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撬拨空心针与L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比较

周斐

关键词:跟骨骨折, 经皮撬拨复位, 切开复位, 内固定
摘要:目的 比较经皮撬拨空心针与L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94足)闭合性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固定方式不同分为经皮组和切开组,每组47例,经皮组采用经皮撬拨空心针内固定术,切开组采用L形切开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相关资料.结果 经皮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切开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撬拨空心针与L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相近,但经皮撬拨空心针均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天数短、并发症少等众多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中国疗养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某院治疗的SOM患儿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7例.对照组实施鼓膜置管术,观察组接受鼓膜置管、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耳积液时间、愈合时间、治疗前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并发症及疾病复发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中耳积液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BR阈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BR阈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膜置管、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治疗SOM效果确切,可缩短中耳积液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与SOM复发率,促进患儿听力恢复.

    作者:梁维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EBV感染50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EBV感染患儿10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阿糖腺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咽痛、扁桃体肿大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各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CRP以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P<0.05.结论 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阿糖腺苷用药治疗上给予人免疫球蛋白,加强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阿糖腺苷的抗病毒、抗炎的效果,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赵晓飞;毛晓燕;栗春香;刘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针刺回阳九针穴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采取针刺回阳九针穴和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此文实验分析中以随机数表法的形式对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某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组,即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入组24例,将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应用在对照组患者中,将针刺回阳九针穴和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治疗应用在实验组患者中,分析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NO水平、ET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结果 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ADL、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T水平、NFDS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加味补中益气汤和针刺回阳九针穴联合治疗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具有确切的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庞永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磷酸肌酸钠与神经节苷脂早期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在重度窒息新生儿中使用磷酸肌酸钠以及神经节苷脂进行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收治的重度窒息新生儿,以其出生时间作为标准,将80例新生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都使用常规对症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磷酸肌酸钠以及神经节苷脂,将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以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度窒息新生儿的早期治疗中使用磷酸肌酸钠以及神经节苷脂能够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并对患儿的智力发育、运动发育等产生促进作用.

    作者:黄金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后吻合血管腓骨小头移植修复骨缺损分析

    目的 研究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后吻合血管腓骨小头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7年12月某院接诊的100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后吻合血管腓骨小头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患者进行研究.术后1个月对患者的手术优良率以及腕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与测量.结果 所有患者的情况在围手术期均得到恢复.术后1个月患者的手术优良率评测结果:有48例患者为优(48.00%),41例患者为良(41.00%),11例患者为一般(11.00%).手术后患者的背伸、掌屈、尺偏以及桡偏的关节活动度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肿瘤侵蚀段的切除手术结合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后吻合血管腓骨小头移植修复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恢复手术侧腕关节的结构以及活动能力.

    作者:杨玉鹏;黄满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联合前房重建术治疗恶性青光眼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联合前房重建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恶性青光眼患者11例,共11眼,综合药物治疗无效后,给予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联合前房重建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时,眼压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时,视力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患者精神及心理、症状及视功能、社会活动、身体功能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联合前房重建术治疗恶性青光眼效果可有效降低眼压,改善视功能.

    作者:王保贞;高永杰;陈晓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丁苯酞软胶囊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NIHS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某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81.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这说明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更加显著,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7.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血流大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血流大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用药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郭会月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脐血趋化因子CXCL10和CXCL12表达水平在胎儿窘迫新生儿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脐血趋化因子CXCL10和CXCL12表达水平在胎儿窘迫新生儿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收治的发生宫内胎儿窘迫行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80例,根据有无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35例),无脑损伤组(45例),选取同期行正常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儿血清中CXCL10和CXCL12水平,进行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CXCL10和CXCL12水平与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新生儿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新生儿血清CXCL10和CXCL12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7.336,6.135,均P<0.01).CXCL10和CXCL12水平在对照组、无脑损伤组、脑损伤组中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XCL10的AUC=9.107,CXCL12的AUC=9.341,对新生儿脑损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CXCL10和CXCL12水平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r=-0.891,r=-0.933,P<0.001,P<0.001);CXCL10、CXCL12为影响新生儿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脐血趋化因子CXCL10和CXCL12表达水平对胎儿窘迫新生儿脑损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预测新生儿脑损伤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社会回归及生活质量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社会回归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为临床护理人员针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领域的延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6-01-04—2017-12-31于某院治疗符合社会回归标准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19例,以问卷方式调查患者社会回归现状,并调取患者近期血常规情况,用健康状况问卷量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估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调查结果 比较社会回归级别不同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之间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随着社会回归级别的增加,患者总体生活质量逐级增加,各级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特别是所占比例大的3级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受情绪、社会因素的影响.结论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社会回归情况欠佳,生活质量受病情、心理制约.

    作者:王群;周立平;王娜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是一种发病隐匿、不断发展的退行性神经性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着这种疾病的风险,加重了社会及患者家庭的负担.因此,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就成为了热点之一.中医药在防治认知功能障碍方面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尤其在改善症状、缓解病情、延缓病程、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其预后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前景广阔.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整理,对近年来关于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做一简单综述.

    作者:丁原全;邵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针刺结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针刺结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某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76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针刺结合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眩晕、颈项等不适症状功能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5.7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针刺结合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朱玉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草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对传统中药及相关保健品的需求也明显增加,这些药物和保健品导致肝损伤的报道也逐渐增多.文章阐述了中药毒性及药物性肝病的含义,认为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如苷类、生物碱类、萜与内酯类以及毒蛋白类可以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应采用合理配伍、科学炮制等方法降低其毒性.

    作者:赵丽艳;赵忠鹏;程艳芹;李明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人免疫球蛋白治疗Epstein-Barr病毒感染患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Epstein-Barr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 本组Epstein-Barr病毒感染患儿共96例,均为某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将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阿糖腺苷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为84.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出现寒颤,对症处理后,症状恢复,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CRP以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人免疫球蛋白治疗Epstein-Barr病毒感染抗炎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儿症状快速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彭红霞;王艳格;娄营;牛凤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纤维蛋白原、CRP和WBC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性肺炎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性肺炎的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105例(细菌性肺炎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非细菌性肺炎患者120例(非细菌性肺炎组),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某院健康体检人员118例人员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血清纤维蛋白原、CRP和WBC联合检测,分析血清纤维蛋白原、CRP和WBC水平.结果 细菌性肺炎组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CRP、WB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菌性肺炎组和非细菌性肺炎组患者的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纯依靠WBC检测准确性不高,无法准确鉴别细菌性和非细菌性肺炎.轻度患者与重度患者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CRP水平明显低于重度患者,组间比较,P<0.05;细菌性肺炎组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和CR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阳性率(75.2%)高于非细菌性肺炎组患者阳性率(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和非细菌性肺炎组WBC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纤维蛋白原、CRP和WBC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细菌性肺炎的准确度,避免了单一检测的不足,为临床科学治疗,避免抗生素滥用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指标.

    作者:贾彦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丁苯酞联合纤溶酶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纤溶酶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观察.方法 本组对象为某院收治的7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照住院单双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纤溶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1%)明显高于对照组(78.9%),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8.2±2.5)分,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21.6±3.3)分,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压积(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6、HCT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纤溶酶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刘玲玲;金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特色手法配合毫针触激术治疗特勤人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目的 观察分析特色手法配合毫针触激术治疗特勤人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来某院疗养的各类特勤人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9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使用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毫针触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功能症状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86.9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及颈部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特色手法配合毫针触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疗程短,操作简便,非常适合一线特勤人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使用.

    作者:赵美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认知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及应对方式影响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acceptance of disability,AOD)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医院造口门诊136例结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造口门诊顺序号奇、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造口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4周认知干预,并随访观察6个月.干预后及随访6个月后采用伤残接受度量表(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scale,AODS)、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调查分析.结果 分组因素和时间因素在伤残接受度总分、包容和转变维度、应对方式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简单效应分析各指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认知干预可以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伤残接受度,使其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王钰;邹继华;滕向龙;吴莺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互动式头针联合PNF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互动式头针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某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PNF治疗,观察组予以PNF联合互动式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上肢运动功能改善50%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独立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50%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独立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动式头针联合PNF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提高患者恢复情况,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孙晓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求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某院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颅骨缺损患者98例,根据抽签法将其按1:1方式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脑灌注水平、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评分、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10 d,观察组局部脑血流量(rCBF)(87.16±6.33)mL/(100 g·min)较对照组(80.21±6.67)mL/(100 g·min)高,达峰值时间(TTP)(24.31±2.49)s较对照组(27.18±2.84)s低,术后6个月,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23±2.01)分较对照组(10.32±3.41)分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81.23±7.24)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85.65±9.14)分较对照组(72.14±7.11)分、(73.20±8.06)分高,术后18个月,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4.06±0.48)分、卡氏功能状态(KPS)(81.33±9.03)分均较对照组(3.56±0.61)分、(75.25±8.62)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较对照组(16.33%)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可增加患者脑血流量,促进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董松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润燥通络针刺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润燥通络针刺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某院治疗的干燥综合征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生脉注射液联合人工泪液针对性治疗;观察组给予润燥通络针刺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19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有效12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3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润燥通络针刺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效果更好,可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爽;张贺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疗养医学杂志

中国疗养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