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芎嗪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瘦素的影响

程守斌;欧宗兴;刘春丽

关键词:川芎嗪, 异丙托溴铵, 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炎性因子, 瘦素
摘要:目的:探讨川芎嗪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瘦素的影响。方法:1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常规治疗基础中,对照组给予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川芎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肺功能、炎性因子、瘦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87.1%的总有效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PEF、FEV1/FVC升高,炎性因子IL-6、IL-4水平降低,IL-12水平升高,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的1、2、4周时,观察组瘦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3%和14.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可靠,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降低瘦素水平,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滋补脾阴方药调节下丘脑中自噬及内质网应激改善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滋补脾阴方药(ZBPYR)调节自噬及内质网应激(ERS)改善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糖尿病组(DM),脾阴虚组(pi),脾阴虚糖尿病组(piDM),脾阴虚糖尿病+滋补脾阴方药治疗组(ZBPYR)。Western Blot观察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Ⅱ(LC3Ⅱ)、抑制物阻抗性酯酶1α亚基(IRE1α)、c-Jun氨基端激酶(JNK)的蛋白表达。结果:DM组、pi组、piDM组LC3Ⅱ较cont组降低(P<0.05),ZBPYR组LC3Ⅱ较DM组、piDM组增加(P<0.05)。与cont组比较,DM组、piDM组p-IRE1α、pi组、piDM组p-JNK1均有所增加(P<0.05),ZBPYR组p-IRE1α、p-JNK1与DM组、piDM组比较有所降低(P<0.05)。结论:ZBPYR调节自噬及ERS改善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梁丽娜;战丽彬;胡守玉;隋华;陈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补肾健脾化痰法论治肥胖型PCOS伴发IR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阐述补肾健脾化痰法论治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发胰岛素抵抗(IR)的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探讨该治法对肥胖型PCOS伴IR的作用机制,为中医妇科临床运用该治法治疗肥胖型PCOS提供研究思路。运用中医传统理论及现代信号通路文献分析脾肾亏虚、痰湿内蕴是本病伴IR的关键病机,并论证从补肾健脾化痰法论治肥胖型PCOS伴发IR方法的科学性,创新性提出运用补肾健脾化痰法论治该病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的研究策略是以PI-3K/Akt信号通路与TNF-α信号通路的交互对话为靶点,探讨该治法对本病伴发IR的调控作用及产生机制。

    作者:李宛静;徐晓娟;黄映红;钟燕梅;姚莉娟;何蕴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姜黄素与5-FU联用对胃癌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与凋亡诱导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索姜黄素与中低剂量化疗药5-氟尿嘧啶(5-FU)联用对胃癌MGC-803细胞生长、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为临床上应用姜黄素作为胃癌化疗药5-FU的增效剂,以减少5-FU使用剂量、降低其毒副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MTT检测法检测药物作用对MGC-803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基于AO/EB双染的荧光显微观察法和FITC/PI双染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药物作用对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基于PI单染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药物作用对MGC-803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姜黄素(25μmol·L-1)分别与低剂量(2.4μmol·L-1)和中剂量(4.8μmol·L-1)的5-FU联合作用能有效地抑制MGC-803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并呈剂量-时间的依赖关系。姜黄素与低剂量5-FU联用组的效果显著优于中剂量(4.8μmol·L-1)5-FU单用组(P <0.01),而姜黄素与中剂量5-FU联用组的效果显著优于高剂量(9.6μmol·L-1)5-FU单用组(P<0.01),提示姜黄素能显著增强5-FU抗胃癌MGC-803细胞的作用,并呈剂量-时间的依赖关系。结论:本研究为临床上应用姜黄素作为5-FU治疗胃癌的辅助用药,以减少5-FU的使用剂量,从而降低其毒副作用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作者:刘骥;徐云丹;赵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古籍本草知识组织方法研究

    本研究以本草类中医古籍为例,探索了中医古籍中本草知识的知识组织方法,系统分析了古籍中本草知识的特点,梳理了古籍中本草知识的概念类型,并设定各种概念类型的关系。在本草古籍原文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基于原文的解析、概念类型分类和概念关联的本草古籍知识组织方法,并探讨了基于知识组织方法的中医古籍知识服务模式。

    作者:李兵;张华敏;符永驰;李斌;王蕊;孙海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鹰嘴豆中3种异黄酮及其乙氧基化衍生物体外协同降糖活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鹰嘴豆中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染料木素、鹰嘴豆芽素A、刺芒柄花素进行乙氧基化结构修饰,研究其降糖活性及协同降糖活性。方法:对上述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乙氧基化结构修饰,并研究该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降糖活性,并对化合物进行组合给药,研究其之间存在的协同降糖活性,选择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作为降糖活性筛选模型。结果:获得4个乙氧基化产物,3个母体异黄酮衍生物中染料木素的降糖活性优于鹰嘴豆芽素A和刺芒柄花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母体异黄酮衍生物大给药剂量与阳性药盐酸二甲双胍相比,效果不如盐酸二甲双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衍生物中化合物a和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合物b和c降糖效果均不如化合物a和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合物d较修饰前降糖活性有明显提高(P<0.05)。组合5的降糖活性与盐酸二甲双胍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通过化合物组合,化合物之间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发挥更好的降糖效果,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糖药物提供一定的基础。

    作者:李朋收;魏颖;时晓娟;李博;王东超;徐暾海;刘铜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清肠化湿方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IL-6反式信号转导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白介素6(IL-6)反式信号转导trans-signaling的影响,初步探讨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作用机制是否与调控IL-6 trans-signaling有关。方法: TNBS法制备小鼠结肠炎模型,药物干预后,ELISA法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6、糖蛋白130(gp130)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观察结肠黏膜IL-6、gp13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sIL-6含量、IL-6及gp13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小鼠明显增高。清肠化湿方可以降低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结肠sIL-6水平(P<0.01),降低IL-6及gp130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清肠化湿方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发挥良好抗炎效应,可能与调控IL-6 trans-signaling有关。

    作者:赵青春;沈洪;程海波;朱磊;李沐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丹蒌片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炎症因子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丹蒌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蒌片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其余各组高脂饲料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除高脂饲料喂养外,丹蒌片组(0.5 g·kg-1·d-1)胃饲相应药物。连续给药9周后处死,测各组血脂、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中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及IL-6、TNF-α的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主动脉组织中PI3K、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蒌片组血脂及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PI3K、p-AKT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丹蒌片具有降低兔血脂、炎症因子,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王贺;罗明华;沈晓君;解金红;陈玉善;司春婴;李亮;关怀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川芎嗪防治术后腹腔粘连研究进展

    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川芎嗪有改善微循环、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展示出川芎嗪在防治术后腹腔粘连方面的潜行性;中医基础理论也认为川芎嗪在防治术后腹腔粘连方面独具气血双调的优势,因此川芎嗪防治术后腹腔粘连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本文从理论依据、临床应用、机理研究及药物剂型等4个方面对近年来川芎嗪在防治术后腹腔粘连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明确了川芎嗪防治术后腹腔粘连的研究现状和优势,同时指出在临床应用方面存在用药不规范、样本量少等不足;在机理研究方面存在不够全面深入和明确等不足;在药物剂型方面应拓展思路,勇于创新。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和方向,为进一步深入阐明中医药防治术后腹腔粘连机制,真正发挥传统医学的优势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及途径。

    作者:朱燕;曾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制作的思考与探讨*

    目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现已颁布并逐步规范应用至临床中,为制定针灸临床疗效规范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针灸临床疗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强大的说服力,使针灸疗法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并在某些疾病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使针灸在国内外得以大力推广。方法:本文对制作《口唇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过程进行回顾,并对其中遇到的一些个性或共性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结果:遵循标准化制定的原则,制作出严谨、科学、合理的标准化文本,并得出可供其他在标准制定时参考和借鉴的建议或意见。结论:实现针灸标准化,将对针灸的临床运用起到较大的指导作用。加强针灸国际标准化地位,任重道远,国家政府都要加大投资和宣传针灸标准化的力度,政府应在国际间加强对话与合作,促使标准化得到大力贯彻和执行。

    作者:王静;罗玲;唐勇;余曙光;符文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HPLC法同时测定蒺藜药材中3种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蒺藜中3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生长期、不同产地及不同药用部位的蒺藜中3种指标成分含量,探究采收时间及种植地区的科学性。方法:以蒺藜中3种有效成分,即槲皮素-3-O-β-吡喃葡萄糖基-(1→6)-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6)-吡喃葡萄糖苷、Terrestrinone A2为指标成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3种指标成分含量均逐渐递增至6月并达到大,随后逐渐降低;均表现为茎叶>果>根,根中含量低于检测限;产于内蒙古的蒺藜指标成分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其次为山东、河北、陕西。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为蒺藜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李春娜;李博;王东超;刘洋洋;时晓娟;魏颖;李朋收;徐暾海;刘铜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新理论如何构建及评价?聚焦现象,解释预测,中医理论由现象描述迈向机制阐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Ⅴ)(二)*

    中医现代化迫切需要现代中医理论,已是共识。但如何建立以及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现代中医理论,远无共识。本文在总结出科学理论构建共性规律基础上,尝试给出有望形成共识基础的回答。首先阐明中医学理论发展,应借鉴生命和医学科学理论作用和价值的趋向;其次证明中医学及中医理论属于传统医学及理论,指出传统医学及其中医学和理论的局限;其后揭示出传统医学及中医学和中医理论国内外发展的必然趋向;逻辑得出构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必然选择;分析国内外不同学科新理论构建过程及方法步骤,发现其共性的五步曲规律;提出现代中基理论构建三原则和五步骤,论证其由传统现象描述迈向机制阐明理论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发展必然趋势下中医理论所具有的科学价值。

    作者:乔明琦;魏盛;王少莲;李霞;辛荣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痴呆大鼠脑内NMD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痴呆大鼠脑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单位NR1、NR2A、NR2B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NMDAR亚单位NR1、NR2A、NR2B mRNA在各脑区的表达状况作相应的检测。结果:痴呆组以及脾阴虚痴呆组大鼠NMDAR亚单位NR1、NR2A、NR2B mRNA在各脑区表达均明显减弱下调(P<0.05);ZBPYR治疗组NMDAR亚单位NR1、NR2A、NR2B mRNA均明显上调(P<0.05)。结论:使用ZBPYR治疗的大鼠NMDAR mRNA的表达水平在各脑区均明显上调,这表明ZBPYR以提升NMDAR mRNA的方式,使得NMDAR蛋白的含量显著增多,而发挥其抗痴呆作用。

    作者:宫晓洋;战丽彬;隋华;梁丽娜;王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型与TNM分期及肿瘤抗原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TNM临床分期及肿瘤抗原的相关性,为中医药防治原发性肺癌提供理论支持和用药指导。方法:将388例肺癌患者按照相关证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肺癌患者的证型分布情况及与TNM临床分期及肿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临床TNM不同分期中,肺阴虚证在第I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第IV期;脾气虚证在第IV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第I期;肺气虚证、瘀阻肺络证、肺阴虚火旺证在不同分期中的发病率均无明显差异。②CEA在肺阴虚火旺证中明显高于肺阴虚证、肺气虚证及瘀阻肺络证。NSE在肺阴虚火旺证中异常升高比例明显高于其它证型。CYFRA21-1在肺阴虚火旺证及瘀阻肺络证异常升高比例明显高于肺气虚证。结论:①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TNM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相关性。肺阴虚证贯穿于肺癌始终,在早期阶段尤为明显;脾气虚证则多见于肺癌的晚期阶段。②肺癌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肿瘤抗原CEA、NSE、CYFRA21-1的异常升高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付艳丽;屠洪斌;董志毅;董昌盛;许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番石榴叶总黄酮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番石榴叶总黄酮对HIT-T15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影响。方法:制备番石榴叶总黄酮(FSL)有效部位,通过HIT-T15胰岛β细胞生长曲线以及不同浓度葡萄糖(GLU)、FSL对HIT-T15胰岛β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FSL的加药时间、浓度和高糖浓度。然后测定在高糖环境下,FSL对HIT-T15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受体mRNA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50 mmol·L-1葡萄糖能够显著抑制HIT-T15胰岛β细胞增殖(P<0.01),50μg·mL-1 FSL能够促进高糖环境下HIT-T15胰岛β细增殖(P<0.01)、促进胰岛素分泌(P<0.05)、胰岛素受体mRNA表达(P<0.05)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蛋白表达(P<0.01)。结论:番石榴叶总黄酮能够促进高糖环境下HIT-T15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可能与其增加胰岛素受体mRNA的表达、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闫小光;孙文;刘铜华;徐暾海;郭璇;吴丽丽;穆晓红;郭翔宇;段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逻辑关系研究--兼论“证素”研究的伪命题特征*

    通过研究中医证候理论中的数学逻辑关系发现,辨证过程中作为判定证候的3个基本要素的病因(a)、病位(b)、病性(c)和证候(z)之间存在着f(z)=a + b + c的数学逻辑关系,证候(z)与症状(zi)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是f(z)= z1+z2+z3+?+zi,证候的复杂性体现出的明显特征是症状构成数量的多少。辨证过程中症状与病因、病位和病性以及证候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式为z1+z2+z3+?+zi =a+b+c= f(z),但是证候的全集则表现出的是点集拓扑结构的非线性关系。经计算,中医79个主要单一证候共有6.5×105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定范围内证候群的数量约有6.6×10100个左右,这个超级巨大的数据“古戈尔”可能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的根结所在。结果表明,“证素”研究所以运用的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等算法以及双层频权剪叉算法,与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逻辑关系风马牛不相及,因此“证素”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伪命题特征,其建立起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方法是“虚构”的,根本不符合中医理论内在规律和临床实际。

    作者:孙喜灵;郑秋生;于东林;刘卓军;黄冲;刘孟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芪卫颗粒干预糖尿病肾病小鼠足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芪卫颗粒干预糖尿病肾病小鼠足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28只8周龄KK-Ay小鼠成模后分为模型组和芪卫低剂量组、芪卫中剂量组及芪卫高剂量组,另8只C57BL/6J小鼠设为正常对照组。实验中纪录小鼠一般状况、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治疗10周后检测小鼠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并称取小鼠肾脏,固定后行小鼠肾组织苏木精-伊红(HE)、Masson、过碘酸希夫(PAS)染色,并制作肾母细胞瘤基因(WT-1)免疫组化,结合软件分析计算小鼠肾小球足细胞数。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脏中nephrin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nephrin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芪卫颗粒治疗10周后小鼠体质量、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明显降低,并有效改善肾小球系膜增生等病理损害,保护足细胞数目。芪卫颗粒治疗后的nephrin蛋白表达量及mRNA表达量均显高于模型组。结论:芪卫颗粒可能通过调节nephrin表达而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足细胞损伤。

    作者:周静鑫;孙文;张岩;吴丽丽;秦灵灵;郭璇;许光远;李林忆;段颖;郭翔宇;吴欣莉;刘铜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从叶天士“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理论论治肺纤维化*

    以叶天士“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理论为基础,结合肺脏生理病理特点,阐明肺纤维化的病理机制具有病位由浅入深、病变由功能性到器质性的特点。病变初期多以气机失调、功能紊乱为主,表现为邪气入侵,肺络气机不利,治以宣气畅络;中后期病程日久,以肺虚不荣、血络瘀滞为主,表现为肺络痹阻,日久虚瘀互结,治以化瘀通补。故宣气畅络、化瘀通补为治疗肺纤维化的重要治法。从“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理论论析肺纤维化疾病,能够很好的概括和阐述其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苏垠旭;龚婕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标准质疑

    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了《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标准,并已进入推广应用过程。考察后发现,该标准的建立未能统一执行中医体质分类标准的原则和方法;体质分类特征交叉重叠,界限不清;单一体质内部各因素之间关联性较差。故建议不宜将中医体质学说拔高到中医体质学的高度;《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标准尚不成熟,应慎重推广应用。

    作者:郑曙琴;梁茂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胰岛素联合HCG改良法建立肥胖型PCOS动物模型评价*

    目的:建立并评价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胰岛素(INS)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模型组和INS联合HCG加高脂乳剂模型组。通过颈背部分别皮下注射INS和HCG加高脂乳剂灌胃导形成肥胖PCOS大鼠模型。监测大鼠动情周期,测定体质量增加幅度、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睾酮(T)、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2 h血糖、2 h INS,计算稳态模型(HOMA)指数、相关脏器指数水平和双侧卵巢HE染色。结果:INS联合HCG改良法(INS联合HCG加高脂模型组)大鼠取材时,体质量、体质量增加幅度、卵巢脏器指数、T、LH、HOMA指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INS联合HCG模型组(P<0.05,P<0.01),HDL明显降低(P<0.05,P<0.01)。INS联合HCG改良法大鼠FPG、FINS、2 h INS均极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结论:INS联合HCG改良法诱导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肥胖型PCOS发病机制的较理想动物模型之一。

    作者:徐晓娟;王婧婧;姚莉娟;邓琳雯;王秋香;李宛静;何蕴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量表研制及测量属性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常用量表研制质量评价的标准。方法:检索ISOQOL标准及随后纳入标准的参考文献。两名作者独立纳入满足以下条件的标准:全面评价量表研制过程的标准,已发表或未发表的标准。两名作者独立对标准进行要素提取,包括标准名称、评价量表的类型、标准目的、研制方法、内容及评价方法等。对提取要素进行定性分析,综合汇总标准中共有的要素及特点,比较分析标准中各自侧重的要素及特点。结果:纳入9个标准的研究目的是评价患者结局报告或健康相关量表/模块的研制流程完整性、测量属性质量,并根据评价结果对量表临床应用进行推荐;标准研制方法是基于既往研究的专家共识;标准内容包括了量表研制及评价的基本特征,即概念框架、目标人群、内容效度、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结构效度和反应度作及解释性;标准评分体系采用两分类或四级评分,或要求量表提供相关证据性文件等方法。结论:参考研究目的、试验类型、量表分类及操作模式等因素选择使用以上标准规范量表研究,进行量表评价,正确选择量表应用临床。

    作者:于长禾;孙亚男;何丽云;刘保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