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软组织内复发巨大软骨粘液样纤维瘤1例

李金松;邵光湘;孙德舜

关键词:软组织, 复发,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同种异体骨, 巨大包块, 患者, 移植术, 性骨折, 关节, 肱骨, 病理, 臂部
摘要:患者男,44岁.以左肩臂部外侧巨大包块,进行性增大3年于1998年5月入院.患者于1987年曾因左肱骨上段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并病理性骨折,接受了瘤段截除加同种异体骨半关节移植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痛风致腕管综合征1例报告

    患者,男性,80岁.全身多关节皮下散在结节形成2年,伴右手桡侧3指半麻木.随后左手偶现类似症状.既往曾有痛风急性发作.有肾结石史.无痛风家族史.在门诊或自用药治疗.

    作者:王永春;侯明钟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脊髓纵裂的手术治疗

    脊髓纵裂常与脊柱侧弯或其它先天性畸形同时存在,在矫正脊柱侧弯之前应认真排除此病,否则会在哈氏棍撑开矫正畸形后并发截瘫或神经系统损害.本病的病理表现是自椎体后缘中央向背侧形成一骨性或纤维性纵隔,使脊髓和硬膜管分成左右两部,然后再合成一体,形成一用钉子将脊髓固定在脊柱上的表现.

    作者:黄春明;田慧中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聚醚醚酮复合材料颈椎融合器的临床研究(14例临床初步报告)

    目的:研究由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制成的螺柱状颈椎融合器在颈前路融合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行单节段前路环锯减压,试验组14例行颈椎融合器植入,原位自体碎骨片充填.对照组42例取自体髂骨移植.结果:术后3月X线平片检查试验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增加(1.2±0.7)mm,而对照组降低(1.5±0.8)mm;结论:由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制成的颈椎融合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有效地恢复颈椎高度,促进颈椎融合.

    作者:胡玉华;石志才;李家顺;贾连顺;侯铁胜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异体硬脊膜及透明质酸钠联合应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粘连

    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和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是导致医源性椎管狭窄的重要原因.我院自1999年以来应用异体硬脊膜移植及透明质酸钠充填预防椎管内粘连,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张兴林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自1934年Mixter 和Barr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诊断逐步完善.

    作者:杜全印;王爱民;郭庆山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髋关节腔穿刺测压操作体会及几点认识

    我院于1999年1月~2000年1月利用吸泡技术对Legg-Perthes病、髋脱行手法复位治疗前及治疗后、髋脱行内收肌切断术前及术后、髋脱合并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儿共37例43侧作了关节腔穿刺测压,同时还对健侧髋关节作了测压比较.

    作者:桂彤;余希临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金葡液间盘旁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例报告)

    目的:主要介绍金葡液间盘旁注射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2ml(400u)金葡液通过横突上缘注射于突出之间盘旁.结果:通过65例随诊观察,优良率占89.23%.结论:此法简便易行,便于门诊治疗.

    作者:门洪学;于波;门艳艳;何志晶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国人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术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国人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术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例枢椎干骨测量螺钉置入点,以及内倾角与上倾角;并在15例30侧尸体标本上模拟该术式,了解影响螺钉正确置入的因素.结果:该术式的螺钉置入位置为枢椎关节突与椎板交界部,合适的内倾角为10°,上倾角为50°,83.3%(25/30)螺钉位置良好.影响螺钉正确置入的因素主要有椎弓根宽度、螺钉置入角度以及骨质疏松.合适的螺钉长度为4.0~4.5cm.结论:了解枢椎椎弓根宽度以及选择合适置入螺钉角度可以保证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术成功.

    作者:瞿东滨;金大地;朱志红;陈文贵;钟世镇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腰椎侧位片判断椎弓根螺钉进钉深度的放射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用腰椎侧位片判断椎弓根螺钉进钉深度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在31套腰椎骨标本上(310个椎弓根)用1mm软钢丝在椎弓根狭窄处缠绕,按人字嵴顶点进针方法打入椎弓根直钢丝,拍正侧位片及横断面片,观测直钢丝在椎弓根及椎体内的位置,并推算进钉深度比率.结果:腰椎侧位片上椎弓根螺钉进钉深度比率为L1(88.1±5)%,L2(86.2±4.4)%,L3(87.7±4.4)%,L4(87.2±5.1)%,L5(88.1±5.1)%.结论:在腰椎侧位片上可判定椎弓根螺钉进钉深度,其佳比率L1~L5为85%~90%.

    作者:杜心如;赵玲秀;叶启彬;张一模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深低温冷冻法预防和治疗痛性神经瘤

    本组共47例,男40例,女7例;年龄17~58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刀砍伤14例,碾压伤7例,机器绞轧伤8例,爆炸伤3例,其它5例;其中手指部43例,腕部4例.外伤后急诊手术39例;外伤术后残端痛患者,二期手术用本法处理痛性神经瘤者8例.

    作者:胡汉敏;胡金城;应启迩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简介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特发性脊柱侧弯椎旁肌的病理学研究

    特发性脊柱侧弯(IS)是一类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疾病.虽然它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但从生物力学及神经生理学观点出发,IS(特发性脊柱侧弯)是躯干姿式反射弧异常所致的畸形,作为此反射弧的效应器--椎旁肌肌力的不平衡起了重要作用,并且随疾病进展呈现出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作者:王洋;李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新加坡中央医院管理和骨科医生的培养

    我自1993~2000有机会四次访问新加坡中央医院,其中两次有较长时间在骨科学习和工作.此期间我们不仅在临床工作中有很好的交流,同时在学术活动中也相互渗透和学习.他们也多次来中国,泰安曾成功的举办了两次中--新骨科学术会议.不少国内的学者通过会议的交流也与新加坡中央医院建立了友好的联系.所以说新加坡中央医院骨科和医生们已是活跃在中国骨科大家庭中的友好使者.

    作者:张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局部筋膜翻转预防椎板切除术后椎管粘连的研究报告

    目的:探讨椎板切除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防治措施,为临床寻找一种实用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用10只健康家犬,每只做4处椎板缺损,相隔两个椎体做一处.用翻转筋膜加带蒂脂肪、翻转筋膜加明胶海绵、自体游离脂肪和空白对照组随机植入椎板缺损处;以自体游离脂肪为标准对照,以未做特殊处理的椎板缺损区作为空白对照.双盲法观察2、3、4、8、12周的瘢痕生长和硬膜外粘连情况.观察手段用大体观察,光镜观察,电子计算机图象分析.结果:使用腰深筋膜翻转覆盖椎板缺损加上带蒂脂肪的充填止血和神经根保护作用,可阻止瘢痕组织长入,减少硬膜及神经根的粘连,与其它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翻转筋膜覆盖椎板缺损加带蒂脂肪充填止血和保护作用,能防止硬脊膜的粘连.

    作者:秦国斌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蛛网膜囊肿的分型与诊断的探讨(文献综述附2例报告)

    通过本院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综述,对蛛网膜囊肿的病因、命名进行总结,并重点探讨其分型与诊断.认为蛛网膜囊肿可分为硬膜内蛛网膜囊肿和硬膜外蛛网膜囊肿两型.MRI对诊断该病准确性高且不易漏诊,脊髓造影也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乃昊;农大件;刘贺;吴参胜;陈坚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踇趾甲下骨疣合并甲床周围软组织感染6例报告

    发生在趾骨末节甲床下的骨软骨瘤即甲下骨疣是一种少见的骨软骨瘤(图1),由于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不引起注意,往往是有合并症出现才到医院就诊.本院1992年至今共收治6例踇趾甲下骨疣合并甲床周围软组织感染患者,经抗炎后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国强;郭庆升;张世斌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动脉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骨骺无菌性坏死及治疗前后动脉造影压力测定比较分析(附19例报告)

    目的:对股骨头骨骺无菌性坏死行髂外动脉溶纤、扩管药物灌注治疗,通过血管造影和局部动脉压力监测来评价该治疗对股骨头及关节供血改善程度.资料和方法:治疗患儿19例,术中应用4~5Fcobra导管分别置于左右髂总动脉、髂内和髂外动脉,通过HP 1290C型多参数监护仪进行动脉压力测量,随后行患侧髂外动脉造影同时向髂外动脉灌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皮质激素,治疗结束后重复监测以上动脉压力变化并再次血管造影,同治疗前作比较.结果:16例(84%)患儿在治疗后患侧髂总、髂外动脉压力较治疗前升高3~16mmHg,平均升高6.5mmHg.15例(78%)治疗后髂外动脉造影显示旋股内、外动脉血管轮廓不同程度增粗并分支数目增加.结论:通过影像学和血液动力学观察,髂外动脉灌注溶纤、扩管药物能有效增加股骨头和关节的供血.

    作者:宋培德;张平;于立松;秦增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非创伤性股骨头骨坏死的诊断标准

    非创伤性股骨头骨坏死的诊断是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制订的.为了阐明股骨头骨坏死,1986年日本骨坏死研究会制订了股骨头骨坏死的诊断标准,1990年增MRI并重新进行了修订.

    作者:刘忠堂;池永龙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骨延长治疗肢体短缩畸形进展

    由于各种原因如因感染、外伤以及先天性或发育异常引起的肢体短缩畸形较为常见.掌骨和手指的缺损直接影响手的功能;下肢的一侧肢体的短缩,会使患者骨盆倾斜,步态不稳,髋、膝关节的屈曲畸形,足部的畸形,久之,脊柱产生代偿性侧弯,会严重影响下肢的功能.骨延长术是目前治疗肢体短缩畸形,恢复或改善肢体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被更多的患者所接受.作者就骨延长术治疗肢体缩短畸形的进展谈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覃世才;李兴云;肖荣驰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谷康泰灵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措施.方法:43例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病人用谷康泰灵肌肉注射2疗程.结果:随访6月~2年,本组病人改善率为75.47%(40/53).结论:谷康泰灵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有确切疗效.

    作者:廖瑛;李春 刊期: 2000年第11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