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红艳(综述);叶新华(审校)
目的:探讨应用影像学方法反映肺癌病理学特性。方法收集我院胸部M SC T 灌注成像检查的患者,通过连续灌注来定量评价肺结节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具体包括肿瘤感兴趣区血流量(blood flow ,BF)、血容量(blood volume , 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与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PS)值等CT灌注参数值的变化,探讨肺部肿瘤患者灌注参数值与其病理分型、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三组之间的M T T和BF值比较无明显差异;而BV和PS在三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其中BV是炎性结节>恶性结节>良性结节,而 PS是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等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组之间的BV、BF、M T T、PS比较无明显差异;而经比较发现鳞癌的BF值明显低于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CT灌注参数可以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组的BF和PS值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各种类型肺癌血流特点与肿瘤内部的微血管密度情况,灌注参数值具有一定的规律,对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有重大的价值。
作者:赵红梅;方立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与DSA对照,探讨透视触发3D CE M RA在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DSA确诊的颈部动脉狭窄患者的3D CE M RA影像资料,以血管狭窄部位、数目及程度等作为分析指标,由两位放射科医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3D CE M RA共发现狭窄血管126处,其中轻度49处,中度41处,重度29处,闭塞7处。DSA诊断相应部位血管狭窄124处,其中轻度狭窄49处、中度狭窄40处、重度狭窄29处、闭塞6处;3D CE M RA与DSA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结论透视触发3D CE M RA能够清晰显示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情况,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基本替代诊断性DSA。
作者:刘宏伟;张旭斌;秦昕东;苑晶;唐兴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M RI表现特点及提高其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周细胞瘤M RI表现特点,所有病例均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6例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外,多数呈分叶状,T1 WI为等及稍低信号,T2 WI及FLAIR为稍高及高信号,边界清楚,部分肿瘤内可见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强化明显。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误诊率较高,经分析其M 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应注意鉴别以防误诊。
作者:赵庆雪;郝天鹏;郑丽丽;王巍;戴春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M SC 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应用。方法收集56例有适应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CDG)28例;低剂量组(LDG)28例。在16排螺旋CT 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正确率96.4%,病理证实恶性肿瘤49例;良性病变5例;假阴性2例。低剂量组患者比常规剂量组患者受X线辐射剂量大幅下降,仅为常规剂量组的25%~30%。结论低剂量扫描技术不影响 M SC T 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覃正宏;许彪;陈刚;韦璐;曹治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0例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单发实性结节患者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及灰阶超声诊断。结果灰阶超声的灵敏性为73.42%,特异性为54.84%,准确性为68.18%。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灵敏性92.41%,特异性90.32%,准确性91.82%。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以弹性评分为4~5分高度预测恶性的标准,其中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灰阶超声检查结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礸2=4.02、5.68、4.79, P <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无创评价组织弹性的显像方式,其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灰阶超声明显提高。
作者:莫春燕;阮柯娜;毛雪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了妇产科急腹症患者90例的经阴道与经腹部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经阴道超声(腔内超声)在妇产科常见急症中的诊断价值。结果90例患者在术后经病理检查发现异位妊娠51例,卵巢肿瘤蒂扭转5例,黄体囊肿破裂13例,流产12例,前置胎盘7例,胎盘早剥2例。与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两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96.67%)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妇产科急症的诊断符合率(74.4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礸2=8.54,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妇产科急腹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经腹部超声,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齐慧敏;陈菊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X线联合检查与CT诊断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 ,IUD)异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超声、X线和CT诊断IUD异位,比较在诊断宫内节育器异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 检查对宫内节育器的形态及异位的检出率(92.68%,虽然高于超声、X线联合检查(90.24%,79.27%),但是统计学分析发现无意义(礸2=1.01、1.85, P >0.05)。超声、X线、检查费用便宜;超声、X线联合检查明显高于C T检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87,P <0.05)。结论超声、X线联合诊断在准确度方面与CT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在检查成本效果比值方面明显优于CT检查。
作者:应丹;孙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 ,VAPA)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我院20例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患者多层螺旋C T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文20例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患者在平扫时V A PA中心密度均匀或不均匀,13例呈现稍低密度,3例呈现稍高密度,4例表现为混杂密度。C T均发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的软组织肿块,与腹主动脉或母体血管关系密切。20例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碘海醇后的增强扫描后部分或全部明显强化;增强扫描后12例瘤体中央处增强与腹主动脉同步,8例瘤体增强稍迟于动脉,随时间的延长,瘤体密度逐渐升高,等于并超过腹主动脉密度。结论 CT 检查腹部假性动脉瘤的简便、无创和可靠检查方法,尤其是行增强MSCT和CTA对腹部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波;俞赵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鳃裂囊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 对鳃裂囊肿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鳃裂囊肿患者的临床及C T 资料,12例均行C T 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本组12例中3例为第一鳃裂囊肿,9例第二鳃裂囊肿,本组无第三、四鳃裂囊肿病例。鳃裂囊肿C T表现为囊性低密度影,囊壁薄,囊内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周围组织受压移位。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鳃裂囊肿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易于做出准确诊断。多平面重组图像可以更加全面直观显示病变,为临床治疗特别是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信息。
作者:展晓梅;康子民;赵福君;姜保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女,76岁。于2011年2月9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述近半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鼻塞,伴脓性涕,量较多,头部时有胀痛感,双耳闷,听力下降,左侧明显,未引起重视,未进行系统治疗。病程中无发热,涕中带血,无呼吸困难,无视物模糊,无心悸气急,无胸闷胸痛,无腹痛,无药物过敏。入院时查体:T :36.5℃,P :80次/min ,R :18次/min ,BP :130/80mmHg ,神志清,精神良好,发育良好,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心律齐,无明显杂音,呼吸清晰,无明显罗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疼,肝脾不大,肾区无扣疼,肛门生殖器无畸形,神经反射无阳性发现。专科检查:鼻粘膜充血,中隔右侧见嵴突,双下鼻甲不大,双中鼻道见浓涕,双耳鼓膜内陷。辅助检查:CT检查示:双侧额窦、上颌窦、筛窦及左侧蝶窦内可见密度增高,粘膜增厚,窦腔未见明显扩大,窦壁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左侧鼻腔内软组织团块影。CT 诊断:①全组鼻窦炎;②左侧鼻腔息肉。依据病史查体及CT 所见,诊断明确:双侧全组鼻窦炎(图1)。需行双侧鼻内镜鼻窦手术,开放病变鼻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各术前检查未发现手术禁忌症,符合全麻鼻内镜手术适应症,全麻成功后,鼻内镜下开放病变鼻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膨胀海绵填塞鼻腔,术中仔细识别解剖标志,轻柔操作,防止损伤眶内结构及筛板,致斜视复试视力下降、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术毕予鼻腔填塞及止血抗感染治疗,定期换药。手术结束后发现患者右眼部肿胀,麻醉清醒后拔管,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球后软组织影伴积气,左侧眼眶内侧壁不连续(图2,3);MRI检查示:全组鼻窦内液体信号,右侧球后可见异常信号,信号欠均匀,视神经信号异常,视神经受压移位,球后可见积气(图4~6)。术后予绷带加压包扎右眼,抗感染、止血、激素、甘露醇脱水、营养神经、针灸等对症治疗。请眼科会诊所见:右眼球向内、上、下均受限,瞳孔散大,眼底检查视乳头水肿,后根部网膜水肿,黄斑受累。积极治疗后,瞳孔缩小,瞳孔4mm ×4mm ,仍有眼球活动受限及上脸下垂。
作者:刘金有;汪俊敏;严骏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内微血管情况与早期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利用Mann-Whitney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早期宫颈癌病灶内血管生成情况与经手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为早期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判断依据。结果对比分析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病灶血流情况与宫颈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可以发现宫颈癌病灶内血管数量与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10mm、脉管受累、病灶大小≥18.0mm及宫旁浸润等宫颈癌预后因素有关( P <0.05)。中、高风险患者在术后需要接受放、化疗,其中大部分患者在术前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病灶内血管丰富。另外,中、高风险组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PI值(0.51±0.30)与低风险组(0.97±0.52)比较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11.25, 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提示搏动指数(PI)值在0.82作为佳临界点。结合术前超声宫颈癌病灶血流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参数PI与风险分组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术前超声宫颈癌病灶血流丰富或PI≤0.82者与中、高风险呈现相关性( P <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早期宫颈癌病灶的血管生成情况与宫颈癌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内血管丰富及PI≤0.82与患者是否需要术后治疗有相关性。
作者:牛亚玲;赵春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DWI技术对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了鉴别。结果肝转移瘤组(1.52±0.23)、肝血管瘤组(1.84±0.32)、肝囊肿组(3.32±0.60)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1.24±0.1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3.68、5.92、8.30,P <0.05)。结论通过DWI图像特点及量化分析ADC值,提高M RI对肝癌的诊断能力。
作者:吴加满;夏盛伟;王东煜;吴立共;项剑瑜;刘绪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 )及其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2013年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50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资料,患者均行M SC T扫描图像,所得数据传入工作站,再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图像重组。结果50例患者的MSCT 多种重建技术均可以很好的显示椎体滑脱、峡部裂、骨痂及骨赘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可以清晰显示和诊断腰椎峡部裂,为临床手术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
作者:江洁;董道波;段维勇;杨照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儿暂时性小肠套叠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了在本院经超声诊断的21例小儿暂时性小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均经过超声诊断后确诊,共发现25处暂时性小肠套叠,其中4例患儿存在两处暂时性小肠套叠。超声表现为横切面呈现“靶环征”或“同心圆征”,纵切面呈现“套筒征”或“三明治征”。21例患儿在超声检查过程中有5例患儿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即发现小肠套叠自动复位,另外16例患儿在2~5h后复查超声发现自行复位。第二天复查超声的时无复发情况。结论小儿暂时性小肠套叠具有自发复位的特性,采用重复超声检查可保守治疗,不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陈松英;董霏;王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 T三维重建技术与X线摄影在四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3例四肢骨折患者分别采用X线摄影、C T薄层扫描及C T三维重建进行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图像阳性率。结果423例患者经X线摄影、C T薄层扫描及C T三维重建检查后,C T三维重建检查的总阳性率(97.48%)明显高于X线摄影(82.60%)或C T 薄层扫描(91.1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采用VR和M PR的三维CT检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四肢骨折的诊断阳性率,尤其是对存在关节损伤或者胫骨平台骨折。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整体、直观地显示四肢骨关节骨折和脱位的特征。
作者:杨广义;郑远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在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共1069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压迫止血,对照组使用常规的绷带压迫止血。观察比较两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患者压迫点局部情况、术后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 <0.05)手部肿胀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术后应用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安全有效,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短,并发症少,同时给予专业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蕊;陈士巧;宋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M RI和关节镜检查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的M RI图像,以关节镜诊断为标准,计算M 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本组40例膝关节,左膝18例,右膝22例,共80个半月板。M RI表现为Ⅰ度损伤9个,Ⅱ度损伤15个,Ⅲ度损伤56个。M RI诊断半月板撕裂56个,其中外侧半月板35,内侧半月板21个,关节镜证实半月板撕裂50个,其中外侧半月板32,内侧半月板18个,其余6个半月板关节镜下肉眼未见明显撕裂。24个半月板M RI诊断无撕裂者中,关节镜下证实有3个半月板撕裂并进行部分切除。以关节镜检查为标准,M RI对半月板撕裂诊断的敏感性为94.3%,特异性为77.8%,准确性为88.8%,M RI诊断与关节镜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礸2=0.44,P >0.05)。结论 MRI对半月板撕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关节镜检查为终确诊半月板损伤提供了清晰的镜像和依据,两者相互补充才能得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曾瑞敏;孔辉;张小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50例异位妊娠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单独用阴道超声检查的患者为对照组,腹部超声结合阴道超声检查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的两组超声检查方法的阳性率。结果135例经对照组的阴道超声检查确诊异位妊娠125例,阳性确诊率为92.59%;115例经观察组的腹部超声检查结合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114例,阳性确诊率为99.13%,二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比较准确,而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查比单独阴道超声检查准确率更高。
作者:梅剑巧;徐永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应用1.5T磁共振采用不同 b值对骨折椎体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通过数据分析优选佳 b值。方法根据外伤时间,按T<7天、14天≤T<30天将患者分为二组,每组20例,共40例。所有入组病例均行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b值分别取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s/mm2,测量骨折椎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对比不同b值下椎体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应用ROC曲线分析不同b值下ADC值对不同时间段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40例受检者骨折椎体DWI图像,随着b值由200s/mm2升高至1000s/mm2,图像信噪比逐渐降低,b值为300s/mm2时图像对比噪声比高;b值为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s/mm2时不同时间段压缩骨折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b值为300s/mm2时诊断新近压缩骨折(T<7天)价值大,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76%、81.87%。结论 b值为300s/mm2时,椎体DWI图像质量佳,所获得的ADC值诊断效能相对较高。
作者:翟宁;李保朋;王晓莉;魏君臣;孙新海;胡喜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胎儿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胎儿M RI或产后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冠状动脉瘘的产前超声资料。结果3例冠状动脉瘘胎儿的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均正确。其中单纯性冠状动脉右室瘘2例,经胎儿M RI证实,超声表现为右心增大、右心室内舒张期异常血流;1例冠状动脉右室瘘,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表现为右心室内舒张期异常血流,产后由经胸超声心动图证实。结论产前超声心动图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作者:王新霞;张玉奇;栗河舟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