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刘怡然;姜润德;刘少华
分析胰腺癌的临床特点,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总结264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统计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各种检查方法的阳性例数.首发症状以上腹痛、上腹不适、黄疸多见,出现病例数分别为1 53例(58.O%)、44例(16.7%)、51例(19.3%).影像学检查阳性率为BUS 80.7%、CT 84.8%、MRI 78.6%、ERCP 89.5%、EUS 79.4%、胃肠造影39.1%、DSA 90.O%.CA19-9、CA242的阳性率为83.9%、61.4%.上腹痛、上腹不适是胰腺癌常见的首发症状;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对诊断早期胰腺癌的价值不大,CA19-9、CA242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BUS检查是首选的佳检查方法;对临床上怀疑胰腺癌的患者,均应行CT或MRI检查;加强健康教育,重视患者首发症状,筛查临床胰腺癌高危人群患者,选用合理检查方法,可以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率.
作者:王树钢;于巍巍;费立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本研究总结单人操作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经验.回顾性分析282例行单人操作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5 min,平均术中出血20 mL.平均16h胃肠功能恢复,均无手术切口感染.单人操作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不仅具有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康复快、切口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隐蔽等特点,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易行,节约人力资源.
作者:肖诗铭;刘禹;黄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法以外科治疗为主,传统方法是开腹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随着内窥镜、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已广泛应用于该病的临床治疗,形成了独特的微创胆道外科技术,使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案趋向于多样化,包括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内镜下机械碎石术以及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T管外引流术和一期缝合术)等,无论是传统治疗方法还是内镜或腹腔镜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现就目前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尹飞飞;孙世波;李志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探讨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在胃癌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对2008年8月-2013年5月经病理确诊的23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23例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吻合瘘、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2年,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术后经钡餐检查,口服钡剂30、60、120 min后分别有40%、60%、90%由代胃肠袢排出;Cuschieri分级Ⅰ级9例,Ⅱ级14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行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作者:沈治祥;张学春;阚玉敏;韩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探讨婴儿卡介苗接种后腋窝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和围术期处理经验.对2005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46例卡介苗接种后腋窝淋巴结炎并脓肿形成患儿行手术治疗,清除病变淋巴结和脓肿.13例患儿术后出现创腔内积液,予以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3个月,均未见复发.手术治疗婴儿卡介苗接种后腋窝淋巴结炎并脓肿形成,安全有效,治疗时间缩短.
作者:张兰;张文同;刘希杰;郑步峰;刘纪君;田文超;傅廷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过去肝转移被视为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禁忌证,患者未接受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5年存活率更是近于0[1],随着诊断水平的发展,近20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生存率有显著提升[2],目前的治疗手段以手术治疗为核心,可选择性结合化疗、介入治疗、物理消融、靶向治疗等,就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手段进行综述.
作者:秦晓辉;赵忠良;李智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探讨成人巨结肠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 2月收治的23例成人巨结肠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中位年龄41.6岁.择期手术8例,急诊手术15例;一期根治手术12例,分期手术9例,永久造口2例;吻合口瘘2例.根据病史、辅助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切除肠管范围及手术方案须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
作者:周立新;王茂林;严辉弟;张国伟;刘佳慧;孙颖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rs2853676和rs2853677位点单核营酸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297例胃癌患者、1 05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及402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采用病理学诊断和13C尿素酶呼气试验(13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rs2853676位点胃癌组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5.2% vs 6.5%),AA基因型携带者患胃癌风险增加2.47倍(95%Cl 1.46-4.16);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HP感染率分别为40.3%、64.8%、56.9%,与对照组相比,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Hp感染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OR值分别为2.73(95%Cl 1.74-4.26)、1.96 (95%Cl 1.44-2.6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p感染与基因突变无明显交互作用;rs2853677位点CC、TC、TT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ERT基因rs2853676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有关,其增加胃癌风险与Hp感染可能无关.
作者:崔京远;王方杰;马红;马文慧;崔伟丽;亓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甲状腺病发病率较高,特别是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查体发现甲状腺肿瘤的比率不断提高,传统手术颈前区遗留较长手术瘢痕,对于发病率较高的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来说,无疑会影响美观,恐惧手术.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腔镜甲状腺手术相继在大型医院开展,但是需要特殊腔镜器械,且学习曲线长,技术要求高,相对创伤也大,不易在基层医院开展,笔者2011年2月-2013年12月对60例甲状腺肿物患者借助超声刀行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宫志伟;王美云;尹国庆;岳健伟;潘忠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探讨医源性结直肠损伤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9例医源性结直肠损伤的病例资料.1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一期手术切除或修补17例(89.47%),其中2例(11.76%)发生切口感染,2例(11.76%)发生肠痿,均为Ⅱ级损伤引起;二期乙状结肠造瘘及造瘘还纳术2例(10.53%).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重视医源性结盲肠损伤的处理,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对早期发现、污染轻的医源性结直肠损伤可行Ⅰ期手术;发现较晚或污染较重的则考虑行结肠造瘘及Ⅱ期造痿还纳术.
作者:贾海峰;樊书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Maspin是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erpin),相对分子质量为42×103蛋白,是serpin超家族成员maspin基因serpin 5,位于染色体18q21.3~q23.maspin基因是用消减杂交(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技术对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进行比较时发现的,证实其为serpin的成员,命名为maspin (mammary-serpin),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激活抑制剂1和2及α1-抗胰蛋白酶抑制剂一样,都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erpin)超家族的成员[1].maspin初在正常乳腺和前列腺组织中被发现,其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减少或缺失,maspin显示出肿瘤抑制作用,其表达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及血管化有关.Maspin在不同的组织器官及不同的亚细胞结构表达不同,在乳腺[2]、胃[3]、前列腺[4]、黑色素瘤[5]中呈现表达下调,而在结直肠、胆囊、甲状腺、胰腺表达上调[5-7].
作者:宋树祥;周宇;陈平;石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siRNA沉默HER2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HER2基因小干扰RNA(siRNA)的重组慢病毒稳定转染PANC-1细胞,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HER2 mRNA和蛋白表达的改变,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HER2基因小干扰RNA的重组慢病毒稳定转染PANC-1细胞可显著抑制HER2 mRNA和蛋白表达;体外侵袭实验显示siRNA沉默HER2后,PANC-1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HER2基因小干扰RNA的重组慢病毒能有效抑制HER2的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siRNA沉默HER2可能为预防和治疗胰腺癌的侵袭转移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作者:公伟;梁飞;刘军;李春友;杨凤辉;郑顺贞;李光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对壶腹癌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但对黄疸重、高龄、体质差患者难以承受此类大手术,往往行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解除胆道梗阻.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共行壶腹癌局部切除术3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61岁.病程1周~2.5个月.29例有梗阻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在195.8~503.2 μmol/L,1例无梗阻性黄疸,仅右上腹闷胀不适伴纳差、消瘦症状;肿瘤标志物CA199均明显升高.术前行B超、胸片、上腹CT或上腹MRI检查,肿瘤直径1.0~2.5 cm,未见腹腔淋巴结肿大或肝、肺转移;20例行十二指肠镜检查,3例见十二指肠乳头肿物,取活检确诊十二指肠乳头高分化腺癌.8例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冠心病,2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并双肺气肿.
作者:潘思波;车斯尧;黎福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探讨结肠肿瘤组织中CD68+和CD163+2种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用CD68和CD163分别标记巨噬细胞,光镜下计数染色阳性细胞数,分别统计并比较两者与结肠癌病理特征的相关度差异.2种标记的臣噬细胞在结肠癌组织中均有较多浸润,且前者多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浸润数量均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数量呈正相关,但CD163+巨噬细胞的相关性更大.巨噬细胞在结肠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与其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CD 163+巨噬细胞的浸润与结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更为密切.
作者:亓玉琴;司君利;马红;崔京远;白明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探讨胃液中α 1-抗胰蛋白酶、CEA、Ca199、Ca724的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选取201 1年2月-2013年4月行胃镜检查的6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43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胃良性疾病组)和25例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定3组患者胃液中的α1-抗胰蛋白酶、CEA、Ca199、Ca724的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胃癌组胃液中α 1-抗胰蛋白酶、CEA、Ca199、Ca724的浓度显著高于胃部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液α1-抗胰蛋白酶检测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5%、89.7%和91.1%,均明显高于CEA、Ca199、Ca724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P<0.05)o与胃液CEA、Ca199、Ca724测定相比,胃液α1-抗胰蛋白酶是诊断胃癌敏感且特异的标志物,有助于提高胃癌诊断的准确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作者:史向军;黄新余;汪昱;郑起;冯昌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泡沫硬化剂是液体硬化剂与气体混合所形成的具有表面活性的泡沫,Tessari法成为制备泡沫硬化剂的经典方法.目前泡沫硬化剂广泛用于治疗静脉畸形,并取得了较液体硬化剂更为满意的疗效.泡沫硬化治疗所产生的并发症少且轻微,已经成为治疗静脉畸形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凯;刘怡然;姜润德;刘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时间对肝癌肝内转移生长的作用.方法:建立70%缺血再灌注模型肝癌肝内转移小鼠模型.分为四组:假手术组,缺血15min组,缺血30 min组,缺血45 min组.四组都要在再灌注后注射肿瘤细胞,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肿瘤大体观察,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计算肿瘤肝组织被替代区域(HRA).结果:缺血30 min组和缺血45 min组肿瘤肝脏肝组织被替代区域更大,小鼠生存时间更短.结论:缺血30 min、缺血45 min组肝损伤相对更重,肝内肿瘤转移生长更快.
作者:王进;周丁华;刘毅;董家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正确诊断及术式选择.以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院2003年12月-201 3年1 2月收治的33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33例患者术前确诊26例,确诊率为78.79%;误诊7例,误诊率为21.21%,4例误诊为肝脾破裂、1例误诊为空回肠破裂、2例误诊为腹膜后血肿.治愈29例,治愈率87.88%;死亡4例,死亡率12.12%.1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4.55%.临床中发现上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应考虑并警惕发生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可能,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治疗关键是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手术,对临床上可疑但不能确诊的,应早期进行剖腹探查;选择正确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降低十二指肠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保证.
作者:李永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探讨改良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对Ⅲ-Ⅳ期混合痔的治疗效果.将1 20例Ⅲ-Ⅳ期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国产吻合器改良PPH术(改良PPH组)和Milligan-Morgan术(MMH组),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出血情况等指标;术前3天和术后1周采用肛管直肠测压法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肛管静息压(ARP)、肛管大收缩压(AMSP)及直肠排便收缩压(ASP),评佶两组患者肛门排便功能.结果显示,改良PPH组切除标本上下径为(2.5±0.90)cm,吻合口距齿状线位置为(2.1±1.13)cm.改良PPH组和MMH组的显愈率分别为96.7%和91.7%.与MMH组相比,改良PPH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疼痛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改良PPH组和MMH组的术后ARP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MMH组术后AMSP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并显著高于改良PPH组的术后AMSP,但改良PPH组的术前、术后AMSP未发生明显改变.结果表明,改良PPH术治疗Ⅲ-Ⅳ期混合痔既能保证手术悬吊肛垫效果,又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并保护肛垫精细排便功能.
作者:邹文俊;季茹;陈建发;傅明;曾小聪;朱文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探讨经乳晕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的55例经乳晕单孔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研究组),同期58例行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患者(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和术后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引流量明显增加,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发生术后疼痛和出现并发症的比率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则显著提升(P<0.05).结果表明,采用经乳晕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较传统手术安全、可靠、切口小、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
作者:王德光;谭春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