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andy-Walker综合征的MRI诊断(附6例报告)

邹建勋;李旭丹;陈旭高

关键词:Dandy-Walker综合征, 后颅窝囊肿,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Dandy-Walker综合征(DWS)的临床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对6例经MRI诊断为DW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主要表现为小脑蚓部缺如,小脑半球部分发育不全伴分离、移位;第四脑室囊状扩大与后颅窝囊腔相通;后颅窝扩张伴有横窦、窦汇和小脑幕上移;常伴有幕上不同程度梗阻性脑积水及其他颅内畸形.结论:DWS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是诊断DWS的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

    射频热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细胞癌在临床上使用日趋广泛,但RFA治疗后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主要包括局部感染(脓肿形成)和局部出血,以及胆管损伤、接地板烧伤和胸部及小肠的并发症.射频治疗的并发症不能忽视,合理控制RFA治疗的适应证及早期发现并发症,并早期处理是必要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三个主要策略,首要策略是不给可能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做该治疗;第二种策略是早期发现RFA治疗后的并发症;后一种策略是对并发症的合理的处治.

    作者:张翔;白人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CT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CT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肺活检病理证实的6例COP患者的CT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CT表现为多发斑片状含气实变影6例,主要分布在双肺下叶、胸膜下区和沿支气管束走行,6例有磨玻璃样变,2例伴有肺结节,4例伴有肺间质改变,常多种表现混合存在.结论:COP常见的CT表现是肺实变和磨玻璃样变.肺实变多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或胸膜下的分布特征,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蕾;相爱华;囤荣耀;解耀锃;邓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征象.方法:对照病理表现回顾性分析16例GIST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腔外生长(70%)或腔内生长(30%)的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界光滑(85%),稍毛糙(15%);密度均匀(20%)或中心可见低密度(80%)(低密度区占整个肿块的25%~90%,平均58%),2例肿块局部与肠腔相通而分别见气体和气液平;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动脉期轻中度强化(CT值增加8~28HU,平均增加16HU),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并趋于均匀(CT值进一步增加5~15HU,平均增加9HU),2例肿块内动脉期可见强化血管影.GIST中央坏死与肠腔相通形成假肠腔时,观察是否与肠腔直接相通、有无肿大淋巴结有助于与胃肠道淋巴瘤鉴别;与子宫或附件关系密切时,观察边界与比邻、强化程度、肿瘤标记物有助于与子宫肌瘤或卵巢癌鉴别;与腹腔胸膜外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鉴别困难.结论:GIST有一些特点.对于CT征象较典型的GIST,有些CT征象可帮助鉴别诊断.

    作者:陈朔;许乙凯;贾飞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外伤性肋软骨骨折1例

    患者男 28岁.因外伤后右季肋部疼痛6h入院.查体:呼吸困难、右侧胸痛、按压右侧季肋区可听见骨擦音.外院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单层螺旋CT扫描怀疑右侧第7肋软骨骨折.

    作者:姚岚;秦卫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对比分析肝癌患者间接门静脉DSA与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三维成像的价值

    目的:探讨间接门静脉DSA与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SCTP)的门静脉成像差异.方法:收集的40例肝硬化肝癌患者均经肠系膜上动脉或腹腔动脉行间接门静脉DSA和SCTP三维成像,对比分析两种影像质量差异.结果:不同程度肝硬化肝癌的4~5级门静脉显示率SCTP(85%)明显高于间接门静脉DSA(32%),门静脉分支瘤栓显示率间接门静脉DSA(48%)略高于SCTP(16%、40%),门静脉分支推移改变2种方法无差异(均为80%),而动静脉瘘的显示率间接门静脉DSA(85%)要明显优于SCTP(32.5%).结论:间接门静脉DSA及 SCTP检查对门静脉显示各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

    作者:刘海峰;刘圣;蒋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MRI表现

    目的:分析14例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特征性体位性头痛;特征性MRI表现为7(7/8)例显示硬脑膜增厚,8(8/8)例显示窦汇扩张(后下缘后凸呈弧形),7(7/8)例显示双侧硬脑膜弥漫性对称性均匀性强化,10(10/14)例 MRM示脊膜憩室、囊肿、脑脊液漏.结论: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多样,体位性头痛是其特征性症状;头颅MRI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MRM可较为明确的显示脑脊液漏的部位;MRI检查在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作者:杨卫;王化敏;高强;邵丹;程若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以声音嘶哑为主诉的胸部病变的MDCT评价

    目的:分析以声音嘶哑为主诉的胸部病变的多层CT(MDCT)表现特点,用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以声音嘶哑为主诉患者的胸部CT,由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胸部病变类型、发生部位、良恶性与喉返神经走行区的关系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行电子喉镜检查或支气管镜检查、CT平扫和增强检查,排除喉部原发病变.其中经手术或支气管镜活检及纵隔镜活检病理证实18例,19例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结果:37例胸部病变中,恶性33例,包括肺癌23例、恶性纵隔肿瘤6例和肺外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4例;良性4例,包括肺纵隔淋巴结结核1例;左气管食管沟神经鞘瘤1例和主动脉弓前下壁假性动脉瘤2例.33例恶性肿瘤中,肿瘤直接侵犯喉返神经走行区6例,淋巴结转移侵犯或压迫27例.12例声带麻痹记录者显示左侧声带麻痹10例侧,全部有左喉返神经走行区明显病变存在,右侧声带麻痹4例侧,均无对应右喉返神经胸内走行区明显病变.结论:多种胸部病变可以引起声音嘶哑,肺癌伴淋巴结转移是常见的原因,MDCT可以很好地显示其相关性,帮助确认病因.

    作者:陈爱萍;李惠民;于红;肖湘生;刘士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骨髓病变的磁共振应用进展

    MRI能敏感地反映骨髓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化,但存在灵敏性高、特异性差的问题,而MR功能成像在骨髓病变的定性及疗效判定等方面具有优势.现就不同MR技术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吴旭;孙明华;马常英;赵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MR扩散加权成像对髌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在髌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3T成像装置对8例正常健康志愿者16个膝关节、25例髌软骨损伤患者25个膝关节行常规序列及DWI序列成像.测量髌软骨各个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正常健康志愿者组ADC均值为(9.1±2.9)×10-4mm2/s,软骨损伤组髌软骨ADC均值为(11.3±5.0)×10-4mm2/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2, P=0.000).结论:MRI DWI对软骨损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史英红;谢海柱;岳凤斌;张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成人胸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防护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成人胸部应用的可行性和防护价值.方法:对35例近期(2周内)80mAs胸部常规剂量CT检查病例复查者,使用本机设置低剂量(20mAs)扫描,盲式阅片评判两种扫描剂量图像对病变诊断、图片质量的差异,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mAs从常规剂量80减低到20时,辐射剂量显著降低,CTDIvol从8.64mGy降低到2.16mGy,为原来剂量的25%.对照常规剂量组的诊断结果,低剂量组均能明确诊断,无一例漏诊或误诊.图像质量在常规剂量以优质片为主,低剂量以优和良为主,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说明降低扫描剂量后图像质量有所下降,但不影响疾病的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成人胸部低剂量扫描,对于胸部复查病例,既不影响胸部疾病的诊断,又能显著降低扫描剂量,具有显著的防护价值.

    作者:郑文龙;吴爱琴;许崇永;严志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胸部创伤的X线诊断分析

    近年来,随着交通及其他意外事故的频繁发生,胸部创伤患者日渐增多.胸部在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下,均可发生损伤的可能.因此,X线检查对其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我院近几年来资料完整的胸部创伤患者100例结合文献分析讨论,以期提高对胸部创伤各种影像表现的认识与理解.

    作者:杨青;伊利亚尔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

    患者女性,36岁.因下腹部包快9年余入院.下腹部可触及一约6cm×7cm大小质韧肿块,活动欠佳,无压痛及反跳痛.心肺(-),肝脾未及.影像表现:下腹部腰骶骨前方,髂血管分叉下方见约6.5cm×7cm大小卵圆形肿块,明显强化,肿块后方可见起自腹主动脉明显扩张的滋养血管,其上方腹主动脉及髂血管周围亦见多发结节状明显强化灶(图1~4).

    作者:刘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友病性假肿瘤(附4例报告)

    血友病性假肿瘤又称之为血友病性假囊肿、血友病性骨血囊肿,或称为骨吸收性肿瘤[1],为血友病的一种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仅占血友病的1%~2%[2].本病由斯他克(Starker)1918年首先提出.为加深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报告我院近几年来发现的经实验室检查证实的4例血友病性假肿瘤,结合文献着重分析其X线表现.

    作者:房殿记;卢杰;丛地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动脉穿刺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浅动脉起始部长段硬化性闭塞疾病

    目的:探讨经腘动脉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 lasty, SIA)治疗股浅动脉起始部长段闭塞疾病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经动脉穿刺逆行SIA治疗股浅动脉起始部长段慢性硬化闭塞19例,采用PTA+内支架(stent)置入.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100%(19/1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9例股浅动脉闭塞经腘动脉穿刺逆行SIA后,随访3~48个月,血流仍保持通畅为94.74%(18/19),1例股浅动脉逆行SIA并支架置入12个月出现再阻塞,经局部溶栓,支架腔内血流均保持通畅.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平均0.25(0.12~0.43)和0.89(0.69~1.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腘动脉逆行SIA是治疗股浅动脉起始部长段硬化闭塞,所致慢性严重肢体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希全;张清;刘静;朱伟;董戈;郭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病毒性脑炎指病毒侵犯脑实质,引起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种类众多,临床表现差异明显.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仍依赖于实验室检查.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分辨力,能清晰的显示病变本身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变化情况,对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MRI技术不断发展,新的成像技术可以更好的显示病变,对病毒性脑炎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具有很大帮助.本文综述了MRI技术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郑冲霄;李传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实时超声造影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是筛检肝肿瘤应用广泛的影像手段,但常规的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低,但超声造影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使肝脏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近年来,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测、定性和局部消融监测的诊断效能.本研究通过对242例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观察,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技术应用.

    作者:周如海;袁瑞;赵平;吴猛;蒋田;汪江杰;俞行行;顾九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膈肌骨外骨肉瘤1例

    患者 男,31岁.右季肋区疼痛伴体重下降半月入院.半月前患者在篮球运动中,不慎被球撞击右季肋区而出现疼痛,平卧位及夜间加剧,站立及弯腰抱膝可缓解.经外院检查,B超提示肝内实性占位性病变.入院体检:血压、脉搏、心律正常.胸部叩、听诊无异常.右季肋部压痛明显,肝下缘达肋下2cm;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52U/L(0~40 U/L),γ-谷氨酸转肽酶81U/L(7~49 U/L),余未见异常.

    作者:成洁;马建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尿病性足病的X线诊断(附15例报告)

    糖尿病系全身性疾病,当其并发骨关节改变时,称为糖尿病性骨关节病,为糖尿病的晚期并发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和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性足病.在糖尿病性骨关节病中,糖尿病性足病发生率高,约占91.9%[1].

    作者:邹积威;刘杰;林明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肝门胆管癌的CT诊断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CT表现,评价其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平扫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14例均有延迟强化;增强检查能更清楚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和胆管壁增厚.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任常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64层螺旋CT对80例肠梗阻的诊断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为肠梗阻的80例CT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技术(VRT)、模拟内窥镜(VE)等多种处理方法,进行图像重组,并分析其表现.结果:在80例病例中,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的敏感性100%,病因诊断正确率96%,包括粘连性肠梗阻25例,肠道肿瘤24例,肠外肿瘤压迫2例,肠扭转6例,绞窄性肠梗阻1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肠套叠8例,腹股沟疝3例,动力性肠梗阻10例.结论:64层螺旋CT检查对了解肠梗阻的部位、原因、严重程度以及病变肠管血供情况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

    作者:龚波;唐庆放;武洪林;吴惠明;薛维;殷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