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编辑部
作者:《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寻求川贝母在高原地区种子繁殖所需求的佳条件,总结出人工培植的佳时间和方法。方法:利用当地的牛粪腐殖土和小拱棚对川贝母苗床进行处理。结果:川贝母种子经保湿储藏发育成熟后,经不同播种期试验,以次年3月初播种效果为好,盖度试验以1 cm牛粪腐殖土为好。每年设施农业内生长期达到160天,自然条件下每年生长期为50~60天。结论:利用塑料大棚在以腐殖土为基质的土壤中,采用遮阳网遮阳,喷雾保湿大面积繁殖川贝母,能有效延长川贝母生长期,提高1年生小鳞茎保有率,提高川贝母产量。
作者:刘翔;代勇;向丽;伍淳操;李泉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通过优化的均匀设计方法,以脂质代谢、血小板功能、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因子等药理学指标,对理气活血中药配伍(简称气血并治方)水溶性提取物进行配伍配比,寻找和辨识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组分及佳配比。方法:将气血并治方水溶性提取物通过大孔树脂按照不同极性分为6组分,运用优化的均匀设计方法进行不同比例的配伍,观察各配伍组分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水平、血小板聚集性、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比较其作用强度和作用环节的差异。结果:通过优化均匀设计的药理实验和统计分析,与模型组比较,气血并治方水溶性提取物的D组分(主要为芍药苷,约占49.12%)、E组分(主要为总黄酮,约占30.0%)配伍具有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P<0.01),同时对血浆内皮素(ET)和血小板大聚集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方中F组分(主要为总酸,约占32.7%)具有抑制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作用(P<0.01)。结论:气血并治方中药水溶性提取物不同配伍可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靶点或环节,其全方提取物的有效组分主要是芍药苷、黄酮类、总酸,佳比例约为1、1、1。
作者:刘剑刚;马鲁波;张大武;史大卓;王毅;程翼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将电子鼻引入中药研究领域,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案,建立优化判别模型,为中药鉴别提供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同时为气敏传感器的研发及应用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电子鼻提取中药气味特征,基于MOS传感器的离子迁移谱,建立中药气味指纹图谱。以传感器大响应值为分析指标,针对鉴别难点,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尝试不同检测器,即扩充传感器数量,尽量缩小“嗅觉盲区”;采用“级联分类器”构建法,即采用径向基函数(RBF)与随机森林(RF)二级级联分类器构建判别模型。通过十折交叉验证和外部测试集验证对所建模型进行系统性能的评估。结果:两种方案准确、可行,具有较高的正判率和较好的泛化能力(所得高正判率分别为95%和100%、96%和80%)。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级联分类器”模式构建中药电子鼻鉴别的判别模型,在传感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从所得数据中挖掘大信息量;以“拆分任务、剥离难点、由易到难、分级递进”为原则,实现电子鼻对中药的快速、准确鉴别。所建模式识别法在可操作性、鉴别准确率和稳定性上均优于传统嗅觉识别法,为中药鉴别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的分析方法。
作者:邹慧琴;李硕;闫永红;刘勇;赵婷;韩玉;苏玉贞;彭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山药是临床常用药之一,善滋补阴液,入肺、脾、肾三经。通过对历代所有运用山药的方剂分析,发现与山药配伍频率高的前30味中药,其中有28味来自于《神农本草经》,23味属“上品”。本文重点分析了山药与补益药的配伍意义及规律,以期为临床科学组方及人们日常保健使用提供依据,从而充分发挥山药的功效。
作者:周滢;苏咏梅;曾志华;黄欣;周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药饮片标准图鉴》被列入全国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以及“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书共收载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以植物为基原的饮片484味。本书依药名笔画排序,介绍来源、产地、采收加工、药材性状、炮制规范、饮片性状、性味功效、用量用法,以及饮片的炮制品。
作者:主编;陈士林;林余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桃核承气汤对脓毒症大鼠不同脏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清洁级SD昆明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6 h组、模型对照12 h组、桃核承气汤6 h组和桃核承气汤12 h组。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余组别采用经典的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复制脓毒症动物模型,模型组每只大鼠每天按1 mL/100 g体质量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核承气汤组每只大鼠每天按1 mL/100 g体质量予桃核承气汤药液灌胃,7天后造模。大鼠造模成功后6 h、12 h分别采集肺、心脏、肾、肝、小肠组织标本,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组不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情况。结果: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桃核承气汤组大鼠肺、心、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不明显;桃核承气汤12 h组大鼠肝、小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比较明显,两组病理形态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对CLP脓毒症大鼠肝、小肠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荣源;王大伟;李际强;刘云涛;黄宏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王莒生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治病广泛,思路开阔,用药风格独特,治疗用药胆大心细,疗效明显。本文介绍王老临床中巧用及活用芍药、竹茹、威灵仙及乌梢蛇四味中药,给临床人员及研究者以启迪和指导。
作者:贾绍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克隆刺五加Actin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以刺五加的叶片为材料,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根据初步克隆到的刺五加Actin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套式PCR进行3'和5'RACE扩增,得到Actin基因的3'和5'端cDNA序列片段,拼接获得cDNA全长。将该序列进行BLAST比对、相似度分析,并对刺五加Actin1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刺五加的Actin基因全长1507 bp,命名为ESA ctin1,注册号KC469585。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1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长140 bp,3'端非编码区长233 bp。ESActin1与GenBank 中注册的其它植物肌动蛋白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在75%以上,蛋白质序列的相似性在94%以上。结论:首次报道了刺五加Actin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刺五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柴丽花;修乐山;周秘;邢朝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建立散结镇痛胶囊中皂苷类成分的指纹图谱,为评价散结镇痛胶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ShieldTM RP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2 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结果:各批次样品相似度在0.95以上,标示出9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确定了5个成分,分别为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e、Rb1、Rd,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作为评价该制剂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秦建平;吴建雄;李家春;陈保来;红梅;萧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建立不同厂家银杏叶片中萜类内酯成分HPLC-ELSD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正丙醇-四氢呋喃-水(1、15、84),柱温为30℃,流速为1 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采用LC/Q-TOF MS对指纹图谱中的共有峰进行指认。并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相似度分析(SA)、聚类分析(HCA),对色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同时采用LC/Q-TOF MS方法指认了5个共有峰,分别为银杏内酯J(M)、银杏内酯C、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及白果内酯。并采用该方法测定了市售14批银杏叶片,结合PCA、SA及HCA生成了银杏叶片中萜类内酯对照指纹图谱,并根据质量差异将样品分为4大类。结论:本方法可用于银杏叶片中萜类内酯成分的质量评价。
作者:吴雨龙;李艳静;王佩香;丁岗;李萍;段金廒;萧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黄褐斑是一种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面部曝光部位发生获得性的褐色斑为特征。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多是沿袭历代医家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笔者根据黄褐斑面部发病部位的不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探讨黄褐斑面部的发病部位与五脏的相关性,创造性采用部位辨证和经络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及注重引经药物的使用,希望为黄褐斑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郭静;段渠;朱晓燕;杜艾嫒;艾儒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优选牡丹皮中丹皮酚的佳提取工艺。方法:以丹皮酚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佳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5倍量水浸泡0.5 h,蒸馏提取2.5 h,收集馏出液,冷却至室温后,4℃下析晶24 h,过滤,室温干燥48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丹皮酚提取率达到80%以上。
作者:王丹丹;陈俊;李俊丽;杨时;唐建兰;丁岗;萧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分析车前子原植物及其混伪品的ITS2条形码序列,探索鉴定车前子及其混伪品的新方法。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过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用软件MEGA5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算其种间、种内遗传距离,并利用已建立的ITS2数据库及其网站预测ITS2二级结构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车前种内大K2P距离为0.0099,与混伪品种间小K2P距离为0.4976;平车前种内大K2P距离为0.0052,与混伪品种间小K2P距离为0.5191。车前子基原植物与其混伪品的二级结构的分子形态均有明显差异。由所构建的系统聚类树可以看出,车前与平车前的不同来源样品聚在一支,并能很好与混伪品区分开。结论:ITS2条形码序列能够成功鉴定车前子基原植物与其混伪品,为车前子的基原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邬兰;刘义梅;熊永兴;陈科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金振口服液(JZKFY)对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JZKFY高、中、低3个剂量(4.4、2.2、1.1 g·kg-1),各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7天;末次给药后1 h,除正常组外,每鼠气管内滴注LPS(6 mg·kg-1)复制LPS致ALI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LPS 16 h后麻醉大鼠,取肺,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检测肺通透性、肺组织MPO、MDA、SOD活性、血清TNF-α、IL-6、IL-1β的含量。结果:JZKFY高、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肺通透指数;JZKFY高、中剂量组能调节肺组织MPO、MDA、SOD活性;JZKFY高、中剂量组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6、IL-1β的含量;JZKFY高、中剂量组明显改善ALI的肺组织病变。结论:JZKFY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具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肺血管通透性,减轻肺内中性粒细胞聚集,提高抗氧化应激能力及下调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李素君;韩兆忠;秦萍;周军;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中西药复方蛇脂清癣软膏对真菌感染动物的治疗作用及抗炎作用。方法:采用红色毛癣菌和羊毛状小孢子菌感染的豚鼠模型,观察硝酸咪康唑与蛇油、苦参等中药合用制成的蛇脂清癣软膏(SZQX软膏)经皮肤给药后的抗真菌感染作用;并同时观察其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肿胀的影响。结果:SZQX软膏对红色毛癣菌和羊毛状小孢子菌分别感染的豚鼠有保护作用,可明显降低感染豚鼠局部皮损的镜检评分(P<0.01),效果优于中西药单独运用;SZQX软膏还能显著减轻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程度、减轻角叉菜胶诱发的大鼠足肿胀程度(P<0.05或P<0.01),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优于中、西药单独运用。结论:SZQX软膏具有明显的抗真菌感染及抗炎作用。
作者:曹亮;陶晓倩;李娜;丁为现;丁岗;萧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脾阴虚糖尿病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中不同形式的β淀粉样蛋白(Aβ)、胰岛素降解酶(IDE)变化,及其在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并观察滋补脾阴法对其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糖尿病组(DM)、脾阴虚组(pi)、脾阴虚糖尿病组(piDM)、滋补脾阴方药治疗组(ZBPYR)5组。采用梯度离心的方法提取可溶性与不可溶Aβ,通过ELISA方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中可溶性与不可溶的Aβ1-42及Aβ1-40的含量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及皮质中IDE蛋白表达变化。结果:DM组、piDM组大鼠海马、大脑皮质可溶性与不可溶Aβ1-42均高于Cont组(P<0.05),ZBPYR组较DM组、piDM组降低了海马、大脑皮质可溶性与不可溶Aβ1-42的表达(P<0.05)。DM组、pi组、piDM组大脑皮质可溶性Aβ1-40较Cont组增加(P<0.05),ZBPYR组较DM组、piDM组有所下降(P<0.05)。DM组、piDM组海马IDE蛋白表达较Cont组降低(P<0.05),ZBPYR组海马较DM组、piDM组升高(P<0.05);DM组、pi组、piDM组大鼠大脑皮质IDE蛋白水平较Cont组降低(P<0.05),ZBPYR组大脑皮质较DM组降低(P<0.05)。结论:脑组织中Aβ1-42增加可能是糖尿病大鼠、脾阴虚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变化,IDE表达下降可能是导致Aβ1-42增加的原因之一,滋补脾阴法可能通过上调IDE蛋白表达降低Aβ1-42的含量。
作者:梁丽娜;战丽彬;胡守玉;闫云;郑路平;孙杰;余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复合种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其他国家也被广泛应用。药用植物的复合种植是对传统中药材种植模式的优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药材与作物争地的矛盾,对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药用植物复合种植的概念、发展历史、理论基础以及主要模式,分析了复合种植对药用植物生长、产量、药效成分、病虫害防治的影响,对药用植物复合种植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探讨了药用植物复合种植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为药用植物栽培者合理种植提供依据。
作者:李远菊;张霁;王元忠;张金渝;金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断血流为民间传统用药,现代研究发现断血流中含有三萜及其皂苷、黄酮类、挥发油、苯丙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止血、抗菌、降血糖、抗氧化、抗炎等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各种出血症,本文查阅了近20年有关中药断血流的文献,对断血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药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朱海琳;孟兆青;丁岗;萧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确定FKⅣ颗粒剂制粒的佳工艺条件。方法:比较湿法制粒与干法制粒制得颗粒剂的含量差异,选择干法制粒并考察该法中辅料种类、轧轮压力、轧轮转速和浸膏粉含水量对颗粒成型率、吸湿性和溶化性等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干法制粒工艺参数。结果:添加50%浸膏粉量的微晶纤维素为稀释剂,1.0%的阿司帕坦为矫味剂,控制轧轮压力5.0 MPa,转速400 rpm,浸膏粉含水量约3.0%,所得颗粒具有成型率高、溶化性好、吸湿率低、口感好等优点。结论:FKⅣ颗粒剂干法制粒工艺合理可行,可满足生产需要。
作者:钱俊;林夏;刘莉莉;王星星;吴云;萧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