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李卫;许涛;陆平言;吴晓峰;高成金
目的:通过检测尿脱落细胞中的生存素(survivin)表达水平,为膀胱癌的临床早期诊断、术后复发监测提供方便、快捷的方法.方法:收集尿脱落细胞、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内皮组织,提取其总RNA,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生存素基因mRNA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化进行病理分级.结果:56例膀胱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中生存素mRNA阳性率为96.4%,20例其他泌尿系疾病阳性率为5.0%,10名健康志愿者阴性.膀胱癌组织中生存素基因表达量在1、2、3级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RT-PCR法检测生存素 mRNA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术后复发监测的指标.
作者:卢志贤;曹利民;程华莉;陈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月-2006年9月对12例腹股沟疝进行腹腔镜疝修补的临床资料.结果: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残留疝囊积液2例,随访3~20个月,复发1例.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潘洪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儿童期肝糖原累积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42例以肝脏损害为主的肝糖原累积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儿就诊时年龄5个月~17.5岁,男性33例,女性9例,均有肝脏肿大,40例(95.2%)为中重度肿大;30例(71.4%)存在空腹低血糖,2例发生低血糖惊厥;14例(33.3%)生长发育落后;36例肝组织病理检查均显示明显糖原累积,23例(63.9%)肝组织存在纤维化.结论:肝糖原累积病是小儿常见代谢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及早诊断、随访治疗及合理饮食指导可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杨天娇;王晓红;朱启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可溶性P(sP)选择素的动态变化及早期抗栓治疗对它的影响.方法: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作6 h内入院患者18例,ELISA法测定心肌梗死发作6、12、24、48、72 h的sP选择素,并同时测定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浓度.所有患者在入院时进行阿司匹林加噻氯吡啶联用低分子肝素抗栓治疗,另选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1例及非冠心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结果:(1)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 h内sP选择素的浓度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冠心病患者组(167.4±18.1 ng/ml vs 75.4±6.8 ng/ml vs 67.9±7.7 ng/ml,P<0.001);症状发作12 h、24 h sP选择素浓度仍维持在高水平(180.2±16.6 ng/ml,160.4±14.5 ng/ml);发病48 h、72 h,sP选择素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 h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C反应蛋白即升高,24 h达高峰,72 h后仍高于正常.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生6 h P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早期抗栓治疗使P选择素在24 h后下降,第48小时达基线水平,但不能完全抑制炎症反应.
作者:段南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门诊抑郁症患者用药情况,研究其因患抑郁症而导致的年经济负担,评价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的疗效以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多中心合作研究,对652例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进行用药情况和经济负担相关信息调查.其中180例用帕罗西汀治疗6个月,采用HAMD-17、HAMA和SF-36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进行疗效与生命质量评价.结果:(1)抑郁症门诊患者用药SSRIs占主导地位(90.18%);(2)上海市门诊抑郁症患者的年经济负担高达1.33亿元,其中因门诊治疗抑郁症患者而花费的直接医疗费用为0.67亿元;(3)抑郁症门诊患者的生命质量显著下降(QOL<50分),但治疗后QOL评分显著提高(>70分,P=0.00),并且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缓解率(HAMD或HAMA<8分)分别达70%和88%.结论:抑郁症会对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但如果及时给予治疗,帕罗西汀能显著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和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刘文娟;季建林;吴文源;史以珏;王崇顺;陈兴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双腔起搏器(DDD)是一种能模拟正常心脏传导的生理型起搏器,更符合正常心脏生理工作顺序,从而克服其所引起的起搏综合症,减少心律失常,中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1].
作者:陈雯;高美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长期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治疗效果及ESS嗜睡量表评分值变化.方法:应用CPAP呼吸机治疗20例OSAHS,并用夜间多导睡眠图及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ESS)判断CPAP治疗OSAHS的效果.结果:CPAP治疗压力8~12 cmH2O,平均压力为(10.7±1.0)cmH2O.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各种临床不适基本缓解,睡眠时呼吸紊乱指数(AHI)由治疗前70.0±40.1降低至治疗后的11.0±5.1(P<0.001),夜间低血氧饱和度由治疗前的(67.7±10.3)%升高至治疗后(88.6±3.5)%(P<0.001),氧减饱和指数(ODI4)由治疗前的73.3±34.8降低至治疗后的4.8±2.7(P<0.001),大血氧氧饱和降低数由治疗前的(28.9±9.4)%降低至治疗后的(9.5±4.1)%(P<0.001),ESS嗜睡量表评分由治疗前的14.9±1.2降低至治疗后的7.0±0.6(P<0.001).结论:CPAP的应用明显改善夜间气道阻塞,纠正了患者夜间低氧及呼吸暂停,并能减少患者日间嗜睡,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建浩;李善群;吴晓丹;励雯静;钮善福;白春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壁外侵袭性纤维瘤的治疗,重点为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4例腹壁外侵袭性纤维瘤,经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结果:全组34例腹壁外侵袭性纤维瘤,局部姑息性切除复发率63.6%, 广泛切除复发率20%, 根治切除无复发.结论:腹壁外侵袭性纤维瘤复发率高,广泛或根治切除并保持切缘阴性,是减少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坤;尹望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层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ICAM)表达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动物造模采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腹腔内1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法.Wistar大鼠7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3个月组(n=33)、糖尿病6个月组(n=33),其中糖尿病大鼠又随机分为胰激肽原酶治疗组和糖尿病对照组.到期取各组大鼠及视网膜进行血管消化铺片和免疫组化,比较分析其ICAM表达的差异.结果:正常组大鼠视网膜可见ICAM有所表达,但糖尿病大鼠ICAM表达增加,且随病程进展而增强(P=0.03).糖尿病3个月组,胰激肽原酶治疗组ICAM较同期糖尿病对照组表达下降(P=0.036),但糖尿病6个月组间则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ICAM异常表达有关,早期应用胰激肽原酶可能对其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袁源智;袁非;黎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应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磁性阿霉素纳米微球(ADM-PNIPAM-Fe3O4)对兔VX2肝肿瘤行动脉化疗栓塞的毒副作用.方法:将肝脏已成功接种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8只.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肝动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为ADM-PNIPAM-Fe3O4并在瘤区外加磁场组:肝动脉注入ADM-PNIPAM-Fe3O4 2 mg/kg(相当于阿霉素1 mg/kg),同时在肿瘤表面加0.4 T磁场.2组实验动物于介入术前1 d,术后3 d,术后14 d于兔耳缘静脉抽血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主要指标(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肌酐),比较术前、术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主要指标的改变.结果:血常规检查发现术后3 d 2组动物白细胞计数均值均明显升高,术后14 d均可恢复正常.而红细胞及血小板在术前1 d、术后3 d和术后14 d无统计学显著差异.肝功能检查提示术后14 d A组肝功能变差;B组表现出可短期恢复的轻度肝功能损害.2组肾功能术前术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经动脉途径应用ADM-PNIPAM-Fe3O4联合外加磁场治疗对兔正常肝组织损伤轻,并且损伤可在短期内恢复.初步肯定ADM-PNIPAM-Fe3O4是一种安全的介入化疗栓塞制剂.
作者:李国平;王小林;龚高全;王建华;颜志平;陈颐;刘凌晓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Gamma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5年5月,分别采用DHS(DHS组,56例)、Gamma钉(Gamma钉组,20例)和PFN(PFN组,51例)治疗并随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7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各组间手术时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DHS组长,PFN组短.Gamma钉组和PFN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1).DHS组发生术后髋内翻、肢体短缩及并发症总数多于Gamma钉组和PFN组(P<0.01).DHS组、Gamma钉组和PFN组优良率分别为82.14%、85.00%和90.20%,组间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DHS、Gamma钉和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Gamma钉和PFN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
作者:沈海敏;梁承伟;范永前;朱越峰;曹旭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高危早期妊娠的两种中止妊娠方式的阴道出血情况.方法:239例高危早期妊娠的患者分成两组:人工流产组120例,药物流产组119例.结果:人工流产组成功119例,失败1例,阴道出血35±15 ml,不良反应少.药物流产组成功110例,失败9例,改成人工流产后成功,阴道出血70±30 ml,不良反应较多.两种中止妊娠方式阴道出血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危早期妊娠的两种中止妊娠方式的效果无差异,但是药物流产阴道出血和不良反应较多.
作者:陈升平;幺宏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目的:探讨屋尘螨免疫治疗对上海地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成年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患者自身用药前后对照设计.38例受试者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变应性鼻炎成年患者,采用屋尘螨提取液(阿罗格,默克公司,德国)进行53周疗程的皮下注射免疫治疗.观察患者血清IgE、IgG变化;皮肤点刺试验风团大小的变化;患者自我感觉症状的改善程度以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屋尘螨免疫治疗1年后血清IgE变化不明显, IgG有明显升高;皮肤试验反应降低,风团减小;患者自我评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没有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谢晓凤;王建中;罗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应用含丙氨酰-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对食管贲门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4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4例,对照组25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含和不含L-丙氨酰-L-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1周.术前和术后第8天分别检测血常规、血清蛋白、肝肾功能,记录恢复全量半流质饮食的时间和体重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血常规无显著差异.试验组的营养支持前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分别为65.7 g/L,37.2 g/L和226.2 mg/L,营养支持后分别为61.1 g/L,34.3 g/L和214.6 mg/L,无显著差异.对照组营养支持前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分别为65.1 g/L,38.6 g/L和259.4 mg/L,营养支持后分别为58.4 g/L,32.3 g/L和165.8 mg/L,显著降低,且前白蛋白的下降幅度与试验组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试验组营养支持前后血糖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营养支持后血糖明显升高(P<0.01).两组肝肾功能营养支持前后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试验组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平均为6.5 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 d(P<0.01).试验组体重平均下降2.7 kg,对照组为7.4 kg,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有助于减少营养不良的反应,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有助于纠正负氮平衡,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和体重的稳定.
作者:杨孝清;车嘉铭;邱维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正常成年男性与脂溢性脱发成年男性额部毛囊中角蛋白15(K15)含量有无差别.方法:取正常成年男性及脂溢性脱发成年男性额部头皮标本各10例,脱水,石蜡包埋,沿毛发纵轴方向切片,做K15免疫组化,每例标本随机选符合条件的1张免疫组化切片,在显微镜下计数K15阳性细胞计数,统计学分析两组K15表达有无差别.结果:两组共20例标本,选符合要求切片共20张.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毛囊中K15表达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正常成年男性与脂溢性脱发成年男性额部毛囊K15表达有明显差别,且前者高于后者.
作者:邢书亮;亓发芝;徐剑炜;张勇;王研;冯自豪;杨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输卵管扭转是一种极少见的妇科急腹症,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多于手术探查时明确诊断.2005年11月7日我院收治1例青春期输卵管扭转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劲松;李巨;于月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并应用免疫抑制剂.方法:采用手术切除受体胰腺,制造1型糖尿病模型.移植物的门静脉与受体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吻合,移植物的腹主动脉下段与受体腹主动脉下段吻合、十二指肠与受体空肠吻合,术中及术后均用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环磷酰胺(CTX)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结果:用CsA、AZA、CTX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8头猪移植后效果满意,胰腺功能良好,移植胰腺后平均存活时间超过18 d,未作预防及抗排斥处理的另8头猪存活时间为7~15 d.结论:在胰腺移植的研究中,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是较理想的动物模型,采用CsA、AZA、CTX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基本可行,可延长动物模型移植物存活时间.
作者:田磊;刘庆仪;周燕;林成新;覃钟;李斌;马韵;陆云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能否诱导成熟的巨噬细胞转化为树突状细胞.方法: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经oxLDL干预后,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结果:oxLDL诱导48h后RAW264.7细胞发生树突样细胞形态改变,并表达与树突状细胞免疫成熟和激活有关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D40、CD86、CD83、MHC Class Ⅱ和CD1d分别上调约70%、90%、88%、76%和67%.oxLDL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在10 μg/ml浓度下诱导48 h佳.结论:oxLDL能够诱导成熟的巨噬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 ,可能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和免疫反应.
作者:沈玲红;王彬尧;何奔;曾锦章;周磊;胡刘华;卜军;王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先天性膈疝是临床少见疾病,疝入胸腔内容物大多系大网膜及部分胃壁,全部小肠疝入胸腔者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浩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临床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60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患者,随机被分为盐酸罗哌卡因组(R组),盐酸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各30例.R组应用0.2% 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 μg·mL-1;B组应用0.125%布比卡因+舒芬太尼0.5 μg·mL-1.观察其镇痛效果、剂量、运动阻滞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R组和B组的VAS评分、用药总量无显著差异.两组对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比较也无显著差异,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术后硬膜外镇痛安全和可靠,其作用与布比卡因相比无差别.
作者:宋俊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