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癌病人围介入治疗期的护理

汤焕梅;宫树芝

关键词:肝癌, 肝动脉化学性栓塞术,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有效的围介入期护理,预防和减轻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术前详细给病人介绍治疗目的、方法及效果,做好心理护理、调节饮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备皮、备药、并按时术前用药;术中配合医生做好各方面护理;术后采取正确卧位、密切观察穿刺局部和术侧肢体情况、及时处理介入栓塞后综合征.结果:33例都顺利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并渡过介入后反应期,减轻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周密细致的护理对保证介入治疗的顺利实施和减轻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核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在脑内疾患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回顾分析67例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的病例,探讨该技术在脑内疾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所有病例均采用点分辨波谱(PRESS)序列定位技术,获得单体素波谱,并对67例患有各种脑内疾患的病例,将NAA/Cr、Cho/Cr、及NAA/Cho等指标按病理类型,分组进行技术分析.所有病例均以对侧相应部位的正常脑组织作为自身对照.结果:脑肿瘤的1H-MRS表现与正常脑组织有明显不同(P<0.05),表现为Cho/Cr比值升高,NAA/Cr和NAA/Cho比值下降,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脑肿瘤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结论:1H-MRS可提供组织生化和代谢方面的信息,为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杨振贤;高亚枫;徐正昌;腾金宝;陈剑华;谢道海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肾上腺性征异常病变的CT和MRI诊断

    目的:报告5例肾上腺性征异常病变的CT和/或MRI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这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对肾上腺性征异常病变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5例肾上腺性征异常病变中,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1例,皮质腺瘤和皮质癌各2例,除1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外,余4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5例均进行了CT检查,其中1例皮质腺瘤还进行了MRI检查.结果:CT检查1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表现为双侧肾上腺明显增大并边缘多发小结节;2例皮质腺瘤表现为肾上腺卵圆形肿块,密度较均一;2例皮质癌表现为肾上腺较大肿块,密度不均,1例有散在钙化,1例下腔静脉内有瘤栓.MRI检查1例皮质腺瘤,T1WI和T2WI信号强度类似肝实质,且在反相位上信号强度明显下降.结论:CT和/或MRI检查有助于肾上腺性征异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评估病人的预后和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广宇;秦海燕;孙浩然;白人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肠坏死并脾梗死1例

    患者女,49岁.主诉上腹部疼痛7天.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难忍,呈持续性,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含咖啡样及新鲜血,来院就诊.

    作者:郝国祥;徐新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于颌面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颌面骨外伤骨折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成像.结果:42例中,上颌骨骨折13例,下颌骨骨折18例,颧骨骨折5例,牙槽突骨折2例,鼻骨骨折4例,全部病例通过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均能够立体、直观、更加完整地显示骨折的全貌.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全松石;赵静玉;金哲浩;李月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脉冲式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附86例分析)

    目的:探讨脉冲式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经肛门插入Foley气囊导管,连接脉冲灌肠整复仪,先行诊断性空气灌肠,确诊为肠套叠后行脉冲空气整复,难复型结合手法按摩,本组病例气压选择在8~16KPa之间.结果:86例患者中,回-结肠型72例(83.7%),回-回-结肠型14例(16.3%),套头位于回盲部25例,升结肠17例,结肠肝曲14例,横结肠8例,结肠脾曲9例,降结肠5例.81例患者复位成功,成功率约94.2%.结论:脉冲式空气灌肠能减轻套叠部位的痉挛与水肿,提高肠套叠的整复成功率.

    作者:刘蓓蒂;赵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41例不典型肺结核影像学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不典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期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不典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结果:41例不典型肺结核中大片实变型肺结核7例,阻塞性肺炎型肺结核9例,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10例,血源性肺结核3例,块状型肺结核7例,结核性肺不张5例.结论:不典型肺结核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放射科医师应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影像学的认识,以提高其正确诊断率.

    作者:刘敏;晏忠贵;沈锋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DSA介入下制作犬脑出血模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与人类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相似、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犬ICH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健康家犬45只,经股动脉插管DSA下,导丝经导管进入并刺破大脑中动脉.制作ICH模型,以成功后2h脑CT检查结果确定血肿部位并计算血肿体积,观察24h内血肿体积变化及犬死亡情况.结果:45只犬脑出血部位均在基底节区或临近颞叶;血肿体积2.1~4ml者明显多于4.1~5ml、1.5~2ml及≥5ml者(P均<0.01);体积为4.1~5ml者明显多于1.5~2ml及≥5ml者(P均<0.01);血肿≤4ml破入脑室者明显少于≥4.1ml者(P<0.01),前者24h无1只死亡,明显少于后者(P<0.01).结论:DSA介入下制作犬ICH模型,血肿部位合适、大小适中、模型稳定、破入脑室及死亡率均低,更接近于人类ICH.

    作者:周玉滕;李红卫;石义亭;李培永;温冰涛;赵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表现为豆状核钙化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

    患者男,38岁.就诊一年前始手脚颤抖,劳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其后逐渐出现说话困难,唾液外流,走路时双足落地不稳.体检:神志清晰,震颤麻痹步态,语言困难,指鼻试验和跟膝胫试验均不准确,四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强光下两眼角膜和巩膜交界处可见绿褐色色素环.腹部触诊肝睥均未触及,叩诊浊音界不大.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生化检查:铜蓝蛋白180ug/l,血清铜氧化酶活性0.15光密度,尿铜测定150ug/日,临床给予D-青霉胺治疗后,上述症状消失.随访10年,患者生活自理,能从事日常生产劳动,重复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

    作者:李磊;尚延海;巩若箴;李目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MSCTA在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DSA的比较研究.方法:研究56例拟行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的Debal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MSCTA表现,分别测量第一内膜片裂口位置、大小,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平面的主动脉大径等参数,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A与DSA对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达92%,MSCTA还可发现主动脉之外的其他疾病.MSCTA与DSA对内膜片第一裂口的大小及位置的测量无明显差异;对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平面的主动脉大径的测量有明显差异,DSA的数值小于MSCTA.结论:MSCTA可以明确诊断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同时还可发现主动脉之外的其他疾病.MS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各个参数的准确测量可帮助和指导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手术,可作为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及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的术前评估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张金玲;董益国;赵德利;杨旗;张在人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枕下海绵窦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枕下海绵窦位于枕下区,与海绵窦在胚胎学发育、功能和病理学特征以及动脉壁的过渡类型上都具有相似性.该区位置深在,解剖结构重要而复杂,是很多疾病发生的部位.枕下海绵窦与颅内静脉、椎静脉丛存在交通,在颅内辅助引流静脉及疾病脑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了解枕下海绵窦的解剖学特点对于指导临床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盛希忠;刘作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输尿管囊肿引起肾重度积水1例

    患者女,30岁.自我感觉无异常.查体:神志清.心肺及四肢:阴性.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作者:孙永红;夏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输尿管囊肿13例分析

    输尿管下端囊肿临床较少见,本文介绍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并对其IVP表现进行分析.

    作者:杨永岩;聂玫;陈建新;李天然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肝内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或MR动态增强成像、高分辩力DSA和彩色Doppler超声扫描(CDUS)等新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广泛应用,不仅明显提高了伴发于肝脏疾病和累及门脉血流的肝外病变中的肝内器质性或功能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rterial portal venous shunt,APVS)的检出率,而且可以显示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的局部肝实质密度或信号强度增高(即局部肝实质一过性灌注异常),甚至还可辨别肝内APVS对门静脉血流方向的影响[1~18].于此文中,笔者主要通过近期文献的复习,对肝内APVS的研究进展作了较全面的综述,以供同道参考讨论.

    作者:欧阳墉;欧阳雪晖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肝癌病人围介入治疗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实施有效的围介入期护理,预防和减轻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术前详细给病人介绍治疗目的、方法及效果,做好心理护理、调节饮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备皮、备药、并按时术前用药;术中配合医生做好各方面护理;术后采取正确卧位、密切观察穿刺局部和术侧肢体情况、及时处理介入栓塞后综合征.结果:33例都顺利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并渡过介入后反应期,减轻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周密细致的护理对保证介入治疗的顺利实施和减轻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汤焕梅;宫树芝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腹部CT增强检查新技术的应用

    腹部CT增强检查对显示腹部实质脏器和血管病变至关重要.多层螺旋CT的发展为腹部实质脏器及血管获得佳增强效果提供了可能,也对传统的增强扫描方法提出了挑战.小剂量团注试验法和自动跟踪触发技术是两种新的增强扫描技术,可以使腹部增强获得更佳增强效果;不同注射流率、双筒高压注射器及生理盐水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对比剂的利用率.

    作者:张飞雪;王青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支架放置对恶性食管疾病的治疗并由此带来的生存质量的提高、生存期的延长以及食管支架放置过程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利多卡因行口腔及咽喉部麻醉,置开口器,透视下将超滑导丝与8F大腔导管送入食管内,撤出导丝,经导管行食管造影标记定位病变区.导丝及导管进入胃内,置换不折导丝,部分病人行预扩张选择合适支架,沿导丝送至病变部位,透视监视下缓慢释放.结果:本组326例食管疾病患者共放置369枚食管支架,343枚支架一次放置成功,所有支架释放后即刻位置满意者337枚.放置支架后患者的一般状况很快得到好转.并发症有疼痛、再狭窄、支架移位、胃内容物反流、出血、支架嵌顿填塞、打嗝,其中1例于放置支架后30h因大出血死亡.结论:对于重度吞咽困难而又失去手术机会或拒绝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经口腔放置食管支架是一种操作安全可靠、微创、简单易行、见效快、费用相对低廉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庆良;郭依廷;刘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螺旋CT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资料较完整的18例胆囊癌.结果: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7例,厚壁型6例,腔内结节型3例,混和型2例.肝脏受侵犯5例,淋巴结转移2例,肝内、外胆管扩张3例,腹水1例,3例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论: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很大的价值.可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

    作者:王玉群;赵富金;王文森;秦建中;陆振中;宋敏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肝包虫的CT诊断价值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肝包虫病理在CT影像学上的特征性表现的文献进行总结;对肝包虫CT影像特征性表现在肝包虫病的诊断和病理学所反映的包虫活性方面的价值进行评价,认为CT技术在肝包虫的诊断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通过CT所反映的肝包虫的病理解剖特征来判断其活性,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中预测提供参考,是CT在临床应用的方向之一.

    作者:牛少雄;牛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在肝癌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肝癌非手术治疗后,疗效的评价对指导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随着新型超声造影剂的不断涌现和造影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造影技术已成为临床评价肝癌非手术治疗疗效的重要手段.现将超声造影在各种常用肝癌非手术治疗方法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作如下综述.

    作者:牛司华;李吉昌;徐卓东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目的: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比分析13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前的MRI表现及其术后病理标本.结果:13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中,11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下颈段脊髓内,均为单发,病灶处脊髓增粗9例,萎缩2例,正常2例.病灶呈爆米花状或桑椹状,瘤巢较小,一般不超过脊髓横径.T1WI、T2WI均为混杂信号,且T2WI上病灶周围呈低信号环10例,占76.92%;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2例,T1WI、T2WI均为高信号1例;增强扫描后,7例病灶中心有中等强化.MRI信号改变与瘤巢反复出血不同时期出血成分沉积及血栓形成、胶质增生密切相关.结论:MRI能反映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变化,对术前确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楠;李坤成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