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新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2013-12—2014-12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伊伐布雷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伊伐布雷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有效减慢患者心率,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苑莉莉;王雪萍;张立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10—2014-06于宁夏人民医院眼科医院进行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3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3例。对照组给予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两组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前SAS、SDS数据分析分别为38.62±5.03、47.52±5.26,对照组患者干预前SAS、SDS数据分析分别为38.21±4.58、47.21±4.88,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30.68±5.36、41.47±5.72)均低于对照组(35.84±4.87、45.83±5.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显著影响视网膜脱离患者负性情绪,降低了不良情绪,有益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玲;孙亚丽;聂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血管紧张素Ⅱ、MAP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患者MAP、AⅡ术日值较术前值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AⅡ术日值较术前值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42.33±2.09)分,对照组为(51.16±4.82)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改善患者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魏亚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 )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10—2014-02收治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7例,均应用PFNA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手术时间25~73 min ,平均42.4 min。术中出血量40~150 mL ,平均70.2 mL。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且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疗效依照Harris标准评估,优29例,良15例,可3例,优良率93.6%。结论 PFNA具有髓内固定的生物学优势,且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甲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应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吉林省农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应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孙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比术中不同部位注射生物染料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SLN )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行亚甲蓝染色法注射检测SLN患者108例根据注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采取皮内皮下注射,对照组54例采取乳腺实质内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检测率98.1%,SLN检出率98.2%, SLN转移检出率32.4%;对照组成功检测率98.1%,SLN检出率96.5%,SLN转移检出率31.8%;两组对比,P>0.05。结论在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时通过皮内皮下注射或乳腺实质内注射亚甲蓝染色法,可准确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其诊断准确性相似,优势明显。
作者:李学伟;阴贵华;朱振庆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微创腹腔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天津市武清区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50例,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微创手术组采用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平均手术治疗时间(40.18±6.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1.7)d、平均出血量(28.00±2.2)mL、自主活动时间(11.7±2.8)h,均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微创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操作简单易行,是临床手术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张立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通过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保肢率为96.7%,其中1例术后死于心肌梗死。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出现1例再发肢体动脉栓塞者,再次给予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治愈后出院。结论早诊断、早干预是抢救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关键,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夏贵生;黄宝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疗养效果。方法选取1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根据疗养入院单双号将其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血糖值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日常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升(P<0.05),其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积极护理,两组患者血糖值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期间两组均有低血糖情况发生,经积极护理后均获好转,其中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血糖值,在预防低血糖发生中具有显著的作用。
作者:马丛丛;张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 NHLL )采用联合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11—2014-11收治的NHLL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仅给予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联合鞘内注入甲氨蝶呤、静脉输成分血、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加强支持治疗等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41.2%;观察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化疗对于NHLL的治疗效果有限,采取联合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王贵锋;白玉晓;娄东亮;刘会霞;王冰;崔亚君;刘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吉林省肿瘤医院54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行全肺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对比, 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与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P<0.05。结论治疗中央型肺癌患者采取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率。
作者:李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调查泰安地区军队三甲医院医务人员乙肝病毒( HBV )的感染情况。方法采取2014年医务人员健康体检数据乙肝五项结果进行调查分析,乙肝五项由检验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军队三甲医院616名医务人员中,HbsAg、抗-HBs阳性率男女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HBsAb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HbeAg、抗-Hbe、抗-HBc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军队三甲医院应重视医院感染,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增强无菌观念,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医务人员乙肝疫苗接种制度。
作者:孙颖慧;朱兆霞;刘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全身智能康复系统对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对56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重度抑郁患者行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全身智能康复系统训练,通过对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行HAMD-17评分和MBI评分,比较两组间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HAMD-17评分和M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智能康复系统治疗卒中后抑郁能更有效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高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联合方法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8例急性踝扭伤疗养员患者,采用正清风痛宁透药、超激光、温磁进行治疗。结果治愈51例,显效5例,有效2例。结论应用上述方法联合治疗急性踝扭伤,能有效缓解和改善急性踝扭伤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红肿,恢复踝关节功能,且无创伤、安全无副作用。
作者:毕建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总结经验。方法选取2013-07—2014-07内蒙古莫旗中蒙医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实验组给予普通针灸治疗。结果通过对两组的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采用温针灸效果更加明显,能够有效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并且使患者疾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亚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发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规步骤进行,通过直视下吸取分泌物和局部支气管灌洗减轻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同时根据病灶收集痰液的药敏检查结果调整抗生素的应用,达到佳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其他非肺性因素死亡16例,重症肺炎死亡10例,放弃治疗18例,其余均成功脱机出院。结论纤支镜由于体积小、移动方便,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短时间内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同时可控制肺部感染,并针对病灶局部直接应用痰稀释剂,促使肺复张,提高肺泡氧交换能力,缩短呼吸机上机时间。
作者:马亮;邵莹;朱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便携式纤支镜在慢阻肺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04—2014-04收治的74例慢阻肺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行喉镜直视下经口器官插管及负压吸痰后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器官插管,经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后作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插管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与呼衰纠正时间、PIC纠正时间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纤支镜对慢阻肺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治疗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提高治疗安全性,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立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状况对住院军人生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非精神科的172名住院军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筛选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对照组)和较差者(研究组),常规检测心率、血压、睡眠时间等生理指标,实验室检测空腹血糖( GLU )、皮质醇( COR )、丙二醛( 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等生化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生理生化指标差异。结果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住院军人与良好者在心率、血压及睡眠时间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研究组GLU、COR和MDA血清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O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住院军人生理和生化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或0.01)。结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住院军人存在多项生理和生化指标异常,各指标可以作为判断住院军人目前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作者:梁学军;甘景梨;程正祥;段惠峰;张夏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涉核官兵及家属对辐射防护的认知情况,为增强官兵防护意识、指导医务人员健康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来院疗养的涉核官兵及家属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基本常识、日常防护、专业防护等方面,了解官兵及家属辐射防护认知情况;对其实施健康宣教后,比较前后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涉核官兵与家属相比较,基线水平高;宣教后,官兵及家属均有提高,家属更为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涉核官兵对辐射防护知识掌握程度较高,官兵家属基线较低,但对疗养期间的健康宣教均持欢迎态度,并收到较好的效果。疗养院医务人员应加强宣教力度,提高官兵防护意识,提高官兵健康水平。
作者:曲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旨在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06—2012-06期间,于安阳市龙安区东风乡卫生院治疗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西药治疗。待治疗1个月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两年,观察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艳彬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