吸衰竭.是复杂的兼征.
作者:刘桂蕊;张柏源;周健;张柏安;齐玉芹;张平;张富成;张修伟 刊期: 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