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侧髌股韧带急性损伤的磁共振诊断研究

梁文彬;胡卫东;娄明武;王秀荣

关键词:内侧髌股韧带,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M PFL )急性损伤的M 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M RI成像及临床证实的36例急性M PFL损伤患者的M RI资料,观察M PFL及膝关节其它结构损伤的M RI表现。结果36例M PFL损伤中,17例发生股骨侧,11例发生在髌骨侧,8例发生在韧带体部。36例M PFL损伤中,挫伤为19例,部分撕裂11例,完全撕裂6例。36例M PFL损伤中,11例存在髌骨半脱位,3例存在髌骨脱位,25例存在骨挫伤,8例存在骨软骨骨折,16例存在内侧副韧带损伤,17例存在股内侧斜肌损伤,15例存在半月板损伤,36例均有不同程度关节积液。结论 M RI诊断M PFL损伤以横断位佳。M RI可以对M PFL损伤进行准确诊断和分级,典型的其它结构伴发损伤对诊断急性M PFL损伤有重要提示作用。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粒子治疗鼻窦复发性恶性肿瘤

    目的:探讨C T引导下植入125 I放射粒子治疗鼻窦复发性恶性肿瘤的方法、疗效、安全性。方法11例鼻窦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行C 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 I放射粒子。术前应用放射粒子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计划125 I放射粒子的活度和用量,粒子活度为0.6~0.8mCi ,术后立即行CT扫描并进行质量验证,定期CT随访,判定分析疗效。结果11例鼻窦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分别于术后2、4、6、12月复查C T ,肿瘤局部控制有效率(RR )依次是:100%(11/11)、100%(11/11)、90.9%(10/11)、81.8%(9/11);3例在植入部位骨破坏区出现了明显的骨化,占27.3%(3/11),6月后行再次植入补充治疗1例,治疗后1月出现皮肤色素沉着6例,未发生皮肤溃疡。结论 CT 引导下植入125 I放射粒子治疗鼻窦复发性恶性肿瘤,疗效可靠、并发症轻,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作者:王歧峰;左太阳;胡效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 PC )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颅内H PC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结果26例患者中,所有病灶位于颅内脑外,位于颅底7例、矢状窦旁5例、大脑镰旁4例、小脑幕旁3例、大脑凸面7例。病灶呈分叶状15例,呈不规则形11例。C 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7例,稍低密度3例;颅骨破坏4例,瘤内钙化1例;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明显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6例。MR平扫病灶T1 WI呈等、高、低混杂信号20例,稍低信号3例,稍高信号3例;T2 WI呈高、低混杂信号18例,等、低混杂信号5例,等信号3例;T1 WI及T2 WI显示坏死囊变21例;有血管流空18例,出血7例,4例肿瘤邻近颅骨破坏;增强扫描22例呈不均匀显著强化,4例呈均匀显著强化,17例瘤周水肿明显。镜检示瘤细胞弥漫分布,间质有大量裂隙状血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6例Vim、CD34、CD99阳性,CD31、EMA、CK、Syn及Bcl-2均阴性。结论 HPC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需与脑膜瘤鉴别,要注意分析其恶性征象,以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姚倩东;杨春;张劲松;郑敏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 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病理对照对十二指肠肿瘤诊断价值。方法对79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肿瘤MSCT资料及发病机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中十二指肠腺癌57例,间质瘤7例,恶性淋巴瘤7例,类癌4例,脂肪瘤2例,腺瘤2例。十二指肠腺癌CT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部软组织肿块影,伴肠腔不规则狭窄;间质瘤CT表现多为较大软组织肿块,有明显强化,肿块多腔外生长;恶性淋巴瘤CT 表现肿瘤累及肠管范围较长,肠壁增厚明显,呈轻-中度强化,但肠梗阻症状不明显;类癌CT表现软组织肿块或结节影,强化较明显;脂肪瘤CT表现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影(CT值为负值),强化不明显;腺瘤CT表现等密度的菜花状小肿块影,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边缘有分叶状。结论 M SC T有助于十二指肠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的评估有很大帮助。

    作者:连永伟;刘清华;颜显杰;邓晋郁;王鸿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肝癌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DWI技术对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了鉴别。结果肝转移瘤组(1.52±0.23)、肝血管瘤组(1.84±0.32)、肝囊肿组(3.32±0.60)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1.24±0.1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3.68、5.92、8.30,P <0.05)。结论通过DWI图像特点及量化分析ADC值,提高M RI对肝癌的诊断能力。

    作者:吴加满;夏盛伟;王东煜;吴立共;项剑瑜;刘绪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和X线摄影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C T三维重建技术与X线摄影在四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3例四肢骨折患者分别采用X线摄影、C T薄层扫描及C T三维重建进行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图像阳性率。结果423例患者经X线摄影、C T薄层扫描及C T三维重建检查后,C T三维重建检查的总阳性率(97.48%)明显高于X线摄影(82.60%)或C T 薄层扫描(91.1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采用VR和M PR的三维CT检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四肢骨折的诊断阳性率,尤其是对存在关节损伤或者胫骨平台骨折。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整体、直观地显示四肢骨关节骨折和脱位的特征。

    作者:杨广义;郑远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结合病理学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结合病理学基础对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5例乳腺癌患者的高频超声声像图及彩色血流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25例乳腺癌患者经病理证实其中单纯癌55例、浸润性导管癌20例、导管内癌18例、髓样癌12例、导管腺癌10例、乳头状癌10例。乳腺癌患者的高频声像图共性特征包括:肿瘤边界形态不规则,可见“蟹足状、花朵状、多发结节状”的毛刺状边缘,凹凸不平,无包膜,压之和改变体位不变形,有边缘角征、微小分叶征、界限不清,内部多为实质低回声及较低回声,后方声衰,偶尔肿块呈等回声,光点分布不均,部分病例可见钙化灶或散在的点状或针尖状强回声。125例患者的乳腺肿块中有血流显示90例,显示率达72.00%。结论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结合诊断乳腺癌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符合率。

    作者:朱葵阳;金桂龙;丁之玮;郭玉霞;赵湘湘;王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包囊肿1例

    患者女,77岁。因全身水肿1月来我院就诊。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CT示:前纵隔囊性灶,紧贴心包左前侧壁,多考虑来源心包(心包囊肿)(图1)。超声心动图示:于不规则左室长轴切面近心尖部右室壁外(图2)至不规则大动脉短轴切面肺动脉分叉处(图3)外侧可探及长度约8.1cm无回声包块,宽处内径约3.5cm ,包膜完整,其内无血流信号,无自主搏动,房、室未受压变形。超声诊断:心包囊肿。手术所见:胸部左侧第五肋前外侧切口,前纵隔偏左侧心包前有一约5.0cm ×6.0cm ×6.0cm大小囊性包块,质软,活动度可,有一短蒂与心包相连,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病理诊断:M PR图像进行统计和分析。

    作者:冉兵;晁玥;安县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儿童气管异物低剂量CT扫描及后处理图像诊断价值的分析

    目的:探讨C T低剂量扫描及后处理图像质量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气道异物患儿行MSCT扫描,CT 扫描参数为100kV ,40~80mA ,层厚5mm ,间距5mm ,螺距0.396,扫描后进行层厚0.625mm ,间隔0.625mm 重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小密度投影(MinIP)、CT 仿真支气管内窥镜(CTVB)。并与支气管内窥镜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均获得满意的后处理图像,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的诊断准确性为97.9%,异物定位与支气管镜检相符97.9%。其中MPR(包括CPR)及MinIP在显示异物本身和局限性气管、支气管阻塞好。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可用螺旋CT 低剂量扫描,但不能用单一的后处理技术,应该将轴位和多种后处理技术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本病的直接征象是显示异物本身,而局限性支气管阻塞需结合其他征象才能确诊。

    作者:梁慧;任庆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儿暂时性小肠套叠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暂时性小肠套叠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了在本院经超声诊断的21例小儿暂时性小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均经过超声诊断后确诊,共发现25处暂时性小肠套叠,其中4例患儿存在两处暂时性小肠套叠。超声表现为横切面呈现“靶环征”或“同心圆征”,纵切面呈现“套筒征”或“三明治征”。21例患儿在超声检查过程中有5例患儿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即发现小肠套叠自动复位,另外16例患儿在2~5h后复查超声发现自行复位。第二天复查超声的时无复发情况。结论小儿暂时性小肠套叠具有自发复位的特性,采用重复超声检查可保守治疗,不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陈松英;董霏;王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儿重症肺炎并心衰的诊断研究进展

    全世界每年因肺炎死亡的小儿人数在200万左右,占儿童死亡总人数的19%,是小儿常见疾病中死亡率高的疾病之一,而心力衰竭则是小儿肺炎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诊断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及脑钠肽等实验室指标,但这往往易导致误诊的可能性。心脏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已经被证实能更准确的反映心脏功能。其中,超声斑点追踪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诊断小儿重症肺炎并心衰的新技术。具体来说,经由超声成像过程中入射超声波与心肌组织之间发生散射、反射等作用而在图像上形成“斑点”,通过软件分析准确指出心肌功能的节段性异常。该技术有效的减少了对重症肺炎并心衰患儿病情诊断的延误,并且具有可重复,安全、无创、准确的优点。下面笔者就小儿重症肺炎并心衰的诊断研究进展进行以下阐述。

    作者:杨柳(综述);陈文娟(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在肺癌与肺良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应用影像学方法反映肺癌病理学特性。方法收集我院胸部M SC T 灌注成像检查的患者,通过连续灌注来定量评价肺结节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具体包括肿瘤感兴趣区血流量(blood flow ,BF)、血容量(blood volume , 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与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PS)值等CT灌注参数值的变化,探讨肺部肿瘤患者灌注参数值与其病理分型、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三组之间的M T T和BF值比较无明显差异;而BV和PS在三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其中BV是炎性结节>恶性结节>良性结节,而 PS是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等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组之间的BV、BF、M T T、PS比较无明显差异;而经比较发现鳞癌的BF值明显低于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CT灌注参数可以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组的BF和PS值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各种类型肺癌血流特点与肿瘤内部的微血管密度情况,灌注参数值具有一定的规律,对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有重大的价值。

    作者:赵红梅;方立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右位主动脉弓

    目的:探讨胎儿右位主动脉弓的产前超声诊断方法及声像图特征,提高其产前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超声诊断的9例右位主动脉弓胎儿的产前超声表现,并对其产前超声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例右位主动脉弓胎儿中5例为单纯性右位主动脉弓,1例为双主动脉弓,1例合并多囊肾,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型肺动脉闭锁,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型肺动脉闭锁、右心室双出口和永存左上腔静脉。9例右位主动脉弓在三血管-气管切面上表现为主动脉弓位于气管的右侧,在非标准左心室流出道切面上表现为主动脉弓与升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增大。其中6例为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与左位动脉导管构成包绕气管和食管的“U”型血管环,1例双主动脉弓形成包绕气管和食管的"O”形血管环,2例为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头臂动脉镜像分支、动脉导管连接于左锁骨下动脉,未形成血管环。9例中4例引产后经尸体解剖证实,5例经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结论胎儿右位主动脉弓具有特征性的产前超声诊断图像,掌握右位主动脉弓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可有效检出胎儿右位主动脉弓,三血管-气管切面和非标准左心室流出道切面是产前筛查和诊断右位主动脉弓的重要切面。

    作者:刘亚琴;栾泽东;于晓波;张晓平;王晓燕;邹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MSCT在肩峰分型及其与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的相关性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肩峰分型及其与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临床证实的97例肩峰下撞击综合症患者,按年龄段分成A组(39岁以下)、B组(40~59岁)和C组(60岁以上)三组,共97个肩关节进行MSCT扫描,将原始数据1mm薄层重建后在工作站上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观察肩峰解剖形态并分型、测肩峰-肱骨头间距(A-H间距)。结果 I型扁平型23肩,占23.7%,II型弯曲型30肩,占30.9%,III型钩型44肩,占45.4%;I、II型肩峰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减少,III型肩峰随年龄增加而增多,A、B组及A、C组II、III肩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型和Ⅱ型肩峰在左、右肩分布无明显差异,Ⅲ型肩峰以右肩居多,左右肩III型肩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II型及II、III型肩峰A-H间距<5mm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I型所占比例高。结论 MSCT 可以清晰显示肩关节的解剖及其形态,钩型肩峰以右肩多见,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

    作者:江凯;叶如卿;王蓼;葛明亮;邓生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乳腺肿瘤中CerbB-2基因的表达与CPA 血流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中CerbB-2基因表达与彩色血管能量成像(CPA)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术前应用超声CPA多普勒技术常规检测49例乳腺癌患者及3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肿瘤血流信号,与免疫组化法检测CerbB-2的基因表达情况做对照,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49例乳腺癌CerbB-2基因表达阳性率(71%)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33.3%,P <0.05),CerbB-2在临床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83.3%)显著高于其在Ⅰ、Ⅱ期的表达率(50%,P <0.01),伴有淋巴转移者CerbB-2基因的表达率为86.7%,无淋巴结者阳性表达率为4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1)。CerbB-2的表达强度与CPA血流分级呈正相关(γ=0.683,P <0.01)。结论 CerbB-2基因在乳腺癌中呈高强度表达,且与CPA血流的分级呈正相关,两者联合评价乳腺肿瘤能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郭婧慧;程昀;刘焱;梁媛;房敬阳;郭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检查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特征,并分析其超声表现与病变M VD的关系。方法选择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超声学检查,并经病理证实。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特征〔大血流速度(Vmax )、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 ,PI)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与M VD的关系。结果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单发37例,多发5例,平均径线(3.47±1.18)cm。边界不清34例、包膜不完整或未见包膜、回声不均匀31例、有钙化回声29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30例。平均MVD值为(65.54±19.21)个/HP。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MVD值(71.34±21.21)个/HP ,显著高于未合并淋巴结转移者的(55.45±18.56)个/HP( 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多普勒超声参数Vmax值大于对照组,PI值低于对照组( P <0.05)。甲状腺乳头状癌MVD计数与多普勒超声参数Vmax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 =4.35,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且M VD计数与多普勒超声参数Vmax间存在正相关。

    作者:陈子元;张继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年会及影像技术分会第三次年会胜利召开

    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和广东省医学会影像技术学分会承办的“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三次放射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次影像技术学学术会议”围绕“规范与质控,实现影像检查及结果互认基础”的主题于2014年7月18日~7月20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及灰阶超声诊断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0例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单发实性结节患者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及灰阶超声诊断。结果灰阶超声的灵敏性为73.42%,特异性为54.84%,准确性为68.18%。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灵敏性92.41%,特异性90.32%,准确性91.82%。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以弹性评分为4~5分高度预测恶性的标准,其中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灰阶超声检查结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礸2=4.02、5.68、4.79, P <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无创评价组织弹性的显像方式,其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灰阶超声明显提高。

    作者:莫春燕;阮柯娜;毛雪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在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共1069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压迫止血,对照组使用常规的绷带压迫止血。观察比较两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患者压迫点局部情况、术后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 <0.05)手部肿胀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术后应用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安全有效,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短,并发症少,同时给予专业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蕊;陈士巧;宋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超声计量低羊水指数产妇的围生期结局指标观察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超声计量低羊水指数(AFI)产妇的各项围生期结局指标变化。方法选择90例AFI低水平产妇,观察其围生期结局各项指标,并与160例同期住院分娩的A FI正常产妇(对照组)比较,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围生期结局各项指标,包括剖宫产,胎儿窘迫,生长受限,羊水污染,胎儿窒息,围生期死亡等。结果产前胎儿心脏速率(FHR)追踪,5.0cm以内的AFI异常,与剖宫产率显著相关,两组间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低AFI组50.00%及49.37%对照组)。然而,剖宫产在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加的趋势,羊水过少组(11.11%对8.13%, P =0.06)( P <0.05)。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诊的正常 A FI组婴儿比例显著高于那些羊水过少生产的胎儿(5.56%比6.25%, P <0.05)。结论羊水过少是产妇和胎儿围生期结局不良的重要标识,超声多普勒是监测胎儿宫内状况、判断胎儿宫内安危的安全有效手段。超声计量低A FI是预示产妇围生期结局不良的理想指标。

    作者:俞红英;王洪华;梁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M RI表现特点及提高其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周细胞瘤M RI表现特点,所有病例均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6例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外,多数呈分叶状,T1 WI为等及稍低信号,T2 WI及FLAIR为稍高及高信号,边界清楚,部分肿瘤内可见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强化明显。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误诊率较高,经分析其M 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应注意鉴别以防误诊。

    作者:赵庆雪;郝天鹏;郑丽丽;王巍;戴春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