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马明华;年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希望Ⅱ号对被动吸烟小鼠肝脏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原花青素组,希望Ⅱ号(简称 XwⅡ)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暴露于自然空气中,其余组别均造模,各组于造模后第16天开始给药,对照组、模型组每日灌胃双蒸水5.49 ml/ kg,原花青素组每日灌胃原花青素16.47 ml/ kg,Xw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每日灌胃1.83 ml/ kg,5.49 ml/ kg,16.47 ml/ kg 希望Ⅱ号。45 d 后取材,腹主动脉取血获得血清和肝脏,检测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含量和肝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T -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 - 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肝脏组织学观察。形态计量肝细胞体积构成比、肝胶原纤维体积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 Cu/ Zn - SOD、T - SOD、CAT 活性降低(P <0.01),MDA、AST、ALT 含量升高(P <0.01),肝细胞体积构成比增大(P <0.01),肝胶原纤维沉积增加(P <0.01)。与模型组比较,XwⅡ号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 Cu/ Zn - SOD、T -SOD、CAT 活力(P <0.01),明显降低 MDA、AST、ALT 含量(P <0.05,P <0.01),回降肝细胞体积构成比和胶原纤维沉积(P <0.01)。结论希望Ⅱ号保护被动吸烟小鼠肝脏损伤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酶含量,调节氧化应激,维护抗氧化平衡,减轻淋巴细胞浸润,防治肝细胞水肿,延缓肝脏纤维化进程,从而保护肝脏。
作者:彭金娥;刘琳琳;王湘;冯丽莉;刘甜甜;张微;赵欣;孙燕;张睿;蔡大勇;王玥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肠吉泰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 D)的远期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改变。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 IBS - D 患者,按照2:1随机分为中药组(80例)与西药组(40例)。中药组给予中药汤剂肠吉泰加味治疗;西药组给予匹维溴铵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国际公认的 IBS 肠道症状问卷、排便情况问卷和生活质量量表,观察治疗前、治疗8周以及6个月后各组患者肠道症状、排便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8.75%,西药组为8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个月后随访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5.00%,西药组为67.50%,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排便状况、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P <0.05)。结论中药肠吉泰加味治疗 IBS - D 疗效确切,远期疗效优于匹维溴铵。
作者:丛军;李莉;张正利;陈昶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在临床中不能机械地结合,而应优势互补,从产生两种医学不同的思维方法相互融合开始,以中医为基础,各取所长,裨补阙漏,从而提高疗效,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文章从中、西两种医学诊疗方法的结合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以及两种医学思维方法的结合存在不容忽视的难度和必要性等方面,尝试探讨“中西医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自20世纪以来西方医学在中国迅速发展并传播,中国本土传统医学在受到挑战的同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和进步,从“衷中参西”到“中西医结合”,中、西医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受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影响而形成的两种医疗体系,因各自不同的观察视角和研究工具而按照不同的方向发展,故此“中西医结合”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叉学科研究。
作者:张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干预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组织学变化,探讨中药对腱—骨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温补肾阳组、滋补肾阴组和空白对照组三组,每组12只。构建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模型,使用中药干预并制备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腱—骨愈合情况,评价各组腱—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HE 染色显示滋补肾阴组的腱—骨界面区内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的生长情况优于温补肾阳组,温补肾阳组优于空白对照组。Masson 染色显示滋补肾阴组的胶原纤维增生情况优,温补肾阳组次之,空白对照组的胶原纤维增生慢。结论补肾中药能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腱—骨愈合,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阐释。
作者:杨伟毅;潘建科;谢辉;洪坤豪;曹学伟;刘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以健脾补肾活血法为原则组成的中成药灵芝健肾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通过调查、收集早期 DN 属于脾肾亏虚血瘀证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饮食控制和对症治疗,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采用常规降糖及降压治疗药物,控制血压、血糖。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健脾补肾活血为原则组方的灵芝健肾胶囊。用药8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脂[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24 h 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试验组为93.3%,说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且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BG、HbA1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 h 尿蛋白定量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血脂水平除 HDL 外,其余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仅 TG 优于治疗前(P <0.05)。试验组治疗后 TG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灵芝健肾胶囊可明显改善早期 DN 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其服用方式较传统汤药更为方便,又体现了其的实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祥生;刘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过敏性皮肤病又称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类皮肤黏膜炎症性疾病的总称,皮肤的损伤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组织变性坏死,引发皮肤红斑、风团、水肿、斑疹、溃烂、脱屑、伴剧烈瘙痒等为主的症状。常见于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湿疹、药疹、荨麻疹等多种皮肤疾病。在治疗方面,西医主要以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组胺类药以及免疫抑制剂为主,长期应用产生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后易复发,长期使用疗效欠佳。笔者运用山西名医门九章教授的芪元汤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效果显著,现将运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鹏鹏;范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文章介绍了 DRGs 的相关概念、分类方式及内涵,阐述了主流国家 DRGs 的发展状况,测算机制及运用 DRGs 的现状,总结了 DRGs 在演变过程当中在控制成本、降低费用、提高服务方面的优势。并对中医临床如何有效凸显中医服务优势,提升医院提供中医服务的源动力,从而改变中医供给不足的现状,引导医生及患者合理使用中医服务提出了相应建议,以便促进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并充分发挥其大社会效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增长,为合理使用医疗资源起到了一定引导作用,同时也为共同的患者分类标准奠定了基础,从而达到更加公平地分配我国中医药卫生资源,引导医生及患者合理使用中医服务,提高公民健康水平的终目的。
作者:谢其鑫;刘畅鑫;丁方然;程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牵引体位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口服龙血竭片,4粒/次,每日3次,连续服用14 d,治疗组采取 Flower 位腰椎牵引,对照组采取传统仰卧位牵引,每次牵引20 min,连续牵引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评分及中医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VAS、JOA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牵引后治疗组与对照组 VAS 及 JOA 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牵引前腰痛缓解体位是决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牵引治疗体位和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佟德民;孙凤杰;孙利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客观评价穴位按摩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为促进心脏外科手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提供中医解决思路。方法将139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施行术后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实施穴位按摩,疗程7 d,以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和腹胀发生情况作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经干预后,胃肠功能恢复各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腹胀严重程度方面,随疗程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穴位按摩可明显缩短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减轻腹胀的发生,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小丽;陈静薇;赵经营;唐聪;陈日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三参通脉合剂治疗气阴两虚兼血脉瘀阻型胸痹心痛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气阴两虚兼血脉瘀阻型胸痹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三参通脉合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心绞痛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心电图改善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参通脉合剂治疗气阴两虚兼血脉瘀阻型胸痹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郭昕;张国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初步探讨中医药干预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阐释中医肝脏象理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对照、盲法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将144例患者随机分至 A、B、C 三组,分别给予 A 方(以“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通络”为组方原则)、B 方[以“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通络,滋阴养血(柔肝)”为组方原则]和 C 方(模拟剂),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观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内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脾静脉内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1)总体比较:A、B、C 三组各自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及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从各组干预前后的变化趋势上看,A 组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速度下降幅度小,B 组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较 A、C 组呈缩小趋势并且血流量在三组中降低幅度大。(2)分层比较:男性患者,除 B 组的门静脉血流量较基线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P <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女性患者,除 C 组脾静脉血流速度较基线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外(P <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和女性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各组干预前后的变化趋势上看,男性,除门静脉血流量明显降低外,其余三组干预前后的变化趋势同总体的变化趋势。女性,A 组在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脾静脉内径改善幅度上较 B、C 组好;B 组脾静脉血流量下降幅度大;C 组的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速度上升幅度较 A、B 组大。结论总体上看,A、B 方同 C 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前后的变化趋势提示 A 方具有抑制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速度继续降低的可能,B 方有改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量和脾静脉血流量的潜能。A、B 两方对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效应差异的趋势,可为今后运用中医药干预该病及进一步阐释中医“肝藏血主疏泄”的理论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李婷婷;王天芳;薛晓琳;吴秀艳;赵丽红;李宁;任红;张晓娜;侯帅颖;张佳元;刘路路;罗清香;赵丰润;田露;姜付泉;李永纲;孙凤霞;江宇泳;郭朋;刘燕玲;刘兆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近几年本病的中医药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也日趋一致。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辨证论治,专方专药,中成药,中医外治法等。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且能够降低其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缩短治疗疗效。文章综合近几年文献,对其治疗进展与优势做一综述,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
作者:王建春;陈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痹病在临床中发病率高,破坏人体筋骨、肌肉、血管等多系统多脏腑功能,为历代中医所重视。《黄帝内经》认为痹病是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后世医家对痹病发病机制亦多有论述。路志正教授为首届国医大师、中医临床大家,倡脾胃及温病学说,数十年研究中医痹病学,将历代中医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以传统理论指导临床,以临床进一步发展理论。路老认为痹病的病因病机复杂,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内因在痹病发生中往往起到决定性因素。正气不足是痹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基础,包括肾虚证及体质、遗传因素等造成先天不足是痹病发病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从先天不足角度结合理论、临床验案等简单阐述路志正教授对痹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于志谋;张华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医学认为,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病症。寒邪犯肺是咳嗽的主要病因,其病位主要在肺,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随着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咳嗽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甚则扰乱其日常生活和正常睡眠,继而引发其他疾病。文章从寒邪犯肺易致咳嗽,而肺居胸中,背部为胸中之藩篱,应用背俞穴,选用温灸之法可散寒逐邪而止咳等问题角度切入,层层深入,将背俞穴治疗咳嗽病证的古代文献源流加以整理,条分缕析,对背俞穴治疗咳嗽的原理加以探讨。
作者:李永红;张万龙;汪芗;杨文婷;王惠敏;钟亚彬;王丹;张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建立双黄平喘颗粒中矮地茶、黄芩、淫羊藿、女贞子的薄层鉴别,岩白菜素及盐酸麻黄碱等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制订双黄平喘颗粒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矮地茶、黄芩等的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盐酸麻黄碱、伪麻黄碱、岩白菜素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果所用的薄层方法鉴别矮地茶、黄芩、淫羊藿、女贞子,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阴性对照在对应位置无此斑点。含量测定中盐酸麻黄碱在范围0.0408~1.0200μg 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8),加样回收率为99.67%;伪麻黄碱在范围0.0294~0.5608μg 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加样回收率为98.88%;岩白菜素在范围0.05643~1.1286μg 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8),加样回收率为98.82%。结论该薄层鉴别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可靠,可用作控制双黄平喘颗粒质量的方法。
作者:赵婷婷;张淹;李士栋;王春艳;张路;李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抗癌法对大肠癌组织瘤体微血管密度(MVD)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建立人大肠癌细胞 HT -2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抗癌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益气健脾组给予益气健脾中药汤剂(由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组成),益气健脾抗癌组给予益气健脾抗癌中药(补脾中药加山慈菇、土茯苓、浙贝母、白花蛇舌草组成),各组不间断服药2周,各组的给药剂量根据人和鼠给药剂量换算公式计算。给药14 d后,应用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NEL 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MVD 的标记物 CD34表达水平,测定单位面积阳性细胞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作为其表达情况。结果各组细胞凋亡率,模型组为(3.8±1.2)%,而益气健脾组比模型组明显增加,为(13.8±2.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只服用益气健脾药物相比,益气健脾中药与抗癌药共同服用后更能加快大肠癌细胞凋亡的进度,益气健脾抗癌组细胞凋亡率增加至(36.2±6.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模型组、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抗癌组 MVD 分别为0.227±0.012、0.218±0.010、0.189±0.011,益气健脾中药联合抗癌药后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较单用益气健脾和模型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益气健脾法及益气健脾抗癌法对大肠癌均具有治疗作用,控制大肠癌血管形成及促进细胞凋亡进度就是其功效原理,益气健脾法与抗癌法联合应用后疗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唐广义;殷东风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