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正仪;贾守梅;胡雁;王君俏;季建林
目的:通过表阿霉素涂膜金属内支架在正常家猪门静脉中的应用,评价带药支架在门静脉系统的急性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异物反应和血管内膜增生程度.方法:10头正常家猪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经皮穿肝行门静脉造影并测量门静脉直径,实验组置入带药金属内支架,对照组为金属裸支架,重复测量门静脉直径.2组配对分别于术后4d、1周、2周、4周、6周处死动物,处死前行门静脉造影并测量门静脉直径.门静脉标本行病理检查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实验组4d未发生急性血栓,对照组4d发生血管壁部分急性血栓;实验组4周、6周门静脉直径分别为支架置放即刻的88.9%和87.5%,对照组4周和6周为自身的60%和50%.术后1~6周实验组均可见血管壁出血并呈逐渐加重,炎症细胞浸润,异物巨细胞出现,血管壁小血管增生,中膜增生不明显;对照组术后2~6周主要表现中膜增生改变为主,血管壁亦有出血改变,血管壁小血管增生较实验组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较轻,弹力纤维增生明显,管腔变窄.实验组1~6周电镜显示胶元纤维排列整齐,增生不明显,内皮细胞较完整,未见明显破坏,平滑肌细胞部分破坏,细胞核染色变深,胞浆内脂质增多.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未见明显增生.对照组电镜下可见成纤维细胞代谢活跃,内质网增多,合成活跃;平滑肌细胞内充满肌丝,血管壁胶元增多,排列未见明显紊乱.结论:带表阿霉素的PLGA涂膜支架在正常家猪门静脉中,发生内膜增生,血管腔狭窄的机会比金属裸支架少,发生局部炎症反应和异物反应的程度较金属裸支架组重.
作者:龚高全;王小林;陈颐;王克强;王建华;颜志平;程洁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估重建宫颈同时施行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宫颈阴道闭锁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月~2004年4月手术治疗的8例先天性宫颈阴道闭锁而子宫发育正常患者,8例患者均接受一种新的宫颈重建和乙状结肠代阴道术,将新建宫颈与乙状结肠直接吻合,使整个人工阴道没有毛糙面.结果:8例患者全部恢复了有规律的月经,解除了周期性腹痛,未发生严重的感染及其它并发症.远期随访阴道长度及伸展性良好.1例已自然受孕.结论:这种重建宫颈和乙状结肠代阴道的手术方式安全、有效,可以为病人提供保留生育能力的机会.
作者:许培箴;张蓉;褚国强;喻康;王秋伟;虞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对肝硬化胃排空延迟的疗效.方法:60例肝硬化胃排空延迟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每日3餐前30min口服莫沙必利5mg;B组30例,3餐前30min口服多潘立酮10mg.采用B超测定胃排空机能.治疗2周后了解病人上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并复查B超了解胃液体排空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服药后上消化道症状均有所改善,莫沙必利对早饱、腹胀的总有效率高于多潘立酮,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胃排空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且A组高于B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莫沙必利是治疗肝硬化胃排空延迟的有效、安全药物,疗效优于多潘立酮.
作者:周军;孙善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纤维蛋白胶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手术中将纤维蛋白胶喷至漏气、渗血、血管残端和支气管残端等处.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术后平均漏气天数为0.14d,平均第1天引流量为273.5ml,平均第2天引流量为164.4ml,平均拔管时间为2.09d,术后胸管引流通畅未发现因蛋白胶脱落所致的胸管堵塞;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局部感染;远期随访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结论:纤维蛋白胶在胸外科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乾坤;丁嘉安;高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分析13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中心肌缺血时间大于240min的心肌保护技术和术后近期疗效.方法2000年5月~2004年9月连续为79例患者进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13例心肌缺血时间大于240min.本组术前心功能均为Ⅳ级.手术按标准法行原位心脏移植手术2例,行双腔静脉吻合法移植手术¨例.心肌缺血时间在240~383min,平均(31 2±42)min.供心的保护方法包括在主动脉阻断时经主动脉根部灌注晶体停搏液,在取下心脏后,再次灌注UW液,并置于UW液中保存.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3年,平均8.2个月,术后无死亡,所有病人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结论:我们所采取的心脏获取和心肌保护方法,加之合适的供体、受体选择,双腔静脉吻合技术,以及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处理,长时间心肌缺血的病人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作者:洪涛;宋凯;王春生;陈昊;徐德民;赵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在肝癌及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增强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例肝细胞性肝癌和6例非肝细胞性肝癌病人的肝脏组织中肠道病毒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了肝癌与癌周组织中肠道病毒表达的差异.结果:肝细胞性肝癌组阳性率54.54%,非肝细胞肝癌组阳性率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43).11例肝细胞肝癌中,6例癌组织肠道病毒表达阳性,癌周围组织中肠道病毒表达3例阳性,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387)结论:肝癌病人存在肠道病毒感染.EV感染是以整个肝脏组织为靶器官,与肝癌组织无特殊亲和力.EV与肝硬化无关.
作者:潘志刚;杨秉辉;祝墡珠;李延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嗅球摘除后嗅上皮的超微结构变化,进~步证实嗅神经元凋亡的存在,并研究嗅上皮其它细胞的改变及其与嗅神经元的相互关系.方法:摘除大鼠单侧嗅球,在电镜下观察术后16、24、32、40、48h及3、7、15、30d同侧嗅粘膜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嗅球摘除术后嗅神经元出现胞浆浓缩、胞核染色质边聚改变,但细胞器结构正常.尚可见少量胞浆内出现自噬泡以及除线粒体以外的细胞器扩张、但胞核正常的嗅神经元.并可见表面为微绒毛结构、胞浆内富含神经丝、线粒体与核糖体的细胞.结论:嗅球摘除后大部分嗅神经元出现凋亡.此外,尚存在自噬型和胞浆型神经元死亡,可能存在不同分子机理.
作者:顾瑜蓉;李华伟;余洪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以便临床应用.方法:观察100例应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患者用药前后尿常规、肾功及用药时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中5例出现一过性蛋白尿,2例出现肾功能异常.经停药后可逆转.结论: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用药中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用药时注意控制药物浓度.是安全有效.
作者:王晓冬;王春森;祝彪;万纯黔;张晋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尾加压素Ⅱ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26例和正常人26例,用斑点蛋白印迹法测定样本血清中尾加压素Ⅱ的水平,通过薄层扫描技术和统计学处理,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组血清尾加压素Ⅱ水平(0.136±0.018光密度值)高于正常对照组(0.048±0.022光密度值);血清尾加压素Ⅱ与支气管哮喘显著相关(P<0.001);正常对照组的男性与女性之间,血清尾加压素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尾加压素Ⅱ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显著相关;尾加压素Ⅱ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或为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提示尾加压素Ⅱ效应模式可能是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器官.
作者:张珺辉;张靖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道增多和由药物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对人类产生的严重危害,药物的不良反应日趋引起政府和医师的重视.审视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依据临床有效证据和权衡药物效率和毒性比,针对个体病人慎重选择治疗或随访,或选择佳的治疗策略,告知病人好处和坏处并与之交换意见,是现代医学需要建立的模式.近年来,国内外杂志陆续报道有关药物引起的风湿病病例,笔者在临床上遇到数例药物引起风湿病的病案,复习有关文献将近期应用有关药物引起风湿病报道进行总结,与同行共享信息,并提醒重视药物引起的风湿病.
作者:姜林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用阴阳模式6MvX线和电子线混合照射治疗恶性肿瘤胸膜转移伴恶性胸水,观察患者对该方法的耐受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和胸水控制及肿瘤消退的疗效,统计患者的生存率.方法:本科自2001年5月~2004年4月共使用阴阳模照射治疗肺癌伴恶性胸水42例,患者胸水均被引流,胸水细胞学检查均找到恶性细胞.6MvX线野包括全胸膜腔、原发灶、纵膈转移淋巴结,中央铅块屏蔽,用电子束照射.计算中平面胸膜受量100%等剂量线为2Gy常规照射15次,可见肿瘤局部加量20Gy/10Fx.中平面约2/3肺组织受量<50%.患者在照射前后接受3~6个疗程化疗.用Kaplan-Meier法计算胸水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胸水即时疗效表现为完全控制15例,部分控制27例,6、12、18个月的胸水控制率分别为86%、71%、51%,患者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3%、80%、57%.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治疗前后心、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照射后血象较前下降,急性食管炎(Ⅰ~Ⅱ级)17例,后期胸膜明显增厚伴纤维化5例.未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结论:阴阳模式6MvX线和电子线混合照射全胸膜腔能有效地抑制胸膜上恶性肿瘤,有较好的胸水控制疗效,临床使用安全,提高恶性胸水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何健;张振宇;曾昭冲;白春学;郑如恒;王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瘤内注射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探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的作用机理.方法: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24例.7~10d注射1次,3~5次为1疗程.结果:经1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可能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回顾分析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与CT表现,探讨X线与CT诊断价值.方法: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骨化性纤维瘤,所有病例均行常规X线检查,其中6例同时采用常规CT平扫,层厚、层距5mm.结合文献,综合分析.结果:病变位于胫骨11例,股骨3例,起自骨干皮质12例,中心者2例.主要X线与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偏心膨胀性生长,粗细不均的骨性间隔,边缘增生硬化及骨化.根据其表现可分为囊状型8例、混合型4例和骨化型2例.结论:X线检查对长骨骨化性纤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有价值的.CT较X线平片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结构及邻近软组织改变.结合CT检查,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李嵚;程伟中;凌志青;丁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994~2002年间收治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9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男4例,女5例,年龄43~71岁(中位年龄53岁).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无特殊,多为Ⅰ~Ⅱ期的低度恶性肿瘤,病程长,进展缓慢,疗效好.术前活组织检查:HE染色仅3例可明确诊断,3例曾误诊为低分化腺癌;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7例可术前确诊为恶性淋巴瘤.结论:胃镜活检,HE染色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提高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
作者:缪国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类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每周饮酒精量小于40g)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性肝炎.以往认为它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是在部分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1].近年来随着肥胖、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的高发,其患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
作者:倪燕君;刘厚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IL-4、IL-5在哮喘诱导中痰嗜酸细胞(EOS)炎症的作用.方法:斑点分子杂交检测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细胞IL-4、IL-5 mRNA表达.结果:哮喘患者痰液中EOS细胞浸润密度增加,IL-4、IL-5 mRNA表达比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IL-4、IL-5 mRNA表达增加可能在导致哮喘EOS气道炎症的过程中起信号途径作用.
作者:黄龙;张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TACE在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术后治疗中的作用及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40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术后病人,其中21例病人术后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肿瘤复发时间和生存期.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术后TACE疗效的因素.结果: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单纯手术切除病人的肿瘤平均复发时间6.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3个月,其半年、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5.9%、4.2%、0%、0%.术后行TACE的病人肿瘤平均复发时间11.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0.7个月,其半年、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2%、56.3%、35.6%、28.5%,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病人(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细胞分化、化疗栓塞次数是影响术后TACE疗效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细胞分化、化疗栓塞次数影响术后TACE的疗效.结论:TACE推迟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术后的肿瘤复发时间,延长病人的生存期.肿瘤细胞分化,化疗栓塞次数是影响术后TACE疗效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荣新;樊嘉;吴志全;周俭;邱双健;肖永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抑酸效应的关系并比较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的抑酸效应.方法:开放、对照研究.根据PCR-RFLP方法确定的CYP2C19基因型.将志愿36名健康志愿者分为两组:CYP2C19强代谢型组(n=24)及弱代谢型组(n=12),男女比例分别为18:6及8:4;平均年龄分别为24±1.0岁及20±1.87岁;平均体重分别为61±6.75kg及59±4.06kg;身高分别为172±5.32cm及169±5.19cm.采用随机、交叉服药的方式分别给予雷贝拉唑片20mg或埃索美拉唑片20mg单剂量口服,动态监测24h胃内pH;两次服药之间为3周药物清洗期.结果: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强代谢型组与弱代谢型组间抑酸起效时间、胃内pH>4的总时间及时间百分比(%)、胃内pH中位数、pH均值以及夜间酸突破的胃内pH和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的抑酸效应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极小;两者抑酸效应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牛春燕;罗金燕;王学勤;朱有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分析31例IHA的临床特点;17例表现为一侧肾上腺结节样增生,对侧正常或弥漫增生者行手术治疗.对手术病例的选取原则及疗效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共随访到手术病例15例,血钾恢复正常率80%(12/15),高血压治愈率13.3%(2/15),缓解率60%(9/15),手术无效率26.7%(4/15).治愈组术前血浆肾素水平(PRA)正常率50%(1/2),持续高血压组为30.8%(4/13)(P>0.05);治愈组高血压病程6.5年,持续高血压组6年(P>0.05).4例无效者2例行部分肾上腺切除,2例一侧肾上腺切除后对侧复发结节.结论:单侧肾上腺结节增生型IHA有功能自主性,手术可治愈或改善高血压,消除低钾引起的心肾毒性.术式选择不当、病灶切除不彻底或复发,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宇军;张永康;孙立安;张立;林宗明;朱同玉;王国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冠心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早于收缩功能减退,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而其治疗又与收缩功能异常不全相同.此外,在临床心力衰竭患者中,约有30%~40%属舒张功能障碍[1],即使存在收缩功能障碍,其症状和预后亦主要取决于舒张功能障碍的程度[2].因而,正确识别和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对于诊断、治疗和随访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超声心动图因其无创、简便,成为目前临床上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主要检测方法.本文将对目前用于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新技术做一综述.
作者:阮雯;舒先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