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允许自然死亡的研究进展

章声波;徐燕

关键词:自然死亡, 医务人员, 危重症患者, 重症监护病房, 治疗手段, 自主能力, 治疗目标, 医疗行为, 液体复苏, 提前预测, 生命延续, 气道管理, 伦理层面, 新技术, 综述, 抢救
摘要:重症监护病房(ICU )在抢救危重症患者方面,如液体复苏、气道管理、生命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日益更新的治疗手段更是给患者生命延续带来了希望。但是不可回避的一个现状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病情的不可逆转或进行性加重,不能避免死亡的结局。假设 ICU 医务人员能够提前预测到这个结局,那么我们是否需要修正我们的治疗目标而改变日常的医疗行为?如果患者在有充分自主能力的前提下,主动要求放弃进一步的有创治疗,那么 ICU 医务人员这种看似“不作为”的“允许自然死亡(allow natural death , AND)”行为是否能在伦理层面被允许呢?本文就允许自然死亡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转移胃癌腹腔化疗药物的应用现状

    根据 Globocan 统计[1],2008年,中国胃癌发病人数为46.3万,胃癌死亡人数为35.2万,居癌症死亡率第3位。约10%的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存在腹膜转移;腹膜转移癌也是胃癌术后的常见复发症,占复发病例的33%~50%[2-3]。腹膜转移胃癌是肿瘤的终末期,治疗效果不佳,预后极差。 Saito等[4]报告,经手术及全身化疗治疗后,90例腹腔游离癌细胞检测阳性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15.3%,64例腹膜转移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0。对于腹膜转移胃癌的治疗,以往常采用全身静脉化疗或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 , CRS)。近的临床研究[5]显示,腹腔和(或)静脉化疗联合 CRS 可以延长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

    作者:张大伟;陈宗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Alpha B-crystallin 蛋白 Ser59磷酸化在肝细胞肝癌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 alpha B-crystallin 蛋白 Ser 59磷酸化在肝细胞肝癌(肝癌)组织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03例肝癌组织中磷酸化的 alpha B-crystallin(Ser 59)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磷酸化 alpha B-crystallin 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肿瘤包膜、大血管侵犯及肿瘤组织分化有关(P<0.05、0.01),而与肝癌患者年龄、性别、乙肝表面抗原、肝硬化等无关(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磷酸化 alpha B-crystallin 的表达水平是肝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磷酸化 alpha B-crystallin(Ser 59)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恶性表型及不良预后相关。

    作者:黄晓勇;柯爱武;施国明;周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封堵取石导管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碎石术(URSL)联合封堵取石导管与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单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9例,其中采用 URSL 联合封堵取石导管治疗40例(URSL 组),PCNL 49例(PCNL 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手术成功率。结果:URSL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 PCNL 组(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RSL 联合封堵取石导管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与 PCNL 相似,且 URSL 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医疗费用低,更为安全。

    作者:余子强;邹建安;邵明峰;徐久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衰竭2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衰竭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10年6月—2014年6月27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胃肠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体温、胃肠减压的引流量、腹部体征、呕血及便血量,分析其发病原因、症状及诊治情况。结果:27例患者均符合胃肠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即腹部手术后早期出现腹痛、腹胀、腹泻、肠鸣音减弱、不耐受食物5 d 以上,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与急性胆囊炎。经多种综合治疗措施,22例患者治愈,5例患者因多功能脏器衰竭死亡。结论:胃肠功能衰竭可以发生在腹部各种大手术后,只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80%以上的患者能够治愈。

    作者:王训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活性维生素 D3对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 D3对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 组)、模型组(UUO 组)、UUO +低剂量活性维生素 D3组(LV 组)、UUO +大剂量活性维生素 D3组(HV组),每组10只 。 采用单侧(左)输尿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 Sham 组只游离左侧输尿管而不结扎。LV 组与 HV 组分别予以0.03μg/(kg ? d)、0.06μg /(kg ? d)活性维生素 D3(溶于花生油)腹腔注射,Sham 组和 UUO 组均予以等体积花生油腹腔注射。术后14 d 处死大鼠,采集血、肾脏标本,并检测血清钙、磷、肌酐(SCr)、甲状旁腺激素(PT H)。制作肾脏病理组织切片,行 H-E 、Masson 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及纤维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 钙黏蛋白(E-cadherin)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结果:与 UUO 组相比,LV组和 HV 组 SCr 水平[(39.0±1.83)μmol/L 、(36.0±2.11)μmol/L 比(43.1±5.55)μmol/L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2.00 ± 0.12、1.70 ± 0.10 比 2.80 ± 0.11)、α-SMA 表达(0.22 ± 0.02、0.20 ± 0.03 比 0.24 ± 0.02)、TGF-β表达(0.26 ± 0.03、0.25 ± 0.03 比 0.32 ± 0.04)均显著下降(P< 0.05),E-cadherin 表达(0.30 ± 0.08、0.34 ± 0.11 比 0.22 ± 0.07)明显升高。与 LV 组相比,HV 组 SCr 水平肾间质纤维化指数、肾间质损伤指数、α-SMA 表达、TGF-β表达明显下降( P < 0.05),E-cadherin 表达上升(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GF-β、α-SMA 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指数正相关,E-cadherin 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指数负相关;TGF-β表达与α-SMA 表达正相关,E-cadherin 与 TGF-β负相关;α-SMA 表达与 E-cadherin 表达负相关。结论:活性维生素 D3可改善 UUO 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剂量活性维生素 D3改善作用优于小剂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 TGF-β的过度表达从而抑制 UUO 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进而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作者:金瑞日;鲍晓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阴道哑铃与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阴道哑铃与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FPFD)的疗效,探讨该疾病的佳物理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自然分娩、年龄小于35岁、产后6周复诊确诊为产后 FPFD 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96)、阴道哑铃组(n=88)、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组(简称电刺激组,n=116)。对照组不做治疗,仅进行盆底肌肉收缩力(肌力)评估;阴道哑铃组行阴道哑铃锻练;电刺激组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3组的疗程均为6周。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以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分别检测产妇的盆底肌力情况,并用问卷进行性生活质量调查。结果:阴道哑铃组和电刺激组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6个月时盆底肌力及性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电刺激组盆底肌力及性生活质量高于阴道哑铃组(P<0.05)。但阴道哑铃组和电刺激组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盆底肌力均较治疗结束时有所下降(P<0.05),说明产后 FPFD 可能需要较长时期的治疗才能维持较好的疗效。结论:阴道哑铃锻炼、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用于治疗产后 FPFD 均安全有效,且后者的疗效更优。

    作者:黄健;华克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腔镜 Roux-en-Y 胃旁路术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腹腔镜 Roux-en-Y 胃旁路术(LRYGB)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54例行 LRYGB 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体质量指数(BMI)≥28 kg/m 2]40例和对照组14例(BMI <28 kg/m 2),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总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手术总出血量、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餐后2 h 血糖(2 h 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空腹 C 肽显著增高。术后6个月研究组 HbA1c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4)。结论: LRYGB 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肥胖患者疗效更好。

    作者:黄文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头下型股骨颈骨折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15例,均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规律随访,通过X 线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采用 Harris 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评估手术效果。结果:15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均随访16.7个月(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无伤口感染;1例出现股骨头部分坏死,但无关节活动障碍;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情况,无内固定松动,无脱钉、断钉,无股骨头旋转、短缩等并发症。术后髋关节 Harris 评分提示13例优良,优良率为86.67%。结论:头下型股骨颈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术后恢复较理想,骨折愈合率较高。

    作者:张国宁;张向阳;白建忠;于荣华;杨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血运重建后临床获益的影响因素

    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 )是指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血栓形成、机化导致其管腔完全闭塞,且闭塞的病程超过3个月。 CTO 冠状动脉造影靶血管前向血流消失,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为0级或1级,0级为绝对性 CTO ,1级为功能性 CTO[1]。国外有文献[2]报道,CTO 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18.4%;64% CTO 的患者选择药物治疗,26%选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0%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研究[3-6]证实,CTO 病变开通后可以带来多项临床获益,包括患者左心室功能、生命质量(SAQ 量表)、心绞痛等改善,生存率提高,但心肌活性、缺血程度、侧枝循环等因素可影响 CTO 血运重建的获益率。选择获益率较高的患者群进行 CTO血运重建治疗可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进而提高获益率。

    作者:刘鑫;王齐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规则性左半肝切除与非规则性左肝部分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规则性左半肝切除与非规则性左肝部分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4年6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左肝内胆管结石行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或非规则性左肝部分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规则性左半肝切除19例,不规则性左肝部分切除32例。比较2种手术术后结石残留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规则性左半肝切除可以明显降低术后结石残留率,与不规则性左肝部分切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手术术后左膈下感染、切口感染、胆漏、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不规则性左肝部分切除(P<0.05)。结论: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与非规则性左肝部分切除相比,可以明显降低术后结石残留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克志;高军业;臧金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国临床医学》2015年第22卷总目次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新类型与新进展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 , AE)是指机体对神经元抗原成分发生异常免疫反应,通常会累及局部或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广义的 AE 包括副肿瘤性脑炎(如抗 Hu 抗体脑炎、抗Yo 抗体脑炎等)、抗细胞表面抗原抗体或抗突触蛋白抗体相关的脑炎(即狭义的 AE)以及其他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的脑炎(如系统性血管炎继发的脑炎等)。其中,狭义的 AE 又称为神经元表面抗体综合征( neuronal surface antibody syndrome , NSAS)[1]。近年来,NSAS 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目前已知的神经元表面抗体(neuronal surface-directed antibodies , NSAbs )的角度对NSAS 的临床症状和免疫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古祺;毛悦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预防开胸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预防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5月择期行全麻下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护理措施,循证组应用充气式升温毯保温。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期的体温变化,比较两组的拔管时间、出血量、寒战发生率、切口感染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手术1 h 后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拔管时间、术后寒战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实践有利于降低开胸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并能促进患者的麻醉复苏、降低出血量、减轻伤口感染与寒战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朱勤春;王春灵;方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红细胞压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 C 反应蛋白(CRP)联合红细胞压积(Hct)检测用于早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12月因急性胰腺炎住院治疗的患者75例,比较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 SAP 患者入院24 h内 CRP 和 Hct 的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早期 CRP 、Hct 单项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对 SAP 的诊断效率。结果: SAP 组患者的 CRP 和 Hct 水平均明显高于 M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RP 和 Hct 诊断 SAP 的敏感性分别为61.56%、49.57%,特异性分别为83.27%、80.2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3.52%、40.3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7%、85.26%。 CRP 联合 Hct 诊断 SAP 的敏感性为51.23%,特异性为94.29%,阳性预测值为76.12%,阴性预测值为87.23%。 结论:CRP 联合 Hct 有助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润浩;张斌;李小燕;张华云;孙培龙;俞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超声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超声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9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病灶的超声影像学资料。29例中包括25例浸润性神经内分泌癌,4例原位神经内分泌癌。结果:26个肿块呈低回声,3个呈中等回声;23个肿块回声不均匀,6个回声均匀;23个肿块形态不规则,6个肿块形态规则。11个肿块内见细小钙化灶,1个肿块周围见高回声环。15个肿块见丰富或稍丰富血流,9个肿块见中等血流,3个肿块见少量血流,2个肿块未见明显血流。8个肿块行弹性超声检查,弹性评分结果:1 分 1个 ,3 分 2个 ,4 分 5个 。 乳腺肿块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7%(28/29);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5%(9/12)。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超声多表现为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瘤内见细小钙化灶、血流丰富、弹性评分高。灰阶超声、彩色超声及弹性超声的联合应用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作者:张韵华;刘利民;夏罕生;俞清;袁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允许自然死亡的研究进展

    重症监护病房(ICU )在抢救危重症患者方面,如液体复苏、气道管理、生命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日益更新的治疗手段更是给患者生命延续带来了希望。但是不可回避的一个现状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病情的不可逆转或进行性加重,不能避免死亡的结局。假设 ICU 医务人员能够提前预测到这个结局,那么我们是否需要修正我们的治疗目标而改变日常的医疗行为?如果患者在有充分自主能力的前提下,主动要求放弃进一步的有创治疗,那么 ICU 医务人员这种看似“不作为”的“允许自然死亡(allow natural death , AND)”行为是否能在伦理层面被允许呢?本文就允许自然死亡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章声波;徐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拟肺癌方联合培美曲塞及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PC 方案)化疗加自拟肺癌方口服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2013年10月经影像学及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 PC 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肺癌方口服。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高、免疫指标变化方面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肿瘤客观疗效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体质量变化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于小伟;徐川;方美花;仝欣;李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肠源性尿毒症毒素硫酸对甲酚和硫酸吲哚酚的研究进展

    尿毒症毒素是指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时不能经尿液清除、潴留在体内且有毒性作用的物质。据欧洲尿毒症毒素协作组(EU Tox)统计,至2011年4月已发现160种尿毒症毒素[1]。尿毒症毒素根据其理化性质可分为3类。(1)不能与蛋白质结合的水溶性小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通常小于500,较易经血液透析清除,如尿素、肌酐;(2)蛋白质结合物质:大多数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很难通过血液透析清除,如硫酸对甲酚(p-cresyl sulfate ,PCS )、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 , IS);(3)中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通常大于500,常规血液透析效果不理想,如甲状旁腺素、β2微球蛋白。尿毒症毒素根据其来源分类也可分为3 类 , (1)内源性代谢产物:自身代谢产生,如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 ADMA);(2)微生物代谢产物:主要是肠道菌群代谢物质,如吲哚类、酚类;(3)外源性摄入物质:如草酸盐[3]。研究[4-5]表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与健康人群显著不同,其毒性产物与 CKD 及其并发症的进展密切相关。其中,PCS 和 IS 是当前研究多的肠源性尿毒症毒素,本文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成云;曹学森;邹建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肛瘘的价值

    目的:探讨3.0 T 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肛瘘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肛瘘患者接受3.0 T MRI DWI 、T2加权成像抑脂(T2 WI FS)及 T1加权成像抑脂(T1 WI FS)增强序列检查,分析各自影像学特征,比较3组扫描序列显示肛瘘内口及瘘管的准确性。结果:40例患者经病理证实共有48个内口和63个瘘管;DWI 序列显示43个内口(89.6%),57个瘘管(90.5%);T2 WI FS 序列显示37个内口(77.1%),51个瘘管(81.0%);T1 WI FS 增强序列显示45个内口(93.8%),59个瘘管(93.7%)。 T2 WI FS 与 T1 WI FS 增强序列在显示内口及瘘管的准确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T2 WI FS 联合 DWI 显示内口及瘘管的准确性与 T2 WI FS 联合 T1 WI FS 增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入MR DWI 序列使 MRI 平扫序列诊断肛瘘的准确性与增强序列相仿,DWI 序列与常规序列的合理结合可进一步提高检查适用性,可作为肛瘘 MRI 检查的常规诊断序列。

    作者:李翔;强金伟;陆娜;李勇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七氟醚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新进展

    七氟醚(sevoflurane)又称为七氟异丙甲醚或七氟烷,为无色透明、无刺激性的挥发性液体,由Regan 于1968年合成。七氟醚在室温下理化性质稳定,能够迅速、平稳、可预见性地进行麻醉诱导、维持和苏醒,有一定肌肉松驰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此外,七氟醚相关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器官保护作用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现就其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明晔;苏子敏;葛圣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