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冲;张才龙;孙康;张积华;那娜;张金华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置钉技巧.[方法]总结2000年10月~2008年9月应用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患者66例,置钉132枚.术中在直视下依据手感行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复位固定.[结果]本组66例132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中未发现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损伤.术后患者症状及神经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96枚螺钉术后行CT检查,其中91枚位置良好(94.89%).全部病例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均融合.[结论]术前影像学测量,术中显露寰椎后弓、直视下依据手感置钉、X线确定进钉方向,是安全置钉的技巧.
作者:移平;谭明生;塔娜;杨峰;唐向盛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板减压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适应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6月~2008年2月,对41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进行了后路全椎板减压复位,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32例,女9例;年龄22~47岁,平均33.5岁;38例为新鲜外伤,3例为陈旧骨折脱位.[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共置钉282枚,有252枚完全位于椎弓根内,准确率为89%.手术时间2.5-4 h,平均3.1 h;术中失血量250~950 ml,平均460 ml.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7.5个月.所有患者复位满意,无内固定失败.32例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2年ASIA92评分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若能准确的把握适应证,后路全椎板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安全,效果满意.
作者:郭继东;侯树勋;史亚民;吴叶;李利;王华东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白介素1β(IL-1β)对成纤维细胞合成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作用及机制,以探讨IL-1β对硬膜外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将NIH3T3细胞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IL-1β组、IL-1β+SB202190(p38MAPK特异性阻断剂)组和对照组,各组经无血清培养20 h后,IL-1β组加入10 ng/ml的IL-1β、IL-1β+SB202190组用10 μmol/L的SB202190预作用1 h后加入10 ng/ml的IL-1β,对照组直接加2%血清.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MP-3的表达.[结果]IL-1β组MMP-3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IL-1β+SB202190组MMP-3的表达较IL-1β组明显减少(P<0.01),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1β可促进NIH3T3细胞MMP-3的合成,可能对硬膜外瘢痕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p38通路在IL-1β抑制瘢痕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学森;邹云雯;褚言琛;王志杰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比较研究LARS人工韧带和γ射线照射的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前瞻性选择了5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经医生介绍LABS(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SS)人工韧带和y射线照射的同种异体肌腱的使用指征,患者自主选择其中一种韧带作为移植物.其中LABS组25例,保留自身韧带残端不予清创,韧带两端以钛挤压螺钉固定;异体腱组30例,股骨端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端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术后均行积极的功能康复训练.两组均于术前及术后3、6、9、12、15、18个月进行Lysholm-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及KT-2000测定.[结果]术后52例病人得到完整随访,3例失访(LARS组1例,异体腱组2例).在术后第3、6、9个月Lysholm-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LARS组显著高于异体腱组(P<0.01),同期比较两组间差异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自术后第12个月起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8个月的随访期内LRAS组KT-2000检测结果优于异体腱组(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同期KT-2000检测结果差异有增大的趋势.[结论]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较使用γ射线照射的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术后膝关节前后稳定性好,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快,但远期效果两者相差不大,还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栾冲;张才龙;孙康;张积华;那娜;张金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跟骨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1],大多因高处坠落伤、交通事故伤或运动伤所致.治疗不当常遗留疼痛、扁平足、足跟变宽等后遗症,患肢功能亦受影响.跟骨结节骨折是跟腱附着于跟骨后结节处的骨折,对移位跟骨结节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005年3月~2008年12月,作者采用螺钉钢丝固定治疗跟骨结节骨折14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涂淑强;黄科棣;帅永明;徐南云;袁秋文;秦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7例严重足下垂畸形,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微创牵拉技术结合微创跟腱延长术,取得良好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作者:黄绪龙;郭克斌;卢翔;张华兵;熊元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手外伤中掌指骨骨折的发生率比较高,约占全身骨折的10%,掌指骨骨折固定选择的首要原则是术后大程度的恢复手部的功能.本院于2006年3月~2009年12月对23例伴有软组织损伤的掌指骨开放性骨折,采用改进的负压引流技术保护创面,AO微型钢板内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宗玉;蔡锦方;尹海磊;崔宜栋;刘立峰;曹学成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培养实验和体内植入试验,评价壳聚糖-藻酸盐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具有纵行、平行排列通道的壳聚糖-藻酸盐支架材料.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stromal cell,BMSCs)与其浸提液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培养1、3、5 d时支架材料的细胞毒性.在体外将BMSCs与壳聚糖一藻酸盐支架材料复合培养3、5、7 d后行扫描电镜检测,并将其植入急性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中,6周后行免疫荧光检测BMSCs在材料中的生长与分化情况.[结果]MTT法检测示壳聚糖-藻酸盐支架材料的细胞毒性为0-1级.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复合培养3 d后即町粘附于支架材料表面,细胞呈一定方向排列.术后6周,Neurofilament 200、NSE免疫荧光检测证实,支架材料内有大量BMSCs存活,部分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结论]壳聚糖-藻酸盐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较理想的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作者:汪大彬;文益民;蓝旭;李辉映;孙振刚;胡凌云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外固定器的发展方向是:坚固、通用、可调、精确、智能,由美国J.Charles Taylor,M.D.研制的矫正肢体畸形的计算机辅助下多维空间外固定延长矫形器(Correction of General Deformity with the Taylor Spatial Frame Fixator)满足了以上要 求,通用于创伤骨折、肢体畸形矫正与肢体延长术,已经在欧洲、北美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在国内尚未正式引进与推广,故作介绍.
作者:秦泗河;任龙喜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创伤愈合过程中神经再生的动态变化.[方法]采取伤区组织及瘢痕组织标本,改良三色法染色观察胶原;利用免疫荧光技术以神经丝蛋白作为标记物,免疫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SCM)下观察神经纤维的二、三维结构.[结果]伤后胶原比例逐渐增大,到增生期胶原容积分数达到高,成熟期趋于正常.伤后神经持续再生,瘢痕增生期神经纤维容积分数达到高,到成熟期神经纤维容积分数则低于正常.三维重建发现增生期神经纤维存在扭曲变形,崩解断裂现象,成熟期则趋于正常.[结论]烧(创)伤愈合过程中神经纤维经历数目逐渐增多,形态出现扭曲粗大,然后经历崩解断裂、数目减少、形态规则的重构过程.
作者:王一兵;何剪太;冯永强;冷婷婷;李霞;张阳德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关节镜检查探讨MRI在观察股骨远端骨挫伤区域对关节软骨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关节镜下直视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经MRI影像检查显示股骨远端骨挫伤29例,其中12例合并内、外侧半月板损伤,14例伴前交叉韧带断裂,3例前交叉韧带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在行手术治疗同时观察关节软骨损伤情况.[结果]关节镜下见到股骨远端关节软骨损伤与MRI所显示基本吻合,其MRI信号改变的范围与软骨损伤面积呈正比,根据关节镜所见到的软骨损伤程度,将其分Ⅰ~Ⅳ度.[结论]关节镜下观察股骨远端关节软骨损伤与MRI影像有一定的相似符合,但<1.0 cm2的软骨损伤区MRI有时不能真实表现出.对Ⅰ度软骨损伤关节镜下无阳性发现,由于MRI的扫描条件及层厚原因,在某些情况下尚不能反映出关节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关节镜是诊断关节软骨损伤的金标准.
作者:刘宪民;刘松波;王琪;杜明昌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手指关节部位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手指关节部位闭合损伤病例进行高频超声检查;7例行手术治疗,其余5例行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超声显示远节指骨撕脱骨折3例,骨块均有移位,远指间关节移位;侧副韧带损伤2例,超声表现损伤局部低回声,韧带增厚回声不均匀,外加应力检查可见关节间隙增大,指间关节远端止点处副韧带连续性中断;腱帽损伤3例,表现为腱帽连续性中断,结构紊乱,局部有异常暗区,动态观察可见断端分离,伸腱向尺侧滑;掌指关节掌板损伤并掌指关节绞锁4例,均发生在拇指,超声显示掌骨头向掌侧突出,掌板连续性中断,或横断扫描时掌板纵向裂开,可见桡侧籽骨嵌在掌指关节之间,屈伸手指可见与籽骨相连的肌肉收缩,但籽骨不动;12例均获得随访.3例指骨远端撕脱骨折X线片显示骨折已完全愈合,手功能按TAM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3例,优良率达100%.手术病例手术中所见与超声诊断完全符合.[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手指关节损伤的检测方便,检查费用低廉,诊断符合率高,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宓士军;马秀清;田晓芳;周广军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利用反牵复位器横向螺钉固定加取髂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运用反牵复位器横向螺钉固定加取髂骨植骨对26例34侧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34侧随访时间7~30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术后功能评价,优28侧,良4侧,差2侧,优良率94.1%.[结论]反牵复位器横向螺钉固定加取髂骨植骨对跟骨骨折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王新国;冯云华;谭广毅;文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患者就医旨在解除病痛、恢复健康,但伤病表现不一,因人、因事、因地、因时而异,既可同病异症,也可异病同症,情况有时很复杂,诊断困难.因此,主要是认识疾病本质,明确诊断,才能针对处理.如果把现象当本质,把症状作疾病,随症施治,则本末倒置,少有不失败者,应高度警惕.
作者:唐农轩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改良Halo头颈支架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Halo头颈支架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32例,年龄3.5~13岁,平均7.7岁;用X线、CT观察寰枢关节的复位、固定、愈合情况,随访临床效果.结果:31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率96.9%.随访6~54个月,平均14个月,29例症状消失,头颈偏斜矫正;患儿术后3个月时行X线及CT复查.2例在拆除外固定1周内症状复发,改手术治疗.结论:应用改良Halo头颈支架治疗牵引可复位型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创伤痛苦小,疗效确切,是一种切实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西正;宋林章;王文军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吡咯喹啉醌促雪旺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吡咯喹啉醌促进雪旺细胞增殖的可能的信号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纯化雪旺细胞,S-100免疫荧光鉴定;分别采用10 nmol/L与100 nmol/L吡咯喹啉醌作用雪旺细胞24 h,观察雪旺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分别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在雪旺细胞经不同浓度吡咯喹啉醌作用72 h后的表达情况.[结果]10 nmol/L及100 nmoL/L吡咯喹啉醌均可促使雪旺细胞发生形态学上的变化,且吡咯喹啉醌的浓度为100 nmol/L时对雪旺细胞的形态学影响更明显;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均表明吡咯喹啉醌在1~1 000 nmol/L范围内可使雪旺细胞内β-catenin表达增加,当吡咯喹啉醌浓度为100 nmol/L时其促进β-catenin表达的效果强(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吡咯喹啉醌均可促使雪旺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使β-catenin表达增高;Wnt/β-catenin通路在吡咯喹啉醌促进雪旺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贺斌;刘世清;李皓桓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唑来磷酸在新型动物模型中对人关节假体周围界膜组织诱导的骨溶解的抑制效应.[方法]将髋关节翻修病人体内获得的界膜组织移植到SCID beige小鼠颅骨上.术后2 d将唑来磷酸直接注射至小鼠头皮下,并在术后2、4周处死动物取出带移植组织的颅骨进一步检测.[结果]移植组织在动物体内存活至少4周,HE染色可见界膜组织引起大量的骨胶原纤维碎裂溶解.界膜组织中TNF-α、IL-6、RANKL和CPK的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单次局部注射唑来磷酸显著降低RANKL和CPK的表达但未影响TNF-α和IL-6的水平.[结论]单次局部注射唑来磷酸可有效抑制人界膜组织诱导的骨溶解,且效应持续.该新型动物模型模拟临床程度高,可作为评价假体周围骨溶解药物抑制效应的平台.
作者:包倪荣;朱亮亮;周利武;丛宇;赵建宁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材料掺锶聚磷酸钙(strontium-doped calcium polyphosphate,SCPP)修复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缺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成年健康雄性日本大白兔21只,右侧臀肌注射甲泼尼龙20 mg/kg,每日1次,共3次,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2周时随机处死3只动物取材组织学证实造模成功后,其余18只,通过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活门法(Trap-door)清除骨坏死组织.制成双侧股骨头直径2.5 mm×5 mm的圆柱形骨缺损,随机分为3组.A组植入掺锶聚磷酸钙;B组植入聚磷酸钙:C组植入自体松质骨.术后4、8、12周分批处死各组动物,通过影像学、组织病理学、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评价股骨头坏死骨缺损修复过程中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各组均未出现关节脱位,关节间隙正常.A组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VEGF免疫反应性高,骨缺损区完全修复,大部分材料被新生骨小梁替代,缺损区骨密度接近于周围骨组织;B组VEGF免疫反应性较A组低,骨缺损区大部分修复,新生骨小梁替代部分材料,骨小梁较A组纤细稀疏,缺损区骨密度低于周围骨组织.C组骨缺损区修复,与周围骨组织融合,自体松质骨周围大量胶原纤维包裹并有新骨生成.[结论]应用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作用的掺锶聚磷酸钙修复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缺损过程中,可通过诱导VEGF表达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加速骨修复过程.
作者:赵海燕;夏亚一;康鹏德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对于儿童前臂骨折并非都能闭合复位成功,经典的方法是尺桡骨分别切开复位和内固定,这不仅操作费时,且皮肤瘢痕增多,影响美观,创伤大,不利于骨折愈合.作者设计钩拉牵引法对46例儿童前臂不稳定性、难复性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明立功;明立山;明朝戈;王慧;王自方;乔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肱骨远端外柱重建治疗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后遗肘外翻畸形及断端骨片不连接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间收治38例肱骨外髁陈旧骨折且有肘外翻畸形及断端骨片不连接的病例,分别采用自体髂骨或异体骨移植重建肱骨外柱内同定治疗.解决肱骨远端外嵴滑动及桡骨小头移位状况.[结果]按随访1~6年疗效观察,所有病例均在术后10~24周达到骨性愈合连接,按肘部外形、活动功能和尚存并发症分级等进行分级评定,优18例,良16例,差4例,总优良率为89.5%.[结论]肱骨远端外柱重建手术既可消除骨缺损促进骨折愈合,更有支撑肱骨外髁,恢复外髁关节面平整,增强肘关节稳定性,还能保留肱骨长度及恢复力线,纠正改善肘外翻畸形.因此该术式是治疗肱骨外髁骨折后遗肘外翻畸形及外髁断片不连接的理想术式.
作者:熊昌盛;陈志维;李逸群;陈希聪 刊期: 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