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淋巴结清扫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刘九洲

关键词:颈淋巴结清扫, 分化型甲状腺癌, 手术
摘要:目的 分析将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应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某院所诊断并给予治疗的5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用作此文数据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都接受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50例患者颈Ⅵ区相关淋巴结发生转移占48.00%,临床颈部淋巴结阳性(非cNO)患者的颈Ⅵ区相关淋巴结发生转移占40.00%,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O)患者的颈Ⅵ区相关淋巴结发生转移占57.50%,非cNO患者中8例术前能够触及到肿大的淋巴结行颈侧选择性的淋巴结清扫手术,术后其颈侧相关淋巴结发生转移占100.00%,50例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症状.结论 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实施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中国疗养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症状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症状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某院收治的84例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α-1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后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喉鸣以及声音嘶哑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83.3%,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喉鸣以及声音嘶哑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IL-6、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具有协同作用,能更快缓解患儿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缩短住院时间,效果确切,对于促进患儿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牛新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均为某院收治的股骨头粗隆间骨折患者,选择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24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动力髋螺钉组(80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80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80例),观察三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动力髋螺钉组优良率为70.0%,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72.5%,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良率为88.8%,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组间比较,P<0.05;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动力髋螺钉组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指标均明显少于动力髋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恢复量表(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动力髋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P<0.05;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17.5%、5.0%,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明显低于动力髋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P<0.05.结论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更适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王蒙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某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骨科需行手术患者,共100例.按照使用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和对照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对照组SpO2麻醉后20 min、30 min时明显低于观察组,RR麻醉后10 min、20 min、30 min较观察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0、T1、T2、T3各阶段OAA/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不仅可实现较满意的麻醉效果,而且可有效降低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保证手术效果.

    作者:盛李平;马艳红;宋水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术中麻醉时间及Bromage评分的影响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3例,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采取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运动阻滞程度(Bromage)评分、双下肢恢复运动时间]、苏醒质量(拔管时间、术后睁眼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双下肢恢复运动时间短于对照组,Bromag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术后睁眼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1/33)较对照组24.24%(8/33)低(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采取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可优化麻醉效果,提高苏醒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王海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Ⅲ级或Ⅲ级以上肝损伤患者的综合手术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Ⅲ级或Ⅲ级以上肝损伤患者的综合手术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某院收治的68例Ⅲ级或Ⅲ级以上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分级量表分为:Ⅲ级32例,Ⅳ级25例,V级11例,68例患者根据肝损伤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单纯肝缝合术、大网膜填塞联合清创缝合术、清创式肝切除术、肝段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及肝周纱布填塞术.并对患者手术转归、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治愈60例,约占88.3%;转入上级医院2例,约占2.9%;死亡6例,死亡率为8.8%.手术方法:单纯肝缝合术6例,大网膜填塞联合清创缝合术30例,清创式肝切除术20例,肝段切除术3例,右半肝切除术3例,肝周纱布填塞术6例.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3例,胆漏7例,术后出血8例,肝脓肿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胸腔积液1例.死亡原因:5例因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发生失血性休克.结论 Ⅲ级或Ⅲ级以上肝损伤患者应根据术前超声、CT检查及术中探查情况采取积极合理的手术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临床救治率.

    作者:宋世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以无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特点分析(附病例报告)

    目的 探讨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Kikuchi-Fujimoto病,KD)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例以无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K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不明原因发热、头痛,发热后淋巴结肿大(颈部为著)合并血清抗核抗体阳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IgG、IgA均增高.淋巴结穿刺提示淋巴细胞增生,少量结构性坏死.结论 以无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的KD临床上并不多见,对于伴有淋巴结肿痛的脑膜炎患者应考虑到KD的可能性,尽早行淋巴结活检可及早明确诊断,避免过度治疗.

    作者:许莉;张晓毅;王安海;薛战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四位一体疗法在海勤人员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四位一体疗法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应用.方法 将在某康复中心康复的患有椎间盘源性腰痛海军特勤人员40例采用四位一体疗法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JOA评分表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40例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法各项数据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82.5%、95.0%.结论 四位一体疗法可有效缓解椎间盘源性腰痛者的腰痛症状、恢复脊柱活动度、增强腹背肌耐力,改善腰部功能,提高海军特勤人员的战斗力.

    作者:秦剑剑;刘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30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60例,按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术前放疗,观察组在放疗基础上口服卡培他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0.0%,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P< 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CE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P< 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PFS) (26.91±2.38)个月,对照组PFS(17.59±1.79)个月,观察组PF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且有效降低了肿瘤的复发率,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袁海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干预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侧凸的常见的类型,严重威胁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虽然AIS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其治疗手段多种多样,本文从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方面对AIS的各种干预方式进行了综述.

    作者:缪荣明;范春江;李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医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进展探究

    查阅近几年有关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文献,发现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医治法种类繁多,包括口服中药或中成药内治法,穴位贴敷、推拿、足浴、拔罐、刮痧、经皮治疗等外治法.相对于单纯采用西医治法,将中医治法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能更有效地缩短病程,明显减轻患儿症状,效果理想,已获得广大患儿及家属的认同.本文将从内、外治法两方面,系统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医治疗.

    作者:胡秋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新活素对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活素对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某院就诊的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新活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37%)较对照组(60.4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内皮素1(ET-1)水平均下降,一氧化氮(NO)水平上升,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活素治疗心肌梗死伴心衰疗效较佳,在缓解患者炎性反应的同时还可较好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李世权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自发性真菌性腹膜炎的研究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和自发性真菌性腹膜炎(SFP)可能是肝硬化(LC)合并腹水患者的一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细菌易位是形成SBP的可能机制之一.SBP由抗菌药物治疗,但由于肝硬化患者如果合并腹水多有耐药菌存在,经验治疗可能不成功,对于发生SBP高风险,消化道出血或先前SBP发作的高危患者,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近年来,对SBP的研究比较多,但对SFP的患者了解甚少,SFP死亡率高于SBP,部分原因是对腹膜炎的真菌分离较困难及对真菌并发腹膜炎的认识较少延误对真菌感染的治疗.本综述的目的是对肝硬化腹水合并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现状、治疗及风险的研究.

    作者:曹凯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CT诊断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T诊断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2014-01-01-2018-05-01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19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单纯肺结核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CT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病灶部位及范围对比中,对照组患者胸膜或淋巴结受累者(20.8%)较观察组(58.0%)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斑片实变阴影或大片实变阴影、纵隔内淋巴结肿大表现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大片实变阴影合并多发空洞表现者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患者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胸部CT可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进行定性诊断,判断肺结核病程进展,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阮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发作性睡病误诊因素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误诊原因.方法 对某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就诊的发作性睡病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发作性睡病者中14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77.8%,该病易误诊为癫痫、特发性睡眠过多症、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Kleine-Levin综合征、缺血性脊髓病、低血糖、精神分裂症等.结论 误诊原因主要是发作性睡病临床表现多样化,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及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因此对过度睡眠原因不明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把握疾病特点,必要时进行睡眠监测、小睡试验等相关检查,以减少该病的误诊.

    作者:王安海;许莉;张文;赵元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肾络安汤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和血液及尿液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肾络安汤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对血液及尿液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DN患者,采取抽签法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肾络安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血液、尿液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6%,血液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液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含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络安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DN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血液及尿液相关指标,促进肾功能转归.

    作者:王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50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手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8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排便时间等胃肠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0例患者中,46例患者结石排净,结石排净率92.0%,对照组50例患者中,45例患者结石排净,结石排净率为90.0%,两组结石排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弥补了开腹手术的缺陷.

    作者:陈志添;陈扬;缪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替米沙坦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替米沙坦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某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给予常规疗法配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蛋白定量(24 Up)、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肾功能改善明显.

    作者:马小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胃复春片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胃复春片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8月在某院就诊的150例老年CAG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就诊号排序,排序奇数者分配至观察组,排序偶数者分配至对照组,对照组75例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胃复春片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复春片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CAG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刘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肥胖患者按理想体质量使用不同剂量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肌松效应观察

    目的 观察肥胖患者按理想体质量给予不同剂量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肌松效应.方法 将ASAⅠ~Ⅱ级的择期全身麻醉肥胖男性患者40例,按给药剂量不同分为两组,均按照理想体质量分别给予0.15 mg/kg、0.2mg/kg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麻醉诱导采用CLMRIS-Ⅰ闭环肌松监测仪进行拇内收肌肌松监测,T1为0时气管插管.观察记录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以及气管插管条件评级.结果 Ⅱ组起效时间比Ⅰ组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时间Ⅱ组较Ⅰ组延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恢复时间较Ⅰ组延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条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按照理想体质量计算的0.15 mg/kg剂量虽然起效时间延长,但不影响插管条件和手术操作,同时缩短肌松恢复时间,不易造成肌松残余,能够被临床接受.

    作者:李国锋;刘新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颈淋巴结清扫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将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应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某院所诊断并给予治疗的5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用作此文数据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都接受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50例患者颈Ⅵ区相关淋巴结发生转移占48.00%,临床颈部淋巴结阳性(非cNO)患者的颈Ⅵ区相关淋巴结发生转移占40.00%,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O)患者的颈Ⅵ区相关淋巴结发生转移占57.50%,非cNO患者中8例术前能够触及到肿大的淋巴结行颈侧选择性的淋巴结清扫手术,术后其颈侧相关淋巴结发生转移占100.00%,50例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症状.结论 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实施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刘九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中国疗养医学杂志

中国疗养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