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粘合剂联合硬化剂治疗瘤状孤立性1型胃静脉曲张

史绯;吴云林;吕婵;朱晖

关键词:胃静脉曲张, 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 乙氧硬化醇, 内镜治疗
摘要:目的 评价粘合剂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联合硬化剂乙氧硬化醇治疗瘤状孤立性1型胃静脉曲张(IGV1)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瘤状IGV1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联用乙氧硬化醇注射治疗,观察临床止血疗效、胃静脉曲张消除情况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16例患者粘合剂和硬化剂平均注射次数为(1.56±0.51)次,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每例平均注射(1.36±0.20)ml,乙氧硬化醇每例平均注射(7.13±2.96)ml,即时止血率100%.术后平均随访(244.44±90.51)d内,再出血率18.75%,无死亡病例.内镜随访胃静脉曲张消退显著有效6例(42.86%),有效6例(42.86%),无效2例(14.28%),总有效率为85.72%.结论 内镜下粘合剂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联合乙氧硬化醇治疗控制瘤状lGV1出血迅速有效,并有望消除胃静脉曲张.
肝脏杂志相关文献
  • 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肝功能相关性分析

    既往资料显示,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肝功能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1].但对HBeAg阴性患者,尤其是同时抗-HBe阳性患者的血清HBV DNA含量与肝功能变化的相关性鲜见报道.

    作者:王少扬;马卫闽;李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近年我们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交替、联合血浆灌流(PA)治疗重型肝炎,取得满意疗效,明显降低了病死率.

    作者:王堂明;李玉龙;邱波;李树民;张建明;谢智安;张雪梅;王云;段炬萍;刘艺;刘红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肥胖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

    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症、嗜肝病毒感染和酒精滥用共同成为当代肝病的三大病因,肥胖症及其伴随的胰岛素抵抗直接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重要类型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

    作者:钟妍;朱永湘;范建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自2006年7月以来,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鲁文;严少南;向龙奎;龚作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拉米夫定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8例

    拉米夫定作为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在中国上市已8年多,我们在临床上诊治拉米夫定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广利;侯敏;吴立强;马锋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正常成人肝脏大小的CT测量

    目的 探讨CT测量正常人肝脏体积及相关评估肝脏大小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无肝脏疾病和引起肝脏增大因素的CT检查者241例,测量计算正常成人肝脏的体积、大平面面积和肝门平面面积.对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2例男性和119例女性的肝脏体积分别为(1074.89±234.98)cm3和(954.53±195.22)cm3(P<0.001);大平面面积分别为(153.25±24.97)cm2和(136.28±18.39)cm2(P<0.001);肝门平面面积分别为(142.96±25.28)cm2和(128.63±16.83)cm2(P

    作者:张闽光;黄学菁;邢东炜;张安君;耿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内皮祖细胞与肝癌靶向治疗的研究

    目前用肿瘤相关抗原CEA、AFP等特异性抗体作为肝靶向性药物的抗体载体,使化疗药物或同位素准确运送到肿瘤组织[1-2],显著提高了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但抗体联合化疗的前提要制备大剂量、高纯度的单抗,而目前的生物工程技术水平尚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且工艺复杂,成本高,抗体针对肿瘤细胞的某个特异性受体,难以穿透肿瘤细胞,因此治疗大体积实体肿瘤的疗效并不理想.

    作者:郭宁刚;谢朝良;邵泽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一、肝纤维化自然史目前对肝纤维化自然史了解多的是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其次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1].HCV感染者从病毒血症到肝纤维化后发展到肝硬化约需30年,但个体差异性大.

    作者:陈潇潇;陆伦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后病毒载量与肝脏生化改变的关系

    为研究病毒载量和免疫清除期肝脏生化应答的关系提供研究工具,本研究观察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代谢动力学和生化学改变.

    作者:何小敏;何小峰;辛建兰;王继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性肝病的生命质量量表评价

    生命质量研究是随着人群健康改善情况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健康测量技术,作为患者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适应和环境因素指标的一种反映,能全面体现患者健康水平.生命质量正是在这种客观健康水平提高和主观健康观念更新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套评价健康水平的指标体系.

    作者:保志军;邱德凯;马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胆汁酸对线粒体的毒性作用

    一、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胆汁酸胆汁酸是胆汁中主要的有机溶质,在正常牛理状况下,主要局限于肠肝循环中.然而,胆汁淤积时,肠肝循环受到干扰,胆汁酸在肝脏中淤积.

    作者:陆伦根;曾民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酮色林对HepG2细胞Sp1表达的影响

    Sp1是Sp蛋白家族中的一员,是序列特异性的DNA结合蛋白,可与启动子中富含GC序列结合以调控细胞和病毒基因的转录过程,Sp1在肿瘤中表达明显增高.有报道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存在于肝细胞癌(HCC)上,提示HCC可能存在自分泌5-HT的机制[1].

    作者:冯洁;汤正好;张荣贵;臧国庆;余永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核磁共振诊断巨大多囊肝合并多囊肾一例

    患者女性,32岁.3年前因体检B超发现多囊肾合并多囊肝,当时因体积小、无任何不适症状,且不影响运动而未做任何治疗.近1年来自觉腹部增大明显.此次因剧烈运动时出现腹痛于2007年12月5日就诊.未诉发热、头晕、水肿,否认肾炎、肝炎及心脏病史.

    作者:汪茂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一例

    患者女性,57岁.因反复巩膜黄染、尿黄2年余入院.患者2005年6月劳累后出现巩膜黄染、尿黄,伴轻度皮肤瘙痒,无明显乏力及肝区不适,无发热,无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多次于当地医院治疗,期间查肝炎病毒学指标均阴性,CT示:脂肪肝、脾肿大.

    作者:王婕;张仁芳;冯艳玲;卢洪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左侧门脉高压症误诊为肝炎肝硬化一例

    患者男性,25岁,因乏力、纳差、尿色加深10d人院.近2年曾2次出现呕血、便血,经内科止血保守治疗,病情恢复顺利.无外伤、手术及输血史,未注射过乙型肝炎疫苗,无肝病家族史,结婚2月余.

    作者:秦来英;王灿;杜文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PD-1表达对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急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患者体内病毒特异性CD8+细胞(CTL)上免疫抑制性分子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I)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合成4种识别HBV不同抗原表位的五聚体,同时采集16例HLA-A2阳性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用五聚体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病毒特异性CTL细胞的频率及其表面PD-1分子的表达特点.同时进行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和血清HBV DNA检测.结果 所有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早期均表现出多特异性的CTL反应,且PD-I在这些细胞上表达明显上调,显著高于来自同一患者的巨细胞病毒(CMV)和Flu特异性CTL上PD-1分子的表达水平.体外阻断PD-1/PD-L1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恢复HBV特异性CTL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相关性分析显示PD-1分子的上调表达与转氨酶水平正相关.结论 在HBV急性感染过程中,尤其是在HBV基本被清除后,HBV特异性CTL细胞PD-1分子表达明显升高,有效抑制病毒特异性CTL分泌IFN-γ的能力,后者可能有利于避免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遭受更为严重的免疫损伤.

    作者:金波;张纪元;张政;王慧芬;王福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Dubin-Johnson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性,49岁,已婚,农民.因巩膜黄染、尿黄伴皮肤黄染近40年加重半年入院.患者自幼皮肤黄染,一直未在意.半年前因劳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加重伴尿黄,曾在多家医院检查肝功能示胆红素升高,一直按慢性肝炎予护肝治疗无好转.平素体健,可从事正常体力劳动.

    作者:贾克东;刘东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DNA在肝组织内的甲基化

    在人类组织中,基因启动子的过度甲基化可导致基因表达沉默.许多启动子含有丰富的CpG二核苷酸,其胞嘧啶的甲基化可造成基因失活.甲基化发生在胞嘧啶碱基的5'位置上,生成5-甲基胞嘧啶.

    作者:邓俊;张欣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XAF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蛋白(XIAP)相关因子1(XAFl)可与XIAP直接结合并拮抗其抗凋亡作用.本研究探讨XAF1基因在裸鼠体内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TUNEL方法检测稳定高表达质粒DNA的肝癌细胞克隆Bel7404/XAF1、Bel7404/XAF1-AS和Bel7404/vector在体内的增殖和凋亡.结果 Bel7404/XAF1组裸鼠肿瘤组织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其余两组的瘤组织(P<0.05),组成性高表达XAF1可以抑制裸鼠移植瘤的形成;TUNEL法检测Bel7404/vector的凋亡率为2.18%,Bel7404/XAF1凋亡率为7.09%,Bel7404/XAF1-AS凋亡率为2.91%(P

    作者:涂水平;史冬梅;马天乐;谭继宏;乔敏敏;章永平;江石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差异

    目的 分析不同方法及试剂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差异.方法 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48例.经雅培12000配套试剂检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测定值COI<50.依据HBsAg定量,将患者分为:A组,HBsAg≥250 IU/L,共26例;B组,HBsAg介于20~250 IU/L,共10例;C组,HBsAg≤20 IU/L,共12例.HBV-M检测采用3种方法:(1)ARCHITECT I2000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2)ROCHE E170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3)酶联免疫分析(ELlSA)试剂.结果 两种进口发光方法检测HBsAg全部吻合,但ELISA检测C组有4份为阴性.三种方法检测HBeAg与抗-HBe差异明显,国产ELISA试剂对HBeAg与抗-HBe检出率远远为低于发光法,对A组26份标本HBeAg全部漏检.三种方法检测48份血样抗-HBc的符合率为100%.结论 在HBV-M的5项指标中如有低值,使用不同试剂检测出现不同模式的机会升高.建议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尽量选择在同一家医院并使用同一种试剂作长期观察.

    作者:赵秀英;陈俊梅;辛永梅;孙桂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肝脏杂志

肝脏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