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飞;张志勇
目的:探讨维胺酯胶囊口服合并0.025%维A酸霜外用治疗伴色素沉着的脂溢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对不同剂量的维胺脂胶囊口服其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方法:117例伴色素沉着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A、B和C 3组.A、B两组为治疗组,口服维胺酯胶囊并外用0.025%维A酸霜治疗,同时口服杞菊地黄丸、VitC;但在治疗1个月后,A组口服维胺酯胶囊剂量减少,B组维持原剂量不变.C组为对照组,仅口服杞菊地黄丸、VitC等一般药物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评价各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A组与B组临床疗效均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维A酸治疗组局部出现紧崩感及潮热感,能耐受.117例患者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维胺酯胶囊口服合并0.025%维A酸霜外用治疗伴异常色素沉着的脂溢性皮炎患者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作者:王侃;吴惠琍;秦立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国产头孢吡肟治疗急性中、重度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比较35例患者用药前后临床指标评分、影像学改善,并分析综合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临床指标(咳嗽、咯痰、痰液性状、呼吸困难、干啰音及湿啰音)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失,消失率为62.86%~100%,临床指标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01).发病时有影象学改变的32例患者中:吸收21例,部分吸收11例,吸收率为21/32(65.63%).35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痊愈13例,显效16例,进步6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29/35(82.86%).总体细菌清除率为75.00%.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为5.88%.结论:国产头孢吡肟治疗中重度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可靠,安全性较好.
作者:吴晓丹;李善群;励雯静;白春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我院在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施行电视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8例.术前均经胃镜及食道X线钡餐造影确诊为食管中下段平滑肌瘤.结果:8例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胸患者,无死亡患者及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均证实为食管平滑肌瘤.结论:胸腔镜下行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术式.
作者:冷云华;夏洪;施向荣;姚宇清;季灿平;陈宏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PET)在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23例,治疗后22例)18F-FDG PET检测淋巴结和结外病变的结果,并与CT、MRI及骨髓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前23例52处病灶18F-FDG-PET检出50处,检出率为96.2%;其中结内29个检出27个(93.1%),结外23个全部检出(100%).CT则共检出36个(69.2%),其中结内检出26个(89.7%),结外仅检出10个(43.5%).18F-FDG-PET对结内检出敏感性与CT类似,而结外敏感性远高于CT(P<0.01).(2)治疗后22例25个病灶18F- FDG-PET阴性18处,特异性为72%;CT为44.0%,P>0.05,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3)骨/骨髓受累在45例患者中,40例18F-FDGPET与骨髓活检结果一致,3例18F-FDGPET阳性而骨髓活检阴性,行MRI检查,2例阳性,另外2例骨髓活检阳性而18F-FDGPET阴性.结论:18F-FDG PET在淋巴瘤的分期和疗效评价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和特异性,有助于准确分期和残余病变性质的鉴别.18F-FDG PET有一定比率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此需与其它检查联合进行以提高病变检出阳性率和准确性.
作者:王晓芳;王椿;颜式可;高彦荣;蔡琦;万里萍;姜杰玲;杨隽;蔡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踝关节闭合性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分析1998年2月~2004年8月手术治疗43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5.6岁.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21例;旋前外旋型15例;旋前外展型7例.28例未行下胫腓联合固定.急诊手术17例;伤后3~7 d手术24例,2例为陈旧性骨折(伤后3个月手术).结果:术后随访8~35个月,平均18个月.下胫腓固定15例中,10例在术后8~12周取钉;3例因术后1~2年断钉而取出.另2例在术后2年内取钉.使用可吸收性螺钉中2例发生再分离,未固定者均未出现骨性连接和再分离.术中应力位(Mortise)发现下胫腓分离6例,外旋侧位发现3例后踝小骨片.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20例、良17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6 05%.结论:影响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有骨折类型与软组织损伤程度、术中判断与内固定物选择、下胫腓联合固定与否、陈旧性骨折及术后功能锻炼等因素.
作者:俞瑞传;刘栋;张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血透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把接受促血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的16例血透患者与不接受EPO治疗的9例血透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治疗,对照组则给予钙通道阻滞剂或加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前及6个月后分别测定EPO浓度及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应用ACEI组Hb及血清EPO浓度明显下降.结论:ACEI可导致血透患者EPO浓度及Hb水平的下降,影响EPO的疗效.
作者:周盾;贾艳秋;孙洞箫;冯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宫颈妊娠是一种极罕见的异位妊娠,孕卵着床及发育位于宫颈管内,胚胎往往植入宫颈壁层,甚至直接侵入子宫血管[1].故处理该妊娠常常会引起大出血而危及生命.现将我院5年间对15例宫颈妊娠处理方法作回顾分析,供同道参考.
作者:肖爱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静脉输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血浆治疗乙脑的疗效.方法:对42例发病5 d内的乙脑患儿入院当日及次日各静脉给予1次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血浆,每次每公斤体重给予5ml,同时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38例患儿仅给予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有无并发症、有无恢复期症状、死亡人数及有无后遗症的发生.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退热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及死亡人数显著减少.治疗3 d后惊厥消失例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半年后复查有后遗症者治疗组为0,对照组4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血浆可显著改善乙脑患儿临床症状,加快病情恢复,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率,可作为治疗乙脑的新方法.
作者:李亚利;张连涛;杨克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东菱克栓酶为主治疗和川芎嗪+胞二磷胆碱为主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所获数据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4%,对照组有效率80.2%,两组基本痊愈和显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肯定,能明显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减少了并发症和后遗症,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薛建中;陆建明;周厚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利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探索阴道成形术的理想术式.方法:对2001年11月~2004年8月收治的38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施行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总结分析其手术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38例手术中,除2例中转开腹改行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外,其余36例均获成功.术后随访近3年,再造阴道深8~10cm,可容窥阴器,阴道粘膜粉红色、湿润、其柔软度、弹性及走向符合解剖结构及生理要求.结论: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手术简单、安全、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临床效果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阴道成形术术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廖莳;杜敏;许可可;王春平;周明;秦成路;黄志欣;龙隽;罗光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静脉内病人自控镇痛(PCIA)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所致应激反应的调制作用.方法:30例拟在全麻下行选择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内曲马多病人自控镇痛组(T组)和对照组(C组).采用LCP镇痛模式,即负荷量+持续量+冲击量.分别于围术期不同时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胰岛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镇静程度,同时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48h内,T组病人VAS评分较低,Ramsay评分则较高,所测各项内分泌应激激素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呼吸功能参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后静脉内曲马多病人自控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副作用较少,且对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术后良好的PCIA可通过减轻疼痛刺激而部分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从而对乳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激激素水平及代谢水平的稳定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张中军;梁启恒;瞿舜贤;李亚丽;李菡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DR)的理想治疗手段.由于尸肾来源匮乏,活体供肾移植的比例逐年增加.与尸肾移植相比,活体供肾移植的植肾功能和存活率均优于尸肾移植,人/肾存活率高,对病人和移植物长期存活有利.
作者:孙立安;朱同玉;王国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药物治愈疾病的有效性很重要,用药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同样重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崛起发达,人们物资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的同时,医疗费用、药品价格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而上涨的医药费用、治疗成本比例一旦超过社会消费基本水平比例时,就会给社会、消费者的防病治病带来沉重负担,负面影响颇重.
作者:杜小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采用125Ⅰ籽源薄层片在荷瘤鼠体内模拟临床植入治疗肿瘤残基,观察对肿瘤的抑制效果、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小鼠皮下接种艾氏腹水瘤细胞后24 h,治疗组在接种部位分别植入1粒表观活度为23.3 MBq(0.63 mCi)和29.6 MBq(0.8 mCi)二种剂量的125Ⅰ籽源薄层片,对照组植入无放射活性的空籽源薄层片.治疗15 d,测量肿瘤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处死小鼠后称取瘤重并计算肿瘤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和电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对肿瘤组织的破坏程度、载体支架周围的组织反应等.结果:治疗15 d,动态观察125Ⅰ籽源薄层片的抑瘤效果显示,2个治疗组随治疗时间的延长,照射累积剂量增加,抑瘤效果显著增加,成瘤率分别是63.6%和63.6%(对照组100%),肿瘤倍增时间从1.6 d延长为2.74 d和2.84 d,抑瘤率分别为63.0%和75.8%,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约2倍(P<0.001).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显示肿瘤细胞出现核固缩、染色质边集和凋亡小体,但2个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病理切片显示,125Ⅰ籽源薄层片周围从内向外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包裹了载体支架阻止了籽源的移位;邻近籽源的肿瘤细胞由凝固性坏死向外逐渐减弱为变性坏死;其它周围组织无明显变化.结论:125Ⅰ籽源薄层片能明显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是植入治疗肿瘤残基切实可行又安全的方法.
作者:于雷;姜逊;陈红红;郯志清;程文英;王文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回顾分析70岁以上老年人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适应性.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128例7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EBS-40富士能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根据需要进行活检、刷检、穿刺抽吸、防污毛刷采样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病理学、细胞学和细菌学检查.结果:128例患者确诊为肺癌56例(43.75%),其中鳞癌30例(53.57%),腺癌22例(39.29%),小细胞癌4例(7.14%);支气管肺部炎症病变37例(28.91%),其中30例经防污毛刷采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细菌学培养,病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0%(15例)和40%(12例);肺结核12例(9.38%),其中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3例(25%),刷检涂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找到结核杆菌分别为11例(91.67%)和5例(41.67%),病理确诊为结核性干酪样肉芽肿2例(16.67%);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例(1.56%),肺淋巴瘤1例(0.78%).术中患者血压升高16例(12.5%),心动过速14例(10.94%),术后发热10例(7.81%),小量咯血6例(4.69%),中量咯血1例(0.78%),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70岁以上老年人接受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肺结核的重要手段,也是支气管肺部炎症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安全可靠,患者易于耐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温雪萍;颜志军;李艳;王忠慧;丁梅芬;张丽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大肠脂肪瘤十分少见,其发病率在大肠良性肿瘤中属第2位.国外文献报道大肠脂肪瘤发病率仅为0.035%~4.4%[1].Mayo等收集4000例消化道良性肿瘤中,结肠脂肪瘤为119例,占3%.国内从1949~1992年仅报道30例.本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国外个别报道以女性多见,而国内报告男:女为2:1.大肠脂肪瘤发病年龄为10~84岁,以60岁左右居多.我院于2005年6月17日收治1例乙状结肠脂肪瘤病人.
作者:魏强;许剑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0月~2004年12月PEG/PEJ共治疗16例患者,其中15例行PEG胃肠营养;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手术成功率100%.3/16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1/16例次出现造瘘口出血.1/16例次出现造瘘管滑脱导致堵塞.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16例患者随访1~3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EG/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并发症少.
作者:梁正;姚礼庆;徐南飞;夏加增;孙晓光;周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改良Muscle-Sparing(MS)切口在治疗周围型肺部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1年4月~2004年5月,应用此切口治疗周围型肺部肿块共62例,另选择同期月常规切口行肺部手术者62例为对照(SP),对两组病例的开关胸时间、手术时间、术野面积等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无大出血、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感染或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平均开胸时间:改良MS组11min,SP组13 min;平均关胸时间:改良MS组14 min,SP组22 min ;施行肺叶切除术时,改良MS组术中操作时间平均为142 min,长于SP组;改良MS组术后引流量平均为550ml,少于SP组;改良MS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7.8 d,短于SP组.结论:只要注意病例的选择,对肺楔形切除术和中、下肺叶切除术,改良Muscle-sparing切口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具有美观、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范虹;王群;蒋伟;徐松涛;郭卫刚;冯明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表面补体受体(CR1)、CD58抗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发病的作用.方法:选择OSAS住院患者20例,同年龄组健康对照组15例.取清晨空腹新鲜全血3ml,测定肿瘤红细胞花环率(ECR1)代表红细胞膜CR1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膜表面CD58表达,以此评价红细胞免疫功能在疾病发病中的调节作用.结果:OSAS患者研究组肿瘤红细胞花环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OSAS患者研究组红细胞CD58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直线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OSA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CR1活性、CD58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OSAS发病机制中,尤其是免疫网络的相互作用中,具有一定的调节意义.
作者:李艳;温雪萍;王忠慧;陈学奎;颜志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20名中度以上COPD肺癌患者进行静态肺功能评估,并行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研究其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结果:3例术后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12例哮喘发作予支气管扩张药并静脉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缓解,8例术后早期即给予口鼻面罩支持,所有患者术后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呼吸减退的COPD肺癌患者并非外科手术的绝对禁忌症,术前锻炼和围手术期无创正压通气(NPPV)支持有助于术后呼吸功能的锻炼和康复.
作者:吴新天;张胜辉;王轶灵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