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飞;许旭东;杨守和
糖尿病系全身性疾病,当其并发骨关节改变时,称为糖尿病性骨关节病,为糖尿病的晚期并发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和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性足病.在糖尿病性骨关节病中,糖尿病性足病发生率高,约占91.9%[1].
作者:邹积威;刘杰;林明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男,76岁,体检发现左肝包块20年余.患者20年前(1987年)体检CT提示:左肝囊肿,直径约4.0cm(图1),1990年CT检查提示左肝囊肿(图2),未做特殊处理, 随后逐年体检,囊肿渐进性增大,2006年11月复查肝脏MRI提示:T1W1肝左叶团状不均匀低信号影,边界清楚呈分叶状,T2W1病灶呈不均匀高信号影,底部信号较混杂,增强后病灶边缘及内间隔持续强化(图3),未作任何处理.
作者:田学斌;程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常规的盆腔CT检查中除了口服对比剂以区别小肠管外,还需要直肠灌入对比剂.直肠灌入对比剂的目的是充盈直肠和乙状结肠,以鉴别肠壁是否增厚和区别肠内外肿块;而单纯口服对比剂在短期内很难充盈乙状结肠和直肠.本文探讨自今年2月以来本院使用2.5%甘露醇液代替稀释碘溶液灌肠在盆腔CT检查的应用效果与护理.
作者:陈曼琼;蔡小琴;马雁秀;梁英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介入并发症肝总动脉瓣膜狭窄闭塞的原因以及CTA对其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DSA证实存在肝总动脉瓣膜狭窄闭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A检查,用VRT、MIP多方位显示感兴趣血管腔的形态、走行以及肝总动脉与上级血管之间的夹角.DSA造影排除解剖变异情况后,判断肝总动脉瓣膜性狭窄闭塞.结果:2例患者CTA示腹腔干及肝总动脉形态正常,而肝总动脉与腹腔干呈夹角狭小.3例术前CTA提示腹腔干起始端重度狭窄;另外3例腹腔动脉明显迂曲延长,肝总动脉起点距离增大,CTA与DSA所见一致.结论:肝总动脉瓣膜性狭窄闭塞是一种罕见的介入治疗并发症,多次介入操作以及解剖变异是可能的诱因,术前CTA能发现这些危险因素,术中选择合适器材轻柔操作是降低其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杨伟洪;刘鹏程;梁珊瑚;陈在中;邓乾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显示腰椎小关节三维立体结构,确定其正常形态.方法:对60例正常人腰椎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诸节段小关节分别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 VRT)重组.结果:腰1/2~腰4/5节段小关节突面男性为椭圆形,女性为椭圆形或长方形,关节面均为曲面.腰5/骶1节段小关节突面男女趋于圆形或正方形,关节面为直面.结论:VRT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腰椎小关节突的三维解剖学形态,其形态多种多样,但有其标准形态.
作者:郑冬;吴继功;刘军华;陈宁;赵亮;费军;张朝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交通及其他意外事故的频繁发生,胸部创伤患者日渐增多.胸部在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下,均可发生损伤的可能.因此,X线检查对其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我院近几年来资料完整的胸部创伤患者100例结合文献分析讨论,以期提高对胸部创伤各种影像表现的认识与理解.
作者:杨青;伊利亚尔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上尿路梗阻是小儿泌尿系统常见的一组疾病,主要依靠影像检查,MSCTU是一种无创伤检查,操作简便,能可靠地显示泌尿系统立体结构的方法,是螺旋CT容积扫描与IVP有机的结合[1,2],在小儿上尿路梗阻疾病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现搜集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在我院行MSCTU检查的35例上尿路梗阻的患儿资料,所有病例经手术或临床诊断明确梗阻原因,对所有资料进行分析后评价MSCTU在小儿上尿路梗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玲;胥丽;张蓓;武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间接门静脉DSA与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SCTP)的门静脉成像差异.方法:收集的40例肝硬化肝癌患者均经肠系膜上动脉或腹腔动脉行间接门静脉DSA和SCTP三维成像,对比分析两种影像质量差异.结果:不同程度肝硬化肝癌的4~5级门静脉显示率SCTP(85%)明显高于间接门静脉DSA(32%),门静脉分支瘤栓显示率间接门静脉DSA(48%)略高于SCTP(16%、40%),门静脉分支推移改变2种方法无差异(均为80%),而动静脉瘘的显示率间接门静脉DSA(85%)要明显优于SCTP(32.5%).结论:间接门静脉DSA及 SCTP检查对门静脉显示各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
作者:刘海峰;刘圣;蒋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女,23岁.半年前婚检时发现右附件包块,直径约4cm,要求来我院手术治疗.妇科检查:子宫右后方侧附件区可触及一鸡卵大囊性包块,形态规则,活动良好,触痛(-).超声所见:子宫前倾位,正常大小,右附件区见5.1cm×5.1cm×4.4cm无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内见细小点状回声,附壁见多个实性结节突起,较大者直径约1.0cm,其内未检出明显血流信号,双侧卵巢可见.超声诊断:右附件区囊性肿物,不除外输卵管系膜囊肿.术中见右输卵管系膜囊肿5.0cm×5.0cm,子宫及左附件未见异常.病理报告:右输卵管系膜浆液性囊性纤维腺瘤,局灶细胞生长活跃.
作者:姜红霞;李越;刘雨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口服钆喷酸葡胺(gadopentetate dimeglumine,Gd-DTPA)作为阴性对比剂协助MRCP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的可行性.方法:对11例意外检出12个十二指肠内侧面纯液性或有不确定小气泡液性信号为主的囊性病灶,拟诊憩室的患者口服稀释Gd-DTPA前后采用屏气厚层半傅立叶采集单激发TSE和前瞻性采集矫正呼吸导航(prospective acquisition correction,PACE)TSE两种序列行MRCP,比较憩室在口服稀释Gd-DTPA前后信号变化.结果:12个病灶中4个表现为纯液性囊状影,8个表现为含不确定少量气泡液性为主的囊状影.在未口服稀释Gd-DTPA的MRCP表现为与十二指肠内侧面的囊状高信号影,口服Gd-DTPA后的MRCP全部12个病灶因充盈对比剂消失,揭示其起源于十二指肠并与肠腔相通,从而明确诊断为憩室.结论:口服稀释Gd-DTPA作为阴性对比剂有助于MRCP获得十二指肠憩室的明确诊断.该方法是可行的,可以作为诊断模棱两可情况下的一种补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静山;朱进;饶梓彬;陈宇;黄国鑫;李莹;徐坚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CT和MR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CT和MR资料.结果:10例甲状旁腺腺瘤,6例起源于下甲状旁腺,3例起源于上甲状旁腺,均位于气管食管旁沟内,1例起源于异位甲状旁腺.肿瘤大径为1.0~4.0cm,平均2.8cm.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的结节或肿块影,6例CT表现为等密度,4例MR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等信号或高信号.8例轻至中度强化,2例明显强化.6例强化均匀,4例强化不均匀.7例有全身广泛性骨质疏松,其中3例合并棕色瘤.结论:CT和MR易于检出甲状旁腺腺瘤,可准确显示其部位、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对多数腺瘤作出定性诊断,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连生;李恒国;王霞;董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埋伏阻生牙诊断中的定位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7例经曲面断层X线片已确诊为埋伏阻生牙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其中年龄为5~21岁,平均为11.6岁.将64层螺旋CT扫描信息利用AW 4.3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大强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结果:64层螺旋CT技术全方位有目的立体的展现埋伏阻生牙的位置、方向、本身状况及与颌骨与邻牙的关系.结论: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能够弥补一般X线检查技术的不足,对于埋伏阻生牙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准确定位具有独特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山山;刘新疆;毛锡金;王培源;曹新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纵隔生殖细胞肿瘤MSCT的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共64例,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CT进行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3例畸胎瘤,11例恶性生殖细胞瘤.53例畸胎瘤CT显示都含有脂肪,位于前纵膈.11例恶性生殖细胞瘤,肿瘤直径范围为7.0~28.0cm,均偏于纵隔一侧生长,位于中上前纵隔,平扫密度较低,CT值约20~30HU,增强扫描呈斑片状、边缘轻度强化;与周围大血管分界不清,肿瘤具有钻隙生长的趋势,肿瘤内部多发囊变.结论:CT对纵隔生殖细胞肿瘤,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贾飞鸽;高德宏;沈比先;许乙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男 28岁.因外伤后右季肋部疼痛6h入院.查体:呼吸困难、右侧胸痛、按压右侧季肋区可听见骨擦音.外院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单层螺旋CT扫描怀疑右侧第7肋软骨骨折.
作者:姚岚;秦卫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在髌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3T成像装置对8例正常健康志愿者16个膝关节、25例髌软骨损伤患者25个膝关节行常规序列及DWI序列成像.测量髌软骨各个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正常健康志愿者组ADC均值为(9.1±2.9)×10-4mm2/s,软骨损伤组髌软骨ADC均值为(11.3±5.0)×10-4mm2/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2, P=0.000).结论:MRI DWI对软骨损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史英红;谢海柱;岳凤斌;张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肺活检病理证实的6例COP患者的CT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CT表现为多发斑片状含气实变影6例,主要分布在双肺下叶、胸膜下区和沿支气管束走行,6例有磨玻璃样变,2例伴有肺结节,4例伴有肺间质改变,常多种表现混合存在.结论:COP常见的CT表现是肺实变和磨玻璃样变.肺实变多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或胸膜下的分布特征,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蕾;相爱华;囤荣耀;解耀锃;邓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序列(PDW-FS)和自旋回波T2WI对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准确性,探讨PDW-FS对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关节镜探查手术的37例45只膝关节,术前行MR检查,作回顾性分析,比较PDW-FS、T2WI序列诊断软骨损伤的价值.结果:以关节镜为标准,PDW-FS和T2WI序列的Kappa值分别为0.88和0.68,PDW-SF检查结果与关节镜结果一致性好.PDW-FS敏感度89.7%,特异度97.1%,T2WI敏感度79.1%,特异度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结论:PDW-FS序列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准确性优于T2WI,可准确地判断软骨损伤的范围和深度,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杨春霞;王书智;毛存南;卢铃铨;宰天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型超声心动图(MME)、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LVSF)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MME、2DE、RT-3DE测量34例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和射血分数(EF),并在三种方法间进行比较.结果:MME和2DE两种方法测定的LVEDV、LVESV、SV大于RT-3DE测值,而EF小于RT-3DE测值,MME和2DE两种方法与RT-3DE各测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E、2DE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3DE能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LVSF状况;MME和2DE高估LVEDV、LVESV、SV,低估EF.
作者:潘永寿;庾红玉;王高兴;秦蕾;赵孟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娠合并单纯卵巢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妊娠合并单纯卵巢扭转,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超声图像分析.结果:11例患侧卵巢在二维图像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超声压痛征均呈阳性反应;其中7例有明显的位置改变,5例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积液;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显示患侧卵巢内部均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妊娠期卵巢扭转有典型超声图像特征,可为临床提供较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徐晓飞;许旭东;杨守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分析14例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特征性体位性头痛;特征性MRI表现为7(7/8)例显示硬脑膜增厚,8(8/8)例显示窦汇扩张(后下缘后凸呈弧形),7(7/8)例显示双侧硬脑膜弥漫性对称性均匀性强化,10(10/14)例 MRM示脊膜憩室、囊肿、脑脊液漏.结论: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多样,体位性头痛是其特征性症状;头颅MRI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MRM可较为明确的显示脑脊液漏的部位;MRI检查在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作者:杨卫;王化敏;高强;邵丹;程若勤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