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otke纵向前部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

朱文雄;李健;余升华

关键词:髌骨骨折, 张力带钢丝
摘要:目的:探讨Lotke纵向前部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1995年6月~1999年8月共17例髌骨骨折采用Lotke纵向前部张力带钢丝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根据Bstman的临床评分标准,优12例,良5例.结论:Lotke纵向前部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42.5岁,38例均有腰骶部疼痛伴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伴下肢麻木及感觉功能减退26例,其中足趾背伸肌减弱者12例.病程5~36个月,平均12.8个月,均经影像学检查(CT或MRI)确认:双节段椎间盘突出2例,均为L5~S1,单节段36例,其中L3~L4 4例,L4~L5 19例,L5~S1 13例,后外侧突出27例,偏中央型9例,除4例合并侧隐窝狭窄外,其余均为单纯椎间盘突出.

    作者:郭来洲;朱道信;肖诗梁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人类脊髓损伤治疗方法的进展

    人类脊髓损伤治疗新方法研讨会,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冰岛健康社会保障部联合组织,于2001年5月31日~6月2日在冰岛召开.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总结了一些代表发言:

    作者:赵汉平;聂林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皮瓣移植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下肢软组织缺损采用皮瓣移植术式和疗效.方法:应用9种类型皮瓣移植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158例,其中游离皮瓣移植96例,带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62例.结果:随访1~14年,有2例动脉游离皮瓣坏死;2例静脉动脉化皮瓣坏死;3例未吻合感觉神经的皮瓣足底反复溃疡;3例腹壁皮瓣过于臃肿.结论:(1)皮瓣移植是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2)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尽量用转移皮瓣慎用游离皮瓣.(3)游离皮瓣好吻合感觉神经.(4)前臂足背皮瓣选择要慎重.

    作者:刘宗礼;李杰;崔玉蓬;王兆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外科的应用

    1 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的发展与现状1964年Bohler[1]报道了首例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应用于下颈椎骨折之后,随着研究深入,骨科医师更加认识到颈椎损伤的治疗中颈椎复位、脊髓及神经根的减压和颈椎稳定均同样重要.虽然颅骨牵引及单纯颈髓减压对某些病例能达到复位及解除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的效果,但对颈椎稳定作用弱,病人需要长时期卧床和外固定,对康复十分不利.颈椎外伤后,颈椎局部稳定因素对神经功能的保护及对病人预后均十分重要.七十年代后,国外开始研制颈椎前方椎体间钢板螺钉固定椎体.

    作者:林明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进展

    前交叉韧带是稳定膝关节的重要结构.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股骨与胫骨在负重时半脱位,可以导致半月板后角撕裂、膝关节不稳定、退行性变、功能丧失.为了恢复膝关节结构及功能,前交叉韧带损伤必须及时处理.近年来,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半腱肌得到广泛应用,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学金;王立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同侧股骨干及股骨颈骨折诊疗探讨

    目的:探讨同侧股骨干及股骨颈骨折因临床髋部体征不明显易导致股骨颈骨折漏诊及不同类型的骨折为减少骨不连等骨折并发症的发生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方法:对不同的股骨干骨折分别采用普通钢板、AO加压钢板、鹅颈丁钢板固定,对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三刃钉、鹅颈钉、经皮折断式加压螺丝钉固定,对粉碎性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并行肌骨瓣移植.结果:8例病人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严重复合伤病人,特别是纵向暴力所致股骨干骨折病人要仔细查体应考虑到有股骨颈骨折的可能性,对不同的病人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降低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尹占民;刘秀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SCI)用高压氧(HBO)处理后脊髓的病理学变化.方法:用SD大鼠复制SCI模型,0.1MPa和0.25MPa HBO处理后,取损伤脊髓作HE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脊髓结构完整,细胞形态正常,分布均匀,胞膜、胞核正常,组织间隙正常;单纯损伤组示组织出血、疏松水肿、细胞空泡变性,神经纤维溶解、消失;处理后,0.25MPa HBO组及0.25MPa HBO+激素(L,M)组脊髓恢复明显,组织水肿、细胞空泡变性减轻,细胞形态恢复,结构排列完整.结论:HBO治疗可明显阻止或减轻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作者:方健;陈文笔;严家春;马勇;徐长江;方以群;侯铁胜;刘景昌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79例报告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总结本组279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出其预防方法,分析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机理.结果:手法复位组与手术组并发症不完全一致.除缺血性肌痉挛改善不明显外,其余经积极处理后达临床愈合.结论:对于儿童肱骨髁上尺偏型骨折复位时一定要注意矫正角度.对伸直型骨折伴血管受压者应先行牵引,如桡动脉无搏动时应行手术探查、复位内固定;肱骨髁上骨折伴闭合性桡神经损伤者观察2个月仍无恢复征兆者再作神经探查.

    作者:郭彬;谷诚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Chiari联合Staheli手术治疗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

    目的:介绍Chiari联合Staheli手术治疗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和随访结果.方法:对22例髋臼发育不良的患儿施行改良Chiari联合Staheli手术.其中男6例,女16例,手术时年龄6~15岁,平均12岁,随访1~10年,平均5年.部分患儿进行Chiari联合Staheli手术的同时施行关节囊成形术、股骨近端短缩或/和旋转截骨术.结果:根据Mckay临床疗效评定和Severin X线片评定标准,对本文病例进行疗效评价,其临床优良率为86%,X线优良率为78%.结论:Chiari联合Staheli手术是治疗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确实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顾章平;赫荣国;李浩宇;许瑞江;王浩;卢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节段性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目的:探讨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式,讨论采用节段性潜行减压这一术式的可行性.方法:对35例病人,根据术前X线、CT、椎管造影等检查,针对性地对一个或两个或多个节段进行潜行减压,对伴有侧隐窝狭窄者同时给予扩大成形.结果:32例病人获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30个月,优良率93.75%.结论:节段性潜行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通过有限的椎板及关节突切除,能够潜行扩大椎管狭窄的中央部及侧隐窝,并能摘除增厚的黄韧带和退变的椎间盘,较好地保留了腰椎的后部结构,既能解除对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又能保持后柱的稳定性.该方法对于后柱的稳定性优于传统的椎板切除术.

    作者:杨云平;王宇飞;杨轲颖;陆晓涛;李光全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青少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青少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18例22髋青少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其中16髋术前不牵引,一期综合手术矫正全部畸形.手术步骤包括彻底软组织松解,股骨粗隆下短缩、去旋转、内翻截骨,髋臼覆盖重建,准确地同心圆中心关节复位.双侧脱位4髋行原位髋臼加盖术.结果:本组16髋术后均获得满意复位,其中12例14髋随访18~72个月,平均(38±10.5)个月,按Muller和Seddon的标准,优4髋,良7髋,可2髋,差1髋.结论:对青少年单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应积极综合手术复位,对双侧脱位者应慎重选择复位术.

    作者:孙磊;宁志杰;廖可国;罗永忠;李叶红;宁廷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甲壳素与组织工程

    1 引言1811年,法国科学家H.Braconnot从菌类中提取了一种类似纤维素的白色物质,当时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新型纤维素,直到1843年,才由法国人J.L.Lassaigne发现该物质中含有氮,证明它不是纤维素.

    作者:覃昱;裴国献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全髋及全膝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概论

    目的:探讨全髋及全膝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和结果:于1970~2001年间,共收治了262例全髋、131例全膝术后感染病例,其中,131例髋及94例膝采用保守治疗.9例膝及11例髋采用单纯局部软组织清创治疗,其中2例膝及3例髋得以痊愈,5例膝及5例髋得到改善.17例膝进行了一期翻修,其中9例术中确定为感染病例,4例痊愈.50例膝以二期翻修治疗,37例治愈.53例髋进行了一期翻修,31例治愈.198例髋进行二期翻修,128例治愈.77例膝实施了关节融合.142例髋进行了关节切除术,其中71例一期治愈,18例经过二次手术治愈.8例进行了肢体离断,5例膝上截肢,3例髋关节离断.本系列中包括4例死亡病例(3例髋1例膝),3例严重血管损伤(2例髋1例膝).结论:低度的骨关节系统感染一般不危及病人的生命,可以不予积极的治疗.一期翻修有很多优点,可以减半花费及住院时间,尤其对膝翻修病例来说,可以减少伤口并发症,减少血栓栓塞的发生,而且,术后恢复的时间也相应缩短.对于二期翻修,大的优势在于其治愈率的明显提高.虽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得以恢复,但在疼痛缓解及一旦首次治疗失败,可以有再次选择治疗方式的机会.

    作者:廉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肩袖损伤11例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11例均为男性军人,年龄39~57岁.病程1d~19月.非手术疗法治疗10例,手术疗法治疗1例.

    作者:石朝琼;李东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腓骨长肌腱皮瓣修复跟腱及皮肤同时缺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23.4岁.跟腱缺损长度为4.0~11cm,皮肤缺损面积为4.0cm×3.0cm~12cm×8cm.受伤原因为挤压伤2例,车祸伤1例,其他伤2例.

    作者:陈又年;张远金;卢杰;刘莉;肖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颈脊髓损伤并迟发性窒息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颈脊髓严重损伤引起迟发性窒息的危险因素.方法:对6例颈脊髓严重损伤引起迟发性窒息的各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65例无窒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MRI显示窒息患者脊髓受累节段弥散,多累及C4节段,而对照组大多为局限性病变.一过性心动过缓和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例发生于睡眠中.4例手术,5例死亡.结论:临床表现稳定的颈脊髓损伤患者有发生迟发性窒息的危险.弥漫性脊髓损伤,损伤后出现心动过缓及呼吸困难,即使是一过性的,均应视为危险因素,夜间睡眠是危险期,应密切监护.

    作者:孙成良;张佐伦;袁泽农;魏开斌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之损伤机制,预防措施,手术方法及康复体疗中存有的问题.方法:对39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1)既往曾经为运动员,一度中断过锻炼的机关干部于打篮球时致伤率高.(2)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手术方式改进及康复训练后29例中优良率100%;此前优良率70%.结论:纠正不正确踏跳角度利于预防跟腱断裂发生.手术方式的改进及术后功能康复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毕海勇;张树栋;刘可贵;赵中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股骨颈骨折后关节囊压力对股骨头血供的影响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后髋关节囊内压力与股骨头血供的关系.方法:测定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囊内压力变化.运用髓内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了解关节囊压力增高时股骨头血供的变化.结果:髋关节囊压力在骨折后明显升高,其中髋关节在伸直内旋位时压力升高明显,屈曲50°时压力下降,外旋位与中立位之间无显著差异血管造影显示关节囊压力升高会影响股骨头的动脉灌注和静脉的回流.结论:传统的骨折复位方法可能加重股骨头的血液循环的损害,导致不良的预后.髋关节囊内压力升高是导致股骨头发生缺血性坏死的原因之一.

    作者:伍凯;张明贵;曹云;马金忠;朱力波;高伟;陶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防治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发生于肌肉或结缔组织中的非典型骨形成的现象,它可发生于脊髓、大腿、肘关节损伤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随着全髓关节置换(简称THA)技术的广泛开展,髋关节周围的异位骨化现象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对HO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作者:李书纲;翁习生;邱贵兴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人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编码区基因的克隆及在成肌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克隆人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PG/OCIF)编码区基因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以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法得到OPG/OCIF的编码区cD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OPG-EGFP,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小鼠成肌细胞系C2C12,经G418压力筛选建立稳定转染人OPG/OCIF的细胞系,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及核酸杂交方法检测OPG/OCIF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获得的人OPG/OCIF编码区全长cDNA序列与文献报道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核酸杂交证实稳定转染人OPG/OCIF编码区cDNA的小鼠成肌细胞系中有OPG/OCIF mRNA的表达.结论:获得人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编码区全长cDNA并证实在真核细胞中稳定表达.

    作者:刘继中;胡蕴玉;纪宗玲;陈苏民;陶惠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