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亢合并胸腔积液关系探讨(附18例报告)

熊晓清;陈上云;郭坚;张扬

关键词:甲亢, 并胸腔积液,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 患者, 报告
摘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甲亢合并胸腔积液并不十分常见,其相关报告较少,特点各异.我院在1990~2002年间先后收治18例甲亢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现就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肉瘤的临床分析(附20例报告)

    目的:本文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1993年1月~2004年3月11年期间20例子宫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追踪随访.结果:随访率75%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子宫增大,阴道异常出血,腹胀或腹痛.MRI对于确诊具有优越性.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其次为临床分期.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出现子宫增大,伴阴道异常出血,腹胀或腹痛症状要警惕子宫肉瘤可能,MRI对于术前诊断具有优越性.

    作者:阿瓦古丽;杨丹;韩立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预防(附356例报告)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着重讨论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防护.方法:对35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甲状腺手术,且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声音嘶哑5例,发生率1.4%;低钙血症4例,发生率为1.12%;术后出血、呼吸困难、呛咳及声音低沉各1例,发生率均为0.28%;皮瓣下积液2例,发生率为0.56%.结论:预防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关键在于熟悉其解剖并有正确的操作技巧,从而使手术并发症降至低.

    作者:赖炎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70岁以上老年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性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70岁以上老年人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适应性.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128例7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EBS-40富士能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根据需要进行活检、刷检、穿刺抽吸、防污毛刷采样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病理学、细胞学和细菌学检查.结果:128例患者确诊为肺癌56例(43.75%),其中鳞癌30例(53.57%),腺癌22例(39.29%),小细胞癌4例(7.14%);支气管肺部炎症病变37例(28.91%),其中30例经防污毛刷采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细菌学培养,病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0%(15例)和40%(12例);肺结核12例(9.38%),其中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3例(25%),刷检涂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找到结核杆菌分别为11例(91.67%)和5例(41.67%),病理确诊为结核性干酪样肉芽肿2例(16.67%);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例(1.56%),肺淋巴瘤1例(0.78%).术中患者血压升高16例(12.5%),心动过速14例(10.94%),术后发热10例(7.81%),小量咯血6例(4.69%),中量咯血1例(0.78%),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70岁以上老年人接受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肺结核的重要手段,也是支气管肺部炎症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安全可靠,患者易于耐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温雪萍;颜志军;李艳;王忠慧;丁梅芬;张丽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研究经面罩机械通气(FMMV)对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CHF的患者FMMV后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FMMV后,12例患者在30 min内皆能较好耐受FMMV,呼吸困难减轻;2 h后症状明显改善,RR从(35±7)次/min降至(22±4)次/min(P<0.05),HR从(129±15)次/min降至(108±10)次/min(0.05);24 h后继续改善;3~5 d基本缓解,自然呼吸时的RR(16±3)次/min(P<0.05),HR(87±9)次/min(P<0.05).在吸氧流量相同的情况下,2 h后PaO2从(74±8)mmHg升至(96±22)mmHg(P<0.05),24 h后升至(114±18)mmHg(P<0.05).脱机后吸空气时,PaO2为(79±6)mmHg.无明显副作用.结论:FMMV可较快改善顽固性CHF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作者:朱蕾;侯静静;王齐兵;周京敏;钮善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肝细胞癌肝移植现状

    肝移植由实验室走向临床历经40余年.1963年Starzl施行首例原位肝移植,揭开了人类肝移植的序幕.开展初期的适应证中肝细胞癌(HCC)占多数.世界上初11例临床肝移植中的9例是各种肝癌,HCC占一半以上,术式均为原位肝移植.先存活1年之久的是上述第11位HCC受体.与国外相似,我国的肝移植起步阶段也选择中晚期HCC患者为主.HCC一直是肝移植试图解决的疾患之一,并在充满争论和挑战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完善.

    作者:黄修燕;周俭;樊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多发性硬化患者中乙肝病毒感染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其它神经科疾病、非神经科疾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乙肝标志物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65例多发性硬化患者,71例其它神经科疾病患者和42例非神经科疾病患者分成3组,每例患者各取血液和脑脊液2 ml,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统计各组的阳性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血清中多发性硬化组的乙肝总感染率,HBeAb和HBeAg阳性率以及HBsAg、HBeAg和HBcAb同时阳性的比例高于其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脑脊液中三组各有8例,11例和4例患者有乙肝标志物阳性,不仅有乙肝抗体成分,也有抗原成分,但3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乙肝病毒与多发性硬化是否相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毛悦时;乔健;吕传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14例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的误诊原因,提高对甲减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对误诊的14例甲减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误诊病种及主要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作比较分析,并针对每一种误诊病种分析误诊原因.结果:14例甲减患者误诊为贫血5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结核性心包炎各2例,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慢性肝炎、单纯甲状腺肿、风湿性心脏病各1例.结论:甲减误诊原因主要是对本病认识不足、思维局限,对病情进展缺乏全面、深入分析和整体观念,满足于个别症状和体征酷似其他疾病的诊断而误诊.

    作者:张敏;李琴;李琼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脏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预防和诊治

    急性心包填塞是心脏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就心脏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予以讨论.

    作者:王文睿;陈龙;林金祥;杨胜生;刘道明;徐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目的:比较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与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平板运动试验采用Bruce方案,病人均在TET 1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Judkin法.结果:TET敏感性80%,特异性66.7%.结论:TET可作为冠心病诊断首选的无创检查项目.

    作者:周国丽;李青莉;王洁琳;祝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成人急性会厌炎(附72例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会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成人急性会厌炎的性别与年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全部采用抗生素和地塞米松或强的松治愈,无一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结论:对成人急性会厌炎应及时,首选氨苄青霉素及地塞米松或强的松治疗.对伴有呼吸困难者应作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

    作者:关永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我院在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施行电视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8例.术前均经胃镜及食道X线钡餐造影确诊为食管中下段平滑肌瘤.结果:8例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胸患者,无死亡患者及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均证实为食管平滑肌瘤.结论:胸腔镜下行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术式.

    作者:冷云华;夏洪;施向荣;姚宇清;季灿平;陈宏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甲状腺结节的诊治近况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组织内的局限性肿块,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内分泌腺疾病.据上海市普查资料统计,其发病率男性为612/10万;女性为2501/10万[1].能被触及的甲状腺结节约为4%~7%,女性比男性多10~20倍,其中多发性结节是单发性结节的3倍左右[2].朱明炜等综合分析了国内2299例甲状腺结节的手术病理报告,发现其中以甲状腺腺瘤为多,达64.4%;其次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占22%;再次为甲状腺癌,约10.6%;另有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约占3%[3].

    作者:张惠健;张轶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律失常10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和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方法: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律失常104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而激动传导异常较少.心律失常常见者为房性早搏.PaO2<60 mHg、血钾<3.5 mol/L时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其中房性早搏常见,缺氧、低血钾可能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诱因有助于控制心律失常.

    作者:颜志军;温雪萍;徐瑞芳;李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应用巴曲酶对脑梗死和TIA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在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和间断使用巴曲酶预防脑梗死和TIA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伴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急性脑梗死和(或)TIA患者依治疗情况分为单纯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巴曲酶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根据随访资料观察患者脑梗死和出血性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内脏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筛选共有93例符合标准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入组,其中阿司匹林组52例,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41例.在平均3.3±2.5年的随访期内,阿司匹林组有17例(32.7%)患者发生脑梗死和(或)TIA,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有6例(14.6%)发生脑梗死和(或)TIA,经卡方检验,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再发脑梗死和(或)TIA的比例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阿司匹林组有1例患者发生脑出血,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内脏出血发生,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有1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无内脏出血发生.结论: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相比,间断使用巴曲酶使血液纤维蛋白原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可有效减少脑梗死和TIA的发生.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组相比,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不明显增加出血性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徐格林;刘新峰;张申宁;陈开明;吴文涛;朱武生;张仁良;殷勤;张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和防治(附10例报告)

    目的:总结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和治疗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各种类型的胆漏资料.结果:10例胆漏(男7例,女3例)中有8例经非手术引流后治愈,2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充分引流是胆道术后胆漏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彭保国;童洪飞;刘厚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16例

    国内外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方法颇多,我院自1997年1月以来,对16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行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且对术后处理方法做了一些改进,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正平;郎雁;刘燕;胡晓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附42例报告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999~2003年我科用VATS治疗42例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性气胸38例,血气胸4例;右侧23例,左侧18例,双侧1例;首次发作的2例,2次发作12例,3次以上发作8例;手术方式均为松解胸膜粘连+切除或闭合大疱+胸膜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术中出血30~120ml,术后胸腔引流量267±96ml,均未输血,平均住院时间6.7 d,各例均能早期起床活动,术后X线胸片显示肺部无气胸征象.随访10~24个月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及符合美学要求等优点.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彻底处理肺大疱和胸膜固定术.

    作者:管宏俊;陈云琦;陈光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柴桂合剂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促炎症细胞因子、IgG亚类的影响

    目的:探讨柴桂合剂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RRTI)血浆促炎症细胞因子(PIC)及IgG亚类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RTI患儿急性期和柴桂合剂治疗后血浆IL-6、IL-8、TNF-α和IgG亚类等指标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部分指标间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RRTI组急性期血浆IL-6、IL-8、TNF-α、IgG1均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IgG亚类缺陷检出率为33.33%.柴桂合剂治疗后RRTI组血浆IL-6、TNF-α均值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IL-8无显著变化;IgG1均值则较急性期明显升高;IgG亚类缺陷纠正率达78.57%.结论:IL-6、IL-8、TNF-α在RRTI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柴桂合剂可能具有抑制RRTI患儿PIC产生和提高血浆IgG1水平的作用.

    作者:冯学斌;刘德尧;刘凤;袭柱婷;孙丰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手术处理

    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早期手术的几种方法.方法:1995年~2004年,对53例65只手部深度烧伤患者进行早期切削痂,分别采用网状皮移植、大张皮移植、筋膜皮瓣移植及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移植等手术方法.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网状植皮为简便实用;大张植皮外观及韧性较为理想;累及深部组织时须行皮瓣移植,筋膜皮瓣移植和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移植效果满意.

    作者:陆平言;李卫;吴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用CT个体化确定双腔支气管插管型号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用CT片测量支气管起始部内径选择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型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胸外科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A组):根据身高经验选择,观察组(B组)根据CT片上支气管分叉处直径选择与支气管直径寸相同或稍小的双腔导管,用光纤支气管镜观察导管位置.结果:A组导管临床定位满意率只有90%,镜下检查导管位置正确率仅有86%;B组临床满意率100%,镜下位置满意率98%,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测量支气管分叉处直径,选择适宜型号的双腔导管,能达到双肺安全有效的隔离,减少并发症.

    作者:修培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