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如意;潘晓霞;李志善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用起搏脉冲引导的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深静脉穿刺和带漂浮球囊的起搏电极,经体表心电图在起搏脉冲的指导下定位,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86例起搏均获成功,且无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结论:床旁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在体表心电图监测下,用起搏脉冲定位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宋柯;胡宏宇;张龙友;吴其明;刘玄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快速的静息心率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心血管病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死亡有关.心率增快是死亡、特别是心血管病所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本文对有关控制心率的重要性作一探讨.
作者:贾如意;潘晓霞;李志善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循环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浓度的影响.方法:将47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n=24)给予氯沙坦25~50mg/d和苯那普利组(n=23)给予苯那普利5~10mg/d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抽血6ml,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浓度.同时抽检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心衰患者中TNF-α、IL-6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并与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氯沙坦治疗4周后能使TNF-α、IL-6浓度显著降低(P<0.05).(2)苯那普利组TNF-α、IL-6浓度亦显著降低,但氯沙坦组降低IL-6较苯那普利组显著(P<0.05).结论:氯沙坦治疗心衰4周后能显著降低病人血清中TNF-α、IL-6浓度.
作者:杨兵生;王声愿;蒋文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高血压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极高,而血压得到良好控制的病人只占总患者的25%.此外,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还常伴有其他疾病,使预后恶化.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包括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所带来的好处已被多项大型试验证实.
作者:曹奕摘;郑柏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在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将综述血管紧张素Ⅱ(AⅡ)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些机制在寻找更完全的抑制RAS的策略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杰;王彬尧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射频改良房室结双径路的能量,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初步手术成功率和复发率.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对20例(女14例,男6例),平均年龄(43.4±17.1)岁频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采用射频消融能量从5W低能量开始,无效则按每5W逐渐递增,限定大能量为30W进行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结果:20例患者全部改良成功,平均释放能量5~30W,平均(17.6±7.2)W,术后平均4~30个月随访,无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2个月复发AVNRT,经再次射频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成功.结论:采用低能量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功能,疗效满意,对减少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有益.
作者:顾逸敏;潘澄;任建英;周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心肌肌钙蛋白作为心肌损伤时的一种高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无创检测指标,可以为临床提供大量的诊断和预后信息.
作者:潘晔生;金立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在骨骼肌表达的生肌调节因子称为MyoD家族.MyoD可激活肌肉基因转录,使非肌细胞转变为肌细胞.通过外源MyoD转染可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向骨骼肌细胞转变.
作者:王先梅;李震一;吴志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已有数年.本文就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的结构、功能及其拮抗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作一综述.
作者:张曼玲;陆国平;戚文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