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对照观察

陈海生;濮泽琼;张梅虹

关键词:阿奇霉素, 支原体肺炎, 儿童,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明确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7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成阿奇霉素组(治疗组)和红霉素组(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罗音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率以及住院总费用.结果: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平均住院天数、咳嗽好转时间、罗音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率均较红霉素治疗组明显减少或缩短,有显著差异,而退热时间、住院总费用则无显著差异.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病人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思维

    外科技术和麻醉管理的进步确实降低了老年病人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术前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病人进行各种复杂手术的机会越来越多,而且手术时间越来越长.中枢神经功能(CNS)不全即术后精神障碍被认为是心脏和非心脏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老年病人发病率明显提高.

    作者:朱彪;薛张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剂量氯胺酮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下辅助小剂量氯胺酮和咪唑安定用于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其对增加患者舒适性和术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100例急诊硬膜外阻滞下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在术前5min依次给予咪唑安定0.04mg·kg,iv,氯胺酮0.5mg·kg,iv.,对照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比较两者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术毕由患者和手术医师对麻醉的满意度进行VAS评分.麻醉期间监测生命体征,随访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优于对照组(90%vs 45%,P<0.01),观察组患者及手术医师对麻醉的满意度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和咪唑安定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辅助药,用于抑制单纯硬膜外阻滞下内脏牵拉反应的发生.

    作者:裘卫东;梁雅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DSA在主动脉夹层支架封闭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支架封闭术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主动脉夹层支架封闭术中的DSA成像参数及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支架封闭术前,主动脉真假腔的显示率为100%,32例(80%)破口显示清晰,其余8例(20%)破口显示不典型;支架封闭术后,显示内漏5例,支架移位、变形2例,4例图像存在伪影.结论:DSA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支架封闭术中对手术方法的选择、支架定位、并发症的发现及处理有着极大的价值.

    作者:施惠斌;姜莺;顾君英;何蓓;王燕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粤西地区城乡学龄期儿童日均摄入热量、发育程度与血脂关系的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本地区城乡学龄期儿童的日均摄入能量、发育程度、血脂(TC、HDL-c、LDL-c)的关系,为本地区学龄期儿童的保健及预防冠心病年轻化趋势提供建议.方法:调查城乡7~1 2岁6个年龄组2220名(每个年龄组分别均是185名)儿童的1周膳食的品种和数量、身高、体重、血脂,计算日均摄入能量、罗尔指数、TC、HDL-c、LDL-c的均值,并对比分析.结果:6个年龄组日均摄入能量城市分别为7.11±0.43、7.19±0.57、7.36±0.95、8.44±1.12、8.95±1.62、9.80±1.97兆焦尔,乡镇分别为5.34±0.22、5.53±0.31、6.02±0.37、6.68±0.41、7.22±0.77、7.95±0.83MJ.罗尔指数城市男童分别为115.43±4.56、130.79±5.73、100.89±3.27、121.38±2.83、120.13±3.12、112.97±3.12,乡镇男童分别为100.17±1.09、103.79±2.19、103.87±2.09、102.98±3.15、99.37±1.79、112.34±3.03;城市女童分别为113.31±4.14、127.51±2.07、109.56±5.03、119.29±3.79、117.21±2.59、108.83±3.51,乡镇女童分别为98.93±2.43、96.10±4.07、96.65±3.83、96.49±3.01、97.21±2.74、108.22±3.21,城乡男女对比均有极显著差异(均P<0.01).日均摄入能量、罗尔指数城乡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血脂(TC、HDL-c、LDL-c)均正常范围.城乡肥胖儿童占6.35%,城市(9.25%)与乡镇(3.42%)对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日均摄入能量与罗尔指数呈正相关(γ=0.32),TC与日均摄入能量、罗尔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城市6个年龄组学龄儿童的日均摄入能量、发育程度均达标,乡镇则普遍低于标准.本地区肥胖儿童比例偏高,肥胖儿童的日均摄入能量与发育程度有密切关系,血清总胆固醇与日均摄入能量、发育程度无必然关系.

    作者:刘少波;黎以斌;刘华荣;王碧云;王丹丹;徐华新;吴梦强;陈晓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膀胱疝的诊治2例报告

    膀胱疝临床较少见,我院2004年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性,60岁,右腹股沟可复性肿块10年,肿块逐渐增大,突出时有排尿不适.体检:右腹股沟内侧见半球型直径5cm肿块,不入阴囊,平卧消失,诊断右腹股沟直疝.术中发现:直疝疝囊壁为肌性组织,壁厚2mm,直径4cm,疝内环口约3cm.术中诊断腹膜外膀胱疝.疝回纳后,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肿块消失,排尿不适消失.痊愈出院.

    作者:杨彪;徐子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与心脏保护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是由肾脏和肝脏分泌的一组相互作用又互相调节的激素或前体,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受体等.AngⅡ为强的血管收缩剂之一,具有众多的生物学活性.目前认为,AngⅡ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而抑制其合成和(或)抑制其生物学效应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作者:丛丽;俞茂华;李益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是一种存在于人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初对其结构、生化特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1985年作为药品上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UTI对胰腺炎、急性循环障碍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近些年已逐渐将其用于围手术期抗手术侵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余剑波;姚尚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Klatskin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分析31例Klatskin瘤的治疗方法及生存时间.方法:选择术前肝动脉及门静脉造影均未显示有血管包裹侵犯的31例Klatskin瘤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限制性肝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及胆道支架放置.全组患者术后均行腔内或体外照射放疗.结果:以标本切缘有无肿瘤细胞作为根治性切除或姑息性切除的标准.本组根治性切除17例,姑息性切除14例.总体平均术后生存期为17个月.根治切除组平均术后生存期为21个月,姑息性切除组为12个月.本组1例患者术后已存活6年余,至今无复发证据.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16%),围手术死亡2例(6%).结论:对无肝动脉及门静脉侵犯或远处转移的Klatskin瘤患者,积极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可预防或延迟局部复发,延长术后生存时间.

    作者:马万里;孙嵩洛;王芳;丁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血清一氧化氮及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血清一氧化氮(NO)和十二指肠胃反流(DGR)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5例慢性胃炎患者,用同位素99MTC-EHIDA测定十二指肠胃胆汁反流,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采用胃黏膜经Giemsa染色后检测H.pylori,用ELISA法测定血清H.pylori-IgG.结果:H.pylori阳性组血清NO含量(113.45±24.89μmol/L)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组血清NO含量(86.34±19.7μmol/L,P<0.05);H.pylori阳性组十二指肠胃反流率68.6%(24/35)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组十二指肠胃反流率40.0%(12/30)(P<0.05);H.pylori阳性组中DGR阳性组患者血清NO含量(121.08±21.27μmol/L)显著高于DGR阴性组患者(86.23±18.12μmol/L,P<0.05);H.pylori阴性组中DGR阳性组的血清NO含量与DGR阴性组及对照组相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O可能是DGR形成的重要介质,除H.pylori感染之外,可能有其他因素参与DGR形成,并与H.pylori有明显协同作用.

    作者:王如华;陈尼维;朱金水;罗小蓉;陈维雄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对照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明确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7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成阿奇霉素组(治疗组)和红霉素组(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罗音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率以及住院总费用.结果: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平均住院天数、咳嗽好转时间、罗音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率均较红霉素治疗组明显减少或缩短,有显著差异,而退热时间、住院总费用则无显著差异.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生;濮泽琼;张梅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近10年住院期间死亡的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一些可防治措施.方法:选择该院1990年1月~12月在住院期间死亡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共99例,将1999年1月~12月在该院接受1年以上维持性血透的存活的232例尿毒症患者作为对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因心脏原因死亡40例,占40.5%;脑血管意外29例,占29.3%;感染15例,占15.1%.死亡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透维持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血透期间体重的增长率和左心室质量(L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白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因心力衰竭死亡患者其透析期间体重增长率和LVM均显著高于总死亡组.因脑溢血死亡患者的收缩血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感染死亡的患者其血清白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低于总死亡组.结论:心力衰竭、脑溢血和肺部感染是本院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3种死亡原因.高龄(65岁以上)、高血压、低白蛋白血症、严重贫血和左心室肥厚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何永成;廖履坦;丁小强;宦金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测定大肠癌患者的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大肠肿瘤患者的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的表现.方法:对92例大肠癌的失血程度与癌的大小,部位,病程,病理和癌胚抗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对比.结果:肿瘤直径大小3cm组比小于等于3cm组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明显减少(P<0.01;P<0.05).右半结肠组的失血量比左半结肠组的多(P<0.01).结论:大肠癌引起的失血与肿瘤的大小及发生部位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李峰;周玮;尹华;卢爱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肝癌的非手术治疗

    由于原发性肝癌的症状隐匿,多数病人在临床诊断时已经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或因合并有严重的肝硬化,不能耐受手术的切除,因此,肝癌的非手术治疗在肝癌的治疗中有重要的地位,而且,非手术治疗方法是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主要治疗方法,对延长病人的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肝癌的非手术治疗除传统的化疗、放射治疗外,目前作为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肝动脉化疗栓塞、瘤内无水酒精注射、射频毁损治疗、微波毁损治疗等局部治疗方法.

    作者:任正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脂蛋白测定可作为多发性硬化临床观察指标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的变化是否与多发性硬化病情程度以及病程发展有关.方法:观察3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21例为缓解复发型,9例为原发进展型)HDL、LDL以及血白细胞计数以及分类变化情况,以同期住院30例非免疫相关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将患者EDSS评分、血白细胞计数以及分类与HDL、LDL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入组患者及对照组均除外:急性感染、肿瘤、急性组织损伤、肾病综合征、肝功能异常、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以及抽血6个月前服用降脂药物.结果:多发性硬化原发进展组HDL浓度为1.06±0.34mmol/L,较对照组1.54±0.33mmol/L明显下降(P<0.001),复发缓解组HDL浓度1.33±0.43mmol/L,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原发进展组、复发缓解组甘油三酯、LDL浓度均较对照组增高,无显著差异.三组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均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多发性硬化患者LDI.浓度与EDSS评分正相关(r=0.416,P=0.022).HDL浓度与血单核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276,P=0.048).原发进展组与复发缓解组HDL与LDL比值分别为0.55、0.66,均较对照组(0.82)降低,但无显著差异.结论:血脂蛋白与多发性硬化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病程的进展有关.HDL浓度下降、LDL浓度升高提示多发性硬化病情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伤残程度较高.

    作者:丁晶;郭思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食管动力及胃动素的变化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减退对食管动力及血浆胃动素的影响.方法:酒精性肝硬化患者44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通过PC Polygraf HR检测食管运动功能,应用放免法检测空腹血浆MTL.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及食管远端蠕动波幅(PA)、蠕动持续时间(PD)、蠕动传导速度(PV)均明显异常(P<0.01).肝硬化从A级B级到C级远端的PA、PD、PV异常进行性加重,LESP显著下降.食管近端的PA、PD、PV在肝硬化患者及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肝硬化Child-Pugh三级分级之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LESP与肝功能Child-Pugh分数呈显著负相关,γ=-0.764,(P<0.01).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血浆MTL浓度明显升高(P<0.01),在肝硬化Child-Pugh三级分级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MTL与肝功能Child-Pugh分数呈显著正相关,(γ=0.981,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有食管远端的动力异常及LESP下降,这改变与肝功能减退有关.血浆MTL水平对判断肝硬化病情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真岩波;周世庆;崔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液流变学的相互关系.方法:测定114例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SNCV异常率为59.4%,MNCV异常率为53.6%,(P<0.01).随病程越长,NCV异常率逐渐升高.NCV异常组的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NCV正常组.结论: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助于延缓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

    作者:施晓红;周湘兰;诸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肝结核8例报告

    目的:探讨肝结核诊治经验.方法:1998年5月~2003年1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8例肝结核患者,回顾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2例术前确诊为肝结核行内科治疗;6例疑是原发性肝癌,剖腹探查,术中病理示肝结核.8例均痊愈.结论:肝结核缺乏特异性表现.对疑似原发性肝癌的Ⅱ型患者,术中病理确诊后行相应肝叶切除,结合术后抗结核治疗,均能获得治愈.

    作者:潘群雄;庄建良;董扬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合并舞蹈症1例

    病例1:女性,53岁,该患者于9年前经骨穿检查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病情缓解.近10个月来双下肢进行性无力,泛酸、嗳气、间断性黑便3个月,踏棉花感,走路不稳,双足不自主运动1个月.查体:智力正常,贫血外观.心肺检查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颅神经未见异常.双上肢肌张力增高,肌力4级.双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肌力3级.

    作者:周洁信;付金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分析

    目的: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高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收集1993年1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55例NHL患者,对误诊的疾病、首诊的症状进行统计记录,对误诊原因进行归类总结,探索减少误诊的经验.结果:55例NHL患者首次确诊13例(23.6%),误诊率高.结论:对NHL认识不足,看问题片面局限、缺乏全面分析,缺少耐心、不注意随访,活检取材部位不准确、检查技术落后,忽视全面检查是NHL误诊的主要原因.熟悉早期症状,掌握NHL的生物学行为,正确的活组织取材和免疫组化检查,充分利用各项检查可提高NHL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刘鑫国;白宏伟;刘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踝关节骨折腓骨钢板的后方固定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中腓骨钢板固定的位置.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月共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75例,仅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进行分析.随访10~24个月,平均1 5个月.采用Baird和Jackson的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踝关节术后疗效.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骨折愈合.术后疗效为优24例,良1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5.4%.结论:腓骨钢板的后方放置可以减少缝合时的张力,钢板有更好的软组织覆盖,钢板无须过多塑形,固定比较牢固.

    作者:范永前;梁承伟;沈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