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秋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共100例,均为某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患者均进行彩超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分析诊断结果 .结果 100例患者中,DSA诊断结果提示,颈动脉狭窄者91例;彩超诊断结果提示,颈动脉狭窄者84例,以DSA为金标准.彩超诊断的特异度为55.6%(5/9),灵敏度为87.9%(80/91),准确度为85.0%(85/100).9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检出118条颈动脉血管狭窄.彩超诊断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灵敏度为91.6%,特异度为89.6%,符合率为87.3%.彩超、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结果的Kappa值=0.861,一致性较好.以重度狭窄率70%作为切分点,彩超诊断灵敏度为85.9%,特异度为88.5%,彩超、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一致性的Kappa值=0.771,一致性一般.颈总动脉分叉部位(BIF)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为52.4%,其次为双侧颈总动脉(CA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结论 彩超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在治疗措施上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郝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acceptance of disability,AOD)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医院造口门诊136例结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造口门诊顺序号奇、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造口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4周认知干预,并随访观察6个月.干预后及随访6个月后采用伤残接受度量表(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scale,AODS)、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调查分析.结果 分组因素和时间因素在伤残接受度总分、包容和转变维度、应对方式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简单效应分析各指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认知干预可以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伤残接受度,使其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王钰;邹继华;滕向龙;吴莺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经皮撬拨空心针与L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94足)闭合性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固定方式不同分为经皮组和切开组,每组47例,经皮组采用经皮撬拨空心针内固定术,切开组采用L形切开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相关资料.结果 经皮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切开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撬拨空心针与L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相近,但经皮撬拨空心针均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天数短、并发症少等众多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周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联合前房重建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恶性青光眼患者11例,共11眼,综合药物治疗无效后,给予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联合前房重建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时,眼压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时,视力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患者精神及心理、症状及视功能、社会活动、身体功能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联合前房重建术治疗恶性青光眼效果可有效降低眼压,改善视功能.
作者:王保贞;高永杰;陈晓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某院收治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8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s-CRP、FI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两项指标hs-CRP、FI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可有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炎症因子刺激,降低凝血功能.
作者:黄佳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脐血趋化因子CXCL10和CXCL12表达水平在胎儿窘迫新生儿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收治的发生宫内胎儿窘迫行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80例,根据有无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35例),无脑损伤组(45例),选取同期行正常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儿血清中CXCL10和CXCL12水平,进行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CXCL10和CXCL12水平与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新生儿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新生儿血清CXCL10和CXCL12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7.336,6.135,均P<0.01).CXCL10和CXCL12水平在对照组、无脑损伤组、脑损伤组中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XCL10的AUC=9.107,CXCL12的AUC=9.341,对新生儿脑损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CXCL10和CXCL12水平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r=-0.891,r=-0.933,P<0.001,P<0.001);CXCL10、CXCL12为影响新生儿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脐血趋化因子CXCL10和CXCL12表达水平对胎儿窘迫新生儿脑损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预测新生儿脑损伤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采取针刺回阳九针穴和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此文实验分析中以随机数表法的形式对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某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组,即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入组24例,将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应用在对照组患者中,将针刺回阳九针穴和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治疗应用在实验组患者中,分析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NO水平、ET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结果 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ADL、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T水平、NFDS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加味补中益气汤和针刺回阳九针穴联合治疗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具有确切的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庞永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50例经肺穿病理证实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5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多发结节型13例(26.00%),孤立结节型28例(56.00%),弥漫实变型9例(18.00%).大部分病例均有空泡征和(或)支气管充气征.结论 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可表现为多样性,应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协助临床诊断.
作者:陈军;孙壮;刘忠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EBV感染患儿10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阿糖腺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咽痛、扁桃体肿大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各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CRP以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P<0.05.结论 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阿糖腺苷用药治疗上给予人免疫球蛋白,加强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阿糖腺苷的抗病毒、抗炎的效果,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赵晓飞;毛晓燕;栗春香;刘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对传统中药及相关保健品的需求也明显增加,这些药物和保健品导致肝损伤的报道也逐渐增多.文章阐述了中药毒性及药物性肝病的含义,认为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如苷类、生物碱类、萜与内酯类以及毒蛋白类可以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应采用合理配伍、科学炮制等方法降低其毒性.
作者:赵丽艳;赵忠鹏;程艳芹;李明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探讨应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应用效果,为无偿献血样本的抗-HCV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某院经间接法ELISA检测的抗-HCV单试剂或双试剂反应性的献血者标本72份以及1850份无偿献血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和间接ELISA法进行检测,对于有一种以上试剂反应性(包括单试剂反应性、双试剂反应性及三种试剂均呈反应性)的标本采用重组免疫印迹实验(RIBA)进行进一步确认.以RIBA检测阴性或三种试剂均为阴性作为真阴性的标准,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三种试剂的检测结果 的假阳性率、特异性及符合性.结果总共1922份检测样本中,一种以上反应性样本合计51例,三种试剂均为阴性反应性1871份.51例反应性样本经RIBA验证,阳性29例,阴性22例.万泰双抗原夹心试剂诊断的假阳性率明显低于雅培间接试剂和万泰间接试剂,诊断与RIBA的符合率则高于两种间接法试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71份阴性检测样本中,万泰间接试剂、雅培间接试剂和万泰双抗原夹心试剂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96.69%、94.28%、99.79%,万泰双抗原夹心试剂诊断的特异度明显高于两种间接法试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抗原夹心法诊断试剂者检测血液样本抗-HCV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能降低生物学假阳性,值得在临床血液样本的抗-HCV筛查中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宋铁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谷氨酸氨基转肽酶(GGT)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至12月某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将该50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癌抗原199及谷氨酸氨基转肽酶水平,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各项指标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观察组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癌抗原199、谷氨酸氨基转肽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6.0%,特异度为82.0%,准确度为89.0%;观察组各项指标检出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项指标的检测,P<0.05.结论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癌抗原199、谷氨酸氨基转肽酶联合检测可弥补单项检测误诊、漏诊等缺点,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准确率,利于早期及时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胡若冰;杨玉秀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持续改进成效.方法 自2012年1月1日起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指标进行监测评价,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 2012—2017年,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一联用药构成比、术前0.5~2 h用药构成比均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逐步得到规范,采取的持续改进措施有效.
作者:陈红;张艳;高建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3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予奥扎格雷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59%,明显高于对照组8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88%,对照组为8.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老年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好,能够明显降低老年患者神经功能损伤.
作者:邱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验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3例(急性胰腺炎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患者117例(非急性胰腺炎组),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某院健康体检人员105例人员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进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RP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三种指标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结果 急性胰腺炎组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胰腺炎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胰腺炎组与非急性胰腺炎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胰腺炎组与非急性胰腺炎组患者CRP、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轻度患者与重度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患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联合检测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RP联合检验有助于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利于早期及时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陈慕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某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81.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这说明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更加显著,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7.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血流大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血流大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用药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郭会月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12月在某院行腹部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4例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行全凭静脉麻醉.观察两组免疫功能、呼吸功能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后6 h、24 h CD3+、CD4+水平比观察组低,CD8+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后血氧饱和度、通气量比观察组低,呼吸频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可有效保护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郭新科;张兵利;杨献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恩替卡韦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早期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HBV所致早期肝衰竭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各指标[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41),高于对照组75.00%(30/40),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APTT、PT短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结合恩替卡韦可改善HBV所致早期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提高疗效.
作者:李娜;陈奇;孟志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电图表现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STEMI患者60例,均行心电图检测,观察缺血性J波和无缺血性J波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情况;评价心电图预测梗死相关动脉情况.结果 诊断结果提示,60例患者中,23例患者为缺血性J波,37例患者为无缺血性J波,缺血性J波室性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无缺血性J波患者,P<0.05;心电图预测梗死相关动脉情况结果提示,正确诊断49例,正确诊断率为81.7%,错误诊断8例,无法诊断3例.结论 心电图诊断STEMI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操作简便,可在较短时间内诊断病情,但心电图诊断STEMI也存在诊断错误和无法诊断的情况,临床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Epstein-Barr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 本组Epstein-Barr病毒感染患儿共96例,均为某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将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阿糖腺苷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为84.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出现寒颤,对症处理后,症状恢复,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CRP以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人免疫球蛋白治疗Epstein-Barr病毒感染抗炎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儿症状快速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彭红霞;王艳格;娄营;牛凤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