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翠;齐维;吴智兵
目的:基于百余年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痿的文献,探讨肺痿与西医疾病的关系,为丰富肺痿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从中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痿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痿可见于西医的间质性肺疾病、肺不张、肺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和气胸,其中,以间质性肺疾病常见。结论:肺痿可为多种肺系疾病转归的结局,其与西医疾病的关系尚需进一步专家论证来界定。
作者:马锦地;余学庆;王至婉;李建生;蔡永敏;孙曙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大小为20-25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具有内源性、高保守的特点,通过与靶mRNA碱基互补配对,发挥降解或抑制靶mRNA翻译的作用。近期研究发现,miRNA与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肥胖越来越成为一个遍及全球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脂肪细胞数量异常增加和体积异常增大,是以机体能量代谢失衡导致脂肪过度积聚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miRNA-193b-365在脂肪细胞分化和肥胖状态下异常表达,推测其可能参与了脂肪细胞分化以及肥胖的发生发展。深入理解脂肪细胞分化机制对于防治肥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孟建忠;景欣悦;朱冰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提出了用术语频率-逆文档频率(Term Frequency - 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TF-IDF)相对熵作为证候量化的表示方法。TF-IDF思想来源于文本信息挖掘,是文本自动分类中一种重要的方法。TF-IDF算法也体现了中医证候的自动分类思想:一个症状在特定证候中出现的频率越高,说明它在区分该证候方面的能力(即TF)越强;一个症状在所有证候中出现的范围越广,说明它区分某证候的能力(即IDF)越低,并用具体实例进行了验证。
作者:余江维;余泉;张太珍;彭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疼痛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医药治疗研究逐年增多,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关于中医药复方及中药单体干预NP的实验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阐述中医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理研究进展,并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者:邵翠;齐维;吴智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三黄煎剂对表柔比星作用于MCF-7细胞药效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三黄煎剂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三黄煎剂对MCF-7细胞Aurora A、p5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siRNA沉默MCF-7细胞中Aurora A,并用CCK-8法检测三黄煎剂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CCK-8法、AnnexinV-FITC/PI法检测三黄煎剂联合表柔比星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三黄煎剂联合表柔比星对MCF-7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三黄煎剂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浓度梯度依赖增长(P<0.05),给药48 h疗效优于24 h(P<0.05),与给药72 h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黄煎剂能够调节MCF-7细胞Aurora A、p53蛋白及mRNA的表达。siRNA沉默Aurora A将三黄煎剂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下调了50.0%(49.2%到24.8%)。三黄煎剂与表柔比星联用能够增加表柔比星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PARP、c-Caspase 3、Bcl-2、Bax及Aurora A的表达水平。结论:三黄煎剂能够增加MCF-7细胞对化疗药物表柔比星的敏感性,可能与三黄煎剂对Aurora激酶A的抑制有关。
作者:许岩磊;陈绪;陈曦琰;卞卫和;姚昶;朱小纾;叶小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观察低频超声促透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膝关节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评分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及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以研究此疗法治疗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自门诊的60例KOA确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低频超声促透独活寄生汤治疗;对照组促透布洛芬凝胶,治疗均每日1次,持续2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VAS、Lysholm功能评分,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TGF-β及MMP-3表达水平。结果:低频超声促透独活寄生汤较对照组能够明显减轻KOA患者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功能,增加血清中TGF-β含量,降低MMP-3水平。结论:低频超声促透独活寄生汤能够有效缓解KOA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李志敏;李建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为了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促进中医药国际化,使本刊能够充分发挥引领、导向作用,从而提高杂志影响力、凝聚力,许多编委就杂志内容的准确定位等办刊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血糖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取100只妊娠5天的SD大鼠,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5 mg?kg-1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6组:妊娠糖尿病模型对照组4组,各组白藜芦醇的注射量分别为30、60、120和240 mg?kg-1,每组20只;正常妊娠对照组为20只妊娠5天SD大鼠;正常非妊娠对照组为20只非妊娠雌性大鼠。分别检测各组在第0、7、14天的空腹血浆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治疗满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水平或活性。结果:与正常非妊娠对照组相比,正常妊娠对照组的大鼠空腹血浆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血清中MDA含量和SOD、GSH-Px、CAT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妊娠期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30、60、120和240 mg?kg-1)治疗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白藜芦醇(120和240 mg?kg-1)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显著降低、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大鼠血清中SOD、GSH-Px、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 P<0.01)。结论:白藜芦醇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有降低血糖、提高抗氧化能力的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该作用可能与其能够有效提高胰岛素水平和改善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有关。
作者:李芹;邢宝恒;曹亚磊;董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热毒宁联合穴位贴敷对毛细支气管炎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索热毒宁联合穴位贴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毛细支气管炎儿童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扣背排痰、吸氧、止咳化痰、抗炎、退热、平喘雾化吸入等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药热毒宁注射液药物治疗和如意金黄散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免疫功能恢复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喘憋减轻时间,喘憋、咳嗽、退热、干啰音、湿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46、5.301、4.445、2.238、4.116、3.733、3.681,P<0.05)。②治疗前,2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功能残气量(FRC)、达峰容积比(VPEF/VE)、达峰时间比(tPTEF/tE)、有效呼吸道阻力(Reff)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RR、VT、VPEF/VE、tPTEF/tE较治疗前明显升高,FRC和Reff较治疗前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RR、VT、VPEF/VE、tPTEF/tE较对照组高,FRC和Reff较对照组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治疗前,2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D3+、CD4+较治疗前高,CD8+较治疗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较对照组高,CD8+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④治疗前,2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M、IgG、IgA、Ig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的IgG、IgA、IgM、IGF-I较治疗前高,IgE较治疗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gG、IgA、IgM、IGF-I较对照组高,IgE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联合穴位贴敷能改善毛细支气管炎儿童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作者:张巧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电针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治疗作用的效应机制。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制备PD大鼠旋转模型,假手术组仅注射含0.2%维生素C的生理盐水;电针组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给予电针“风府、太冲”穴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7天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进行治疗。采用行为学测试PD大鼠旋转行为的改变,HPLC荧光法检测纹状体Glu浓度,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纹状体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酰胺酶(PAG)的表达。结果:电针组大鼠干预前后旋转行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Glu浓度明显升高,GS的表达明显降低, PAG的表达明显升高,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Glu浓度降低(P<0.05), GS的表达显著升高,PAG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防治PD的效应机制可能与电针提高脑内GS表达、降低PAG表达和减轻Glu引起的细胞毒作用有关。
作者:王述菊;马骏;刘芳;马彪;王彦春;王中明;余沛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糖尿病肾病是现代社会高发而又难治的疾病之一。防治该病和延缓其病程进展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难点。赵宗江教授多年从事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及研究工作,对慢性肾脏病的中西医诊疗方面造诣颇深,对糖尿病肾病中医理、法、方、药也有独到见解,临床经验丰富、用药合理、疗效显著。本文在赵宗江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从“肾痿”入手,结合赵宗江教授大量的研究成果,探讨赵宗江教授治疗该病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王之琳;赵宗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耳迷走神经分布密集区)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不同穴位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方法:选用成年豚鼠20只,雌雄不限,每组10只,分成两组分别进行Oddi括约肌的肌电与胆囊压力检测。本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观察针刺前后Oddi括约肌肌电与胆囊压力变化,Oddi括约肌的肌电检测采用双钩电极埋植技术,胆囊压力检测采用胆囊内置小型人工球囊技术。豚鼠麻醉后,分别记录正常豚鼠的胆囊压力变化和Oddi括约肌的肌电频率与幅值,待豚鼠状态稳定以后,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1 min,观察针刺上述穴位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肌电的影响。结果:针刺“期门”、“天枢”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增多(频率:P<0.01,幅值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下降(P<0.05);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和幅值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上升(P<0.01)。结论:针刺“期门”、“天枢”穴能够明显抑制胆囊的运动、促进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能够显著促进胆囊的收缩运动、抑制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
作者:赵敬军;罗曼;徐伟伟;贲卉;朱元根;荣培晶;朱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医学和藏医学同属于中国传统医学,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及理论体系,二者对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手段都有各自的特点。藏医真布病(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作为高原地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藏医学对真布病的认识不仅理论上有据可循,其疗效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药物疗法与药浴等外治疗法结合更是具有毒副作用小、效果显著、安全经济等优点。本文以藏医和中医的理论背景为基础,通过藏医真布病、中医痹症在病因病机及治疗手段等方面的对比,讨论藏医药治疗真布病的优势与特点,提出对藏医未来发展思路的建议。
作者:王静;赵可惠;更藏加;赖先荣;杨文娟;胡晓鑫;张艺;降拥四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针刺疗法作为传统中医中具特色的治疗手段之一,在治疗胃肠道疾病具有广泛优势,临床疗效明显。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epsia,FD)在现代人生活中发病具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机制探究不明确,药物滥用等原因,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针刺可以有效的改善胃动力,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胃肠,使胃肠功能得到恢复,改善患者因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多种症状,这为临床选取和运用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对近10年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机制进行整理,以期为针灸治疗疾病提供科学化的依据提供参考资料,为临床制定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合理治疗方案做出参考。
作者:王凯悦;徐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前瞻性对比推拿与卧床休息干预急性非特异性腰痛(Acute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ANLBP)的临床疗效、接受程度、不良事件等。方法:60例ANLBP随机均分入A/B组。A组绝对卧床休息1周, B组传统推拿治疗1周。采集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接受程度评分、不良事件等临床资料。IBM SPSS20.0分析疗效等差异。结果:治疗1周后A、B组内VAS、ODI均较治疗前减小(t=14.67、11.55,P均<0.001和t=24.80、15.35,P均<0.001)。A、B组间VAS、ODI差异有统计意义(t=3.24、2.75,P=0.002、0.009)。接受程度评分和不良事件差异有显著性(t=2.65,P=0.01;χ2=10.00,P=0.002)。结论:卧床休息和传统推拿治疗ANLBP均能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但传统推拿能更大幅度改善症状、更被患者接受、不良事件更少。
作者:袁仕国;秦小红;邹宇聪;张佩;陈美雄;黄坚;李义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医证候的科学实质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尝试阐述一种中医证候基础研究的初步思路,即通过考查现有的小儿腺病毒肺炎及其中医药治疗现状、代谢组学及其在中医证候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在小儿病毒性肺炎诊疗规范中的应用价值。该方法主要通过能体现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代谢组学作为技术手段,研究小儿病毒性肺炎中常见的痰热闭肺证;并通过与健康儿童的代谢物质进行比较,确认小儿病毒性肺炎之痰热闭肺证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王昕泰;杜丽娜;汪受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对睡眠剥夺大鼠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安定组4组,每组20只。模型组、治疗组、安定组通过睡眠剥夺进行失眠模型造模。治疗组在造模基础上给予针刺和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4天。安定组按照3 mg·kg-1体质量给予安定灌胃,对照组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是每日1次,连续灌胃14天。检测增食素(Orexin)、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水平,观察Orexin mRNA、c-Fos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Orexin、ACTH、5-HT、NE、CRH水平升高或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Orexin mRNA、c-Fos表达升高或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Orexin、ACTH、5-HT、NE、CRH水平下降或明显下降,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大鼠Orexin mRNA、c-Fos表达水平下降或明显下降,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联合壮医药线点灸通过影响Orexin,进而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 axis,HPA axis),降低应激反应性,促进觉醒向睡眠的转变可能是其治疗失眠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桦;唐汉庆;郑建宇;赵玉峰;莫小强;李克明;李晓华;窦锡彬;舒方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观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联合平艾合剂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简称“艾滋病”)相关性非感染性皮损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研究中西医结合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优势。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名气阴两虚、痰瘀内阻型艾滋病相关性非感染性皮损患者,采用HAART联合平艾合剂1和4号方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卡洛夫斯基积分及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采用STATA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皮肤斑丘疹、皮下结节、皮肤瘙痒、乏力等症状体征的单独积分较疗前明显减少,总积分较疗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卡洛夫斯基积分较疗前升高。CD4+T淋巴细胞值较疗前升高。结论:该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艾滋病患者相关性非感染性皮损具有一定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杨舒淳;叶建清;王艺颖;马秀兰;李静茹;马建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工具变量方法在中医药实效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注意事项。方法:首先从工具变量的基本准则和假设、模型的应用、工具变量估计量、弱工具变量4个方面简单介绍工具变量应用的方法,然后以一个实例说明工具变量应用的评估标准和注意事项。结果:工具变量方法是一种控制混杂效应的方法,但其应用需基于一系列的统计假设。结论:在评估医疗干预效益的研究中,工具变量方法虽可控制混杂效应,但其一般不作为首选分析方法,如何寻找合理有效的工具变量是中医药实效研究中应用的大难题。
作者:陆芳;李伟;高蕊;赵阳;唐旭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记载的中医起源五方论的真实性在学术界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试图以“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说”为新视角,从北方草原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入手,分析北方民族的用火习俗、灸焫疗法、冰雪文化和萨满巫术来揭示“艾灸”起源于北方草原民族萨满教的巫术和医疗实践这一历史谜案。
作者:袁婷;王振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