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序列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与关节镜对照研究

杨春霞;王书智;毛存南;卢铃铨;宰天明

关键词:软骨, 关节病, 膝关节, 关节镜检查,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比较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序列(PDW-FS)和自旋回波T2WI对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准确性,探讨PDW-FS对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关节镜探查手术的37例45只膝关节,术前行MR检查,作回顾性分析,比较PDW-FS、T2WI序列诊断软骨损伤的价值.结果:以关节镜为标准,PDW-FS和T2WI序列的Kappa值分别为0.88和0.68,PDW-SF检查结果与关节镜结果一致性好.PDW-FS敏感度89.7%,特异度97.1%,T2WI敏感度79.1%,特异度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结论:PDW-FS序列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准确性优于T2WI,可准确地判断软骨损伤的范围和深度,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甘露醇灌肠在盆腔CT检查的应用与护理

    常规的盆腔CT检查中除了口服对比剂以区别小肠管外,还需要直肠灌入对比剂.直肠灌入对比剂的目的是充盈直肠和乙状结肠,以鉴别肠壁是否增厚和区别肠内外肿块;而单纯口服对比剂在短期内很难充盈乙状结肠和直肠.本文探讨自今年2月以来本院使用2.5%甘露醇液代替稀释碘溶液灌肠在盆腔CT检查的应用效果与护理.

    作者:陈曼琼;蔡小琴;马雁秀;梁英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3.0T临床型MR多发性硬化大鼠颅脑成像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索应用3.0T临床型MR设备进行多发性硬化(MS)大鼠颅脑成像的可行性. 方法: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多肽35-55(MOG35-55)致敏Lewis大鼠制备MS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1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4只.3.0T临床型MR(Siemens Trio Tim)扫描仪配用正交腕关节线圈,行T2W、T1W和Gd-DTPA增强T1W的三维容积扫描,体素0.06mm3.结果:大鼠脑T2WI和T1WI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胼胝体、小脑、新皮质和脑室等解剖结构显示清晰.MOG35-55-EAE大鼠病灶出现在脑和上段颈髓,呈斑片状,T2高信号、T1低信号,部分出现Gd-DTPA强化.结论:应用3.0T临床型MR设备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大鼠颅脑MR图像,为小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能广泛应用的无创性的活体体外监测手段.

    作者:张海琴;李坤成;于春水;秦文;马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食管癌MSCT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食管癌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参数与组织学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探讨MSCT灌注成像无创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价值及可行性,并对CT灌注参数作为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指标的可能性做初步探讨.方法:对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1例食管癌患者进行MSCT灌注成像检查,绘制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数值;切取与CT灌注靶层面相同的肿瘤组织切片,经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分析食管癌MSCT灌注成像各参数与MVD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肿瘤组织不同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和浸及深度的CT灌注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31例食管癌BF、BV、MTT、PS平均值分别为:(93.58±4.9)ml·100g-1·min-1、(6.57±1.70)ml·100g-1、(9.15±6.83)s、(12.99±7.30)ml·100g-1·min-1, MVD计数为:(24.80±8.63).BF、PS与MVD呈正相关(P<0.05),r值分别为0.426、0.362,BV、MTT与MVD无相关性(P>0.05).不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组织学分型的CT灌注参数均无差异,BF在侵及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MSCT灌注成像可间接反映活体食管癌肿瘤血管生成情况,为治疗方案的确定、疗效的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袁刚;周胜利;白玲;黄连庆;刘雨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妊娠合并单纯卵巢扭转(附11例分析)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娠合并单纯卵巢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妊娠合并单纯卵巢扭转,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超声图像分析.结果:11例患侧卵巢在二维图像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超声压痛征均呈阳性反应;其中7例有明显的位置改变,5例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积液;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显示患侧卵巢内部均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妊娠期卵巢扭转有典型超声图像特征,可为临床提供较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徐晓飞;许旭东;杨守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外伤性肋软骨骨折1例

    患者男 28岁.因外伤后右季肋部疼痛6h入院.查体:呼吸困难、右侧胸痛、按压右侧季肋区可听见骨擦音.外院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单层螺旋CT扫描怀疑右侧第7肋软骨骨折.

    作者:姚岚;秦卫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Dandy-Walker综合征的MRI诊断(附6例报告)

    目的:探讨Dandy-Walker综合征(DWS)的临床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对6例经MRI诊断为DW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主要表现为小脑蚓部缺如,小脑半球部分发育不全伴分离、移位;第四脑室囊状扩大与后颅窝囊腔相通;后颅窝扩张伴有横窦、窦汇和小脑幕上移;常伴有幕上不同程度梗阻性脑积水及其他颅内畸形.结论:DWS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是诊断DWS的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邹建勋;李旭丹;陈旭高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MRI表现

    目的:分析14例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特征性体位性头痛;特征性MRI表现为7(7/8)例显示硬脑膜增厚,8(8/8)例显示窦汇扩张(后下缘后凸呈弧形),7(7/8)例显示双侧硬脑膜弥漫性对称性均匀性强化,10(10/14)例 MRM示脊膜憩室、囊肿、脑脊液漏.结论: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多样,体位性头痛是其特征性症状;头颅MRI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MRM可较为明确的显示脑脊液漏的部位;MRI检查在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作者:杨卫;王化敏;高强;邵丹;程若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双介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经皮肝胆管引流(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67例,分为两组:A组35例(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组)、B组32例(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通过观察术后减黄效果、肿瘤大小变化、生存率及再梗阻时间,分析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5天A、B两组总胆红素均下降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月A组总胆红素水平升高,B组未发现回升;术后6个月A、B两组总体有效率(CR+PR)分别为15%(3/20),72.4% (21/29),A、B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36个月生存率,B组为90.6%(29/32),74.3%(26/32),40%(14/32),明显高于A组的57.1%(20/35),34.3%(12/35),8.6%(3/35)(P<0.05).结论: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为姑息性治疗;PTCD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术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少,且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莉莉;曹贵文;崔新江;宁厚法;张云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胸部创伤的X线诊断分析

    近年来,随着交通及其他意外事故的频繁发生,胸部创伤患者日渐增多.胸部在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下,均可发生损伤的可能.因此,X线检查对其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我院近几年来资料完整的胸部创伤患者100例结合文献分析讨论,以期提高对胸部创伤各种影像表现的认识与理解.

    作者:杨青;伊利亚尔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动脉穿刺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浅动脉起始部长段硬化性闭塞疾病

    目的:探讨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 lasty, SIA)治疗股浅动脉起始部长段闭塞疾病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经动脉穿刺逆行SIA治疗股浅动脉起始部长段慢性硬化闭塞19例,采用PTA+内支架(stent)置入.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100%(19/1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9例股浅动脉闭塞经腘动脉穿刺逆行SIA后,随访3~48个月,血流仍保持通畅为94.74%(18/19),1例股浅动脉逆行SIA并支架置入12个月出现再阻塞,经局部溶栓,支架腔内血流均保持通畅.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平均0.25(0.12~0.43)和0.89(0.69~1.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腘动脉逆行SIA是治疗股浅动脉起始部长段硬化闭塞,所致慢性严重肢体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希全;张清;刘静;朱伟;董戈;郭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肺隐球菌病CT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PC)肺部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或细菌学证实的 PC肺部CT表现,其中肺部有基础疾病者2例.结果:CT表现为孤立病变4例,单叶多发病变2例,双侧病变3例,病变多位于肺外围.CT有3种影像表现:①结节或肿块;②单发或多发斑片影;③斑片影与结节或肿块影混合.9例中出现空洞6例,伴肺段实变1例,伴少量胸水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结论:PC肺部CT表现形态多样,病灶多发,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形态与病程及免疫力有关,确诊尚依赖病原学及病理检查.

    作者:吴玉林;徐忠飞;汪国余;胡明华;王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甲状旁腺腺瘤的临床影像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CT和MR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CT和MR资料.结果:10例甲状旁腺腺瘤,6例起源于下甲状旁腺,3例起源于上甲状旁腺,均位于气管食管旁沟内,1例起源于异位甲状旁腺.肿瘤大径为1.0~4.0cm,平均2.8cm.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的结节或肿块影,6例CT表现为等密度,4例MR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等信号或高信号.8例轻至中度强化,2例明显强化.6例强化均匀,4例强化不均匀.7例有全身广泛性骨质疏松,其中3例合并棕色瘤.结论:CT和MR易于检出甲状旁腺腺瘤,可准确显示其部位、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对多数腺瘤作出定性诊断,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连生;李恒国;王霞;董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抗痨治疗效果显著而确诊的结核性腹膜炎的CT征象.结果:渗出型和粘连型分别以腹水、腹膜增厚为主要表现,干酪型则主要表现为分房状肿块,增强扫描时房壁环形强化,三种类型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网膜、肠系膜、肠壁的增厚混浊和腹水.结论: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有助于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

    作者:许华权;董旦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输卵管系膜囊腺瘤1例

    患者女,23岁.半年前婚检时发现右附件包块,直径约4cm,要求来我院手术治疗.妇科检查:子宫右后方侧附件区可触及一鸡卵大囊性包块,形态规则,活动良好,触痛(-).超声所见:子宫前倾位,正常大小,右附件区见5.1cm×5.1cm×4.4cm无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内见细小点状回声,附壁见多个实性结节突起,较大者直径约1.0cm,其内未检出明显血流信号,双侧卵巢可见.超声诊断:右附件区囊性肿物,不除外输卵管系膜囊肿.术中见右输卵管系膜囊肿5.0cm×5.0cm,子宫及左附件未见异常.病理报告:右输卵管系膜浆液性囊性纤维腺瘤,局灶细胞生长活跃.

    作者:姜红霞;李越;刘雨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

    射频热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细胞癌在临床上使用日趋广泛,但RFA治疗后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主要包括局部感染(脓肿形成)和局部出血,以及胆管损伤、接地板烧伤和胸部及小肠的并发症.射频治疗的并发症不能忽视,合理控制RFA治疗的适应证及早期发现并发症,并早期处理是必要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三个主要策略,首要策略是不给可能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做该治疗;第二种策略是早期发现RFA治疗后的并发症;后一种策略是对并发症的合理的处治.

    作者:张翔;白人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友病性假肿瘤(附4例报告)

    血友病性假肿瘤又称之为血友病性假囊肿、血友病性骨血囊肿,或称为骨吸收性肿瘤[1],为血友病的一种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仅占血友病的1%~2%[2].本病由斯他克(Starker)1918年首先提出.为加深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报告我院近几年来发现的经实验室检查证实的4例血友病性假肿瘤,结合文献着重分析其X线表现.

    作者:房殿记;卢杰;丛地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序列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与关节镜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序列(PDW-FS)和自旋回波T2WI对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准确性,探讨PDW-FS对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关节镜探查手术的37例45只膝关节,术前行MR检查,作回顾性分析,比较PDW-FS、T2WI序列诊断软骨损伤的价值.结果:以关节镜为标准,PDW-FS和T2WI序列的Kappa值分别为0.88和0.68,PDW-SF检查结果与关节镜结果一致性好.PDW-FS敏感度89.7%,特异度97.1%,T2WI敏感度79.1%,特异度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结论:PDW-FS序列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准确性优于T2WI,可准确地判断软骨损伤的范围和深度,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杨春霞;王书智;毛存南;卢铃铨;宰天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CT和MRI资料,对肿瘤的侵犯范围、大小、边界、密度或信号、周围骨质改变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鼻咽部软组织肿块;大部分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翼腭窝的扩大增宽,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塑形,但后壁骨质无破坏是其特征性表现;周围骨质的压迫塑形或吸收破坏;显著强化.结论:CT、MRI扫描相结合更有助于肿瘤诊断、定位及分期.术前行DSA有助于了解肿瘤血供,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胡章勇;王宏清;贾明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CT及MR在诊断输卵管卵巢脓肿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输卵管卵巢脓肿(tubo-ovarian abscess,TOA)多层螺旋CT(MSCT),MR征象,探讨影像技术对输卵管卵巢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常规活检证实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的MSCT平扫及增强,其中7例行MR检查3例行增强MR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附件区厚壁多房囊性或囊实性混合肿块22例(100%)、附件区有增粗积液或积脓的输卵管管状结构影或腊肠样输卵管征象13例(59%),子宫直肠脂肪间隙消失、脂肪密度增高、骶骨子宫韧带增厚、盆腔积液17例(77%),CT及MRI增强扫描病灶囊液均未见强化效应,囊壁呈分层强化,并见水肿带,分隔均匀强化.结论:CT及MR检查在输卵管卵巢脓肿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德忠;冯丰;夏树枚;张建针;杨龙堂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MR扩散加权成像对髌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在髌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3T成像装置对8例正常健康志愿者16个膝关节、25例髌软骨损伤患者25个膝关节行常规序列及DWI序列成像.测量髌软骨各个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正常健康志愿者组ADC均值为(9.1±2.9)×10-4mm2/s,软骨损伤组髌软骨ADC均值为(11.3±5.0)×10-4mm2/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2, P=0.000).结论:MRI DWI对软骨损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史英红;谢海柱;岳凤斌;张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