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空双头加压螺纹钉加折断式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史源欣

关键词:中空双头加压螺纹钉, 折断式螺钉,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股骨颈骨折固定强度和愈合率,减少骨坏死及其它并发症.方法:应用中空双头加压螺纹钉加折断式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结果:经35例临床应用及术后平均28个月随访,优良率为88.6%.结论:本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固定较可靠,便于功能锻炼,术后恢复良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活性骨水泥经后路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目的: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方法:经后路椎弓根短节段复位固定,伤椎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羟基磷灰石组成的复合活性骨水泥.结果:收治老年性T11~L 4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13例,平均年龄67岁.均合并神经损害,椎体压缩1/3的3例,1/2以上10例,椎管内矢状径受压>1/3以上,术中术后均无脊髓损伤加重.随访11~18个月,术后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9例,术前Frankel 2级1例,术后无变化.伤椎恢复高度无明显丢失,无椎间隙塌陷,无内固定断裂或弯曲、松动.结论:在老年性或合并有骨质疏松的椎体爆裂性骨折时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伤椎椎体成形,即刻恢复伤椎强度和刚度,减少了后路内固定的应力,防止后凸畸形,减少并发症.

    作者:吴继功;靳安民;童斌辉;梁伦高;陈仲;张辉;朱立新;闵少雄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

    1引言1951年Kreutz报道用冻干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治疗骨折,20世纪80年代中期,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开始应用于人工关节外科,重建股骨骨溶解和假体周围骨折[1].近年来人们对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组织学、X线表现、临床应用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就相关文献做一综述.

    作者:周宗科;裴福兴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胸腔镜及Z-plate系统治疗胸椎骨折初步报告

    目的:了解应用胸腔镜及Z-plate系统对胸椎骨折治疗的特点.方法:治疗6例胸椎骨折患者,从手术显露、复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对该种手术方法进行评估.结果:应用胸腔镜及Z-plate技术具有组织损伤小、视野清晰、骨折复位满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结论:胸腔镜及Z-plate系统结合为治疗胸椎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王栋;贺西京;李浩鹏;徐思越;兰宾尚;吕惠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32例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讨论13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及相关问题.方法:40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92例采取手术开放复位、交叉克氏针或骨片钉内固定,要求手术中解剖复位,保留尺骨鹰嘴窝的完整性.结果:闭合复位外固定并发肘内翻3例( 7.5%);手术组1例(1.1%)并发肘内翻;随访长达5年,本组优良率为96.9%.结论:通过本组132例治疗,认为手术精确复位、稳固固定、早期功能活动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肘内翻发生率显著降低.内固定方式的改进有利于骨折的稳定和功能康复.

    作者:郭振河;郑晓明;谭春华;杨家辉;李敬中;黎华茂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后植骨重建跟骨形态再做有效固定,对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按Sanders分型,对48例66足Sanders Ⅱ、Ⅲ型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人进行了切开复位,金世植骨灵植骨,重建钢板做有效固定治疗.随访12~50个月,平均28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本组66足中,优20足,良42足,可4足,优良率93.9%.结论:切开复位,植骨重建跟骨形态,再做有效固定是一种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强调术前明确骨折的病理解剖的重要性.

    作者:鲍丰;黄洪斌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外科治疗进展

    综合Cooney[1]、Hiroaki Sakano[2]等关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特点:(1)桡骨远端背(掌)侧皮质粉碎,关节面移位>2mm;(2)掌侧角向背侧倾斜>20~25°;(3)桡骨短缩>5mm;(4)复位后不稳定,易发生再移位;(5)涉及关节面的粉碎骨折.这种骨折可发生在Colles骨折、Smith骨折、Barton骨折中.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由于其局部的稳定性已丧失,加之固定需跨越多个关节,固定强度较差.而前臂肌肉对桡骨远端始终起着挤压作用,石膏固定不能提供持续对抗前臂肌肉的力量,经常发生再移位[3].若处理不当多遗留有腕关节畸形,关节肿胀时间长,功能恢复差,晚期并发症较多.随着内、外固定技术的提高及人们对康复后腕关节功能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类骨折的处理相当重视,并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仲江波;高聿同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全膝置换术后髌股关节的运动力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髌股关节问题是全膝置换术(TKA)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的一些资料显示,TKA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12%,占人工膝关节翻修的50%[1,2],包括膝前痛、髌骨骨折、髌骨不稳、软组织撞击和假体磨损、松动等.目前的技术已能使手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超过90°,但研究表明髌股关节的接触应力在膝关节屈曲超过90°后明显增高;再者,TKA的手术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术后的活动量来越大,因此今后髌股关节的问题会愈加突出.

    作者:储小兵;吴海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治中的价值.方法: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3例,所有患者都行MRI及X线检查,评价胫骨平台劈裂和塌陷的程度,骨折断端是否有软组织嵌入,以及合并的韧带和半月板损伤,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所有患者都合并不同程度的韧带或半月板损伤,单纯劈裂骨折11例,单纯胫骨髁间骨折3例,49例患者有明显的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17例,X线未发现的隐性骨折7例.13例患者MRI检查后改变了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结论:MRI能清晰的显示X线不能显示的隐性骨折,并能同时显示骨折的形态和塌陷的程度,以及是否有软组织的嵌入和合并的半月板、韧带损伤,为治疗方案、手术方式和入路的选择提供详细的资料.

    作者:吴宏斌;杜靖远;杨述华;邵增务;王洪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卵巢去势对骨折愈合超微结构和BMP-4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索雌激素对骨折愈合超微结构和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基因的定位分布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卵巢切除(OVX)组和假手术对照(S)组.制成胫骨骨折愈合模型并分别于骨折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材.通过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卵巢去势对BMP-4基因表达影响.结果:(1)OVX组在骨痂形态及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与S组比较有明显差异;(2)骨折后1~3d BMP-4m RNA表达强度:S组<OVX组.结论:雌激素缺乏时,骨转换加快,从而BMP-4表达增多.雌激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伟;李子荣;胡侦明;劳汉昌;张宝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锁骨粉碎性骨折

    目的:评价锁骨粉碎性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以探讨锁骨粉碎性骨折更满意的治疗方法.方法:骨折类型采用Edward分型法,62例锁骨粉碎性骨折全部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62例患者中,57例获得随访(91.9%)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2.5年.结果:根据JOA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中优48例,良6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94.8%.结论:粉碎性锁骨骨折即是肩关节内骨折,应考虑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尽量恢复肩关节内的平整和锁骨的外形与力线,以避免日后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关林;姜志强;刘付明;徐绍东;李雄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颈前路钛制网状接骨板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颈前路钛制网状接骨板固定系统(ACSRP)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1)稳定测试 14例新鲜颈椎标本,随机分为A、B两组,模拟颈椎前路手术制作颈椎双间隙并部分椎体摘除的模型.分别以网状接骨板(ACSRP)和进口Caspar钢板固定,依次测量两类颈椎模型的三维运动数据;(2)植骨块的应力测试选择压力敏感胶片,分别置于A、B两组C4~C6与植入髂骨块之间,计算出其所受应力大小.结果:(1)损伤颈椎在两种钢板固定后的ROM均明显减少,稳定程度增加,但提高颈椎的稳定程度不同;(2)压敏片测量ACSRP固定后的植骨块与Caspar组间应力分布有差异.结论:ACSRP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作用,ACSRP固定的植骨块较Caspar组固定的植骨块有较好的应力分布.

    作者:康强军;张卫平;钱宇航;刘长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

    目的:探讨DHS 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分析总结1996~2001年采用DHS治疗75例患者中出现的7处术后并发症.结果:并发症包括下肢旋转畸形3例,髋内翻2例,内固定失败2例.结论:造成并发症的原因有手术时机延误及操作不规范,适应证选择失误.防治方法:尽早手术,规范操作,合理选择适应证.

    作者:鲍磊;周雪峰;马华松;白克文;王晓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韩国国立庆尚大学医学院骨科见闻

    笔者有幸于2001年12月~2002年7月赴韩国国立庆尚大学医学院骨科(Gyeong-Sang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研修.在半年多的学习、工作和交流中,对其骨科的医疗水平有了较深的了解.同时,也看到和听到关于庆尚大学以及其它大学的一些情况.韩国教授的业务水平之高、勤奋敬业之精神、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均令笔者感到意外,感受颇深.在此做一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作者:李祁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空双头加压螺纹钉加折断式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目的:为了提高股骨颈骨折固定强度和愈合率,减少骨坏死及其它并发症.方法:应用中空双头加压螺纹钉加折断式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结果:经35例临床应用及术后平均28个月随访,优良率为88.6%.结论:本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固定较可靠,便于功能锻炼,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史源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周围神经缺损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关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自1880年Gluck、Vanlain首先报道用脱钙骨制成的骨性管道桥接周围神经缺损以来,众多学者分别使用动脉、静脉、筋膜管、硅胶管、胶原管、聚乳酸管及人羊膜基底膜管和变性骨骼肌等[1,2]桥接周围神经缺损.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国内外学者使用多种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导管进行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研究.

    作者:周佩兰;黄庆森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胫骨骨折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在治疗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胫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6例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胫骨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临床疗效.结果:撕脱皮肤全部成活或大部分成活,无出现大片感染、坏死;骨折无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关节活动、肢体负重功能完全恢复.结论:(1)交锁髓内钉:①能在早期大限度地为撕脱皮肤的成活提供一个必需的稳定环境;②利于护理、早期下床行走;(2)根据软组织和骨折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内固定、创面闭合的时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付明;周良安;姜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复合BMP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复合BMP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情况.方法:新西兰种兔,阶段性完全性骨缺损,将人工骨植入骨缺损处,分别进行(1)大体标本;(2)组织学;(3)X线片;(4)生物力学.结果:BMP+生物活性玻璃组已完全修复,颗粒已基本吸收,对照组修复效果较差.生物力学显示实验组扭转强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结论:该人工骨具有高效的诱导成骨能力和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作者:张建新;徐展望;汤继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逆行交锁钉治疗股骨髁上及合并髁间骨折

    目的:总结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及合并髁间骨折的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3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及合并髁间骨折58例,按AO分类:A1型8例、A2型9例、A3型12例、C1型8例、C2型13例、C3型8例.结果:58例其中53例随访6个月~3年7个月,骨折骨性愈合时间8~20周,42例已取出内固定.根据Neer等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50例(94.3%),良2例(3.7%),可1例(1.8%).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髁上及合并髁间骨折的好方法.绝大部分病人可通过早期CPM膝关节训练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肖良宝;李佛保;杨忠汉;李永彪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逆行交锁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逆行交锁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部骨折31例,钢板治疗股骨髁部骨折45例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6~18个月的随访,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组骨折愈合率100%,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感染率为3.2%.钢板治疗组骨折愈合率91.1%,感染率11.1%,2例钢板外露,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坚强,对骨折局部血供破坏小,是一种疗效满意的方法.治疗结果优于钢板,但其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作者:陈孔冠;孔抗美;齐伟力;林本丹;罗滨;宋沛松;王新家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国人正常膝关节三维几何形态测量及相关研究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建立国人正常膝关节三维模型并行骨形态测量研究,得到国人膝关节相关指标正常参考值,探讨此方法对假体设计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20例240个正常成人膝关节CT扫描输出的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量相关参数.结果:股骨内、外侧髁宽度与胫骨内、外侧平台宽度相近;股骨髁宽相对于胫骨平台宽比值在1.01~1.08之间,相对于股骨髁前后径比值在1.12~1.23之间;股骨髁宽与胫骨平台宽呈正相关.股骨后髁内、外侧关节面呈半径相等的圆形结构,股骨髁上轴线在膝关节屈曲时可以近似为屈曲固定轴.结论:建立了国人正常膝关节相关参数指标正常参考值;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为膝关节复杂表面几何大体形态学研究提供一种良好的手段.

    作者:王岩;周飞虎;周勇刚;崔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