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娜;李博;王东超;刘洋洋;时晓娟;魏颖;李朋收;徐暾海;刘铜华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15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及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艾灸组大鼠采用双侧海马立体定向注射聚集态Aβ25-35制作AD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在艾灸组大鼠的“肾俞”、“足三里”与“百会”穴上方2-3cm处施予温和灸治疗。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Morris水迷宫法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观察艾灸对AD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5天逃避潜伏期,后3天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明显减少,大鼠海马区Bax、Caspase-3表达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明显升高,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1)。艾灸组大鼠5天逃避潜伏期和后3天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明显增多,大鼠海马区Bax、Caspase-3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降,Bcl-2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艾灸治疗AD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释放,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的产生,从而改善Aβ所致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
作者:王述菊;孙国杰;马骏;李熙;万博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了《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标准,并已进入推广应用过程。考察后发现,该标准的建立未能统一执行中医体质分类标准的原则和方法;体质分类特征交叉重叠,界限不清;单一体质内部各因素之间关联性较差。故建议不宜将中医体质学说拔高到中医体质学的高度;《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标准尚不成熟,应慎重推广应用。
作者:郑曙琴;梁茂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姜黄素与中低剂量化疗药5-氟尿嘧啶(5-FU)联用对胃癌MGC-803细胞生长、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为临床上应用姜黄素作为胃癌化疗药5-FU的增效剂,以减少5-FU使用剂量、降低其毒副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MTT检测法检测药物作用对MGC-803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基于AO/EB双染的荧光显微观察法和FITC/PI双染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药物作用对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基于PI单染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药物作用对MGC-803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姜黄素(25μmol·L-1)分别与低剂量(2.4μmol·L-1)和中剂量(4.8μmol·L-1)的5-FU联合作用能有效地抑制MGC-803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并呈剂量-时间的依赖关系。姜黄素与低剂量5-FU联用组的效果显著优于中剂量(4.8μmol·L-1)5-FU单用组(P <0.01),而姜黄素与中剂量5-FU联用组的效果显著优于高剂量(9.6μmol·L-1)5-FU单用组(P<0.01),提示姜黄素能显著增强5-FU抗胃癌MGC-803细胞的作用,并呈剂量-时间的依赖关系。结论:本研究为临床上应用姜黄素作为5-FU治疗胃癌的辅助用药,以减少5-FU的使用剂量,从而降低其毒副作用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作者:刘骥;徐云丹;赵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本研究以本草类中医古籍为例,探索了中医古籍中本草知识的知识组织方法,系统分析了古籍中本草知识的特点,梳理了古籍中本草知识的概念类型,并设定各种概念类型的关系。在本草古籍原文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基于原文的解析、概念类型分类和概念关联的本草古籍知识组织方法,并探讨了基于知识组织方法的中医古籍知识服务模式。
作者:李兵;张华敏;符永驰;李斌;王蕊;孙海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滋补脾阴方药(ZBPYR)调节自噬及内质网应激(ERS)改善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糖尿病组(DM),脾阴虚组(pi),脾阴虚糖尿病组(piDM),脾阴虚糖尿病+滋补脾阴方药治疗组(ZBPYR)。Western Blot观察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Ⅱ(LC3Ⅱ)、抑制物阻抗性酯酶1α亚基(IRE1α)、c-Jun氨基端激酶(JNK)的蛋白表达。结果:DM组、pi组、piDM组LC3Ⅱ较cont组降低(P<0.05),ZBPYR组LC3Ⅱ较DM组、piDM组增加(P<0.05)。与cont组比较,DM组、piDM组p-IRE1α、pi组、piDM组p-JNK1均有所增加(P<0.05),ZBPYR组p-IRE1α、p-JNK1与DM组、piDM组比较有所降低(P<0.05)。结论:ZBPYR调节自噬及ERS改善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梁丽娜;战丽彬;胡守玉;隋华;陈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胶囊在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伴轻中度抑郁、焦虑患者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否优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方法:选取伴有轻中度抑郁、焦虑症状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89例,随机分成A组疏肝解郁胶囊组、B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和C组对照组三组。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常规治疗基础上,三组分别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晕厥转阴率;进行汉密尔顿24项抑郁量表(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别计算减分率;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治疗期间两种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各组晕厥的复发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A、B组治疗后HAMD-24和HAMA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C组相比,A、B组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及HAMD-24和HAMA减分率均显著增加(P<0.05);与B组相比,A组转阴率及HAMD-24和HAMA减分率增加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A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随访24个月,A、B组晕厥复发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且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可用于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伴轻中度抑郁、焦虑,其疗效与安全性可能优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作者:司春婴;王贺;罗明华;解金红;陈玉善;关怀敏;沈晓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糖耐康颗粒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糖耐康中迷迭香酸的含量,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三氟乙酸-甲醇(60:40),检测波长λ为330 nm,理论板数大于2000,用标准曲线法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采用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检测方法,检测波长λ为203 nm,理论板数均大于2000,用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迷迭香酸在浓度为0.300-0.50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E+07X-7334,R2=0.999,测得加样回收率为97.32%(RSD 1.25%)。人参皂苷Rg1在0.138-0.220 mg·mL-1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E+06X+34864,R2=0.999;人参皂苷Re在0.126 mg·mL-1-0.250 mg·mL-1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E+06X+39879,R2=0.999;人参皂苷Rb1在0.132-0.220 mg·mL-1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E+06X+39070,R2=0.999。3种人参皂苷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Rg197.97%(RSD 1.83%);Re 101.80%(RSD 1.83%);Rb198.35%(RSD 1.82%)。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可靠,可用于糖耐康的质量控制。
作者:魏颖;时晓娟;王东超;李朋收;李博;李林忆;徐暾海;刘铜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以叶天士“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理论为基础,结合肺脏生理病理特点,阐明肺纤维化的病理机制具有病位由浅入深、病变由功能性到器质性的特点。病变初期多以气机失调、功能紊乱为主,表现为邪气入侵,肺络气机不利,治以宣气畅络;中后期病程日久,以肺虚不荣、血络瘀滞为主,表现为肺络痹阻,日久虚瘀互结,治以化瘀通补。故宣气畅络、化瘀通补为治疗肺纤维化的重要治法。从“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理论论析肺纤维化疾病,能够很好的概括和阐述其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苏垠旭;龚婕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瘦素的影响。方法:1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常规治疗基础中,对照组给予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川芎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肺功能、炎性因子、瘦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87.1%的总有效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PEF、FEV1/FVC升高,炎性因子IL-6、IL-4水平降低,IL-12水平升高,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的1、2、4周时,观察组瘦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3%和14.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可靠,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降低瘦素水平,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程守斌;欧宗兴;刘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蒺藜中3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生长期、不同产地及不同药用部位的蒺藜中3种指标成分含量,探究采收时间及种植地区的科学性。方法:以蒺藜中3种有效成分,即槲皮素-3-O-β-吡喃葡萄糖基-(1→6)-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6)-吡喃葡萄糖苷、Terrestrinone A2为指标成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3种指标成分含量均逐渐递增至6月并达到大,随后逐渐降低;均表现为茎叶>果>根,根中含量低于检测限;产于内蒙古的蒺藜指标成分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其次为山东、河北、陕西。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为蒺藜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李春娜;李博;王东超;刘洋洋;时晓娟;魏颖;李朋收;徐暾海;刘铜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川芎嗪有改善微循环、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展示出川芎嗪在防治术后腹腔粘连方面的潜行性;中医基础理论也认为川芎嗪在防治术后腹腔粘连方面独具气血双调的优势,因此川芎嗪防治术后腹腔粘连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本文从理论依据、临床应用、机理研究及药物剂型等4个方面对近年来川芎嗪在防治术后腹腔粘连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明确了川芎嗪防治术后腹腔粘连的研究现状和优势,同时指出在临床应用方面存在用药不规范、样本量少等不足;在机理研究方面存在不够全面深入和明确等不足;在药物剂型方面应拓展思路,勇于创新。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和方向,为进一步深入阐明中医药防治术后腹腔粘连机制,真正发挥传统医学的优势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及途径。
作者:朱燕;曾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通过梳理脾肺二脏的功能与经络关系,阐述培土生金这一治疗方法,并从虚实两方面列举了这一治法的临床应用,从顽固性咽喉炎、哮喘、支气管炎与反流性胃炎,肺系淋巴系统与消化系淋巴系统,肺系免疫系统与消化系免疫系统,肺系内分泌系统与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肺系炎症性疾病与胃肠菌群系统,以及对脾虚哮喘模型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这6个方面叙述了此治法的现代研究,充分证明了培土生金这一中医经典治疗方法对治疗肺系及消化系疾病的重要性。
作者:刘燕;张庆祥;刘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天然产物在药物发现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创新药物发展的战略资源。但多年来从中草药中分离得到的天然化合物分散在各个研究者手中无法充分利用,或者成为国际医药行业巨头对我国中草药资源掠夺的目标。因此,从国家层面建立天然化合物样品库,一直是天然药物化学界几代人的梦想,更是我国创新药物公共体系和中药质量评价所需要的资源。“国家中药化合物库”是针对重大新药创制中的重要环节-药物发现和质量控制建立的新药研发公共资源平台,为国内唯一针对传统中药和民族药物资源的实体样品库。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国家中药化合物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高血压人数逐年增加,中医药在高血压的治疗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丰富的高血压相关中医药文献资源对高血压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基于敏捷构建思想和MVC架构,以数据需求驱动系统功能需求,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工作,所提供的高血压相关文献信息服务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科研和临床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学博;宋咏梅;付先军;王振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医现代化迫切需要现代中医理论,已是共识。但如何建立以及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现代中医理论,远无共识。本文在总结出科学理论构建共性规律基础上,尝试给出有望形成共识基础的回答。首先阐明中医学理论发展,应借鉴生命和医学科学理论作用和价值的趋向;其次证明中医学及中医理论属于传统医学及理论,指出传统医学及其中医学和理论的局限;其后揭示出传统医学及中医学和中医理论国内外发展的必然趋向;逻辑得出构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必然选择;分析国内外不同学科新理论构建过程及方法步骤,发现其共性的五步曲规律;提出现代中基理论构建三原则和五步骤,论证其由传统现象描述迈向机制阐明理论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发展必然趋势下中医理论所具有的科学价值。
作者:乔明琦;魏盛;王少莲;李霞;辛荣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TNM临床分期及肿瘤抗原的相关性,为中医药防治原发性肺癌提供理论支持和用药指导。方法:将388例肺癌患者按照相关证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肺癌患者的证型分布情况及与TNM临床分期及肿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临床TNM不同分期中,肺阴虚证在第I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第IV期;脾气虚证在第IV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第I期;肺气虚证、瘀阻肺络证、肺阴虚火旺证在不同分期中的发病率均无明显差异。②CEA在肺阴虚火旺证中明显高于肺阴虚证、肺气虚证及瘀阻肺络证。NSE在肺阴虚火旺证中异常升高比例明显高于其它证型。CYFRA21-1在肺阴虚火旺证及瘀阻肺络证异常升高比例明显高于肺气虚证。结论:①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TNM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相关性。肺阴虚证贯穿于肺癌始终,在早期阶段尤为明显;脾气虚证则多见于肺癌的晚期阶段。②肺癌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肿瘤抗原CEA、NSE、CYFRA21-1的异常升高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付艳丽;屠洪斌;董志毅;董昌盛;许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通过研究中医证候理论中的数学逻辑关系发现,辨证过程中作为判定证候的3个基本要素的病因(a)、病位(b)、病性(c)和证候(z)之间存在着f(z)=a + b + c的数学逻辑关系,证候(z)与症状(zi)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是f(z)= z1+z2+z3+?+zi,证候的复杂性体现出的明显特征是症状构成数量的多少。辨证过程中症状与病因、病位和病性以及证候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式为z1+z2+z3+?+zi =a+b+c= f(z),但是证候的全集则表现出的是点集拓扑结构的非线性关系。经计算,中医79个主要单一证候共有6.5×105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定范围内证候群的数量约有6.6×10100个左右,这个超级巨大的数据“古戈尔”可能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的根结所在。结果表明,“证素”研究所以运用的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等算法以及双层频权剪叉算法,与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逻辑关系风马牛不相及,因此“证素”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伪命题特征,其建立起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方法是“虚构”的,根本不符合中医理论内在规律和临床实际。
作者:孙喜灵;郑秋生;于东林;刘卓军;黄冲;刘孟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鹰嘴豆中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染料木素、鹰嘴豆芽素A、刺芒柄花素进行乙氧基化结构修饰,研究其降糖活性及协同降糖活性。方法:对上述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乙氧基化结构修饰,并研究该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降糖活性,并对化合物进行组合给药,研究其之间存在的协同降糖活性,选择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作为降糖活性筛选模型。结果:获得4个乙氧基化产物,3个母体异黄酮衍生物中染料木素的降糖活性优于鹰嘴豆芽素A和刺芒柄花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母体异黄酮衍生物大给药剂量与阳性药盐酸二甲双胍相比,效果不如盐酸二甲双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衍生物中化合物a和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合物b和c降糖效果均不如化合物a和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合物d较修饰前降糖活性有明显提高(P<0.05)。组合5的降糖活性与盐酸二甲双胍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通过化合物组合,化合物之间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发挥更好的降糖效果,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糖药物提供一定的基础。
作者:李朋收;魏颖;时晓娟;李博;王东超;徐暾海;刘铜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阐述补肾健脾化痰法论治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发胰岛素抵抗(IR)的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探讨该治法对肥胖型PCOS伴IR的作用机制,为中医妇科临床运用该治法治疗肥胖型PCOS提供研究思路。运用中医传统理论及现代信号通路文献分析脾肾亏虚、痰湿内蕴是本病伴IR的关键病机,并论证从补肾健脾化痰法论治肥胖型PCOS伴发IR方法的科学性,创新性提出运用补肾健脾化痰法论治该病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的研究策略是以PI-3K/Akt信号通路与TNF-α信号通路的交互对话为靶点,探讨该治法对本病伴发IR的调控作用及产生机制。
作者:李宛静;徐晓娟;黄映红;钟燕梅;姚莉娟;何蕴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固筋方对膝骨性关节炎(KOA)IL-1、TNF-α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8月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7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9只,除空白组外均采用改良Hulth造模法造模,连续给药8周后,取血清及膝关节前方部分滑膜组织、股骨内髁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ELISA法检测IL-1、TNF-α含量。结果:西药组关节间隙狭窄,介于模型组和中药组之间,骨赘明显;中药组关节间隙稍窄,关节面稍粗糙伴轻微骨赘。IL-1、TNF-α含量在模型组中比空白组升高(P<0.01);两个给药组比模型组降低(P<0.01),两给药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固筋方有效降低IL-1、TNF-α的分泌水平,延缓软骨退变,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作者:张冲;王恒树;王玲娇;张春利;黄芸;吴中秋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