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毅;杨梦;白义萍;郭月婷;赫金丽;曹彦刚;王绅;张娜;袁培培;李玲玲;郑晓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是一本反映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新科学研究成果,探索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现代应用,为本领域前沿科学工作者提供学术研讨平台,为相关企业提供新技术资源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自2005年以来,我刊先后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ELSEVIER网络版期刊、ScienceDirect英文全文数据库期刊等10余家知名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其影响因子在同类期刊中始终保持较前位的排名(曾在84个中医药领域同类期刊中的学科排名为第5位;曾在参加中国中文核心期刊评选的250个综合医学类期刊中位居第16位)。2012年,我刊同时又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
作者:《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症状信息结构化方法。方法:在《中医症状学研究》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提出了症状二元组结构化模型,并从《中医药学名词》中筛选出440个症状用于进行症状结构化尝试。结果:确定了9个症状属性,提取了201个症状主体概念词,并用本研究提出的症状二元组结构化模型对420个症状进行了结构化处理。结论:本研究提出的症状信息结构化模型是可行的,但研究方法和得出的结论是探索性的,还需进一步论证。
作者:孙静;邓文萍;常凯;毛树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桑白皮水煎液及各化学拆分组分对糖尿病小鼠模型的降糖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Z)(170 mg·kg-1),建立Ⅰ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连续给药4周,检测体质量、饮水量、饮食量、空腹血糖(FBG)、胰岛素、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光镜观察肝脏、胰腺病理形态。结果:桑白皮水煎液高剂量组能增加Ⅰ型糖尿病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饮水量、饮食量,并能不同程度地降低FBG、TC、TG、LDL-c水平(P<0.05或P<0.01),升高C肽、HDL-c水平(P<0.05或P<0.01)。桑白皮30%乙醇组分及脂肪油组分给药量约为桑白皮水煎液的1/2和1/4时,均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糖脂紊乱状况,修复肝脏细胞,改善肝脏组织损伤,且作用优于桑白皮水煎液。结论:桑白皮水煎液具有较好的降糖作用,其有效部位为30%乙醇组分和脂肪油组分,降糖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血脂紊乱,保护肝脏结构和功能有关。
作者:郑晓珂;袁培培;克迎迎;王绅;高爱社;赫金丽;曹彦刚;张娜;李玲玲;牛艳;冯卫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不同体质类型冠心病(CHD)心血瘀阻证患者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全序列基因测序法对556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进行ApoE基因分型,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水平的关系。结果:各体质组的E3/3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健康组,E3/4频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另外气虚质E3/3高于血瘀质和阳虚质,而血瘀质和阳虚质的E3/4高于气虚质;血瘀、阳虚和气虚体质CHD心血瘀阻证患者各基因型组ET和ET/NO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血瘀体质心血瘀阻证患者基因型组内,E3/4+E4/4基因型ET高于其它基因型(P<0.01),阳虚和气虚体质CHD心血瘀阻证患者各基因型组内ET、NO、ET/NO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E3/4、E3/3ApoE基因型可能为CHD心血瘀阻证的易感基因型,在不同体质之间有一定差异;血瘀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携带E4等位基因的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具有“升高ET水平”的作用。
作者:田松;祁若可;武小雪;何茜;程月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本研究分别对240名缺血性中风患者和105名该领域专家采取调查问卷形式开展缺血性中风病的中药临床试验的伦理研究调查,并对该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旨在规范对缺血性中风病中药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更好地保护受试者的权益。
作者:杜雅薇;田金洲;柳红芳;商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克罗恩病(CD)的发生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因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是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改善生存质量、减轻西药的副作用。白术、茯苓配伍正好契合CD脾虚夹湿的常见病机,是治疗CD的核心配伍结构。前期研究显示白术茯苓汤可降低脾虚模型VIP、下调VIP受体、升高sIgA。为进一步明确神经递质及其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联在CD发病中的作用及该方不同配比的干预机制,本课题观察了该方不同配比对脾气虚型CD的“神经-免疫”网络相关递质及其受体功能、细胞因子分泌及“TLR4-NF-κB”信号转导的影响,为深入探讨中药复方治疗CD提供相关参考与基础。
作者:刘兴隆;贾波;闫华;祝捷;张丰华;彭腾;姜岑;林薇;莫书容;李晓红;岳美颖;钟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测定川产赶黄草不同部位(花和果实、茎、叶、枝)的槲皮素含量,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5批川产赶黄草不同部位中的槲皮素进行含量测定并比较。结果:川产赶黄草中不同部位的含量差别较大,槲皮素含量高的是花和果实,其次是叶、枝和茎。结论:建议将其药用部位(花和果实、叶、枝、茎)分开,为提高疗效和合理开发利用川产赶黄草药材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周滢;费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发热与汗出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中医问诊的重要内容。张景岳《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把这两大症状放在病史采集的首要地位。在临床中,将因感受温热邪气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的急性外感热病称之为温病。发热几乎贯穿于温病的整个过程。外感温热病又以其病程中汗液变化之著而有“汗病”之称。辨别汗出的异常,对于了解温病病邪的深浅、病情的轻重以及机体正气津液的盛衰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由此看出,发热与汗出两大症状对于温病的诊断尤为重要。历代医家关于温病发热与汗出的机理研究颇多,涉及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却较少。探讨二者的关系对于把握温病病邪的性质及机体阴阳盛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发热与汗出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展开讨论分析,有助于更深刻地研究温病在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与规律,更好的利用温病学理论辨证论治。
作者:陈鹏;吴智兵;曾征伦;邵翠;齐维;徐联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益气养阴活血法是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有效治法。本文从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减少炎症以及减轻肾纤维化方面,综述该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DN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刘蓉蓉;赵婷婷;李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为准确鉴定板栗壳药材,更好地控制药材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对板栗壳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结果:获得了板栗壳的性状、组织粉末及薄层色谱特征,绘制了板栗壳纵切面图及粉末显微图。结论:为板栗壳的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鉴定依据。
作者:和静萍;武尉杰;谭睿;宋良科;蔡少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象思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的主要思维方式,包括象和思维两个部分。在中医藏象理论形成中,象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一直贯穿其中,并对藏象理论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以五脏中肝脏为例,肝藏象的形成即通过对肝脏直观的形态和结构物象的描述,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的思维提取和总结规律的过程。本文以肝藏象理论的形成为例浅议象思维在其理论形成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白晓晖;陈家旭;李晓娟;刘玥芸;刘群;赵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桑白皮水煎液及化学拆分组分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方法:采用氨水诱咳法观察止咳作用;小鼠酚红排泌法观察祛痰作用;组胺与乙酰胆碱引喘法观察平喘作用;离体气管法观察解痉挛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桑白皮水煎液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减少小鼠咳嗽次数、增加小鼠呼吸道的酚红排泌量、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提高解痉率,以中剂量效果好。各化学拆分组分与空白组相比,桑白皮30%、50%乙醇组分能明显减少浓氨水引起小鼠咳嗽的次数并延长咳嗽潜伏期、增加小鼠呼吸道的酚红排泌量(P<0.05或P<0.01),30%乙醇组分、脂肪油组分能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P<0.05或P<0.01),此外,30%乙醇组分能使气管收缩幅度明显降低,具有一定的解痉挛作用。结论:桑白皮水煎液具有较好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其有效部位为30%乙醇组分,用量相当于中剂量的1/3,其止咳、祛痰、平喘作用为显著,与水煎液中剂量作用相当。
作者:王小兰;赫金丽;张国顺;孙亚萍;曹彦刚;张娜;李玲玲;袁培培;王绅;匡海学;郑晓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通过挖掘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发现中医证候内蕴点集拓扑结构。运用这一理论和方法,可以使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降阶降维成为一阶一维线性结构,从而展现出证候复杂多变的全貌;可以开展证候的发生规律研究,呈现出证候动态演化过程中子集合的衍生规律,以及证候不同子集合主症与次症的变化规律,来阐释中医证候判定诊断标准的科学内涵;可以开展中医证候的结构表征研究,实现证候“数学结构-物理结构-生物结构”的3个层面客观量化表征;可以对中医辨证论治过程的结构进行研究,实现证候不同形式的理法方药精准对应;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建立中医证候治法与方药的仿真数据平台;运用临证数据,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可以实现单一证候、复合证候及其证候群理法方药知识的创新;可以开展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研究,明确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在多层面多维度的指标体系,促进辨证论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中医学理论的现代语言诠释提供新的概念。
作者:孙喜灵;郑秋生;王振华;王永华;刘孟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桑白皮化学拆分组分的免疫调节作用,初步阐释桑白皮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碳廓清试验、血清溶血素试验、E-花环试验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考察桑白皮各化学拆分组分对正常小鼠免疫器官、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结果:在碳廓清试验中,50%乙醇组分能够降低胸腺系数(P<0.01)和校正吞噬指数α(P<0.05);在溶血素试验中,30%乙醇组分和脂肪油组分能够提高半数溶血值(HC50)(P<0.05);在E-花环试验中,30%乙醇组分能够提高花环形成率(P<0.05);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中,30%乙醇组分能够促进体外胸腺和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或P<0.01),而50%乙醇组分则抑制其增殖(P<0.05或P<0.01)。结论:30%乙醇组分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促进作用;50%乙醇组分能够抑制胸腺的生长,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具有抑制作用;脂肪油组分能够促进体液免疫。
作者:冯志毅;杨梦;白义萍;郭月婷;赫金丽;曹彦刚;王绅;张娜;袁培培;李玲玲;郑晓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缺血中风后1年内各证候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式,使用统一的《中风病证候要素诊断量表》,采集全国范围内受试者的中医四诊信息。结果:内火证、内风证、痰湿证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血瘀证、内火证、气虚证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阴虚证与其余证候要素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证候要素相互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的主要集中于风、火、痰等实证上,“标实”之证易于相兼。
作者:张佛明;黄婉怡;李贵福;蔡业峰;王立新;黄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基于所建立的R值综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价调补肺肾(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三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右心室重塑的疗效及机制的纠正作用。方法:基于前期研究数据,选取以下指标:淤右心室组织形态学指标:右心肥大指数(RVHI),心肌肌节长度,心肌线粒体体密度(Vv)、比表面(δ)、比膜面(δm),心脏小动脉线粒体 Vv、δ、δm;于右心室重塑机制:右心组织内皮素-1(ET-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采用R值综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价调补肺肾三法对COPD合并右心室重塑的效果及对其机制的纠正作用。结果:淤右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第20周,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氨茶碱、益气滋肾。第32周和综合20、32周,纠正强度均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氨茶碱。其中综合20、32周补肺健脾的纠正强度较氨茶碱显著(P<0.01)。各治疗组第32周时仍维持第20周状态,表示各治疗组均有较好的远后效应。于右心室重塑机制的纠正作用:第20周,综合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氨茶碱、益气滋肾,其中补肺健脾的纠正强度较氨茶碱、益气滋肾显著(P<0.01);补肺益肾的纠正强度较益气滋肾显著(P<0.05)。第32周,纠正强度依次为益气滋肾、氨茶碱、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综合20、32周,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氨茶碱。调补肺肾三法和氨茶碱第32周时仍维持第20周纠正强度,表示各治疗方案均有较好的远后效应。结论:本研究经R值综合评价法发现调补肺肾三法可改善COPD合并右心室重塑状态,调节心脏重塑相关因子的表达,以补肺健脾较显著,且均有较好的远后效应。
作者:崔红新;田燕歌;李建生;李亚;谢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桑白皮的利尿作用及发挥利尿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大鼠代谢笼法,首先观察桑白皮水煎液的利尿作用,连续给药5天,筛选出发挥利尿作用的佳剂量,并用苦味酸法检测给药5天后血清和尿液中肌酐的含量;进而研究桑白皮各化学拆分组分的利尿作用,确定桑白皮发挥利尿作用的有效部位。结果:桑白皮水煎液给药第3-5天后,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尿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且中剂量利尿效果为显著(P<0.01);桑白皮水煎液对血肌酐、尿肌酐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各化学拆分组分利尿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0%乙醇组分和脂肪油组分利尿作用好(P<0.01)。结论:桑白皮水煎液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且发挥利尿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集中在30%乙醇组分和脂肪油组分。
作者:郑晓珂;李玲玲;曾梦楠;王绅;黄岩杰;李静;赫金丽;曹彦刚;冯卫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医学辨证论治的过程即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其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程序运作。拟定治疗决策前,须对患者的疾病体征进行认识与判断,然而这一认知过程深受学识与阅历的影响。现代实验室技术的介入,使得现今中医学家看到或知道了古代医家不可能知道的现象,而这些古代医家不可能知道的检测指标,为现代中医学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层面,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本文以中医论治肝硬化为例,探寻现代实验室技术的介入对现代中医学家论治肝硬化的影响,其中发现古今中医学家对肝硬化是什么、为什么肝硬化、肝硬化怎么办等问题的认识上皆有一定差异。当人们的认识越能逼近肝硬化“是什么、为什么”本来面目时,相信就越能解决好“怎么办”的问题。
作者:庄享静;贾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槟榔十三味丸源于19世纪著作《蒙医金匮》,在该书中名为高尤-13,首载槟榔十三味丸方名者为1977年版《吉林省药品标准》。本方曾用名为泰德乎然古鲁格其乃然塔、色么吉德吉德等,《通瓦嘠吉德》虽载色么吉德吉德,但为同名异方,与今之用槟榔十三味丸无渊源关系。槟榔十三味丸在不同时期药物组成有13、14、15味不同,至少出现5个不同药物组成的高尤-13,方药演变集中在19-20世纪上半叶,自1971年以后方药组成和配比均无发生大的变化。其中,槟榔、广枣、木香、丁香、肉豆蔻、紫硇砂、干姜、荜拔、胡椒、沉香等10味药物是固定不变的,单味药物配比变化较大的属制草乌,其次有木香、丁香、沉香。《吉林省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所载槟榔十三味丸虽未标注其来源,但根据方药组成及配比认为来源于《蒙医金匮》,《内蒙古蒙成药标准》注其来源于《蒙医金匮》。3部标准与《蒙医金匮》载高尤-13药物组成除野牦牛心外均一致,唯独制草乌配比有所不同,其余药物配比均相同。只有《内蒙古蒙成药标准》在附录中标注了与原方的区别,其余两部标准也应与原方异同进行标注为妥。
作者:佟海英;乌吉斯古冷;包伍叶;白亮凤;胡日乐巴根;李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CMA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美国科技信息所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WebofScience),检索时限:建库至2013年12月。纳入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结果,采用RevMan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共667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心绞痛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01,95%CI[2.37-6.79]),P<0.00001,说明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控制心绞痛临床症状。由于纳入数据的限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控制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频率、空腹血糖有可能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改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降低血液高黏滞状态而起到治疗心绞痛的作用。结论:基于当前临床证据,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但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尚需设计严格的大样本、多中心、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徐桂琴;李雪苓;杨骏;何斌;王欢;蒋文晶;姜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