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斌伦;程屹;王敏;吴俊琪;张金良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酸脱氢酶(GDH)在慢性肝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法在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769例本院健康职工和176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GDH及常用肝功能指标.结果在慢性肝炎时,GDH升高(P<0.05);尤其在中、重度慢性肝炎升高更为显著(P<0.01).GDH在中、重度慢性肝炎的阳性率分别为77%、93%,高于其他常用指标.结论 GDH测定可作为常规肝功能检测项目,特别适用于慢性肝病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判断、疗效观察和病情监测.
作者:曹燕;王柏山;牛广华;赵高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 DD)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测定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法国AST-compact血凝分析仪与丹麦Radiometer-ABL 520血气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浆中DD与A-aDO2指标,并对肺栓塞可疑患者与对照组进行两指标测定.结果共有86例患者与30例对照者进行检测,有28例患者(32.5%)的DD检测值<500 ng/ml,58例(67.5%)的DD检测值>500 ng/ml;有36例患者(41.8%)的A-aDO2检测值<2.6 kPa,50例患者(58.2%)的A-aDO2>2.6 kPa;86例患者组中有12例经肺通气-灌注扫描证实为肺栓塞.DD与A-aDO2联合检测诊断肺栓塞灵敏度为100%,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DD与A-aDO2联合检测可作为排除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选试验.
作者:张成吉;姜兵;马芝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对直接一步法测定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方法学评价,并探讨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重复性试验、回收实验、线性实验对该方法进行评价;并同时与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7~9.1 mmol/L,精密度:批内CV 2.76%,批间CV为3.56%;平均回收率是99.2%,参考范围为(2.45±0.55) mmol/L,与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相比,在TG<4.52 mmol/L时,二者有良好的相关性,与文献相符;心脑血管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一步法准确性及重复性均符合要求,方便快速,在TG<4.52 mmol/L时,用计算法经济更方便;而TG≥4.52 mmol/L时,用测定法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作者:王昌敏;阿孜古丽;付红;王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DNA甲基化不仅是常见的真核DNA的修饰方式,而且正常的甲基化还维持着细胞和器官的正常功能.如果正常的甲基化模式遭到破坏,就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如智力发育迟缓、免疫缺陷、散发性或遗传性肿瘤等.无论是生长调节基因的异常失活,还是整个染色体的去稳定,这些异常甲基化的无序状态都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形成.一些基因的异常甲基化还与肿瘤化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期直接相关,因此甲基化与人类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高云霞;吕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γ-干扰素(IFN-γ)与白血病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0例正常对照和60例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的IL-2、IFN-γ和血清中sIL-2R的水平.结果白血病患者治疗前IL-2、IFN-γ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而sIL-2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IL-2、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而sIL-2R水平低于治疗前,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IL-2、sIL-2R和IFN-γ的测定在白血病的治疗监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沈建雄;薛志忠;夏丰;何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结核病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每年因结核病支付的医疗费用高达数十亿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结核病发病率均在上升.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防治结核病的有力措施,诊断结核病的方法很多,但除了肺结核较易诊断以外,其他结核病的诊断并不容易.本研究旨在探讨3种结核抗体试剂盒对肺结核与非肺部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长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CD8+T细胞CD28共刺激分子等功能相关性标志物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三色或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胃肠道癌患者及16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标志如CD3+、CD4+、CD8+表达水平及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性;CD8+CD28-T细胞显著增加(P<0.01),而CD8+CD28+T细胞显著降低(P<0.05).表达HLA-DR的活化CD8+T细胞显著增加(P<0.01),分泌IFN-γ的CD8+T细胞(Tc1)明显增多(P<0.01),而分泌IL-4的CD8+T细胞(Tc2)则正常人和肿瘤患者均很低.患者CD8+T细胞CD28及IFN-γ的表达变化与肿瘤分期无关.结论胃肠道癌患者中CD8+T细胞存在系统性活化的表现,其机制可能与CD28/B7以外的信号传递有关.胃肠道癌患者体内Tc1细胞的增加与肿瘤的分期缺乏明确关系.
作者:沈立松;董平;吴政宏;徐翀;沈定丰;李莉;全志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迄今血液形态学检查仍是造血系统疾病基本的诊断方法,我们就形态学的一些新认识作一探讨.一、细胞形态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范畴包括早已纳入的细胞化学及细胞免疫化学等染色.细胞形态学检验及其诊断不但需有熟练和多专业的实验医学技术,而且要有较为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多学科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可使形态学检验的经验得到累积和升华.形态学诊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反映出两者的独立性和密切相关性,相互贯穿,相得益彰,非常有益于形态学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卢兴国;徐根波;李早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来监控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反应和乙肝患者病情的发展.方法 45例HBV DNA阳性、HBeAg阳性的患者分成2组,一组用拉米呋啶治疗,另一组用苦参素治疗.用微粒酶免疫荧光分析测定其HBeAg浓度,用PCR-酶联法定量测定其HBV DNA拷贝数.结果服用拉米呋啶12周的患者血清HBV DNA拷贝数和HBeAg浓度均显著下降,与服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服用苦参素治疗的患者,其血清HBeAg浓度在治疗4周后也有一定下降,与服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是HBV DNA拷贝数却无明显变化(P>0.05).拉米呋啶对HBV DNA和HBeAg抑制率分别为83.3%和60%,HBV DNA<4×103的占50%,而HBeAg转阴的占13.3%.苦参素对HBV DNA和HBeAg抑制率分别为6.7%和53.3%,HBV DNA<4×103的占6.7%,而HBeAg转阴的占6.7%.在拉米呋啶治疗不同疗效的各组中,服药前的HBeAg水平和HBV DNA拷贝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HBeAg的增加或减少基本与HBV DNA平行,但是有7例HBV DNA量有变化者,而HBeAg量却无变化.结论拉米呋啶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苦参素,用HBV DNA和HBeAg定量联合检测可更全面有效地评估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张华;李永兴;许叔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髓坏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预后.方法对19例骨髓坏死的病例行骨髓涂片和病理切片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引起骨髓坏死的原发病均为恶性疾病,其中急性白血病9例;恶性淋巴瘤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骨髓转移性肿瘤7例,预后差,16例在1年内死亡.结论骨髓坏死的发生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疗效差,预后凶险.
作者:王红戟;何琦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斑点杂交(DH)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DH和FQ-PCR分别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39例和健康体检者血清41例的HBV DNA.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用ELISA测定.结果用DH和FQ-PCR检测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HBeAg(+)组78.07%和100%(P<0.01);抗HBe(+)组18.18%和77.27%(P<0.01);HBeAg(-)、抗HBe(-)组11.86%和44.07%(P<0.01).健康体检者两法均为阴性.结论 FQ-PCR对乙型肝炎诊断、传染性的判断和抗病毒药物疗效评价方面比DH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各年龄组血清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片段的含量,了解其稳定性,并探讨与各种骨代谢疾病的关系.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ECLIA)测定血清骨钙素N-MID片段,其中对照组183例,各种骨代谢疾病患者99例.将样品放置于室温和4 ℃中,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血清骨钙素N-MID片段和全段骨钙素.结果女性绝经后含量显著升高,男性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各类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样品在室温和4 ℃冷藏,骨钙素N-MID片段很稳定,而全段骨钙素逐渐下降.结论用ECLIA法测定血清骨钙素N-MID片段,灵敏度高,稳定性,能很好地反映骨转换的变化,是骨代谢疾病研究非常有价值的敏感指标.
作者:甘洁民;张月丽;施泓;汪家愉;缪应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不孕的关系.方法 CT、Uu、NG用PCR荧光定量检测法,抗精子抗体(ASAb)用ELISA法.对98例可疑性病患者,76例不孕者和88名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CT、Uu、NG、ASAb测定比较.结果不孕组CT、Uu、NG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孕组血清中ASAb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孕组CT、Uu、NG检出率和血清中ASAb的浓度与可疑性病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T、Uu、NG、ASAb的检测对探讨性病与不孕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价值,有必要开展对不孕患者CT、Uu、NG、ASAb的检测.
作者:高宗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快速乳胶凝集试验诊断阴道念珠菌病的价值.方法用乳胶凝集法对临床拟诊念珠菌感染的119例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同时与阴道分泌物直接镜检法和培养法相比较.结果凝集法对阴道念珠菌感染的检出率为58.8%,高于培养法(56.3%)和直接镜检法(31.1%). 与培养法比较,快速凝集法的诊断敏感性为89.6%,特异性为80.8%.结论凝集法能快速诊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虽成本略高于直接镜检法和培养法,但凝集法能缩短检测时间,且操作简便,可对念珠菌感染做初步诊断.
作者:徐红;温海;陈江汉;赵瑾;仇芸;郭晓杰;熊英;邱仙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游离前列腺抗原(F PSA)/前列腺抗原(PSA)比值和PSA动态变化(年变化率)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LISA追踪检测PSA在4~10 μg/L范围患者在不同时段内PSA水平,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利用ROC曲线,评价了F PSA/PSA比值和PSA年变化率2项指标在前列腺癌诊断时的预示价值.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F PSA/PSA比值和PSA年变化率与非前列腺癌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当F PSA/PSA比值的临床判断限为0.21时,诊断灵敏度为93.5%,特异性为91.4%;当PSA年变化率的临床判断限为0.85 μg*L-1*年-1时,诊断灵敏度为82.6%,诊断特异性为97.9%.前列腺增生患者的F PSA/PSA比值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PSA年变化率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 F PSA/PSA比值和PSA年变化率有助于PSA在4~10 μg/L范围的患者前列腺癌的诊断.
作者:杨振华;李莹;史学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D-二聚体(D-dimer, DD)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后形成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检测血浆DD含量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溶栓治疗监测有重要意义[1~5].
作者:张连祥;侯敏;蔡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检测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RA33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抗CCP和抗RA33,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共检测46例RA患者、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24例骨关节炎(OA)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结果 46例RA患者中抗CCP、抗RA33、AKA和RF的阳性率分别为52.2%(24/46)、17.8%(8/46)、21.7%(10/46)和69.6%(32/46).而30例SLE患者其阳性率分别为3.3%(1/46)、6.7%(2/46)、0%(0/46)和26.7%(8/46),24例OA患者无一例阳性.30名正常对照者中仅1例抗CCP阳性,其余指标均为阴性.结论抗CCP、抗RA33和AKA均是RA特异性诊断指标,但三者与RF可相互补充,选择适当的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崔天盆;谢俊丽;余立凯;胡丽华;沈凌讯;吴健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对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血酶活性(AT:A)的影响.方法留取31例体检正常标本和85例FDP、DD可能增高的患者标本,分别用发色底物法测定AT:A,免疫比浊法测定抗凝血酶抗原(AT:Ag),ELISA法测定其FDP、DD含量.再将正常混合血浆与高FDP、DD浓度的异常混合血浆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同上法分别测定其AT:A、AT:Ag、FDP及DD的含量.结果 AT:A除肝硬化组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AT:Ag含量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T:A与AT:Ag含量的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比值增高的幅度与FDP、DD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FDP、DD对发色底物法测定AT:A结果有影响.临床应用中,若同时测定AT:A和AT:Ag含量,更能明确反映该指标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明山;黄珺;袁谦;陈晓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脐血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含量检测判断新生儿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在日本OLYMPUS 1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母血及脐血中RBP、PA、Alb含量.55例新生儿(男26例、女29例)分为2组:低体重组15例,正常体重组40例.结果正常体重组脐血RBP、PA含量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2组新生儿母血中RBP、PA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脐血中RBP、PA含量是判断新生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对营养不良新生儿早期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可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在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敏;梁海燕;徐建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国产磷钼酸法双试剂测定血清无机磷的自动分析法.方法利用贝克曼CX9生化分析仪的应用功能,建立磷钼酸法双试剂测定血清无机磷的自动分析程序.结果批内CV为0.73%~1.14%,批间CV为2.60%~2.75%,线性达4.5 mmol/L,与进口试剂比较结果接近(t=0.610,n=20,P>0.5),当标本中总胆红素(TBil)达560 μmol/L、三酰甘油(TG)达15 mmol/L时不干扰测定结果.结论此试剂重现性好,线性范围宽,结果准确,可用于自动化分析测定血清无机磷.
作者:靳仙宝;李军;林延鹏;贺仆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