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璇;张腊;黎志彬;郭新峰;邹川;刘旭生
目的:评价藏医放血疗法对查陪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西藏自治区藏医医院2009年收治的48例查陪病患者放血前后的血象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对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4种血液指标比较,与治疗前相比较,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数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白细胞指数降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藏医放血疗法对查陪病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作者:次仁央宗;格曲;德玉;达瓦次仁;玉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围绕“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肝瘟)”展开设计与应用,搭建网络硬件环境,建立适应中医临床与科研的电子病历采集系统,与多个临床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建立基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肝瘟)规范化术语库及病历模板,形成中医临床多维数据仓库,实现数据挖掘功能,整体提高中医临床研究能力和效率。
作者:胡铁骊;胡智勇;陈南;孙淑贞;张涛;阳赣萍;胡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本研究系统总结了黄春林教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低白蛋白血症的中医用药经验,分为3个部分,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低白蛋白血症概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低白蛋白血症中医用药经验,即综合应用健脾、养肝、固肾3法治疗低白蛋白血症;通过典型病例介绍如何综合应用3法治疗难治性肾综低白蛋白血症。意义:基于名医经验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医用药经验为其治疗方案的建立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作者:邹川;刘旭生;卢富华;黄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使用藏医外治疗法“达卡”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压的降低或稳定,为藏医特色“达卡”技术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进行自身对照,比较首次藏医达卡治疗的血压变化和第2次藏医“达卡”治疗的血压变化,观察23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血压变化。结果:采用藏医达卡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23例,达卡技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收缩压降低效果明显(P<0.05),舒张压降低无显著差异。结论:藏医外治技术“达卡”疗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降低血压有显著疗效。“达卡”疗法尽早使用对患者稳定血压,防治再次出血,降低死亡率,促进血肿吸收有一定意义,有推广价值。
作者:达瓦次仁;巴桑卓玛;小青;德庆玉珍;次仁康珠;次仁央宗;土登次仁;格桑平措;玉珍;仁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规范、准确的肝衰竭黄疸症中医临床术语是建立肝衰竭黄疸症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平台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本研究结合目前的临床、科研实际需求,确定术语覆盖范围,完善术语分类框架,通过多渠道收集肝衰竭黄疸症的相关术语,遵循科技术语的命名原则规范各术语名词;依据逻辑学中关于概念的定义要求和科技术语的内涵界定规则,结合专家咨询论证,明确术语间的逻辑关系,建立术语间的概念体系,形成肝衰竭黄疸症中医临床术语集。
作者:张茜茜;张涛;陈斌;孙克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等方法挖掘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辨证分型,从不同角度、层次发现证、治间的内在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xcel和Access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统计,采用SPSS 17.0和Medisco-3S系统进行关联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肾虚、痰湿、血瘀为PCOS的基本致病因素,因此“痰瘀胞宫”为PCOS生殖藏象的基本病机,PCOS主要证型为脾肾两虚、肾虚血瘀、脾虚痰湿、肾虚痰瘀互阻及肾虚肝郁5型。结论:治疗上应以补肾为主,辅以活血化痰疗法;将现代统计学方法与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相结合应用于PCOS文献研究中,能够为PCOS的“痰瘀胞宫”病机理论的提出和“补肾活血化痰法”的治则治法提供文献依据和统计学证据。
作者:马红丽;吴效科;李园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慢性肾脏病4期是由于脾肾不足导致气机失调、血行失畅、水液代谢紊乱,湿、浊、瘀、毒内生的一种疾病。临床已证实脾肾不足是该病的中心病机。笔者从该病特点及调补脾肾内涵2个角度探讨了运用调补脾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必要性,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简明扼要的辨证治疗策略。
作者:黎创;徐鹏;毛炜;刘旭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开窍方治疗糖尿病所致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糖尿病所致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予以补肾活血开窍方(肉苁蓉10 g、石菖蒲5 g、三七2.5 g)免煎制剂治疗,每天3次,同时服用尼莫地平每次30 mg、一日3次,对照组服用尼莫地平每次30 mg、一日3次,上述治疗持续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北京版(MoCA)及中医症候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均有进步率,治疗组86.70%,对照组3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中MoCa量表和ADL量表及中医症候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经字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开窍方治疗糖尿病所致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优于尼莫地平,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及中医症候评分方面均优于尼莫地平;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尼莫地平相当。
作者:金硕果;梁静涛;杨旭红;赵欢;史敏;陈卫银;孙鸿辉;冉宁晶;牟歌童;陈寒冰;杨东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通过中医肝病临床新药伦理委员会、实验方法学、疗效评价、数据管理等技术平台的建设,及相关技术平台的建设,构建符合中医肝病疗效特点的新药临床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从而搭建符合国际GCP规范的中医肝病新药临床试验技术平台。
作者:张涛;胡莉;孙克伟;陈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HBV)相关性肝衰竭阴黄证、阳黄证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研究阴黄证、阳黄证两证型DCs的免疫表达特点。方法:将HBV相关性肝衰竭黄疸症患者分为阳黄组与阴黄组两组,另设健康对照组,以外周血来源的PBMCs体外分离诱导培养DCs,应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DCs的表面分子HLA-DR、CD80、CD86、CD83、CD1α,并检测DCs的上清液中IFN-α、IL-4的分泌水平,比较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阴、阳黄证与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与健康组比较,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DCs表型HLA-DR、CD1α、CD83、CD80、CD86表达率显著下降(P<0.01), DCs分泌因子IFN-α显著升高(P<0.01);与阳黄组比较,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阴黄组CD83、CD86表达率显著降低(P<0.01),IL-4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阴黄组比较,阳黄证组DCs分泌因子IFN-α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阴黄、阳黄两组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的DCs功能状态均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阴黄证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更低,存在抗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增强;阳黄证患者存在炎症因子过度释放。
作者:张涛;吉婧;纪恩茹;陈斌;黄裕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骨密度的中医证候影响因素,分析肾虚证、气虚证、血瘀证与骨密度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1年4月期间在龙华医院骨密度室检查的病人,筛选符合条件的病人,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双能射线骨密度仪测量其骨密度,并填写骨密度记录表,收集的资料应用EpiData3.02软件录入电脑,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经Mann-Whitney U检验,有肾虚证表现者较无肾虚证表现者骨量情况差(P<0.01),有气虚证表现者较无气虚证表现者骨量情况差(P<0.01),有血瘀证表现者较无血瘀证表现者骨量情况差(P<0.01),说明有肾虚、气虚、血瘀证者较无肾虚、气虚、血瘀证者骨量情况差。(2)不同骨量情况下合并证型的分布,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不同骨量情况的证型分布不同。在骨量正常者中,肾虚、气虚、血瘀三证均无所占的比例大;在骨量减少者中,肾虚合并气虚者所占的比例大;在骨质疏松者中,肾虚、气虚、血瘀三证均有所占的比例大。结论:肾虚、气虚、血瘀证可能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骨量情况与肾虚、气虚、血瘀及其相互合并证有相关性,在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中,2种及3种复合证型所占的比例较单一证型大,说明肾虚、气虚、血瘀多证型的合并对骨密度的影响更大。
作者:叶洁;王国栋;莫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设立为我国中医药临床科研的发展开创了新篇章,其中实验室建设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重要建设平台之一。本文就如何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实验室进行探讨,提出实验室规划先行,结合地域特点,紧密联系临床,构建实验共享服务平台,开放实验室,服务于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等理念。
作者:王晶;李风森;吕光耀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丹花颗粒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2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花颗粒高、中、低剂量组、通心络组。灌胃14 d后,以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酶同工酶(CK-MB);记录造模前后ST段变化;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Tn-I)浓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细胞NF-资B表达。结果:造模前后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移ST变化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花颗粒高剂量组与通心络组AST、LDH、CK-MB、Tn-I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CK-MB、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丹花颗粒组与通心络组CRP表达明显减少(P<0.05),丹花颗粒组与通心络组IL-6、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丹花颗粒组与通心络组PGI2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TXA2水平明显降低(P<0.05)。丹花颗粒组及通心络组NF-资Bp65阳性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丹花颗粒可能通过抑制NF-资B细胞外的正反馈激活途径,从而减少IL-6、TNF-α、TXA2、PGI2、CRP等炎症因子的基因转录,阻断后者所介导的一系列炎性反应,可能是其防治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邓悦;李哲山;陈声武;刘永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D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转录因子(NF-资B)和血清MCP-1,TGF-β1等炎症指标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探讨丹蛭降糖胶囊对EDN抗炎作用及肾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以导入期后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EDN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采用以缬沙坦为基础的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蛭降糖胶囊,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MCP-1,NF-资B,TGF-β1及UAER的变化。结果:MCP-1,NF-资B及TGF-β1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MCP-1, NF-资B,TGF-β1及UAER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MCP-1,NF-资B,TGF-β1及UAER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可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延缓肾脏损伤,从而下调患者血MCP-1,NF-资B及TGF-β1的水平,阻断炎症介质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改善EDN微炎症状态,可能是其保护肾脏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方朝晖;程森华;吴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收集明清时期鼓胀病病案的相关条文,挖掘其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条文进行分析,建立相应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结果:辨证以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脾阳虚证型为常见;药物以利水渗湿药及补虚药为主;单味药使用中前3味分别为茯苓、白术、陈皮。结论:明清鼓胀病用药规律主要为:病变脏腑,脾胃为要;辨证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用药补泻兼施,以补为宜;证治对应,辨明主次,该规律为鼓胀病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借鉴作用。
作者:熊焰;余东慧;董婷;易法银;卢胜家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方案设计和实施是临床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针刺联合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活产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如试验设计(包括试验设计特点、疗效指标特色的选择),临床试验实施(包括组织机构的建立、质量控制等)进行总结探讨,以期对临床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作者:匡洪影;张跃辉;吴效科;侯丽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分析艾滋病临床研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探讨艾滋病临床研究的现状和瓶颈,列举中医药在艾滋病临床研究的应用与优势,并概述艾滋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艾滋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前景与展望。
作者:李强;许前磊;郭会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藏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肝硬化的70例病人,口服藏药45 d,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显效17例,占24.29%;好转47例,占67.14%;无效6例,占8.57%;总有效率为91.43%;三大常规和肾功治疗前后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藏医治疗肝硬化具有独特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德庆白珍;白玛;白央;扎西顿珠;扎西;德吉;丹增达杰;顿珠旦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本文从转化医学和中医药自身特点入手,分析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在发展转化医学上的不同之处,指出中医药转化医学思路和模式必须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结合现代医学转化医学思维,提出一系列的中医药转化医学思路以及构建立体多维的中医药转化医学模式,并基于以上思路和模式,得出了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研究的若干启示。
作者:蔡桦杨;卢传坚;杨雨齐;李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血瘫病(脑出血)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42例患者进行藏成药一个疗程的治疗(28天),对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患者的症候、体征、肝功、肾功、心电图,头颅CT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症候、体征、头颅CT指标具有明显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肝功、肾功未见明显异常,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瘫病的藏成药诊疗方案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次仁央宗;格曲;德玉;达瓦次仁;玉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