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中的关系

何耀华;张先龙;眭述平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抑制剂, 全髋关节, 置换术后, 假体松动, 人工关节假体, 相互作用关系, 髋关节置换术, 无菌性松动, 生物学活性, 髋关节功能, 骨水泥技术, 使用寿命, 生活质量, 设计改进, 减轻疼痛, 重建, 文献, 围界
摘要: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假体设计改进,骨水泥技术提高,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已日益成为影响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目前文献[1]已证实假体周围界膜的存在,普遍认为该界膜具有生物学活性并在假体松动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其组织抑制剂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假体松动中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选择性神经根损伤对大鼠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前根和后根观察单纯运动神经或感觉神经损伤对骨代谢影响的病理特征.方法:Wistar大鼠分成前根组、后根组、混切组和对照组,选择性切断一侧L4~L6前根或/和后根,分期观察术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1)前根组干骺端骨密度下降明显;后根组中段骨密度下降更严重,而且皮质壁厚度明显减少和髓腔面积明显增大.(2)前根组骨的力学强度明显下降,后根组骨的弹性指标变化异常.结论:(1)感觉神经损伤后以皮质骨改变为主,运动神经损伤后以松质骨改变为主.(2)感觉神经损伤后骨基质胶元变化明显,运动神经损伤后骨基质无机盐变化显著.(3)感觉纤维对骨代谢的影响可能更为重要.

    作者:朱建平;张伯勋;刘郑生;原新成;严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强直脊柱炎成纤维细胞分泌骨钙素的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成纤维细胞分泌骨钙素的情况,探讨该细胞的成骨特性.方法:采用AS患者髋关节囊体外培养AS成纤维细胞,并设正常对照组,通过传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的第3、6、9、12d培养上清液,用125Ⅰ标记放射免疫(RIA)法测定骨钙素(osteocalcin,OCN)含量.结果:AS成纤维细胞组上清中OCN分泌量明显高于正常成纤维细胞组(P<0.01).结论:AS成纤维细胞能分泌骨钙素,在生物学特性上更接近成骨细胞.

    作者:王萧枫;高根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按Hirabayashi分型,节段型3例,连续型9例,混合型5例,其它型4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范围,厚度,形状.三维重建有助于手术入路设计,有助于理解骨化的复杂性.螺旋CT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好的检查方法,应该常规使用.

    作者:赖志军;贾宁阳;倪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应用CD三维矫形系统治疗脊柱侧凸

    目的:观察应用CD三维矫形系统矫正脊柱侧凸的冠状面、矢状面和轴面三维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1996年6月~2000年6月应用CD系统矫治脊柱侧凸35例,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5例.术前冠状面侧凸Cobb角45°~90°,平均65°;矢状面脊柱后凸Cobb法-12°~61°,平均47.5°;旋转畸形Nash-Moe法为Ⅰ~Ⅲ度.结果:术后经1~4年,平均2年随访,冠状面畸形为10°~45°,平均24.5°,平均矫正率为61.6%;矢状面胸椎后凸20°~35°,平均27°,旋转畸形矫正1度,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D系统具有三维矫形能力,矫正效果好,固定牢固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宋相建;陈留如;程富礼;樊洁;黄万新;付爱玲;张庆玉;刘斌;王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9年1月~2000年8月,33例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男24例,女9例,年龄32~70岁,平均53岁,在MRA上观测椎动脉成像走行并测量椎动脉内径.结果:本组33例,28例椎动脉发育正常,其左侧椎动脉内径平均为4.1mm,右侧平均3.8mm.5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左侧椎动脉1例,右侧4例.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在MRA上显示为全程均匀性纤细、狭窄,内径1.1~1.7mm,平均1.5mm,为正常椎动脉的1/3~1/4.5例患者临床症状与转颈无明显相关性,药物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结论: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可表现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任先军;梅芳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髋或膝置换术后磨损颗粒在肝脾和腹腔淋巴结的分布

    作者:田鸿来;李金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神经根型颈椎病44例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定位诊断和影响手术结果的因素.方法:对44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随访期平均3年2个月.结果:疗效优31例,良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6.4%.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发病间隙应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定位.手术方法和病程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

    作者:曾湘穗;林庆光;赵新建;曾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硬膜外纤维化与椎板切除范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硬膜外纤维化与椎板切除范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腰间盘术后有症状患者的CT片椎板切除宽度及高度的测量,来研究硬膜外纤维化影像分级与椎板缺损范围的联系.结果:硬膜囊后方的纤维化严重程度与椎板切除范围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相关性,硬膜囊前方的纤维化与之无相关性.结论:(1)椎板缺损越大硬膜外后方纤维化越严重;(2)硬膜外纤维化的来源于原位,减少创伤、彻底止血才是防治硬膜外纤维化的关键.

    作者:胡传亮;夏兆云;胡玉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龄患者颈椎手术围手术期的呼吸循环改变

    目的:观察高龄颈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呼吸循环改变.方法:20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为70岁以上组(n=100),B组为70岁以下组(n=100).观察和比较围手术期两组术前合并其他疾病情况、各组血压变化、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氧饱和度值及术后近期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合并循环、呼吸、血液等系统疾病者较多,术中血压下降>15%,基础血压的例数明显多于B组(P<0.05),出现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例数亦较B组多(P<0.05).各阶段A组氧饱和度均低于B组(P<0.01或P<0.05).且A组术后近期脑血管并发症也多于B组.结论:70岁以上颈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障碍,须引起重视.

    作者:朱秋峰;徐海涛;钟雪萍;王成才;沈宏亮;王新华;贾连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破骨细胞骨吸收机制的研究进展

    人体骨骼依赖于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当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超过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后,这一平衡的失调将导致骨质疏松或骨质破坏.因妇女绝经、过量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骨质疏松,Paget's病,以及癌症骨转移造成的骨破坏,都与破骨细胞异常活跃的分化增殖和骨吸收功能有关.因此,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是治疗上述疾病的靶细胞[1,2].

    作者:刘继中;胡蕴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软骨组织工程中的细胞来源及其影响因素

    关节软骨在受到创伤或退变后,不能自我修复.传统的治疗方法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运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展示了令人鼓舞的前景.如何选择和改良种子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关键,本文就该领域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建荣;刘尚礼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脊柱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手术并发症是引起脊柱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脊柱手术的并发症可发生于术后早期,也可发生于数年之后.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脊柱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戴力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一期手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病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病的适应证和效果.方法:对9例施行手术的颈腰椎间盘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一期手术对特定患者是安全有效的.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的手术操作、重视围手术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者:刘立成;张佐伦;袁泽农;王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改良髋臼周围截骨阶梯状植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先天髋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改良髋臼周围截骨,阶梯状植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髋脱位48例62髋关节,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得到随访45例57髋,关节位置同心复位良好,无1例发生脱位及半脱位,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改良髋臼周围截骨阶梯状植骨术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孙道植;万世勇;梁义杰;孙福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人骨髓基质细胞接种珊瑚构建组织工程骨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骨髓基质细胞与珊瑚复合物植入体内后的成骨能力.方法:穿刺抽吸人髂骨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将其与珊瑚复合后植入裸鼠体内,以单纯珊瑚作为对照.术后4、8周取材,通过大体、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植入物体内成骨情况.结果:术后4周,复合物中有少量新骨形成;术后8周,复合物中出现大量成熟骨组织.而对照组无骨组织形成.结论:人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珊瑚在无免疫动物体内具有成骨能力,穿刺抽吸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钱奇春;刘彦普;杨维东;陈富林;赵黎;张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性疾病的临床电生理学和组织病理学的研究

    目的:评价骨矫形术治疗遗传性运动和感觉周围神经性疾病(HMSN)的疗效.方法:应用临床、电生理学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研究由HMSN V型所致进行性双足畸形.结果:HMSN V型临床表现为双足呈马蹄内翻畸形、腓骨肌萎缩并伴有脊髓椎体束征;电生理学检查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不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弱,上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腓肠神经光镜和电镜检查为有髓神经纤维,其数量和无髓纤维的直径减少,神经轴索和髓鞘再生.结论:对该病的外科治疗是手术矫形.

    作者:白跃宏;时述山;欧阳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中的关系

    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假体设计改进,骨水泥技术提高,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已日益成为影响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目前文献[1]已证实假体周围界膜的存在,普遍认为该界膜具有生物学活性并在假体松动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其组织抑制剂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假体松动中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作者:何耀华;张先龙;眭述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老年人长骨干骨血管瘤1例报告

    患者女性,72岁.因右小腿中段疼痛反复发作3年余,于2000年8月28日入院.开始发作时经保暖后疼痛有好转或休息几天,无须作其他特殊处理.本次发作已有1周,局部稍肿,微红,轻度压痛,无畏寒和发热.查:位右胫骨中段处稍有肿大,局部皮肤无色变和血管怒张,偏内后方软组织内可触及6cm×4cm×4cm的肿物,质地Ⅱ°~Ⅲ°,无转动,不活动,有压痛,白细胞计数正常.

    作者:刘同行;严粉琴;陆晓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腰大肌瓣填塞治疗腰椎间盘炎2例

    我科从1990~2000年在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发生椎间盘炎7例,其中2例采用腰大肌瓣填塞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陈施展;冯怀志;姚一民;衡代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髓芯减压BMP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血流量及病理改变

    目的:研究股骨头坏死的早期治疗方法.方法:选取6月龄健康新西兰白兔42只,随机分组,注射激素制作股骨头坏死模型,行髓芯减压加植骨、髓芯减压植骨加BMP治疗,SPECT观察血流量的改变.结果:随着激素应用时间的延长,股骨头局部核素吸收量逐渐减少.应用激素4周血流量降至正常的72%,6周为69%,8周为56%.髓芯减压术后2周恢复至正常的82%,4周时恢复正常.髓芯减压加BMP骨泥治疗组4周后镜下改变为大量新生骨形成,爬行替代坏死的骨小梁,且在新生骨周围有大量的新生血管形成.结论:髓芯减压术能改善坏死股骨头的血运,骨诱导蛋白(BMP)对坏死的股骨头具有骨诱导作用,能刺激新生骨的形成,爬行替代坏死的骨小梁,而且能刺激新生血管形成.

    作者:胡彤宇;扈文海;李建衡;陈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