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莹;张建
目的 与病理相对照,描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pNET的MSCT)多期增强表现,提高对其CT特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pNET的MSCT资料,分析病灶位置、大小、密度、动态增强强化特征,强化程度及与病理相关性.结果 21例患者发现病灶26个,其中胰头、胰颈、胰体及胰尾部分别为5、4、9、8个;大肿瘤直径为8.0cm,小肿瘤直径为0.8cm,平均直径为3.7cm;26个病灶均表现为等或低密度,6个病灶伴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26个肿瘤与胰腺密度比较,9个病灶表现为不均匀强化,14个病灶表现为均匀强化;肿瘤密度高于胰腺者13个,低于胰腺者8个;1个未检出瘤灶记录为密度等于胰腺.9个病灶与动脉期强化程度等同,13个病灶强化程度有所下降,5个病灶强化程度有所提升.门脉期4个病灶显示强化状态,2个轻度强化状态有所提升,延迟期多数病灶强化程度大幅度下降,仅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灶依然显轻中度强化状态,但该病例肿瘤各个期间均显低或稍低密度,并伴有斑点状钙化现象.A1、A2、V1、V2等参数随病理级别提升而呈下降趋势.其中A1、A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NETP患者MSCT扫描,可全面把握患者肿瘤影像特征,有助于对患者肿瘤的鉴别和后期治疗.同时患者病理级别增高,强化效果减弱.
作者:包丽平;徐鹏举;戴亚婕;陆建;骆梦佳;王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综合评价导丝导向定位术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4例触诊阴性乳腺病灶行导丝导向定位术103处,记录病灶大小、分布特征、标本体积、剂量参数和患者术中反应,评价病灶大小、特征、定位准确度对切除标本大小的影响以及定位术中辐射剂量和患者的耐受程度.结果 定位适中74处,过深14处,过浅9处,完全偏离病灶靶点6处.1次性切除病灶99处,4处病灶2次切除,标本平均体积为11.47cm3.检出良性病变占59.2%(61/103处);不典型增生8.7%(9/103处);乳腺癌32.1%(33/103处).定位术中辐射剂量近似为常规摄影辐射剂量的2倍,11例患者发生迷走反应.结论 立体定位导丝导向定位术可在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时缩小手术范围,是目前应用于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的有效方法.病灶大小、分布特征和定位准确度是影响病灶切除体积大小的重要因素,且术中的高辐射剂量及患者在术中的护理均值得关注.
作者:王倩;赵心明;宣立学;李二妮;李静;周纯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超声是胎儿心脏畸形的主要检查方式.近年来,胎儿MRI在评价胎儿心脏畸形方面逐渐成为超声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检查手段.本文就超声及MRI在胎儿心脏系统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朱庆庆;高建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在不明原因腹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同时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和双气囊小肠内镜(DBE)检查,结合内镜和(或)手术病理、临床随访,分析MSCTE和DBE对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病变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结果 MSCTE和DBE病变检出率分别为64.29%(18/28)和75.00%(21/28),诊断准确率为82.14%(23/28)和89.28%(25/28).结论 MSCTE在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病变检出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筛选检查.
作者:周理余;饶海英;姜敏霞;林黎明;兰俊;赵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照乳腺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比较研究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 研究组为我院病理确诊为乳腺硬化性腺病患者41例,对照参考组为病理确诊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常规及超声影像特征比较,我们发现乳腺硬化性腺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Alder分级、腋窝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灶表现方面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乳腺肿块建议二维超声与CDFI结合诊断,其中Alder分级及部分超声影像学指标在乳腺硬化性腺病与浸润性导管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作者:高秀丽;朱新平;顾俊毅;陆林国;宋树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主动脉瘤的影像诊断特征、检查方法及相关影像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特殊的腹主动脉瘤伴壁间血肿及穿透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影像诊断文献回顾.结果 1例患者持续性胸、腹部疼痛并逐渐加重,64排CTA血管成像为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伴壁间血肿形成,同时合并主动脉弓部穿透性溃疡,介入手术后相关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伴壁间血肿及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属急性主动脉综合症,CTA血管成像是有效的影像诊断手段,术前详细的CTA成像同术中的DSA表现基本一致.
作者:范治国;戴捷;王志军;曹俊华;于峣;高宝军;丁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各种脑血管性疾病引起的认知障碍综合症,而皮层下缺血性痴呆是其主要亚型,灌注成像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与AD的鉴别诊断及病情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灌注成像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陈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彩超弹性成像及应变率比值(strain ratio,SR)在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我院自2010年8月~2013年10月,28例经手术证实TMC患者的35个甲状腺结节的彩超弹性成像特征及SR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8例患者中35个甲状腺结节弹性评分:1分的0个;2分2个~3分的4个,二者占17.1%,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呈略低回声,边界较清晰、规则,有声晕,血运不丰富;SR平均2.3;4分22个~5分7个,二者占82.9%;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27个,呈略低回声,边界不甚清晰,不规则,后方略衰减;髓样癌结节1个,较低回声,边界欠清晰,不规则;SR均≥3.8.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1个,略低回声,边界较清晰;SR>3.9.彩超弹性成像及SR诊断TMC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敏感性96.5%,特异性85.7%,准确率91.5%.结论 彩超弹性成像及SR对TMC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乔凌云;孙少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对诊断腰椎单纯峡部不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9例临床怀疑腰椎峡部不连的病例进行X线双斜位平片、冠状位和斜位及矢状位DTS检查,判断是否为腰椎峡部不连,评价X线平片与DTS对腰椎峡部不连诊断的敏感性和总诊断符合率,并对X线平片和DTS图像显示椎弓峡部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X线平片确诊腰椎峡部不连19例,8例不确定,12例排除腰椎峡部不连.32例患者经DTS确诊为腰椎峡部不连,2例不确定,5例排除腰椎峡部不连,X线平片诊断腰椎峡部不连的敏感性和总诊断符合率为55.9%、61.5%,DTS诊断腰椎峡部裂的敏感性和总诊断符合率为94.1%、94.9%,DTS的诊断符合率与X线平片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08,P<0.05).结论 DTS可以清晰显示单纯腰椎峡部不连,与X线平片比较,能显著提高单纯腰椎峡部不连的检出率,可作为X线平片的有效补充.
作者:马学梅;田军;张殿星;孙博;巩武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价值,为临床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确诊为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360例患者CT检测资料和超声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按照CT检测诊断疾病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心脏血管连接位置畸形,心脏周边血管畸形以及心脏畸形.将手术类型与诊断类型相对照,采用MPR、MIP、VR等重建3维图像.结果 360例患者中共出现771处异常,CT诊断为409处为心脏血管连接位置畸形,358处为大血管、心脏与血管连接处部分畸形,另有26处出现遗漏诊断,诊断准确率达96.63%.结论 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的结构变形较严重,使用64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勇飞;杨林峰;周芝兰;李敏;周涛;王森;李统;李新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双源CT双能量自动减影去骨去钙化技术在颈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本院就诊应用双源CT双能量颈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26例,分析全部患者颈动脉双源CT双能量自动去骨去钙化技术对颈动脉的显示,并评价图像质量.其中阳性结果患者中有27例患者接受了头颈部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以DSA图像为金标准对照,评价双源CT双能量自动减影去骨去钙化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与DSA对照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126例患者颈动脉双能量自动去骨后,对颈总动脉(CCA)血管满意显示率为71.0%,颈内动脉颅外段(ICA-E)血管显示满意率为96.0%,颈内动脉颅内段(ICA-I)血管满意显示率为74.2%,ICA-E血管满意显示率高,与CCA及ICA-I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血管总满意显示率为80.4%.27例阳性患者颈动脉双能量自动去骨后与DSA对照,狭窄吻合率一致性很高(P>0.05),尤其重度及闭塞吻合率达到95%以上.结论 双源CT双能量自动去骨去钙化技术在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是一种快速、有效、无创的检查新手段,获得的图像质量好,尤其在ICA-E段血管的显示几乎可以替代DSA检查.
作者:王超;杨少华;徐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 男,40岁.主诉“逐渐消瘦、咳泡沫痰1年余,视力下降1个月”于2012年6月入我院.吸烟指数:1000家族史:父亲死于骨髓瘤,姐姐患肺癌.胸部CT示右肺上叶癌并肺内转移.颅脑CT示颅脑多发转移瘤.骨扫描示第2前肋、右侧第6、9后肋、第6胸椎异常放射性浓聚.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示(右肺上叶)腺癌.活检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检测示19外显子缺失突变.
作者:张栋;牟晓燕;孙尔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腹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2014年3月间,经我院术前超声诊断的210例子宫肌瘤患者,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结果 经手术病理符合193例,符合率91.9%,误诊17例,误诊率8.09%;其中,误诊为子宫腺肌瘤7例,卵巢肿瘤10例.210例中,我们选取均行经腹与经阴道检查的135例进行对照,结果显示单纯经阴道检查符合率为96.29%(5/135),单纯经腹检查符合率91.11%(12/135).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其诊断符合率.结论 超声是子宫肌瘤首选的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张华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计算肿瘤在不同b值时的ADC值,分析肿瘤标本的分子生物学预后因子(CEA,Ki67,p53,c-erbB2),将ADC值与肿瘤预后因子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b=300s/mm2时肺癌与腺癌组ADC值与Ki67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值为-0.565;P≤0.05).其余各组病理类型肺癌与预后因子之间均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ADC值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望成为预测肺癌预后的有潜在价值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爱萍;刘士远;于红;肖湘生;俞同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48名接受全程放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进行盆腔常规MRI及DWI扫描,每次扫描均测量肿瘤的ADC值,所有ADC值均由b=0,600s/mm2和b=0,1000s/mm2两组ADC图得出.根据治疗结束后的结果将患者划分为完全有效组(CR)、部分有效组(PR)及无效组(SD),并根据ROC曲线比较两组ADC图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价值.结果 治疗2周及4周后CR组的ADC值提高百分比在两组ADC图中均高于RP及SD组;治疗结束后,CR组的ADC值在两组ADC图中均高于RP及SD组;其中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高b值组(b=0,1000s/mm2)区分CR组与PR/SD组的能力高于低b值组(b=0,600s/mm2) (P<0.05);低b值组所测数据的标准差均大于高b值组.结论 高b值DWI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整体价值高于低b值DWI,且数值更为稳定.
作者:邝菲;颜志平;王健;饶志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及MRI诊断胎儿肺隔离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产前超声怀疑胎儿肺隔离症者,24h内进行MRI检查,诊断结果均经尸检病理及产后随访证实.对12例胎儿的超声和MRI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并与随访结果对照.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的12例胎儿肺隔离症,超声诊断符合率83.3%,误诊2例,(1例为隔疝,1例为肺囊腺瘤);产前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1.7%,误诊1例(隔离肺误诊为腹腔肿瘤).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肺隔离症主要筛选方法,MRI可以作为胎儿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二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作者:杜燕飞;李传亭;滕剑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在诊断骨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核医学科进行肺癌术前查体的患者资料,其中376例为全身骨显像(whole-body bone scintigraphy,WBBS),172例为局部SPECT/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融合图像检查,对两种检查能够提供有效诊断的比例进行统计学比较.以临床诊断或随访结果为终判定标准,对两组显像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 SPECT/CT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WBBS(Z=2.769,P =0.006).SPECT/CT显像的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9.0%、阳性预测值为86.1%、阴性预测值为95.7%、准确度为91.5%,明显高于SPECT的82.4%(x2 =4.281,P=0.039)、80.1%(x2=4.085,P=0.043)、54.7%(x2=21.658,P =0.000)、94.0%(x2 =0.392,P=0.531)、80.6%(x2=10.012,P=0.002).结论 SPECT/CT图像融合较WBBS能够提高骨转移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作者:申超;吕宽;郭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平扫结合DWI序列对于肠梗阻良、恶性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9例肠梗阻磁共振常规平扫结合DWI序列成像资料,其中良性梗阻44例,恶性梗阻45例;评价磁共振成像对肠梗阻病因的良恶性判定价值以及良恶性梗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常规磁共振结合DWI对于89例肠梗阻的定位诊断符合率100%,病因诊断符合率82.0%(73/89);对肠梗阻病因的良、恶性判定符合率为97.8%(87/89),对良、恶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7%(32/44)和91.1%(41/4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0,P=0.024<0.05).结论 常规MRI结合DWI序列对肠梗阻致病因素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肠梗阻病因尤其是恶性病因的重要检查手段.
作者:李晶;王任水;曲林涛;程永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 男,22岁.因反复全程肉眼血尿3月余就诊.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多次出现肉眼血尿,无血凝块.1周前曾于当地行抗炎治疗,血尿症状缓解.查体:膀胱区轻度压痛.尿常规检查:红细胞1.5/HPF.MR:膀胱三角区一较宽基底“蕈样”肿物自膀胱壁凸向腔内,大小约2.6cm×2.5cm×2.3cm,信号不均有分层感,其主要信号特征与左侧精囊腺组织相似.右侧精囊腺体积较小,见一不规则管样结构与膀胱肿物相通,前列腺右侧叶萎缩,信号无特殊.
作者:姜辉;孙百胜;纪丙军;何伟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CT测量髋关节,探讨正常成人髋臼前唇连线头距、骨关节间隙与髋臼角的相关性.方法 对216例因盆腹部病变行CT检查而无髋部症状患者的髋关节进行数据重建、测量,从中挑选X线和CT表现正常的400例髋关节作为统计对象,测量髋臼前唇连线关距、髋关节前、后间隙及LCE角、髋臼角、股骨头覆盖率、臼顶切线角.结果 髋臼前唇连线头距与LCE角、股骨头覆盖率呈正相关,与髋臼角负相关;髋关节前间隙与LCE角、股骨头覆盖率呈负相关,与髋臼角不相关;髋关节后间隙与CE角呈负相关,与髋臼角、股骨头覆盖率不相关.根据臼顶切线角的不同,将髋臼分为三种类型,髋臼前唇连线头距及髋关节前后间隙三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Ⅰ型、Ⅱ型均与Ⅲ型有显著性差异,而Ⅰ型与Ⅱ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T测量的正常成人髋关节间隙指标与X线测量的髋臼角等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结合对髋关节的评价更为准确.
作者:胡令安;马玉;王建国;武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