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有关控制心率重要性的探讨

贾如意;潘晓霞;李志善

关键词:心率, 心血管病, 发病率, 死亡率
摘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快速的静息心率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心血管病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死亡有关.心率增快是死亡、特别是心血管病所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本文对有关控制心率的重要性作一探讨.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低能量射频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评估

    目的:初步探讨射频改良房室结双径路的能量,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初步手术成功率和复发率.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对20例(女14例,男6例),平均年龄(43.4±17.1)岁频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采用射频消融能量从5W低能量开始,无效则按每5W逐渐递增,限定大能量为30W进行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结果:20例患者全部改良成功,平均释放能量5~30W,平均(17.6±7.2)W,术后平均4~30个月随访,无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2个月复发AVNRT,经再次射频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成功.结论:采用低能量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功能,疗效满意,对减少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有益.

    作者:顾逸敏;潘澄;任建英;周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17 特发性限制性心肌病的临床情况和转归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5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临床观察

    目的:应用心电图P波离散度有效地预测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概率及危险度,以及对药物疗效的评价.方法:将106例病人分为两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观察组(n=53),非心房颤动患者53例为对照组(n=53).对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病人和非心房颤动的病人进行12导联心电图同步记录,找出大P波时限(Pmax)及小P波时限(Pmin),两者差值为P波离散度(Pdisp).同时对患心房颤动的病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给予可达龙600mg/d静脉滴注,连续7天,观察治疗前后Pdisp的变化.结果:P波离散度≥40ms时,预测心房颤动敏感性达81%,特异性80%,阳性预测准确度达85%.结论:P波离散度对预测心房颤动的发生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对抗房性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评价也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蒋金全;朱伟达;楼丽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氯沙坦对充血性心衰患者血循环中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的干预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循环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浓度的影响.方法:将47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n=24)给予氯沙坦25~50mg/d和苯那普利组(n=23)给予苯那普利5~10mg/d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抽血6ml,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浓度.同时抽检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心衰患者中TNF-α、IL-6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并与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氯沙坦治疗4周后能使TNF-α、IL-6浓度显著降低(P<0.05).(2)苯那普利组TNF-α、IL-6浓度亦显著降低,但氯沙坦组降低IL-6较苯那普利组显著(P<0.05).结论:氯沙坦治疗心衰4周后能显著降低病人血清中TNF-α、IL-6浓度.

    作者:杨兵生;王声愿;蒋文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心脏保护

    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显著改变与全身血管阻力的增加及伴随的血压升高密切相关,因而降低血管阻力有重要意义.利用首过放射性核素血管造影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赖诺普利和福辛普利的血流动力学效应,福辛普利较相同剂量的卡托普利和赖诺普利降低全身血管阻力更显著.

    作者:陈仲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11 支架内再狭窄病人冠脉内放射疗法的后期完全闭塞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05 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舒张功能及二尖瓣返流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14 急性心包炎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与ST段抬高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P-选择素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本文就P-选择素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过程及抗P-选择素治疗在动物模型中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胡高频;张文秀;李志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应用进展

    状动脉内多普勒超声技术已被广泛用于评价冠脉血流,因其灵活、易操作等特点,成为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侯旭敏;施海明;范维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营养条件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日趋升高,本文就高尿酸血症引起高血压的发病机理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邱朝晖;曹奕;郑安琳;殷民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03 发展中国家儿童风湿热15年的经验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10 初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特征及转归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12 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对血管成形术后夹层自然病程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已有数年.本文就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的结构、功能及其拮抗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作一综述.

    作者:张曼玲;陆国平;戚文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09 急性心梗溶栓治疗后的转归与肌酸激酶同工酶释出的关系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强化治疗与传统降脂治疗在预防冠脉事件中短期和长期作用的比较--脂质冠心病(L-CAD)研究结果

    背景已有数项研究显示,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或)降胆固醇治疗来降低胆固醇,有助于斑块退缩和(或)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能预防心血管事件.

    作者:马伟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长效5-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与硝酸异山梨酯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49例稳定型的心绞痛患者停用抗心绞痛药物1周,随机分组,A组服用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B组服用硝酸异山梨酯共4周,以平板运动负符心电图作为考察指标.结果: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60mg每日一次与硝酸异山梨酯均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提高运动能力,但A组疗效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长效5-单硝酸异山梨酯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作者:须五平;毛华;文美;李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起搏脉冲引导的临时心脏起搏

    目的:探讨用起搏脉冲引导的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深静脉穿刺和带漂浮球囊的起搏电极,经体表心电图在起搏脉冲的指导下定位,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86例起搏均获成功,且无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结论:床旁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在体表心电图监测下,用起搏脉冲定位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宋柯;胡宏宇;张龙友;吴其明;刘玄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015 儿童急性心包炎10年诊治经验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