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缓释制剂处方质量预测研究

金玉琴;周金海;赵群;张兴德

关键词:BP神经网络, 缓释制剂, 处方质量预测
摘要:缓释制剂的处方优化属于多因素、多水平的复杂优化问题,人工神经网络很适于处理这类复杂的多变量非线性关系。本文在对缓释制剂特性及影响其处方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缓释制剂处方质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地进行缓释制剂处方质量预测,是缓释制剂处方优化的有力工具。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同时测定龙眼花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

    目的:建立HPLC测定广西不同产地龙眼花药材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奈素含量的方法。方法: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47:53),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结果: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素分别在0.18~2.88μg、0.059~0.944μg和0.024~0.384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6%、99.77%、98.67%, RSD分别为1.72%、1.18%、1.99%(n=9)。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龙眼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梁洁;余靓;柳贤福;孙正伊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对药酸枣仁-合欢花对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BDNF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对药酸枣仁-合欢花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酸枣仁-合欢花组30例,服用酸枣仁-合欢花汤剂;盐酸文拉法辛组30例,口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测试及血清BDNF检测。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间HAMD评分、WCST(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得分、血清BDNF(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及血清BDNF水平明显上升,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酸枣仁-合欢花汤剂具有抗抑郁功效,并能够改善抑郁患者的认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BDNF水平有关。

    作者:施学丽;郭超峰;蒋春雷;张永全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基于临床医疗科研信息共享系统AECOPD证症相关性分析研究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证症相关性分析研究,为AECOPD证候诊断标准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并探索有关技术方法的推广应用。方法:利用当前我院临床医疗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开展大数据(2011年8月~2013年1月间3000份格式化电子病历数据)导入数据库,通过ET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运用复杂网络进行数据挖掘。获取AECOPD常见证候常见症状的相关度MISCR值(证候与症状的相关性),并与现有标准对比分析。结果:痰热壅肺、肺肾气虚、痰浊阻肺等各证候对应的症状群与现有标准对应分析发现临床所见证候多虚症、实症夹杂,但个别症状与对应的证候相矛盾。结论:基于临床医疗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开展AECOPD证症相关性分析研究,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验证和修订提供有力的证据和方法学研究。

    作者:胡金亮;李素云;余海滨;张润顺;周雪忠;张兴红;李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缓释制剂处方质量预测研究

    缓释制剂的处方优化属于多因素、多水平的复杂优化问题,人工神经网络很适于处理这类复杂的多变量非线性关系。本文在对缓释制剂特性及影响其处方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缓释制剂处方质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地进行缓释制剂处方质量预测,是缓释制剂处方优化的有力工具。

    作者:金玉琴;周金海;赵群;张兴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多指标优化戊己胃内漂浮型缓释片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戊己胃漂浮缓释片制剂的优处方配比。方法:以多个组分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选择辅料HPMC(K100M)、PEG 6000、NaHCO3、十六醇等4个因素,建立正交试验进行考察,干粉压片,优化制剂体外释药及漂浮性能。结果:选择以35%HPMC、5%PEG 6000、10%NaHCO3、15%十六醇、10%MCC及25%的主药,作为戊己胃漂浮缓释片处方的优制剂配方。结论:所制备的戊己胃内漂浮型缓释片具有缓释、漂浮时间长的优点,制备工艺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作者:王群;刘文;陈大业;杨颂;施晓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自毒物质胁迫对人参根系分泌物组成的影响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丁二酸二异丁酯、棕榈酸、2,2-二(4-羟基苯基)丙烷胁迫对人参根系分泌物组成的影响。GC-MS分析发现,包括对照在内的6个处理中分别检测到15~23种化合物,包括有机酸类、醇类、氨基酸酯类、酚酸类、胺类、稠环类、糖类等。与对照比较发现,胁迫处理后大部分人参根系分泌液中酚及酚酸类物质种类有不同程度增加。由此推测,释放到土壤中的自毒物质会刺激人参根向外界释放自毒物质,进而加剧对人参的毒害作用。

    作者:李勇;胡陈云;丁万隆;刘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基于析因设计探讨附子与人参、黄芪、干姜的交互关系

    目的:考察中药附子、人参、黄芪、干姜干预阿霉素(ADR)心脏毒性损伤模型大鼠的效应机制,分析附子与人参、黄芪、干姜的交互关系。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按2.5 mg·kg-1体重剂量腹腔注射阿霉素,每周1次,连续4周,累计10 mg·kg-1。附子、干姜组按1.75 g·kg-1,人参、黄芪组按0.875 g·kg-1,参附、芪附组按2.625 g·kg-1,姜附组按3.5 g·kg-1体重剂量灌胃水煎液,每日1次,连续4周。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钙蛋白(CTn)、细胞色素C(CytC),心肌线粒体Bax、Bcl2、Caspase-3、Caspase-9等指标,关联密切指标计算综合评分,对各项指标及综合指标进行药物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及药物间交互作用分析的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子、人参、黄芪、干姜对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影响,附子与人参、黄芪、干姜的交互作用(除Bax外)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附子、人参、黄芪、干姜对ADR模型大鼠心脏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附子与人参、黄芪、干姜配伍均能提升单一用药的效果。

    作者:李新;范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肺间质纤维化凝血机制探讨

    肺纤维化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以凝血机制为切入点,探讨凝血-纤溶系统在肺纤维化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异常变化,并从中医角度观察活血化瘀药对肺间质纤维化有效治疗作用,认为针对凝血纤溶异常进行的抗凝治疗可能成为临床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新的靶标,为临床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提供新思路及理论支持。

    作者:郭俊美;朱雪;郑建;王丽芹;杨景青;李莹莹;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平艾合剂治疗41例HIV/AIDS患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平艾合剂干预对HIV/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阐明中药应用于艾滋病治疗的特点。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HIV/AIDS患者,给予相应的平艾合剂方治疗,3个月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HIV/AIDS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总积分(主要、次要症状及主要体征积分之和)较疗前明显降低(P<0.01)。自汗、盗汗、脱发等症状的单独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它症状、体征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Karnovsky Score在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平艾合剂治疗艾滋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服用安全。

    作者: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马建萍;马秀兰;张颖;李静茹;曾琳;曹琳;舒占钧;孙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医心系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心”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亚健康常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神疲、烦躁、失眠等一系列心系症状,或伴有心律失常、血压值介于正常与高血压之间,这种心系亚健康状态极可能进一步转化为心系相关疾病。本文从理论文献、动物实验、疗效观察、临床评测等几个方面对心系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曲淼;张明雪;何丽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医证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的利弊与症结

    虽然单纯证的动物模型的现代医学疾病属性确定无疑,但证的属性则因中医病因造模、干预后动物症状体征辨证和理化检测指标异常与证没有特异性对应关系而无法确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叠加了现代医学疾病模型和中医证模型两种造模方法,此类模型不仅自身存在各种弊端,而且还存在两种造模方法叠加后不确定的关系。病证结合模型通常不是在同病诸证的比较中建立起来,因而不具备排他性。中医证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证属性评价方法存在众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西医疾病诊断的症状体征与该病所辖诸证的症状体征相差悬殊,西医疾病的症状体征甚少,而病辖诸证辨证的症状体征远远超出疾病的症状体征,辨证症状绝大多数来历不明,以一种虚拟状态存在,进而导致由虚拟症状抽象出众多虚拟证,并通过相关辨证标准得以体现,给动物模型的研制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梁茂新;范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基于正交试验优化微波技术提取桐桔梗多糖工艺

    目的:考察微波提取法提取桐桔梗多糖的佳工艺。方法:以多糖含量及多糖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考察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等因素对该工艺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佳提取工艺。结果:正交试验表明,微波功率1800 W、微波时间8 min、提取3次、料液比1:15为桐桔梗多糖的佳工艺条件。结论:该工艺高效、稳定,为桐桔梗多糖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张超云;郝鹏飞;黄显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电子舌用于药物掩味效果评价的研究

    药物掩味效果评价对药学工作者开展药物掩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电子舌用于药物掩味效果评价的可行性,本实验利用盐酸小檗碱作为苦味模型药物,选择醋酸钠、2,4-二羟基甲苯酸、甜蜜素等作为苦味掩味物质,通过电子舌进行测定,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及苦距、苦度降低距、抑制率等指标对比,判断各掩味剂对盐酸小檗碱的掩味效果是否和志愿者口尝药物评判方法所得结果一致;并将掩味效果好的甜蜜素配制成不同的浓度,对其用量进行优化。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在0.005 mg·mL-1的盐酸小檗碱溶液中,各掩味剂的掩味效果好坏依次为甜蜜素跃2,4-二羟基苯甲酸跃醋酸钠;随着甜蜜素用量的增加,其掩味效果越来越好,但0.2%以后的浓度掩味效果变化相对较小,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选择0.2%的浓度来掩味;本实验结果与口尝实验结果一致。本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电子舌可作为评价药物掩味效果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作者:李学林;李慧玲;刘瑞新;张杏芬;仇继玺;吴子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系统生物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药研究的新途径

    系统生物学是系统论与生物学的结合。它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利用系统论的思维方法研究生命现象,从多学科、多视角认识中医证候和中医药疗效机制,为中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基础和技术条件;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系统观和整体观念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将系统生物学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现代中医药研究平台和支点,必将加速中医药防治NAFLD的现代化研究,也为中医药研究NAFLD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作者:孟胜喜;胡义扬;冯琴;彭景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艾滋病头痛中医诊疗标准规程问卷调查研究

    目的:构建艾滋病头痛中医临床诊疗操作规程。方法:总结艾滋病头痛中医诊疗相关国内外文献,通过专家组论证等方法,设计艾滋病头痛中医临床诊疗操作规程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结果:通过两轮专家问卷进行修订,初步建立艾滋病头痛中医临床诊断、治疗、调护及疗效评价规程。结论:该规程明确了艾滋病病症含义与病因病机,建立中医标准化诊疗服务,同时体现了宣教、随访及院内外连续性诊治的特点。

    作者:吴巍;黄世敬;薛柳华;潘菊华;张颖;陈宇霞;张先慧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基于症状辨证和药物反证判定造模动物证属性的不确定性

    通过干预后出现的症状体征判定模型动物证的属性,因用于临床和动物的辨证标准不规范、不客观和不严密;人的症状体征在动物体难以全面、准确地表现;动物出现的症状体征多半不携带证的信息;不同造模方法干预出现的症状体征大同小异,进而导致依靠症状体征判定动物模型证的属性无法判断。用方药反证法判定模型动物证的属性,则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所有的药物反证,仅用一组方药干预受试动物,未能通过2组或多组方药的比较确认动物模型证的属性。大量研究证明,多种不同功能的方药均可改变同一模型动物的状态和客观指标。另一方面,采用对照原则,借助调节和改善模型动物效果佳的方药判定证的属性,因前期证本质研究等未能提供普遍认可的效应指标和指标群,使这一研究无法操作。

    作者:范颖;梁茂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195首治疗乳腺增生中药专利复方的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中关联规则、聚类等方法分析乳腺增生中药专利复方配伍规律。方法:检索治疗乳腺增生中药专利复方,排除外用中药及中西药物合用的复方。对入选的中药专利复方进行术语规范化等处理,抽取信息、建立EXCEL表,应用数据分析软件包R2.15.2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网络分析软件Cytoscape2.8.3聚类分析组方配伍规律。结果:195首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专利复方中,发现配伍频数较高的中药为柴胡、香附、当归、夏枯草、白芍、栝蒌等;而出现频数极低且不常用的中药为八角枫叶、白鹤草等;常用的药对为柴胡-当归、莪术-三棱、乳香-没药等;强关联规则提示以柴胡、当归等核心药物组成的逍遥散为治疗乳腺增生的基本方;聚类分析结果发现连翘-土茯苓-三桠苦-功劳木-鸡血藤等“中药社团”。结论:通过对药物频数、药对、强关联规则、药物聚类的分析,可以揭示乳腺增生组方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优化处方、提高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施学丽;邓家刚;蒋筱;范丽丽;赵晓芳;郭超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为国家需求服务”的办学宗旨,弘扬“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校训,以“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在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全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依法治理示范校、江西省高等学校校风建设文明单位、江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高校、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作者:江西中医药大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microRNA介导肿瘤多药耐药及中药的作用

    microRNA(简称miRNA)能通过诱导mRNA裂解或抑制mRNA翻译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凋亡等一系列重要生物学进程。近期研究发现miRNA对靶基因的异常调控可能参与肿瘤耐药,有望成为重要的肿瘤耐药相关分子标记物及治疗靶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影响miRNA进而调控相应靶蛋白和靶基因介导肿瘤多药耐药,为中药逆转多药耐药的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瑞娟;许建华;余文燕;王国娟;孙珏;范忠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壮药白花九里明水煎液止血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考察白花九里明水煎液的止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了解其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玻片法、毛细管法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断尾法测定小鼠出血时间(BT),测定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小板计数(PLC)、血浆复钙时间(PR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以白花九里明水煎液6.7 g·kg-1、13.4 g·kg-1、26.8 g·kg-1灌胃给药,可不同程度地缩短小鼠CT和BT,分给以4.7 g·kg-1、9.4 g·kg-1、18.9 g·kg-1灌胃给以大鼠,可对其PT、APTT、TT、PRT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白花九里明水煎液一定剂量可降低肝脏功能指标ALT、AST。结论:白花九里明具有促凝血、止血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内、外源性凝血系统而止血;同时,对肝脏无明显损害。

    作者:黄艳;宁小清;原鲜玲;钟霞军;谈远锋;丘芬;林莹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