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疗养医学杂志

中国疗养医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主办单位: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
  • 国际刊号:1005-619X
  • 国内刊号:13-1332/R
  • 影响因子:0.58
  • 创刊:1992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246
  • 全年订价:35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国疗养医学杂志   2018年10期文献
  • 血清纤维蛋白原、CRP和血常规联合检测在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联合检测在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某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200例,设为A组,另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非细菌性肺炎患者200例,设为B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非感染人员200例,设为对照组,对各组血清纤维蛋白原、CRP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血清纤维蛋白原、CRP、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A组和B组患者的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和CR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阳性率(75.0%)高于B组患者阳性率(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B组WBC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纤维蛋白原、CRP和血常规联合检测,避免了单一检测的不足,提高了诊断准确性,为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范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颈淋巴结清扫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将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应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某院所诊断并给予治疗的5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用作此文数据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都接受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50例患者颈Ⅵ区相关淋巴结发生转移占48.00%,临床颈部淋巴结阳性(非cNO)患者的颈Ⅵ区相关淋巴结发生转移占40.00%,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O)患者的颈Ⅵ区相关淋巴结发生转移占57.50%,非cNO患者中8例术前能够触及到肿大的淋巴结行颈侧选择性的淋巴结清扫手术,术后其颈侧相关淋巴结发生转移占100.00%,50例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症状.结论 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实施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刘九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甲氧乙心安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甲氧乙心安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均为某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强心、利尿等常规对症治疗,同时低盐、低脂饮食,注意休息.对照组在基础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甲氧乙心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33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7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略低于对照组(16.7%),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氧乙心安起效快,曲美他嗪药效持久,联合用药后,发挥了药物的协同作用,优势互补,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效果明显.

    作者:张晓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CT诊断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T诊断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2014-01-01-2018-05-01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19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单纯肺结核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CT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病灶部位及范围对比中,对照组患者胸膜或淋巴结受累者(20.8%)较观察组(58.0%)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斑片实变阴影或大片实变阴影、纵隔内淋巴结肿大表现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大片实变阴影合并多发空洞表现者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患者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胸部CT可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进行定性诊断,判断肺结核病程进展,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阮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发作性睡病误诊因素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误诊原因.方法 对某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就诊的发作性睡病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发作性睡病者中14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77.8%,该病易误诊为癫痫、特发性睡眠过多症、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Kleine-Levin综合征、缺血性脊髓病、低血糖、精神分裂症等.结论 误诊原因主要是发作性睡病临床表现多样化,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及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因此对过度睡眠原因不明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把握疾病特点,必要时进行睡眠监测、小睡试验等相关检查,以减少该病的误诊.

    作者:王安海;许莉;张文;赵元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某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行住院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急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愈、有效及死亡等临床疗效指标方面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再住院率、猝死率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心率、血压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门诊急诊方式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且可明显减少患者住院费用,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刘翔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胸腺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研究胸腺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某院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单双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胸腺肽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水平改善较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肺功能恢复及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效果确切.

    作者:杨翔云;刘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50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手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8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排便时间等胃肠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0例患者中,46例患者结石排净,结石排净率92.0%,对照组50例患者中,45例患者结石排净,结石排净率为90.0%,两组结石排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弥补了开腹手术的缺陷.

    作者:陈志添;陈扬;缪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60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TIA)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TIA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T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可提升治疗效果,有效调节CRP水平、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水平,改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情况,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

    作者:滕春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症状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症状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某院收治的84例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α-1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后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喉鸣以及声音嘶哑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83.3%,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喉鸣以及声音嘶哑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IL-6、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具有协同作用,能更快缓解患儿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缩短住院时间,效果确切,对于促进患儿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牛新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肥胖患者按理想体质量使用不同剂量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肌松效应观察

    目的 观察肥胖患者按理想体质量给予不同剂量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肌松效应.方法 将ASAⅠ~Ⅱ级的择期全身麻醉肥胖男性患者40例,按给药剂量不同分为两组,均按照理想体质量分别给予0.15 mg/kg、0.2mg/kg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麻醉诱导采用CLMRIS-Ⅰ闭环肌松监测仪进行拇内收肌肌松监测,T1为0时气管插管.观察记录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以及气管插管条件评级.结果 Ⅱ组起效时间比Ⅰ组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时间Ⅱ组较Ⅰ组延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恢复时间较Ⅰ组延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条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按照理想体质量计算的0.15 mg/kg剂量虽然起效时间延长,但不影响插管条件和手术操作,同时缩短肌松恢复时间,不易造成肌松残余,能够被临床接受.

    作者:李国锋;刘新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替米沙坦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替米沙坦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某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给予常规疗法配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蛋白定量(24 Up)、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肾功能改善明显.

    作者:马小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年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比较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 将某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9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所处年龄阶段的不同分为观察1组(年龄≥60岁)、观察2组(年龄< 60岁),收集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特征.结果观察1组缺血性ST段改变出现率为81.13%,与观察2组的75.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421,P>0.05),缺血性ST段改变出现时间为00:00-08:00时患者的构成比为81.40%,高于观察2组的54.84%(x2=6.081,P<0.05),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构成比为62.79%,高于观察2组的38.71%(x2=4.191,P<0.05).心律失常方面,观察1组窦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心律失常出现率分别为47.17%、18.87%、15.09%、9.43%,高于观察2组的26.83%、4.88%、2.44%、0%(x2=4.048,x2=4.063,x2=4.276,x2=4.085;P均<0.05).结论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动态心电图表现存在明显差异,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不同年龄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为患者疾病诊治提供更多客观参考依据.

    作者:贾雯青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西洛他唑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 研究西洛他唑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在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1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西洛他唑,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缓解,在RBC聚集指数、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高切等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73.2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洛他唑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明显,特别是在RBC聚集指数、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高切等指标改善更好,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曹小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胃复春片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胃复春片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8月在某院就诊的150例老年CAG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就诊号排序,排序奇数者分配至观察组,排序偶数者分配至对照组,对照组75例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胃复春片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复春片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CAG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刘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疮疡灵联合水胶体敷料预防患儿压力性损伤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疮疡灵联合水胶体敷料预防患儿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某院所收治压力性损伤高危患儿120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和观察组(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其中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压力性损伤预防,观察组患儿在常规预防基础上联合疮疡灵和水胶体敷料,对两组患儿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6.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压力性损伤高危患儿局部皮肤进行疮疡灵涂抹和水胶体敷料贴附,可有效降低患儿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对于减轻患儿痛苦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作者:蒋丹;葛子涵;郭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30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60例,按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术前放疗,观察组在放疗基础上口服卡培他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0.0%,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P< 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CE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P< 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PFS) (26.91±2.38)个月,对照组PFS(17.59±1.79)个月,观察组PF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且有效降低了肿瘤的复发率,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袁海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痛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某院治疗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比索洛尔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患者心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后观察组心律改善较为显著;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4.44%,对照组复发率为17.7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中使用比索洛尔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高,患者心律明显降低,治疗后复发率低.

    作者:刘鹏程;王磊;安俊凤;盖郁博;丁希正;王锡刚;闫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普罗帕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心律失常49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普罗帕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儿89例,按照用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8%)明显优于对照组(7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的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项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指数(CI)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钙蛋白(cTnⅠ)、血浆心钠素(A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各有2例出现口干现象,未处置,自行消失,未影响治疗.结论 联合用药,有助于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莹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痛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d,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mg/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加大阿托伐他汀使用量可提高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兴;孙笑琳;杨乐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某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骨科需行手术患者,共100例.按照使用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和对照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对照组SpO2麻醉后20 min、30 min时明显低于观察组,RR麻醉后10 min、20 min、30 min较观察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0、T1、T2、T3各阶段OAA/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不仅可实现较满意的麻醉效果,而且可有效降低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保证手术效果.

    作者:盛李平;马艳红;宋水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三联用药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老年消化性胃溃疡的疗效及胃黏膜形态学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兰索拉唑三联疗法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老年消化性胃溃疡(perforated gastric ulcer,PGU)的临床效果及胃黏膜形态学变化.方法 选取某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PGU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0)给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n=40)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瑞巴派特,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胃黏膜形态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黏膜厚度、腺体密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减小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兰索拉唑三联疗法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老年PGU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胃黏膜形态学.

    作者:井元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均为某院收治的股骨头粗隆间骨折患者,选择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24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动力髋螺钉组(80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80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80例),观察三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动力髋螺钉组优良率为70.0%,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72.5%,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良率为88.8%,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组间比较,P<0.05;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动力髋螺钉组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指标均明显少于动力髋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恢复量表(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动力髋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P<0.05;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17.5%、5.0%,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明显低于动力髋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P<0.05.结论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更适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王蒙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放化疗联合恩度治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及生存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究放化疗联合恩度治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生存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某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恩度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不良反应和治疗后1年、2年存活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VEGF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EGF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年、2年后患者存活率分别为81.33%、53.33%,高于对照组的50.67%、2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化疗联合恩度治疗能有效降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提高2年内患者生存率,但后续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乔滨;张卫国;雷彩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强化躯干控制对缓解肢体痉挛的意义

    目的 总结归纳躯干控制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缓解肢体痉挛方面的意义.方法 痉挛是中风后常见的问题,通过临床治疗中,对处于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痉挛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法及结果的观察,发现并分析在康复治疗中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24周后躯干和肢体的痉挛均有明显缓解,分离运动比较容易诱发,运动功能改善明显;48周时观察,Brunnstrom分级普通提高1级或2级,对患侧肢体的感觉增加,对使用患侧支撑时的恐惧感减少,对患侧的控制意识和自理能力增加.结论 重视躯干功能的早期训练对增加患侧躯体意识、预防患者忽略、预防健侧过度代偿、预防痉挛的发生以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郭慧慧;刘仁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新活素对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活素对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某院就诊的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新活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37%)较对照组(60.4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内皮素1(ET-1)水平均下降,一氧化氮(NO)水平上升,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活素治疗心肌梗死伴心衰疗效较佳,在缓解患者炎性反应的同时还可较好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李世权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术中麻醉时间及Bromage评分的影响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3例,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采取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运动阻滞程度(Bromage)评分、双下肢恢复运动时间]、苏醒质量(拔管时间、术后睁眼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双下肢恢复运动时间短于对照组,Bromag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术后睁眼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1/33)较对照组24.24%(8/33)低(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采取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可优化麻醉效果,提高苏醒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王海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大隐静脉传统剥脱术在大隐静脉曲张中的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传统剥脱术在大隐静脉曲张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接诊的4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和联合组2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保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大隐静脉传统剥脱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有效患者随访6个月后,其随访率均为100.00%.而联合组患者的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81%.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传统保守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隐静脉传统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

    作者:张丹丹;郑玲莉;李晓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肾络安汤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和血液及尿液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肾络安汤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对血液及尿液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DN患者,采取抽签法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肾络安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血液、尿液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6%,血液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液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含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络安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DN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血液及尿液相关指标,促进肾功能转归.

    作者:王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按照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Ganmma钉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InterTan髓内钉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8.5%,对照组优良率为76.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组间比较,P< 0.05;术后2、3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 0.05.结论 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及时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40例)和对照组(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4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2d的颅内压水平为(17.6±2.2)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术后2d的颅内压水平为(27.6±3.8)mmHg,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个月时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0.5±0.8)分和(22.9±1.5)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降低颅内压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作者:闫喜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24式太极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血脂水平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评估24式简化太极拳运动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E)的降压效果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对传统太极拳进行推广.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课题组纳入标准的82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太极拳组和对照组.太极拳组按要求每次练习1h,3次/周,隔天练习1次,共练习12周,总计36次.对照组按要求每次完成1h的常规步行,3次/周,隔天步行1次,共练习12周,总计36次.两组受试者均维持原有药物治疗不变,并在干预前后均进行血压、血脂的测量.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干预后,太极拳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较入组时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太极拳组患者的舒张压(DBP)较入组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收缩压(SBP)较入组时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的DBP较入组时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太极拳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较入组时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C、TG、LDL-C的值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太极拳组和对照组的HDL-C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极拳组TG值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改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太极拳运动可以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血脂情况;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SBP、DBP值,对SBP的降低更加明显.太极拳运动适合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联系,其对患者的总体益处大于常规步行.

    作者:冯丽娟;关历;章代亮;凌仲春;李梦晓;金荣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微营养评定法在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营养评定法(MNA)在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382例,均采用MNA进行营养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其分为营养良好组、营养不良风险组和营养不良组,比较三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水平,并对营养不良组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Hb、ALB、TP水平以及MNA评分.结果 382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良好组比例为26.96%,营养不良风险组比例为50.79%,营养不良组比例为22.25%.营养良好组Hb、ALB、TP水平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风险组和营养不良组干预前,营养不良风险组Hb、ALB、TP水平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干预后Hb、ALB、TP水平较干预前均明显上升(P<0.05);营养不良组干预后人体测量、整体情况、膳食问卷、主观评定和总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 MNA可有效评估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根据其评估结果对营养不良组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营养水平.

    作者:米明;崔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四位一体疗法在海勤人员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四位一体疗法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应用.方法 将在某康复中心康复的患有椎间盘源性腰痛海军特勤人员40例采用四位一体疗法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JOA评分表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40例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法各项数据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82.5%、95.0%.结论 四位一体疗法可有效缓解椎间盘源性腰痛者的腰痛症状、恢复脊柱活动度、增强腹背肌耐力,改善腰部功能,提高海军特勤人员的战斗力.

    作者:秦剑剑;刘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Ⅲ级或Ⅲ级以上肝损伤患者的综合手术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Ⅲ级或Ⅲ级以上肝损伤患者的综合手术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某院收治的68例Ⅲ级或Ⅲ级以上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分级量表分为:Ⅲ级32例,Ⅳ级25例,V级11例,68例患者根据肝损伤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单纯肝缝合术、大网膜填塞联合清创缝合术、清创式肝切除术、肝段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及肝周纱布填塞术.并对患者手术转归、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治愈60例,约占88.3%;转入上级医院2例,约占2.9%;死亡6例,死亡率为8.8%.手术方法:单纯肝缝合术6例,大网膜填塞联合清创缝合术30例,清创式肝切除术20例,肝段切除术3例,右半肝切除术3例,肝周纱布填塞术6例.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3例,胆漏7例,术后出血8例,肝脓肿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胸腔积液1例.死亡原因:5例因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发生失血性休克.结论 Ⅲ级或Ⅲ级以上肝损伤患者应根据术前超声、CT检查及术中探查情况采取积极合理的手术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临床救治率.

    作者:宋世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以无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特点分析(附病例报告)

    目的 探讨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Kikuchi-Fujimoto病,KD)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例以无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K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不明原因发热、头痛,发热后淋巴结肿大(颈部为著)合并血清抗核抗体阳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IgG、IgA均增高.淋巴结穿刺提示淋巴细胞增生,少量结构性坏死.结论 以无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的KD临床上并不多见,对于伴有淋巴结肿痛的脑膜炎患者应考虑到KD的可能性,尽早行淋巴结活检可及早明确诊断,避免过度治疗.

    作者:许莉;张晓毅;王安海;薛战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术后物理治疗的个案报告

    目的 通过一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术后物理治疗的个案报告,为临床术后疗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为该术后患者进行银质毫针松解术、超激光、磁热疗法、超短波等物理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该患者髋关节及双下肢疼痛明显改善,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银质毫针松解术、超激光、磁热疗法、超短波等物理治疗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术后恢复有效.

    作者:吕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致全血细胞减少一例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系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应用较广泛,一般耐受性良好,在我科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的中、重度感染,现将临床应用中出现的1例不良反应报告并进行相关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男性,67岁,退休工人,因“发热、胸闷、咳喘3d”于2016-12-23入院.于2d前无诱因出现发热、胸闷、咳嗽、咳少量黄痰,气喘,自测体温高38.5 ℃,发热前无寒颤,为进一步诊疗而入我院.

    作者:叶英姿;谢伟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干预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侧凸的常见的类型,严重威胁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虽然AIS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其治疗手段多种多样,本文从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方面对AIS的各种干预方式进行了综述.

    作者:缪荣明;范春江;李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医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进展探究

    查阅近几年有关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文献,发现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医治法种类繁多,包括口服中药或中成药内治法,穴位贴敷、推拿、足浴、拔罐、刮痧、经皮治疗等外治法.相对于单纯采用西医治法,将中医治法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能更有效地缩短病程,明显减轻患儿症状,效果理想,已获得广大患儿及家属的认同.本文将从内、外治法两方面,系统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医治疗.

    作者:胡秋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涉及患者人群广泛,并且增加冠心痛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已经逐步被人们认识和关注,也将成为未来冠心病治疗新的突破点.本文结合近年国内外研究相关文献,就冠脉微血管疾病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分型及治疗进展进行简要综述,目的在于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冠脉微循环及心肌缺血的联系,逐步探索CMVD防治经验,以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

    作者:曹博涵;吴光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自发性真菌性腹膜炎的研究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和自发性真菌性腹膜炎(SFP)可能是肝硬化(LC)合并腹水患者的一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细菌易位是形成SBP的可能机制之一.SBP由抗菌药物治疗,但由于肝硬化患者如果合并腹水多有耐药菌存在,经验治疗可能不成功,对于发生SBP高风险,消化道出血或先前SBP发作的高危患者,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近年来,对SBP的研究比较多,但对SFP的患者了解甚少,SFP死亡率高于SBP,部分原因是对腹膜炎的真菌分离较困难及对真菌并发腹膜炎的认识较少延误对真菌感染的治疗.本综述的目的是对肝硬化腹水合并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现状、治疗及风险的研究.

    作者:曹凯淇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