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astrin/CCK与癌基因/抑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孙强中;张丰深;马宽生

关键词:癌基因, 自分泌环路, 消化道肿瘤, 细胞的增殖, 基因异常表达, 消化道激素, 生物学过程, 内分泌细胞, 胆囊收缩素, 中间产物, 浸润转移, 分泌方式, 酰胺化, 胃泌素, 未成熟, 甘氨酸, 微量, 体形, 前体, 机体
摘要:胃泌素(Gastrin)和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nin,CCK)在近20年里作为单纯消化道激素的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就成年机体而言,Gastrin/CCK基因平常在G细胞和I细胞以外的消化道非内分泌细胞中仅低水平表达、分泌微量未成熟的Gastrin/CCK前体,但在其来源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Gastrin/CCK基因异常表达,合成、分泌相当数量的不同加工程度的产物,包括成熟的酰胺化分子形成(G-NH2/CCK-NH2)、甘氨酸延伸型中间产物(Ggly/CCK-gly)、Gastrin/CCK原(ProG/ProCCK),与其相应的自身受体形成自分泌环路(autocrine loop),以自分泌方式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及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过程进行重要调控.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壁韧带样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9岁,因发现右下腹壁肿块进行性增大半年而入院,无明显肿痛不适,亦无畏寒发热.检查:BP:120/80mmHg,血生化正常,查体:腹部平,右下腹近耻骨处局部皮肤隆起,皮下扪及一约8cm×7cm×5CT大小肿块,质硬,界清,光滑,活动差,无压痛,余未见异常.

    作者:沈菊平;俞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贝尔氏面瘫的治疗进展

    氏面瘫(Bell's palsy),又称特发性面瘫(idiopathic palsy),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病因不明,诊断依赖于对其他疾病的排除,治疗上尚无统一认识.

    作者:任平治;马亚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慢性脑膜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持续超过1个月的脑膜病变为慢性脑膜病变,可见于感染性疾患如化脓性细菌、结核杆菌、真菌、艾滋病毒、梅毒螺旋体等脑膜感染和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肉样瘤病、癌性脑膜病等.

    作者:董继宏;钟春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MxEA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目的:探索难治性急陛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应用米托蒽醌(Mx),10mg·d-1,1d~3d;足叶乙甙(VPl6)100mg·d-1,1d~5d;阿糖胞苷(Ara-c)200mg·d-1,1d~7d;7d为一疗程.结果:25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14例CR,占56%,5例PR,占20%,总有效率76%.结论:应用MxEA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取得较好疗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作者:郭熙哲;潘敬新;张少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制备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去垢剂、胰蛋白酶对于猪主动脉瓣膜去细胞过程的影响,研究心脏瓣膜组织工程生物支架的佳制备方法.方法:将新鲜猪主动脉瓣膜用氯化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曲拉通和胰蛋白酶等处理,去除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常规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电子扫描显微镜检查,评价效果.结果:NaCl-SDS对瓣膜超微结构损伤小,但去细胞不彻底,胰蛋白酶法去细胞彻底,对结构损害大,曲拉通法能有效去除细胞成分,对瓣膜结构损伤小.结论:曲拉通法是一种有效去细胞的方法.

    作者:赵强;孙晓宁;徐德民;陈安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CT及MRl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oca1 nodular hyperplasia,FNH)现今成为需要与原发性肝癌相鉴别的重要对象之一.由于局灶性结节样增生与原发性肝癌有着截然不同的治疗原则和预后,如何对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病人确切诊断,使其免受手术之苦,是目前临床上的一个课题.

    作者:刘辰;叶有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膀胱癌谷胱甘肽转移酶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组合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组合表达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GSTπ和TopoⅡ表达.结果:GSTπ表达水平升高,其阳性率在Ta~T1与T2~T4(34.5%、87.1%)、Ⅰ、Ⅱ、Ⅲ级(40%、62.5%、84.6%)、初发与复发(52.3%、87.5%)间比较(P<0.05);TopoⅡ表达水平下降,其阳性率在I、Ⅱ、Ⅲ级(80%、62.5%、30.8%)、单发与多发(81.3%、35.7%)间比较P<0.05,但与临床分期和复发无关P>0.05.以GSTπ+/Topo Ⅱ-表达者膀胱癌恶性程度更高,具有更强的侵袭力,易复发,进展快,预后差.结论:GSTπ高表达和Topo Ⅱ表达水平下降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相关.

    作者:赵长林;石兴敏;徐惠绵;吴永安;苗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实施心肺联含移植手术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白介素12诱导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IL-12诱导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与常规用IL-2诱导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力、增殖能力、细胞因子和细胞表型的改变.方法:将20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癌瘤进行体外分离,分别用常规含IL-2的培养液和含IL-12的培养液以及IL-12+IL-2的培养液培养,诱导TIL的生长.培养10~14d测定细胞杀伤率、细胞因子、增殖能力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56的表达.结果:①IL-12+IL-2组和单用IL-12组对自体肝癌细胞的细胞杀伤率比IL-2组明显增高(P<0.001;P<0.01),均具有极显著差异;②IL-12+IL-2组较IL-2组表达CD+3、CD+4、CD+8明显升高(P<0.01);CD+56增多不明显,无显著差异(P>0.05).③IL-12+IL-2组比IL-2组扩增能力明显增强(P<0.05).④IL-12+IL-2组或IL-12组较IL-2组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白介素12作为诱导剂诱导肝癌TIL可明显增强TIL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且增殖能力明显增强.

    作者:张一心;汪晓莺;梁志强;陈易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遗传与环境因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从正常查体人员中随机选择105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大于4 g/L者作为实验组,在同一人群中按年龄、性别1:1配比的原则,选择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小于4 g/L者作为对照组;深入现场,检测可能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的因素,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并随访比较了不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者一级亲属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体重指数,高脂肪饮食,吸烟,体力活动少,高血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一级亲属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等9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高纤维蛋白原者的一级亲属(6.1±0.8 g/L)明显高于低纤维蛋白原者的一级亲属的(4.4±0.5 g/L);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高者CHD的发病率(24%)高于血浆纤维蛋白原低者(10%).结论:遗传和环境因素均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一定的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是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孔令斌;纪德尚;杨本付;潘志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31I治疗Graves病504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并评价131I治疗的504例不同年龄组Graves病患者的疗效及甲减发生情况.方法:将504例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按年龄分为A组(≤18岁)、B组(19~25岁)、C组(26~39岁)、D组(40~59岁)和E组(60~74岁),服131I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相同;确定治愈、未治愈及发生甲减标准,治疗后每3~6个月随访1次.结果:治愈率A、B、C、D四组相近(90.3~94.1%),E组略低(78.4%);甲减发生率A、B组高,E组低.结论:老年人组Graves病患者1311治疗治愈率略低,但甲减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青少年组甲减发生率虽高,但也是可以接受的;对于少年儿童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不属于绝对禁忌.

    作者:王强;杨吉生;余大富;徐燕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内镜结合超声内镜进行临床诊断,高频电切及其它方法对直径小于2cm良性肿瘤行内镜下治疗.结果:48例内镜治疗后病理确诊黏膜下肿瘤,仅6例术前活检病理确诊,21例术前接受超声胃镜检查,其中16例与术后病理符合.47例1次切除,1例2次以上切除.单纯高频电切除24例,皮圈或尼龙圈套扎后切除12例,血管瘤栓塞和套扎治疗2例,黏膜切除术10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黏膜下肿瘤术前诊断主要依据形态学,超声胃镜可判断肿瘤起源层次,确诊有赖术后病理.内镜下治疗对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为较小黏膜下肿瘤治疗首选方法.

    作者:汪全红;陈世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IgA肾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与肾间质损害关系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改变的关系.方法:检测35例IgA肾病患者及22例正常人血浆ADM水平,分析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血浆ADM的关系.结果:IgA肾病患者血浆ADM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间质明显病变组血浆ADM水平显著高于间质轻度病变组(P<0.01);血浆ADM水平与尿蛋白及尿钠的排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DM参与了IgA肾病患者病理生理过程,血浆ADM升高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有关,血浆ADM与尿钠及尿蛋白的排泄有关.

    作者:曹礼应;谢云惠;段建;郭虹;余开慧;王柏清;卓红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从肝脓肿患者中分离出1株绿色气球茵

    2003年3月,我们从1例肝脓肿患者的血液及肝脓性分泌物中同时分离出1株耐万古霉素的绿色气球菌,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兴利;王延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格拉司琼防止顺铂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格拉司琼(枢星)是一种新型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我院自2002年1月~2003年6月对38例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患者比较枢星与昂丹司琼(枢丹)对胃肠道反应的疗效.

    作者:顾体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成人室间隔缺损及合并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成人室间隔缺损及合并症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92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年龄18~46岁,平均34.6±5.6岁.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9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1例(其中中度以上关闭不全4例),合并细菌性心内膜炎7例.术前肺动脉测压47例,肺动脉平均压46.8±18.9mmHg(高为78mmHg).室缺修补采用直接缝合45例,绦纶补片修补31例,同时行右室流出道狭窄解除7例,右室流出道白体心包片加宽2例,三尖瓣成形9例,赘生物清除7例,单纯三尖瓣置换1例,三尖瓣、二尖瓣双瓣置换1例.结果:92例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2%.右心功能不全6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术后残余漏2例,随访3~20个月,心功能均有明显好转.结论:年龄因素不是室缺手术禁忌证,适应证的掌握及合并症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程云阁;俞世强;张近宝;杨秀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从1999年1月~2001年12月以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9例.结果:获得随访33例,随访时间长20个月,短4个月,平均7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根据Neer膝关节功能评定优19例,良10例,优良率87.9%,可4例(12.1%),无术后感染及内固定断裂.结论:采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能提供坚强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桂召柳;程添栋;王尚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特征的探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1997~2002年收治了57例DKA,其中老年者23例(40.4%),本文对此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老年DKA的临床特征.

    作者:苏会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介入诊疗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行血管内介入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脊髓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经血管造影检查,表现为隐匿性髓内血管畸形者6例,余20均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其中供血动脉为单纯脊髓前动脉者10例,单纯脊髓后动脉者4例,脊髓前动脉和后动脉同时供血者6例.12例接受了栓塞治疗,达到临床治愈者3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58.3%.所有栓塞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选择性血管造影确诊后行栓塞治疗是髓内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戚跃勇;孙清荣;梁开运;邹利光;周政;刘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10周期控制性超促排卵卵巢储备与卵巢反应性的分析

    目的:以月经周期第3天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FSH/LH为卵巢储备检测指标,分析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与超促排卵时卵巢反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0周期控制性超促排卵,按卵泡数目及取卵数分为取消组、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比较各组患者周期第3天血基础bFSH、bLH、b E2、bFSH/LH.结果:各组bFSH、bLH、b E2均正常,随年龄增加,辅助生育时卵巢反应性下降;随bFSH/LH比值升高,卵巢反应性下降,取消组bFSH/LH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反应组,低反应组与正常反应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bFSH/LH比值增加可作为辅助生育技术卵巢反应性降低的早期信号.

    作者:邱慧玲;沙爱国;任建枝;郑仁瑞;李萍;黄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