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镜配合中药治疗膝关节滑膜炎

王新东;王纪坤;李清洋

关键词:关节镜, 滑膜炎, 中药热敷, 中药内服, 功能锻炼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结合活血祛瘀汤治疗创伤性滑膜炎共45例.结果:所有创伤性滑膜炎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无明显肢体功能障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疗效好,病程短,不易复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死亡1例报告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腰椎疾病,经手术治疗解除压迫,是可靠、常见的治疗方法.关于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报道很多,但有关并发急性肺栓塞导致死亡的临床报道罕见.本科于2003年11月5日收治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病人,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病情发展迅速,经抢救无效后死亡.临床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晶涛;于秀淳;周银;刘晓平;马胜忠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患者术后6h开始进行双下肢肌肉等长舒缩功能锻炼;第2d行下肢肌肉的康复训练和直腿抬高训练;第3d增加腰背肌康复训练.结果:早期观察显示:术后2周,有82%患者恢复轻体力工作;93%在3周后恢复原工作.随访3~12个月,按照Nakai分级,优160例,良47例,可10例,差1例,优良率为94%.结论: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内窥镜手术治疗效果,缩短功能康复时间.

    作者:赵坚;镇万新;吴宝玲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腰椎后路手术对硬膜囊容量和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进一步了解腰椎后路手术对脊柱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行光三维测量系统,对12具人新鲜尸体腰椎实施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及交叉半椎板切除,对其屈伸状态下硬膜囊容量和脊柱稳定性的定量变化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腰椎屈曲活动时硬膜囊容量增大,仰伸位变小;全椎板切除与交叉半椎板切除,硬膜囊容量改变相近,但均较半椎板切除明显增大(P<0.01);任何一种腰椎后路手术,均能破坏腰椎稳定性,其中半椎板切除与交叉半椎板切除破坏性较小,而与全椎板切除相比较,后者破坏性大于前二者(P<0.01).结论:下腰椎疾病后路手术应尽量保留棘突及其韧带,交叉半椎板切除可使椎管得到充分减压,同时又较好地保留脊柱的稳定性.

    作者:左金良;谭军;张鲁惠;黄波;高浩源;秦川;朱登嵩;李云凯;赵文成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测定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各代间充质干细胞(MSCs)及其成骨分化后的部分细胞表面抗原变化.方法:将体外普通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每隔1代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CD48、CD56、CD71和CD90阳性表达率.另外,为促进成人MSCs体外成骨性分化,第1传代培养时加入成骨性添加剂,培养第6、12、18、24、30d时,也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上述MSCs表面抗原的表达,并用碱性磷酸酶组化染色和Von Kossa染色.结果:(1)在普通培养条件下(10%DMEM),从第1代起,MSC的表面抗原CD48、CD56、CD71、CD90都呈阳性表达.(2)诱导培养的MSCs表面抗原CD48、CD90阳性表达率在诱导第12、18、24及30d时,分别与第6d相比都有显著差异.(3)在成骨诱导条件下,MSCs表现出AKP染色增强和Von Kossa染色可见钙化的基质沉积.当MSC开始向成骨细胞分化后,CD71阳性率下降明显.结论:(1)目前采用的体外普通培养条件下,培养、传代方法对MSCs表面抗原CD48,CD56,CD71及CD90表达并无明显影响.(2)诱导成骨培养的MSCs的CD71从高阳性率转变为极低阳性率可能与MSCs向成骨细胞系的分化成熟相对应.(3)CD90及CD48也可能与MSCs的细胞分化状态特别是向成骨细胞系的改变有关.

    作者:董海;陆骅;周之德;汤亭亭;陈晓东;史桂英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祝贺李起鸿教授从军60年从医60年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后路内固定加前路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加前路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9年以来对有适应证的胸腰椎结核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后观察植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脊髓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本组8例,随访时间短11个月,长3年半,平均22个月.结核病灶全部愈合,椎间植骨融合,7例后凸角得到部分矫正,平均矫正22°.下肢肌力进步1~2级.发生断钉1例.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在确保病灶彻底清除基础上,可合理使用内固定.椎间充分植骨是预防内固定失败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宗贵;毋强华;戴海;范镜林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膝关节镜手术辅以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经膝关节镜手术及中药熏洗的治疗效果.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按常规入路关节镜检查及关节清洗,证实诊断后,清除髁间窝增生骨赘及行髁间窝扩大成形.本组共39例,60个关节,随机分为2组,A组先行膝关节镜下清理、髁间窝成形手术,术后14d辅以中药外洗治疗,35膝;B组单纯膝关节镜下清理、髁间窝成形手术,25膝.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病人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由术前30~63分,平均51.2分增至半年60~92分,平均80.9分,1年60~90分,平均72分,2年49~84分,平均67.2分.结论:膝关节镜清理加髁间窝成形术辅以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OA具有较好的效果,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刁新清;林少辉;林海东;张燕飞;史志东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第一届全国骨科手术导航系统临床应用暨山东省关节镜外科及膝关节韧带损伤治疗进展研讨会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分析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原因,并对其预防措施及再手术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2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切除残余椎板进入病变节段,扩大神经根管,摘除髓核.结果:经平均5年6个月随访,优12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6.4%.结论:对神经根管狭窄认识不足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通过切除残余椎板进入病变节段,可避免硬膜囊脊神经根损伤,并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

    作者:陈立民;姚猛;孙崇毅;姜永庆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关节镜下有限与广泛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比较

    目的:评价和比较关节镜下有限和广泛清理术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本院1999~2001年间治疗的242例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100例,119侧膝,行有限清理术,B组100例,123侧膝,行广泛清理术.随访30~48个月.结果:采用吴海山综合评分体系对膝关节OA术前术后进行评分比较,不同术式的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以及74%(P>0.05),两组术前膝关节综合评分A组为11.2±4.2,B组为12.1±5.3(P>0.05),术后1年综合评分A组为6.5±2.1,B组为7.0±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维持时间A组3.6±1.4年,B组3.3±1.7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限清理术的手术时间平均15min,广泛清理术平均手术时间40min,术后平均恢复期分别为3和10d.结论:对于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关节镜术下有限和广泛清理术是相似的,且疗效维持时间无差别.但有限清理术手术时间短且创伤较小、恢复快.

    作者:何志勇;吴海山;吴宇黎;储小兵;徐长明;冯明光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腰椎管狭窄症的针对性减压治疗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腰椎管狭窄的因素、形式、范围和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减压术式:全椎板切除治疗单纯中央管狭窄8例;全椎板切除+小关节部分切除治疗严重的退变性中央管狭窄伴侧隐窝狭窄12例;椎板间隙潜行扩大减压治疗椎板间水平的中央管狭窄伴侧隐窝狭窄17例;半椎板切除+小关节部分切除治疗中央管一侧狭窄伴侧隐窝狭窄13例;椎板间开窗减压治疗单纯侧隐窝狭窄46例.同时行间盘突出髓核摘除63例,腰椎不稳侧后方植骨融合9例(内固定6例).结果:本组96例,平均随访2年8个月.疗效评定优良率82.3%.术后继发腰椎不稳6例(其中全椎板切除组2例),发生率6.25%.再狭窄4例,发生率4.17%.腰椎融合失败1例.结论:针对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疗效满意,并可减少继发性腰椎不稳和再狭窄发生率.

    作者:王传忠;陈宗文;徐清平;孟庆丰;常登科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脊柱外科新技术学习班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关节镜配合中药治疗膝关节滑膜炎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结合活血祛瘀汤治疗创伤性滑膜炎共45例.结果:所有创伤性滑膜炎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无明显肢体功能障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疗效好,病程短,不易复发.

    作者:王新东;王纪坤;李清洋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18例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4月以来对18例胸腰椎体转移瘤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8例患者中17例24h内腰背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神经症状也明显减轻.其中10例患者24h内疼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术后1个月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CR 9例,PR 8例,MR 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94.4%.随访6个月除两例患者自然死亡外,其余患者相应椎体未出现病理性骨折,在原有疼痛缓解的基础上无明显加重.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目前治疗椎体转移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屹立;梁善言;栾兆生;王树厚;王浩洲;张文斌;毕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半月板移植术现状和展望

    半月板移植术对于因毁损严重或盘状半月板等因素行半月板切除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就半月板移植的材料选择、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及预后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和展望.

    作者:吕学敏;冯建民;杨庆铭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半月板切除后的研究概况与进展

    半月板损伤十分常见,损伤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运动性损伤和非运动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包括足球、篮球、游泳、举重、滑雪、排球、跳跃等.

    作者:高顺红;白俊清;张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后路脊椎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并发症探讨(附130例近期结果)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青壮年常见多发病,治疗不当常造成不良后果,久治不愈继发多种并发症,传统手术切口长、损伤大,病人痛苦大、恢复慢.1999年以来开展后路脊椎镜技术取得近期满意效果.方法:130例,男87例,女43例,年龄18~68岁,平均37.9岁.根据症状、体征、脊髓造影和CTM结果确定突出间隙和侧别,于硬膜外麻醉下手术,采用俯卧位行后路脊椎镜手术.术后行功能锻炼,并予青霉素抗感染.结果:随访86例,其中58例(67.48%)优,25例(29.06%)良,2例(2.32%)可,1例(1.16%)差.结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2~3个月无效或反复发作者、伴有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侧隐窝狭窄、椎间盘钙化、椎体后缘骨赘、单节段和多节段中央管狭窄,经脊髓造影、CTM检查,与症状体征定位一致者,均可采用该技术治疗.对中央型和游离脱出型尤应立即试用该技术.该技术创伤小、出血少,病人痛苦小,恢复快,能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

    作者:姚建祥;张宁;吕原;张庆彬;朱卉敏;于振声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腹腔镜技术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由于能够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节约治疗费用,微创技术在外科分支领域应用越来越普及.标准的开放术式逐渐被微创术替代.1991年Obenchain报道了第1例腹腔镜下的腰椎间盘切除手术;1995年Zucherman用腹膜后腹腔镜技术完成2例腰椎融合手术.随后腹腔镜技术在腰椎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以下对腹腔镜技术在腰椎手术的应用及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陆声;钟世镇;徐永清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国产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生存率的远期随访

    目的:通过远期随访了解国产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生存率.方法:对本组176例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有回信和Harris评分的病例采用临床生存率进行统计.对X线资料完整的92例采用X线生存率进行统计.结果:本组176例的l临床生存率:5年158例(90%);10年130例(73%);15年32例(18%);20年12例(7%).本组92例的X线生存率:5年57例(67%);10年40例(44%);15年10例(11%);20年2例(1%).在10~15年X线生存率50例中的年龄分布是50~60岁.这说明50~60岁是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的较好适应证.另外,20年X线生存率和临床生存率的平均年龄是45岁.这也说明此年龄段的骨质和体质相对较好.在10年和15年X线生存率中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但在5年和20年X线生存率中女性所占比例较大.可能与5年X线生存率的高龄女性骨质疏松和20年X线生存率中的女性活动量比男性相对较少有关.从20年临床生存率的12例中没有见到肥胖者,间接说明体重对假体磨损有一定影响.本组人工假体5年平均下沉4mm;10年平均下沉9mm;15年平均下沉13mm;20年平均下沉19mm;25年平均下沉22mm.平均每年下沉1mm.结论:从本组176例国产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随访结果可以提示:80岁以上、合并其他疾病的高龄患者(特别是女性)国产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生存率是5年左右;50~60岁而无其他疾病的患者国产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生存率是10~15年左右;个别年龄相对较小(40~50岁)、体重较轻而无其他疾患、不从事重体力劳动而又经常体育锻炼的患者,其国产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生存率可能达到20年.

    作者:姚长海;侯树勋;王富;章亚东;李利;张轶超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现代骨科学》2004年6月出版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5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