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
目的 观察盲袋内局部应用中药控释药条治疗急性冠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有急性冠周炎疾病患者100例,治疗组初诊用3% H2O2溶液、0.9%NS交替进行冠周冲洗,盲袋内局部放置中药控释药条,5 d后复诊;对照组用3% H2O2溶液、0.9%NS交替进行冠周冲洗,盲袋内局部放置碘甘油,每日1次,连用5 d后复诊.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盲袋内主要厌氧菌的杀灭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对四类盲袋内主要厌氧菌的细菌杀灭率分别为54%和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中药控释药条治疗急性冠周炎与每天冠周冲洗、碘甘油上药疗效相当.但副作用小,复诊次数少,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冠周炎用药.
作者:李立芳;张勇;杨士杰;张志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清热化痰合剂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型COPD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给予药物治疗14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血常规、血气分析、肺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血常规、血气分析、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清热化痰合剂联合西药可有效改善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型COPD患者临床的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患者血常规、血气分析、肺功能结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兴福;滕涛;李家曌;崔美月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藿香正气胶囊中橙皮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DIOEX Acclaim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C2H3N:NaH2PO4(5 mol· mL-1)=20:8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3 nm;柱温为25 ℃.结果 橙皮苷在10.1~101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292 5X-0.163 9,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75%(RSD=1.2%).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消除干扰,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藿香正气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建光;王旭文;王潞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李建仲教授通督正脊术对腰肌劳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腰肌劳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李建仲教授通督正脊术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10次1疗程,隔日1次)后的临床症状积分、体征积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体征积分、总积分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督正脊术在治疗腰肌劳损方面,效果较佳,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裴志勇;李建仲;刘昌盛;李志贵;李晋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健脾补肾通络方治疗脾肾亏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脾肾亏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片口服,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健脾补肾通络方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等变化以及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补肾通络方能有效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留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祛瘀解毒方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祛瘀解毒方,疗程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BODE指数、疾病疗效、肺功能的变化,初步评价祛瘀解毒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综合疗效有效率(87.1%)明显优于对照组(60.0%),CAT总分两组均有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睡眠、信心评分两组均有降低(P<0.05,P<0.01),治疗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BODE各项指数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祛瘀解毒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张文江;苗青;张琼;姚明江;张旭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溃烂创面在临床十分常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因十分复杂.即使明确了病因,如果临床经验不足,换药手法不当,所用外用药不妥或剂型不对,也不会收到明显疗效.文章介绍了动脉受阻、静脉回流不畅、结核杆菌所致创面恶性创面、特殊部位的处理方法与注意事项.处理时须认真创面,仔细分析原因,加上临床多总结、多实践,方能在处置创面多心应手.
作者:赵学义;朱爱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逍遥散配合针灸对产后抑郁症肝郁脾虚型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将180例患者分为中药组、针灸组、中药加针灸组、安慰剂组.使用制订的<中医证候量表症状评定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评定,观察中医药治疗的有效率,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及孕酮水平.结果 中药组、中药+针灸组在治疗2、4、6周的总有效率优于安慰剂组(P<0.01),而针灸组仅在治疗的4周、6周总有效率优于安慰剂组(P<0.05).与安慰剂组比较,中药组、针灸组、中药+针灸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针灸组较单独使用中药或针灸组具有更好的趋势.结论 中药+针灸组治疗肝郁脾虚型产后抑郁症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有关.
作者:徐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苦参碱治疗不同中医证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55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型和非湿热型,治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湿热组有19例(79.17%)好转,非湿热组有12例(38.71%)好转,湿热组好转率优于非湿热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均有明显下降,湿热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时间(PT)改善明显(P<0.01).结论 苦参碱治疗湿热型乙肝肝硬化患者,总体较非湿热型患者更有效,为临床选择适合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苦参碱治疗提供参考,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色.
作者:羌韧;王越;茅志娟;达坤林;秦刚;章幼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足三里注射胃复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1月~2012年8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胃复安穴位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胀发生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术前、术后第1、2、3天血清胃动素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次肛门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清胃动素水平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辅以足三里注射胃复安治疗可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有效防止术后腹胀发生.
作者:张波;谭旭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针刺合用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加帕罗西汀)30例与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3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末用简明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的PPI总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PPI总分、HAMD总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末治疗组有效率86.7%,对照组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2周末开始,治疗组PPI总分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4周末开始,治疗组HAMD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第2、4、6周末时两组SE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加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起效更快,疗效更好.
作者:陈晓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六味地黄汤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另对比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0%,不良反应率为3.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0%,不良反应率为7.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且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周旭升;戴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8月~2012年8月肝癌患者68例.对比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1个月后,碱性磷酸酶、γ-GP转氨酶、肝功转氨酶、总胆红素的水平和肿瘤体积大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碱性磷酸酶、γ-GP转氨酶、肝功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幅度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4%(27/34),对照组为52.9%(18/3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癌患者安全有效,疗效显著.
作者:刘同刚;宋荣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学术体系.师承教育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种文明.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离不开中华文化师承教育的特点.中医药学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师徒传承这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师承遵循中医药学发展规律,是中医学教育的主导模式.中医师承是造就名医的摇篮,是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师承是造就名医的摇篮,是理论与实践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中医师承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回归,引领东方文化的主流.目前要做好中医传承工作,不仅要从中医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着手,更要把师承教育放在中医药学发展创新的国家战略高度上来进行.在传承中善于融合自然、人文科学等发展创新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传承创新的目的.
作者:姚魁武;薛燕星;熊兴江;薛伯寿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壮医药综合疗法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检测指标与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将9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壮药,同时辅以壮药熏蒸外洗,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综合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检测指标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组总有效率68.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其他血液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壮医药综合疗法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能显著增强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及延缓病程进展.
作者:李浪辉;秦祖杰;李凤珍;唐金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谢鸣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三十余载,在疑难杂病的中医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用药灵巧,配伍精究,治疗效果显著.文章整理总结了谢鸣教授关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相关经验,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机复杂,以先天体质为本,气火痰瘀为标;治疗上以灵活运用奇经辨治之法为特色,标本兼顾,周期用药,中西互补,重视后天;强调专病专药可提效,心理疏导不可缺,制方严谨,临床效佳.
作者:李红梅;谢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藤平健并病论中多处论及潜证,认为潜证作为一种阴阳虚实错杂证的病态,实际就是慢性病中的并病,其治疗法则当依循并病的治疗原则.研究发现藤平健与小仓重成不同的并病观是并病论与潜证分歧的根源.并病与潜证,都是对复合病证的一种解释,小仓重成并病观外延狭窄,藤平健的并病概念宽泛.潜证建立在针灸治疗原则基础上,对<内经>的不同认识是藤平健并病论与小仓重成潜证理论基础差异所在,<伤寒论>方证体系与针灸治疗相融合构成了潜证区别于其他理论的特质.潜证与并病一样,都是对方证相对体系中复合病证的有益补充,丰富了汉方医学理论.
作者:林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郑伟达教授注重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与疾病、证的发生有莫大关系,临证时应注重患者体质,辨质与辨证相结合.郑教授认为胆石症的发病与体质关系密切.根据患者体质及其证候,临证时常将胆石症患者分为气滞型与湿热型,以疏肝理气、清热泄利立法.临床辨证用药注重胆胃相关,忌用苦寒攻伐,败坏胃气.郑教授治疗胆石症尤器重木香、枳壳,每逢结石患者,必用此二味药物.常用经验方气滞型胆结石效方与湿热型胆结石效方,以此为基础加减治疗胆石症,疗效显著.
作者:郑东海;郑伟鸿;郑东京;郑伟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肛周化脓性汗腺炎住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全部病例均采用揭盖式切除手术,术后治疗组用中药熏洗及中药换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坐浴及抗生素条换药治疗,疗程35 d,观察比较各组术后疼痛、水肿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3个月后复查,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创面疼痛时间、水肿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83.33%,对照组治愈率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30.00%,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医治疗,且有疗程短,疗效持久,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冯六泉;宋伟平;石淑敏;孙小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调肝益气通络方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向肝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 分离、纯化并鉴定大鼠骨髓MSC,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灌胃调肝益气通络方后提取药物血清,用含药血清,对照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诱导MSC向肝细胞的分化若干天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1.各浓度含药血清在加入1、7、14 d后,其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常规培养组.2.含药血清诱导MSC分化7d后,高剂量组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与白蛋白(Albumin,ALB)的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HGF组,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的阳性细胞率与HG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MSC分化14 d后,高剂量组AFP、ALB、CK18的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HGF组.结论 调肝益气通络方具有诱导MSC分化为肝细胞的能力.
作者:韩海啸;李军祥;孟捷;杨晋翔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