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陆菁菁
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MRI是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我院35例的经验如下.
作者:金红花;程若勤;王化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主动脉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A)血管造影并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像重组,重组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表面遮盖成像(SSD),大密度投影(MIP).结果:真性主动脉瘤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7例,1例假性动脉瘤.多种重组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对主动脉瘤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德智;王春宇;马天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患者 男,44岁.间断性腰背部疼痛伴腹胀、尿频1个月.查体:腹膨隆,无胃肠型及蠕动波,中下腹可触及圆形肿物,表面光滑,质韧,活动度欠佳,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作者:王清涛;田静;包刚;韩慧敏;石连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MRI FLAIR序列对脑挫裂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脑挫裂伤的MR表现.结果:脑挫裂伤病变单发性3例,多发性19例.发生于颞叶2例,顶叶1例,双额叶3例,颞、顶叶3例,额、顶叶3例,额、颞、顶、枕复合伤10例.MRI表现为出血性改变8例,FLAIR序列表现为混杂高信号或低信号的病灶;非出血性病灶14例,FLAIR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常规T2WI发现病灶共58处,FLAIR上共发现病灶77处.结论:FLAIR序列对脑挫裂伤病变显示优于FSE序列T2WI,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林雅明;姜涛;林依东;邓倩;周建敏;田维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患者 男,39岁,农民.近5个月来间断性咯血3次,无咳嗽.常规X线胸片和CT发现左下肺类圆形小结节,直经为10mm,内缘有一气体影,局部胸膜有粘连牵拉,增强后病灶不强化(图1~3).CT导引下穿刺活检,镜下见曲菌菌丝及孢子.手术后病理诊断:曲霉菌病.
作者:俞士华;查二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实验性兔急性肾功能衰竭前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兔后腿肌注50%甘油等渗盐水10ml/kg,建立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功能衰竭(ARF)动物模型,分别在注射前与注射后6h行CT灌注成像,使用GE Perfusion 2软件测量肾皮质的CT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RBF)、血容量(R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临床常规指标血肌酐、尿素氮比较其灵敏性.结果:注药前后RBF为(867.75±149.89)ml·min-1·100g-1 VS (557.05±222.83)ml·min-1·100g-1,RBV为(74.69±12.84)ml·100g-1 VS (41.72±18.93)ml·100g-1,MTT为(4.70±1.27)s VS (4.92±1.04)s,PS为(26.24±5.20)ml·100g-1 VS (54.73±10.77)ml·min·100g-1.前后对比,肾皮质RBF、RBV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S值显著增高(P=0.01),MTT较注药前略有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注药前后6h的血肌酐、尿素氮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能准确显示出实验性兔ARF前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较常规血肌酐、尿素氮检查灵敏,对ARF前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晓晟;许建荣;华佳;范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煤工尘肺是煤尘在患者的肺部大量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为了对煤工尘肺的诊断和早期的防治提供依据,本文对963例煤工胸片进行分析.
作者:刘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25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CTA三维重建.14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作MRI平扫,12例作MRI平扫加增强,其中1例3D TOF MRA检查.结果:37例共43个病灶.35例单发病灶中,发生于小脑半球者23例,小脑蚓部9例,第四脑室1例,延髓背侧1例,左桥小脑角区1例.其中囊结节型29例,实质型3例,囊实型2例,单纯囊性1例.2例为多发病灶,均位于后颅窝,其中1例有6处病灶,实质型和囊结节型混合存在.CT平扫囊结节型肿瘤壁结节显示率仅为54.6%.增强扫描壁结节及实质型、囊实型肿瘤均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23.1%显示肿瘤周围有增粗迂曲的血管.CTA示肿瘤为富血管的团块.MRI平扫肿瘤壁结节显示率100%.肿瘤周围流空血管显示率达57.9%.与CT比较此两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扫描示壁结节及实质型、囊实型肿瘤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A显示肿瘤区域丰富的紊乱血管.结论:CT、MRI可作为血管母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刘珍友;隋庆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的CT和MRI表现,其中21例行CT平扫及增强,9例行MRI平扫、增强以及MRCP.结果: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CT及MRI表现壶腹周围含液气囊性病灶.MRCP表现为十二指肠内侧间壶腹部突出高信号囊性病灶.25例患者中合并胆胰病变CT和/或MRI表现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13例,胆管扩张及壁增厚强化8例,胰腺肿胀3例,胰周脂肪层模糊4例及渗出2例,肾前筋膜增厚5例,胰管串珠样扩张2例.结论:CT及MR能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同时显示胆胰疾病引起胆管及胰腺形态学改变,有助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诊断.
作者:龚静山;徐坚民;李莹;陈宇;贾桂静;张丽香;黄国鑫;杨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妊娠和外科术后可引起腹腔静脉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我院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39例产妇及外科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检查,结合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张勇;段云友;杨勇;李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性治疗的价值.方法:178例布-加氏综合征均经B超和肝静脉、下腔静脉造影确诊.根据不同病变类型采用了经股静脉或股静脉-颈静脉入路行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或/和血管内支架(EMS)植入术.对完全闭塞病例,实施了三种破膜或闭塞段开通术.结果:66例不完全性狭窄的病例经股静脉入路治疗,成功率为100%(66/66),其中单纯PTA36例,PTA+内支架植入术30例.112例完全闭塞病例,闭塞段或膜开通成功率为98.21%(110/112),其中经股静脉顺行开通110例,经颈静脉贯穿法开通2例,单纯PTA51例;PTA+内支架植入术59例.治疗后下腔静脉压下降明显,单纯球囊扩张组平均值为14.7cm水柱,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组平均值为16cm水柱.术后随访3年再狭窄率为5%(9/176).其中1例死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红旗;高力;王振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 RPF)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996年11月~2006年2月收治的15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X线、B超、CT及MRI表现.结果:RPF的影像学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斑块或肿块及腹膜后脏器的浸润,多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结论:CT和MRI在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并能进行分期及疗效监测.X线和B超对RPF的诊断起辅助作用,综合分析X线、B超、CT、MRI影像学表现有助于RPF的诊断.
作者:毕东滨;连庆峰;李善军;王法成;马庆铮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即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降低患者在接受检查时的辐射水平.适当降低螺旋CT扫描剂量,特别是在成人胸部、鼻窦及儿童颅脑中的应用很有价值,值得推广.本文对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现状及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张巍;郭玉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neoplasm,PRN)临床少见,因临床症状无特征性,生长范围广泛,部位深在,依赖临床定性诊断有相当难度,而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的意义.收集我院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螺旋CT资料,分析其表现,旨在提高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水平.
作者:李长喜;李海龙;陈洁;戴志龙;李胜亮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心动图观察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可行性及观察方法.方法:23例大鼠建立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其中同系移植6例,同种移植17例.术前对原位心脏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常规记录原位心左室长轴切面、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心底短轴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测量舒张末期、收缩末期左室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术后立即对移植心脏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并显示上述切面,测量相应超声指标,所测指标与术前原位心比较.结果:23只实验鼠原位心可显示乳头肌水平短轴、心底短轴、左室长轴和心尖四腔切面各为19例、11例、10例和9例;异位移植心与原位心比较,移植心左室短轴内径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结论: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与原位心和腹腔异位移植心脏相比较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切面是评价移植心脏形态、大小与心肌功能改变较为理想的切面.
作者:张红安;谢明星;卢晓芳;冯剑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1982年,第一支口内X线探测器问世,标志着牙颌面X线成像数字化时代的开始.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众多的数字化成像技术、设备应用于临床.本文介绍相关设备的技术发展趋势.
作者:方冬;宋少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患者 男,28岁.因咳嗽、咳痰2年,气短1年,加重2个月入院.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咳嗽,均为晨起咳嗽,伴少量粘痰,易咳出,未予诊治.
作者:斯琴;陆菁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牙的CT分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1例(34颗)上颌埋伏牙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分别行牙体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MPR重组.根据牙齿的形态、位置及生长方向进行分型.结果:上颌埋伏牙弯曲型20颗和非弯曲型14颗.弯曲型上颌埋伏牙唇颊向倒置型4颗、唇颊向非倒置型6颗、舌腭向倒置型5颗、舌腭向非倒置型5颗.非弯曲型近中型5颗,远中型2颗,垂直型1颗,平行埋伏牙4颗,倒置型2颗.结论:上颌埋伏牙的CT分型反映了上颌埋伏牙的不同特点,可指导制定手术方案.
作者:邵林琴;巩若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后巩膜形态改变与眼轴长度、近视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ATL超9型APOOGE-8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10.0MHz.对26例正常眼,36例轻中度近视眼,51例高度近视眼后巩膜进行观察.并对26例正常眼,17例轻中度近视眼,26例高度近视眼的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进行检测.结果:轻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的眼轴长度与近视程度呈正相关性.两者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Y=-3510.3+1668.1X,R=0.9432,P<0.0001.后巩膜形态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高度近视眼组、轻中度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A血流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高度近视组的CRA、PCA的收缩期(PSV)、舒张期(EDV)、平均血流速度(AV)均减低,CRA的阻力指数(RI)升高(P<0.05).轻中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血管、睫状血管系统血供不足与后巩膜形态变化的类型、眼轴长度、近视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是引起高度近视眼病理性眼底改变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程瑞萍;赵敏;秦力维;郑英;曹敏丽;常虹;吕建红;侯晓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患者 女,46岁.因上腹部不适来院就诊.超声检查:肝脏体积增大,边缘显示不清,内探及多发强回声占位,大者约3.2cm×4.1cm,位于右后叶,边界尚清,内回声尚均匀,CDFI示内有点状血流信号,肝右前叶可探及12.1cm×16.0cm囊状无回声区,内可见条索状物和点状强回声,CDFI示内未见血流信号.胆囊、胰腺、脾脏、双肾、膀胱未见异常.
作者:王珉鑫;于学杰;房元凤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