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层螺旋CT对80例肠梗阻的诊断

龚波;唐庆放;武洪林;吴惠明;薛维;殷超

关键词:肠梗阻, 图像处理,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为肠梗阻的80例CT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技术(VRT)、模拟内窥镜(VE)等多种处理方法,进行图像重组,并分析其表现.结果:在80例病例中,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的敏感性100%,病因诊断正确率96%,包括粘连性肠梗阻25例,肠道肿瘤24例,肠外肿瘤压迫2例,肠扭转6例,绞窄性肠梗阻1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肠套叠8例,腹股沟疝3例,动力性肠梗阻10例.结论:64层螺旋CT检查对了解肠梗阻的部位、原因、严重程度以及病变肠管血供情况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比分析肝癌患者间接门静脉DSA与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三维成像的价值

    目的:探讨间接门静脉DSA与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SCTP)的门静脉成像差异.方法:收集的40例肝硬化肝癌患者均经肠系膜上动脉或腹腔动脉行间接门静脉DSA和SCTP三维成像,对比分析两种影像质量差异.结果:不同程度肝硬化肝癌的4~5级门静脉显示率SCTP(85%)明显高于间接门静脉DSA(32%),门静脉分支瘤栓显示率间接门静脉DSA(48%)略高于SCTP(16%、40%),门静脉分支推移改变2种方法无差异(均为80%),而动静脉瘘的显示率间接门静脉DSA(85%)要明显优于SCTP(32.5%).结论:间接门静脉DSA及 SCTP检查对门静脉显示各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

    作者:刘海峰;刘圣;蒋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序列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与关节镜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序列(PDW-FS)和自旋回波T2WI对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准确性,探讨PDW-FS对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关节镜探查手术的37例45只膝关节,术前行MR检查,作回顾性分析,比较PDW-FS、T2WI序列诊断软骨损伤的价值.结果:以关节镜为标准,PDW-FS和T2WI序列的Kappa值分别为0.88和0.68,PDW-SF检查结果与关节镜结果一致性好.PDW-FS敏感度89.7%,特异度97.1%,T2WI敏感度79.1%,特异度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结论:PDW-FS序列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准确性优于T2WI,可准确地判断软骨损伤的范围和深度,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杨春霞;王书智;毛存南;卢铃铨;宰天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股骨颈疝窝的CT和MRI表现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临床确诊股骨颈疝窝患者的髋关节27例CT和14例MRI的表现.结果:27例股骨颈疝窝中,双侧7例、右侧12例和左侧8例.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外侧皮质下,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大径3~13mm,平均9±0.5mm.CT表现为边界清晰,周边有硬化环的低密度影,并见有一裂隙向外穿越邻近骨皮质.MRI因疝窝内容物成分不同而呈不同信号.结论:股骨颈疝窝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部皮质下,多伴有清晰的薄层硬化缘.邻近皮质与病灶相通的裂隙样缺损是诊断股骨颈疝窝为特异的征象.CT具有确诊价值,MRI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闫呈新;李长勤;岳云;李筱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

    患者女性,36岁.因下腹部包快9年余入院.下腹部可触及一约6cm×7cm大小质韧肿块,活动欠佳,无压痛及反跳痛.心肺(-),肝脾未及.影像表现:下腹部腰骶骨前方,髂血管分叉下方见约6.5cm×7cm大小卵圆形肿块,明显强化,肿块后方可见起自腹主动脉明显扩张的滋养血管,其上方腹主动脉及髂血管周围亦见多发结节状明显强化灶(图1~4).

    作者:刘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数字减影和常规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 数字减影和常规血管造影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6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MSCT数字减影和常规血管造影术(简称减影和常规CTA)进行颅内动脉成像检查,全部患者均进行了手术确诊或DSA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中手术及DSA造影共检出动脉瘤65个,采用数字减影CTA共检出61个,敏感性为93.8%.常规CTA检出动脉瘤54个,敏感性为83.1%.结论: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新型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明显优于常规CTA检查.

    作者:周胜利;王宗盛;周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膈肌骨外骨肉瘤1例

    患者 男,31岁.右季肋区疼痛伴体重下降半月入院.半月前患者在篮球运动中,不慎被球撞击右季肋区而出现疼痛,平卧位及夜间加剧,站立及弯腰抱膝可缓解.经外院检查,B超提示肝内实性占位性病变.入院体检:血压、脉搏、心律正常.胸部叩、听诊无异常.右季肋部压痛明显,肝下缘达肋下2cm;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52U/L(0~40 U/L),γ-谷氨酸转肽酶81U/L(7~49 U/L),余未见异常.

    作者:成洁;马建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 MPR、CPR和CTU技术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MSCT MPR、CPR和CTU技术诊断腹膜后纤维化(RP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2例腹膜后纤维化的CT资料,分别由2名高年资医师采用盲法对RPF病变位置、边界、密度、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和强化情况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接受CT 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组(CPR)和CT尿路造影(CTU)技术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CT 平扫表现腹膜后近似于肌肉密度的不规则形软组织病变,12例中7例(58.3%)包绕腹膜后大血管,6例(50%)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增强扫描示9例(75%)病变不同程度强化.结论:MSCT可显示腹膜后纤维化的特征,采用MPR和CTU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闫文颖;张在人;王恢;李艳英;王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尿病性足病的X线诊断(附15例报告)

    糖尿病系全身性疾病,当其并发骨关节改变时,称为糖尿病性骨关节病,为糖尿病的晚期并发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和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性足病.在糖尿病性骨关节病中,糖尿病性足病发生率高,约占91.9%[1].

    作者:邹积威;刘杰;林明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Dandy-Walker综合征的MRI诊断(附6例报告)

    目的:探讨Dandy-Walker综合征(DWS)的临床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对6例经MRI诊断为DW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主要表现为小脑蚓部缺如,小脑半球部分发育不全伴分离、移位;第四脑室囊状扩大与后颅窝囊腔相通;后颅窝扩张伴有横窦、窦汇和小脑幕上移;常伴有幕上不同程度梗阻性脑积水及其他颅内畸形.结论:DWS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是诊断DWS的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邹建勋;李旭丹;陈旭高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CT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CT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肺活检病理证实的6例COP患者的CT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CT表现为多发斑片状含气实变影6例,主要分布在双肺下叶、胸膜下区和沿支气管束走行,6例有磨玻璃样变,2例伴有肺结节,4例伴有肺间质改变,常多种表现混合存在.结论:COP常见的CT表现是肺实变和磨玻璃样变.肺实变多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或胸膜下的分布特征,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蕾;相爱华;囤荣耀;解耀锃;邓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输卵管系膜囊腺瘤1例

    患者女,23岁.半年前婚检时发现右附件包块,直径约4cm,要求来我院手术治疗.妇科检查:子宫右后方侧附件区可触及一鸡卵大囊性包块,形态规则,活动良好,触痛(-).超声所见:子宫前倾位,正常大小,右附件区见5.1cm×5.1cm×4.4cm无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内见细小点状回声,附壁见多个实性结节突起,较大者直径约1.0cm,其内未检出明显血流信号,双侧卵巢可见.超声诊断:右附件区囊性肿物,不除外输卵管系膜囊肿.术中见右输卵管系膜囊肿5.0cm×5.0cm,子宫及左附件未见异常.病理报告:右输卵管系膜浆液性囊性纤维腺瘤,局灶细胞生长活跃.

    作者:姜红霞;李越;刘雨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CT及MR在诊断输卵管卵巢脓肿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输卵管卵巢脓肿(tubo-ovarian abscess,TOA)多层螺旋CT(MSCT),MR征象,探讨影像技术对输卵管卵巢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常规活检证实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的MSCT平扫及增强,其中7例行MR检查3例行增强MR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附件区厚壁多房囊性或囊实性混合肿块22例(100%)、附件区有增粗积液或积脓的输卵管管状结构影或腊肠样输卵管征象13例(59%),子宫直肠脂肪间隙消失、脂肪密度增高、骶骨子宫韧带增厚、盆腔积液17例(77%),CT及MRI增强扫描病灶囊液均未见强化效应,囊壁呈分层强化,并见水肿带,分隔均匀强化.结论:CT及MR检查在输卵管卵巢脓肿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德忠;冯丰;夏树枚;张建针;杨龙堂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妊娠合并单纯卵巢扭转(附11例分析)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娠合并单纯卵巢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妊娠合并单纯卵巢扭转,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超声图像分析.结果:11例患侧卵巢在二维图像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超声压痛征均呈阳性反应;其中7例有明显的位置改变,5例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积液;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显示患侧卵巢内部均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妊娠期卵巢扭转有典型超声图像特征,可为临床提供较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徐晓飞;许旭东;杨守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口服钆喷酸葡胺MRCP协助诊断十二指肠憩室

    目的:探讨口服钆喷酸葡胺(gadopentetate dimeglumine,Gd-DTPA)作为阴性对比剂协助MRCP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的可行性.方法:对11例意外检出12个十二指肠内侧面纯液性或有不确定小气泡液性信号为主的囊性病灶,拟诊憩室的患者口服稀释Gd-DTPA前后采用屏气厚层半傅立叶采集单激发TSE和前瞻性采集矫正呼吸导航(prospective acquisition correction,PACE)TSE两种序列行MRCP,比较憩室在口服稀释Gd-DTPA前后信号变化.结果:12个病灶中4个表现为纯液性囊状影,8个表现为含不确定少量气泡液性为主的囊状影.在未口服稀释Gd-DTPA的MRCP表现为与十二指肠内侧面的囊状高信号影,口服Gd-DTPA后的MRCP全部12个病灶因充盈对比剂消失,揭示其起源于十二指肠并与肠腔相通,从而明确诊断为憩室.结论:口服稀释Gd-DTPA作为阴性对比剂有助于MRCP获得十二指肠憩室的明确诊断.该方法是可行的,可以作为诊断模棱两可情况下的一种补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静山;朱进;饶梓彬;陈宇;黄国鑫;李莹;徐坚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造影对小儿上尿路梗阻病变诊断及应用价值

    上尿路梗阻是小儿泌尿系统常见的一组疾病,主要依靠影像检查,MSCTU是一种无创伤检查,操作简便,能可靠地显示泌尿系统立体结构的方法,是螺旋CT容积扫描与IVP有机的结合[1,2],在小儿上尿路梗阻疾病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现搜集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在我院行MSCTU检查的35例上尿路梗阻的患儿资料,所有病例经手术或临床诊断明确梗阻原因,对所有资料进行分析后评价MSCTU在小儿上尿路梗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玲;胥丽;张蓓;武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股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

    患者男,2岁.因右大腿疼痛20余天入院.查体:右大腿根部轻度肿胀,质软,局部触痛明显,拒按,皮温稍高.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稍高.X线平片见右股骨干上段椭圆形溶骨性骨质破坏区,呈中心性、膨胀性生长,病变长轴与股骨干长轴一致,边缘较清晰,未见骨膜反应(图1,2).拟诊:骨肿瘤样病变,嗜酸性肉芽肿可能性大.

    作者:张富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骨髓病变的磁共振应用进展

    MRI能敏感地反映骨髓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化,但存在灵敏性高、特异性差的问题,而MR功能成像在骨髓病变的定性及疗效判定等方面具有优势.现就不同MR技术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吴旭;孙明华;马常英;赵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友病性假肿瘤(附4例报告)

    血友病性假肿瘤又称之为血友病性假囊肿、血友病性骨血囊肿,或称为骨吸收性肿瘤[1],为血友病的一种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仅占血友病的1%~2%[2].本病由斯他克(Starker)1918年首先提出.为加深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报告我院近几年来发现的经实验室检查证实的4例血友病性假肿瘤,结合文献着重分析其X线表现.

    作者:房殿记;卢杰;丛地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M型、二维、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左室收缩功能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M型超声心动图(MME)、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LVSF)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MME、2DE、RT-3DE测量34例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和射血分数(EF),并在三种方法间进行比较.结果:MME和2DE两种方法测定的LVEDV、LVESV、SV大于RT-3DE测值,而EF小于RT-3DE测值,MME和2DE两种方法与RT-3DE各测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E、2DE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3DE能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LVSF状况;MME和2DE高估LVEDV、LVESV、SV,低估EF.

    作者:潘永寿;庾红玉;王高兴;秦蕾;赵孟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64层螺旋CT对80例肠梗阻的诊断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为肠梗阻的80例CT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技术(VRT)、模拟内窥镜(VE)等多种处理方法,进行图像重组,并分析其表现.结果:在80例病例中,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的敏感性100%,病因诊断正确率96%,包括粘连性肠梗阻25例,肠道肿瘤24例,肠外肿瘤压迫2例,肠扭转6例,绞窄性肠梗阻1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肠套叠8例,腹股沟疝3例,动力性肠梗阻10例.结论:64层螺旋CT检查对了解肠梗阻的部位、原因、严重程度以及病变肠管血供情况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

    作者:龚波;唐庆放;武洪林;吴惠明;薛维;殷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