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维超声在结肠癌中的诊断价值

姬亚敏

关键词:结肠癌, 超声检查
摘要:结肠肿瘤是消化道的常见肿瘤之一,常以x线钡灌肠造影和结肠镜作为检查的主要方法.本组通过常规超声及结合灌肠造影诊断本病,为结肠癌提供了可靠、安全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二维超声在结肠癌中的诊断价值

    结肠肿瘤是消化道的常见肿瘤之一,常以x线钡灌肠造影和结肠镜作为检查的主要方法.本组通过常规超声及结合灌肠造影诊断本病,为结肠癌提供了可靠、安全检查方法.

    作者:姬亚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与TET结果对比研究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为依据与心电图运动试验(TET)比较,探讨TET的假阳性因素.方法:对270例胸痛患者进行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收集病史及辅助检查资料.对比TET和CAG的结果,计算TE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对比TET真阳性组和假阳性组的各项临床资料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TE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6.3%,特异性为65.5%,准确性为69.6%;假阳性组女性患者例数较多;具有典型胸痛症状、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的例数较少;运动中ST段的下降多发生于Ⅱ、Ⅲ、aVF导联,ST段下降>0.2mV以及运动中出现心绞痛的例数较少,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典型缺血性胸痛症状、冠心病的某些危险因素、运动后心电图发生变化的部位和程度、运动中胸痛症状的出现,是造成TET假阳性结果的误诊因素.

    作者:苏启燕;李琳;周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及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在VITREA2医学影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及MPR重建.结果:28例胫骨平台骨折经3D及MPR成像后均能立体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程度及关节面塌陷等空间信息.结论:多层螺旋CT3D和MPR重建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正确诊断和分型,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武师;李刚;田本祥;马德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下肺结核的影像诊断(附36例分析)

    浸润型肺结核是青壮年常见病之一,本病是再感染性的疾病,大多数局限两肺上叶的尖后段及下肺的背段,侵犯下肺前、后、内、外基底段机率相对较低.由于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我们应更多地认识和掌握下肺结核的临床资料,X线表现及

    作者:赵崇清;莫华梅;肖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胎儿室间隔肌部缺损的产前超声诊断

    目前,胎儿先心病的产前诊断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诊断水平的提高,胎儿室间隔肌部缺损能够及早发现,从而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诊治依据.本研究自2002年~2004年在常规作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1800例胎儿中,检出室间隔肌部缺损1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慧芳;刘兰芬;尹虹;权源;赵晓峰;王惠;张彦;曹永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压明胶海绵微粒动脉内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高压明胶海绵微粒作为栓塞剂动脉内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用高压明胶海绵微粒动脉内栓塞治疗173例子宫肌瘤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5.7个月,观察临床疗效、肌瘤和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术后4个月总的症状改善率98.84%(171/173),160例(92.49%)患者术后月经完全恢复正常;5例(2.89%)患者出现术后永久闭经;痛经与直肠和膀胱压迫等症状均完全消失.术后6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9.35%,肌瘤平均缩小59.78%.结论:采用高压明胶海绵微粒作为栓塞剂栓塞子宫动脉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郑延波;刘胜;宋雪鹏;姜文进;生琦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脂肪肝早期依据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不易得出正确诊断,但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本文就近年来脂肪肝的影像学定量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琼;王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前穴位按压预防静脉注射含碘对比剂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研究

    消化道不良反应是静脉应用含碘对比剂常见的副反应之一,严重者可导致造影失败.为研究一种简便有效的预防消化道不良的反应的方法,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作者借鉴祖国医学的穴位疗法,对842例CT增强扫描应用含碘对比剂患者,在尚未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前施用穴位按压,取得了显著效果.

    作者:卢新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先天性输尿管异常的影像学诊断(附26例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输尿管异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26例先天性输尿管异常的患者,男12例,女14例,年龄9~64岁.26例均行IVP检查,24例行B超检查,4例行肾盂逆行造影,3例行CT扫描,2例行CT增强扫描,9例经手术证实.结果: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3例(双侧1例,单侧2例);单侧双肾盂、单输尿管畸形和单侧双肾盂、部分双输尿管畸形各6例;单侧双肾盂、双输尿管并异位开口2例,单侧肾发育不良位置异常并输尿管开异位1例;单介输尿管狭窄5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4例,下段输尿管1例);巨输尿管、输尿管囊肿、迷走血管压迫等各1例.结论:先天性输尿管异常的检查方法首选IVP,遇患侧肾脏不显影时应行肾盂逆行造影检查,多数可明确诊断.B超检查和CT扫描对诊断均有帮助.

    作者:吴廷创;温应昌;田强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影像学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后塌陷与否是股骨头幸存的临界点,也是早期治疗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本文对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机制及影像学预测方法及其价值作一初步总结.

    作者:张延伟;周伟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超声检查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糖尿病(DM)患者外周动脉病变分布情况.方法:将216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DM组和NDM组,对颈总(CCA)、颈窦(CS)、肱(BA)、髂总(CIA)、股(FA)、股深(PFA)、股浅(SFA)、(PA)、胫前(ATA)、胫后(PTA)和腓(Peroneal A)动脉舒张期内-中膜厚度进行宽频超声检查,并对病变血管的分布、好发部位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DM组动脉病变率明显高于NDM组(P<0.01),其中CCA、CS、BA、CIA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A、PFA、SFA、PA、ATA、PTA、Peroneal A差异显著(P<0.01);血管后壁及分叉处较前壁发病率高(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多发于血管后壁及分叉处,而DM较NDM组发病更广泛,下肢动脉受累更明显.

    作者:辛朝晖;赵淑芝;王金来;孙雪梅;吕永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附60例分析)

    为了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现总结应用超声显像观察了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就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表现及诊断价值作初步分析.

    作者:孙克彬;王晓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腰椎峡部裂平行椎弓CT扫描的技术探讨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平行于椎弓CT扫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与椎弓平行扫描,包括整个椎弓,层厚3~5mm、层距3~5mm,以骨窗观察为主;对照正常CT表现,分析51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结果:51例均显示腰椎峡部透光裂隙,边缘呈锯齿状并有增生硬化,密度增高,裂隙周围有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碎骨块.当有脊椎滑脱时,椎管矢状径被拉长,呈长椭圆型或葫芦型.结论:平行于椎弓CT扫描诊断腰椎峡部裂简便易行,图像直观,解剖关系明确,是目前诊断腰椎峡部裂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商文海;盖娟娟;马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医学科技期刊计算机办公系统的设计应用

    针对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办公存在稿件格式不规范、审稿制度重复琐碎、照排和通讯费用高、编辑与作者交流困难、工作进程协调性较差等缺陷.该文提出建立医学科技期刊计算机办公系统,该系统能有效的解决目前编辑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矛盾,能提高期刊知名度.

    作者:崔国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直径3cm以下肺孤立性病灶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目的:评价直径3cm以下肺孤立性病灶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价值.方法:68例直径3cm以下肺孤立性病灶在CT引导下,采用抽吸式活检针,选择佳穿刺层面及穿刺点获取标本.结果:本组病例共行84次穿刺活检,获得细胞学涂片检查者68例,获得组织学检查59例.总的诊断准确度为89.7%,其中细胞学和组织学标本诊断准确度分别为662%(45/68)和81.4%(48/59).阳性预告值和阴性预告值分别为100%(51/51)和58.8%(10/17).并发症:气胸16例(23.5%),出血5例(7.4%),咯血4例(5.9%).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创伤小而实用的定性诊断方法,对直径3cm以下肺孤立性病灶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熊坤林;陈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正常人及突发性耳聋患者听觉功能性磁共振的初步研究

    目的:用血氧水平依赖脑功能成像(blood-oxyge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RI,BOLD fMRI)对正常受试者及突发性耳聋患者听觉中枢进行定位并简单比较其异同.方法:健康志愿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4~51岁,平均36.4岁.以及突发性耳聋患者2例.所有正常志愿者刺激期,均接受单耳2000Hz纯音频刺激;基线期,无音频刺激.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其电测听结果,给予相应听力下降频率的阈上及阈下刺激.实验数据均使用SPM 99处理.结果:对于听力正常志愿者,fMRI结果显示双侧颞上回有较明显的激活,刺激对侧激活范围及强度均超过刺激同侧.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给予阈下刺激时,脑内未发现明确的听觉激活区;给予阈上刺激时,可以发现双侧颞上回有较明显的激活,但双侧听觉中枢的激活程度及范围基本相近.结论:MRI可以显示正常人听觉中枢所在位置,因此当病变累及到听觉中枢时,可以用fMRI方法对突发性耳聋是中枢性的还是外周性的做出判断,若为中枢性的,则可显示听觉中枢的受累情况,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给出指导性建议.

    作者:王志;陈敏;宋海涛;张晨;徐亮;周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MRS在乳腺中的应用

    磁共振波谱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进行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目前应用于乳腺肿瘤的波谱技术主要为1H-MRS.MRS能够区分病变性质,与动态对比增强扫描联合应用能够提高诊断的特异性.获得清晰可辨波谱的关键是技术因素,主要是机器的压水、压脂和匀场性能.

    作者:蔡世峰;彭洪娟;赵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声检查肠系膜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是目前临床病理学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多年来一直将这些肿瘤看成是具有平滑肌性质的肿瘤,是一种从良性到高度恶化的肿瘤.已往认为网膜,肠系膜是其常见的转移部位,现认为可原发于网膜及肠系膜.超声由于具有实时性,又能对肿瘤囊实性作一评价,故对诊断肠系膜间质瘤有一定价值.

    作者:赵敏;许亮;王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距骨骨软骨瘤1例

    患者男,20岁.五年前因踢足球挫伤右足,疼痛未治疗.近两年来,患处长一结节,逐渐长大,胀痛不适.查体:右足背近踝关节处扪及约3cm×3cm×3cm结节,质硬,固定.踝关节活动自如.

    作者:屈绍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远期疗效的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远期疗效.方法:37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平均随访3年.结果:子宫肌瘤血供丰富,均为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一侧为主,4例卵巢动脉参与供血,供血动脉粗大、迂曲,在瘤体的周围及内部形成血管网、团,瘤体染色明显.术后随访B超显示肌瘤缩小明显、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达100%,无1例复发.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于宫肌瘤是一种高效、微创、安全且经济的方法,远期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杨熙章;杨利;陈自谦;吴纪瑞;许有进;李惠敏;黄艺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