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烨;屠小卿;仲人前
目的调查本地区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CAI)患者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参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留取患者的中段尿进行培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分离CAI病原菌263株,其中排名第1位的是大肠埃希菌,占64.3%,第2位的是肠球菌,占12.5%.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显示对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本地区CAI的菌群分布不断发生变迁,细菌的耐药率有升高趋势.
作者:徐志江;徐军;张嵘;陈功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脓毒症与非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症状相似,但治疗和预后不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降钙素原(PCT)作为一种全身细菌感染的新指标,与C-反应蛋白(CRP)相比,显示出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赵玉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阑尾炎是临床外科常见多发病之一,通常认为该病与细菌感染有关,但L型在其感染的情况报道甚少.L型是细菌因变异而产生的一种细胞壁缺陷型,其致临床各类感染的现象引起医学界的极大关注[1].本研究采集30例阑尾炎新鲜组织标本,进行L型和细菌培养,以了解L型在阑尾炎中的检出情况及其致病性,为临床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邓维秀;李亚玲;赵均秀;杨永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DM及其并发症成为DM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但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我们通过对生活在海拔2 300 m地区71例2型DM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测定,探讨其在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宋玉君;祁钊;阿祥仁;王立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纤维蛋白原(FIB)、体重指数(BMI)间的关系.方法对92例2型DM患者和63名健康者同时检测CRP、FIB并测量他们的身高、体重.结果2型DM患者的CRP、FIB、BMI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RP同BMI(r=0.412,P<0.001)、FIB(r=0.735,P<0.001)呈正相关,同时对CRP与FIB的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F=105.96,P<0.001),结果与国外报道的2型DM患者的CRP是FIB的独立预测因子的结论相一致.结论CRP为2型DM的病因、治疗效果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价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定期监测2型DM患者血清中的CRP浓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倩;崔巍;于采君;姜志凤;康向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对我院临床分离的3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表型和耐药基因进行分析.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用三维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头孢菌素酶(AmpC酶),用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结果3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90%对亚胺培南敏感;2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74%中介;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在6%以下.2株菌(6%)单产ESBL;93%菌株高产AmpC酶,其中19%菌株同时产ESBL.所有菌株blaTEM、aacA4和gyrA基因均为阳性;96%菌株ampC基因为阳性;2株菌同时携带blaPER和blaOXA-23型基因,另有1株菌blaOXA-23基因阳性.结论同时携带blaTEM、ampC、aacA4和gyrA突变以及blaPER、blaOXA-23等多种耐药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潘晓龙;周东升;吴祥林;方平;徐元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甲胎蛋白(AFP)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取拜尔、德普不同水平的质控物,以及31例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在4个不同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拜尔ACS180、拜尔CENTAUR、强生VITROS ECI、德普immulite-1000仪器及其配套的校准物、质控物和试剂)上进行AFP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同厂家、不同水平的质控物和不同浓度的患者新鲜血清AFP测定结果在各检测系统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各检测系统AFP测定结果的信度系数α接近1;各检测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均>0.975.以强生VITROS ECI系统作为目标检测系统,对其他检测系统作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拜尔ACS180、拜尔CENTAUR、德普immulite-1000检测系统临床均可接受.结论4个检测系统测定AFP结果的精密度符合临床要求,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具有可比性.
作者:黄妩姣;黄宪章;周强;张文;徐宁;庄俊华;张秀明;梁伟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心血管病特别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心血管病在发达国家中早已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人预计到2020年它也会成为发展中国家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现在的医学科学技术似乎还无力改变这一趋向.准确地判断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及时进行适当的干预治疗是临床医学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者:陈灏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高危型(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41例CA患者(扁平形16例,乳头形/菜花状25例)病损部位进行HPV16、18型DNA检测,又根据其发病次数分为初发和复发2组,分别有29例和12例,观察高危型HPV的感染率、病毒DNA含量及各组间的差异.结果CA患者高危型HPV的感染率为43.90%,与对照组(3.8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扁平形和乳头形/菜花状CA患者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分别为18.75%和60.00%,2组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1);2组间病毒DNA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发和复发者HPV16、18型感染率及其DNA含量检测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5例乳头形/菜花状CA患者的疣体组织阳性率为36%,其表面分泌物的阳性率为52%.结论CA患者高危型HPV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乳头形/菜花状CA中高危型HPV感染率较扁平形明显升高.CA的复发与否可能与高危型HPV的感染无必然联系.同时检测疣体组织和分泌物的高危型HPV可提高检出率.
作者:方超平;李紫;张军;张倩;郭品娥;李闻捷;沈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叶酸、维生素B6(Vit B6)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急性脑血管患者8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下随机分成叶酸组、Vit B6组、叶酸加Vit B6组和对照组.结果各组在药物使用前、后血清Hcy浓度下降显著,4组用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结论Vit B6加服叶酸后明显降低血清Hcy浓度,可用于急性脑血管病预防.
作者:金万花;赵菊芳;王福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枢神经系统(CNS)内可以发生很强的免疫应答,从而导致细胞和抗体介导的免疫损伤,这是某些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学基础.因此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检验尤其是其中蛋白质组分的定量及性质异常的分析至关重要,对某些CNS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沈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检测人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双单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方法用基因工程HBeAg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建立能稳定分泌针对抗原不同位点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将构象型位点单抗和线性位点单抗配对做夹心ELISA,选择匹配的一对建立双单抗夹心HBeAg检测试剂,并与人抗HBeAg多抗包板、单抗标酶的HBeAg检测试剂盒做对比试验.结果建立了89株能稳定分泌小鼠抗HBeAg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63株单抗针对构象型位点,26株单抗针对线性位点.挑选出匹配的7E6和e1构建成检测HBeAg的双单抗夹心ELISA检测试剂.与人抗HBeAg多抗包被、单抗酶标检测试剂对比,双单抗试剂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而其他指标基本一致.结论我们用不同位点的HBe单克隆抗体建立了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有实用价值的HBeAg双单抗夹心ELISA检测试剂.
作者:吴利红;束红强;陈华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脑梗死患者、2型糖尿病(DM)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及其亚型的变化.方法选择CHD患者202例(其中121例经冠脉造影)、脑梗死患者28例、2型DM患者31例,测定常规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Ⅰ(apo A-Ⅰ)、载脂蛋白B 100(apo B100)、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DL2、HDL3及计算HDL2/HDL(%).结果CHD、脑梗死患者的HDL、HDL2、HDL2/HDL(%)显著下降,2型DM组HDL3有非常明显的增高.12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CHD患者其狭窄组较阴性组HDL2、HDL2/HDL(%)显著降低(P<0.01).80例血脂正常(TG<2.2 mmol/L,TC<5.7 mmol/L)的造影患者,TG随病变支数增加而递增(P<0.05),HDL2则呈现递减式减少(P<0.01).常规血脂正常但糖耐量异常的CHD患者年龄明显偏大,同时有HDL3的下降.结论CHD患者HDL降低主要表现为大颗粒的HDL2含量减少.
作者:徐晓萍;王震炜;徐磊;彭凤;于嘉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患者脂蛋白(a)[Lp(a)]-循环免疫复合物[Lp(a)-CIC]的水平与血浆脂质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法和酶联免疫分析分别测定38例男性高脂血症患者和38名正常对照者的血脂及Lp(a)-CIC.结果高脂血症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a)和Lp(a)-CI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血浆Lp(a)-CIC水平与LDL-C和Lp(a)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53(P=0.030)和0.735(P=0.000);Lp(a)-CIC与TG和HDL-C呈负相关,r分别为-0.433(P=0.007)和-0.346(P=0.030).结论高脂血症患者体内存在高浓度的Lp(a)-CIC,其可能与该类人群易发粥样硬化有关.
作者:潘逸茹;薛惠君;龚立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是急性白血病中一种少见的类型.发病多为幼儿及青壮年,此病病情凶险,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对巨核超微细胞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的深入研究,诊断技术不断改进与提高,对AMKL的认识逐渐加深,本病诊断率在提高.但是以往文献报道的AMKL大多数只是进行文字描述,或强调原幼巨核细胞缺乏特异的形态特征,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原始细胞难以区别,只能利用电镜观察血小板过氧化物酶反应(PPO)和血小板特异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标记才能识别巨核细胞.本病例巨核细胞形态典型,我们将其描述分析如下.
作者:李保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室间质量评价中定量数据性能指标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方法使用数据性能指标对上海市临床检验室间质评部分项目的结果进行分析,说明性能指标的临床价值.结果通过允许误差的百分比(EA%)和标准差指数(SDI)的联合应用,发现潜在的系统误差和/或随机误差的可能性.结论当出现以下3条规则任一条时,系统误差和/或随机误差的可能性较大,即任意1个结果的偏倚>75%的允许误差范围,或任意2个结果的SDI值的差值>4.0,或5个结果的平均SDI值>1.5.
作者:黄维纲;王健;秦菲;徐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于制备蛋白质微阵列的5种不同修饰方法的玻片对蛋白质的固定能力,通过对荧光信号强度的大小以及蛋白芯片检测的灵敏度的比较确定一种蛋白质固定效果好、信噪比高的玻片.方法将系列稀释的人IgG分别点在5种不同修饰方法[包括氨基、多聚赖氨酸、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ES)、醛基-磷酸盐缓冲液、醛基-H20]修饰的玻片上制备蛋白质微阵列,比较不同玻片修饰方法荧光信号强度的大小以及蛋白芯片检测的灵敏度.结果5种玻片中APES修饰的玻片蛋白质固定效果好,信噪比高.结论APES修饰的玻片比较适合制备蛋白质微阵列.
作者:徐华;韩金祥;高雪芹;李钿;黄海燕;潘继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1月~2005年4月从临床上分离的17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6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结果17株菌中检出TEM基因为8株(47.1%),VIM、OprD2基因均为2株(11.8%),而IMP、SHV、OXA基因均为阴性.结论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主要是TEM基因,其次为VIM基因,OprD2缺失阳性率低,提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机制不是单一的.
作者:张珏;靡祖煌;乔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AVL COMPACT系列血气分析仪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在国内拥有较多用户.该类仪器对试剂的要求极为严格,配套试剂国内无生产,完全依赖进口.我们根据血气分析仪基本原理,对试剂的理化特性(pH值、无机离子成分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反复与原装试剂进行对比调整,筛选出较满意的配方,自配出该仪器的试剂.
作者:陈增强;曾爱兵;黄燕燕;陈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原核表达获得大量人regucalcin(RGN)蛋白.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中扩增RGN全长cDNA,将扩增的产物连接于测序载体pMD18-T,测序鉴定准确后,进行酶切,将正确的RGN全长cDNA与原核表达载体pET42b(+)构建成重组质粒pET42b(+)-RGN.将pET42b(+)-RGN先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提取质粒经双酶切鉴定正确后,再转化入表达宿主大肠杆菌DE3菌株.对转化菌株进行诱导、破菌,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与免疫印迹分析,鉴定RGN融合蛋白质表达的正确性.RGN重组融合蛋白经Ni2+亲和层析纯化,达电泳纯.结果构建了重组质粒pET42b(+)-RGN并获得高效表达,RGN重组融合蛋白经异丙基硫化-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34 000.结论人RGN蛋白在pET42b(+)原核表达载体可获得高效表达,为进一步了解RGN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其抗体的制备等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洪;胡亮;倪培华;吴洁敏;赵涵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