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刘平;谭英姿;童普德;蒋文娟
HBV感染后病毒清除和肝细胞免疫性损伤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过程.但近年发现机体可在不损伤靶肝细胞的情况下清除其内的HBV,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于乐成;顾长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新一代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是一种很强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抗病毒药物.1999年9月~2000年9月,我们用拉米夫定治疗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岳进;王开签;郑金莉;孙晓彩;许雪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一直是肝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多种药物如干扰素、拉米夫定和胸腺肽等已被公认为临床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有效药物.近年来体外研究表明,非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膦甲酸钠对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具有抑制作用,并有报道其对急性暴发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1].我科于1999年6~11月以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12例,旨在探讨其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成忠;万谟彬;张斌;刘建涌;陈志辉;薛建亚;韩絮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好的治疗方法,在各种移植脏器的研究中,肝移植物较其他组织的排斥要少些.尽管如此,人类异体肝移植会发生侵略性排斥反应,除非给予免疫抑制剂.事实上,肝移植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理应用免疫抑制药物控制同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作者:范建高;田丽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前,不少学者认为一氧化氮(NO)在肝脏疾病中起重要作用,NO水平与各种肝脏疾病程度有关.近年来许多研究还表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亦与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关,抗细胞粘附治疗正发展成为治疗肝细胞坏死的新战略.我们测定了慢性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血浆NO-2/NO-3和可溶性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侯敢;刘华瑞;黄迪南;祝其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同病理特征,系肝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异常沉积所致.现就鳖甲煎丸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作用报告于下.
作者:赵治友;钟庆平;朱飞燕;吴彩珍;姚真敏;吕圭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形成的影响.方法29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予高脂饮食饲养;治疗组在高脂饮食饲养2周后同时加用熊去氧胆酸;正常组予标准饮食饲养,12 周处死.结果所有造模大鼠均出现肥胖、高脂血症和血清转氨酶升高,伴典型的脂肪性肝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仅血清转氨酶、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坏死等指标有改善趋势,但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熊去氧胆酸对高脂饮食诱发的肥胖、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可能并无防治作用.
作者:范建高;钟岚;王国良;李明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在过去的几年,肝移植手术的预后得到很大改观.据报道,经筛选过的病例,接受肝移植手术后的1年生存率达到90%左右.这主要得益于病例的筛选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外科术式的不断改进,术中和术后监护措施的改善,减少无功能供肝和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选择个体化的和优化组合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以及对肝脏诱导免疫耐受性的认识等.
作者:缪晓辉;向晓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大剂量干扰素能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者可获50%左右完全应答,但抗-HBe、HBV DNA阳性者对干扰素治疗的疗效,文献报道不一.我们对HBeAg、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67例和抗-HBe、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9例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进行了观察对比,并追踪随访1~6年,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耀才;陈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实验观察苦参碱对小鼠肝癌H-22细胞株皮下移植模型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对肿瘤细胞PCNA,Bcl-2,VEGF表达的影响,通过对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检测,探讨其是否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作者:林万隆;孙培龙;汪永录;郭伟剑;陈强;李定国;郑磊贞;蔡嵘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肝移植治疗肝癌已开始注意选择具有很高治愈可能的早期肿瘤患者作为移植对象.据William报道,严格选择合并肝硬化的早期肝细胞癌的病人,(主要指单发病灶直径≤5cm;多发和3个或几个病灶直径≤3cm;无血管受侵犯者),肝移植后5年精确生存率大致可达75%.
作者:杨甲梅;王晓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转化(transformation)和转染(transfection)是当今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两种技术.这两种技术有共同的理论基础,但又有不同的具体应用.近年来,在临床及实验室研究中较常应用这两种技术,现将其基本原理及应用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何丽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毒学标志,诊断并不困难.但有相当数量的慢性肝病,由于缺乏可靠的诊断标志,以及临床医生专业局限而常被误诊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在传染病科就诊者不乏其数,Wilson病就是其中之一.据调查,35岁以下不明原因的慢性肝炎中,以慢性肝炎为主要表现的Wilson病占5%.因此,了解并掌握Wilson病的一些基础和临床知识对于拓宽视野、提高鉴别能力和制定正确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作者:万谟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包括α和β两种单体,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TNFα参与了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是介导肝细胞损害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在重型肝炎中可见其明显升高.一些学者也发现,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重型病毒性肝炎有关.鉴于以上两者在重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我们就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HBV前C区变异之间是否有某种联系进行了探讨.
作者:朱传武;罗端德;曾令兰;李淑莉;郭劲松;李伟;高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重型肝炎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为探讨血浆置换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提高成活率,我们对16例重型肝炎病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蔚蔚;施斌斌;常洁;潘雪飞;孙玮;张长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肝功能测定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由于其采血方式多年来一直囿于清晨空腹的限定,对疾病诊治的时效性带来诸多弊端.淀粉类碳水化合物饮食对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已有报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早餐的膳食已由碳水化合物为主过渡到蛋白、脂肪合理搭配的多能型.
作者:程书权;张继芳;尚文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根据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时多普勒二维超声图像的各种特异性改变,与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肢原(ColⅣ)及层粘蛋白(LN)的变化,综合评价两者对纤维化或肝硬化时,特别是早期肝硬化的诊断能力,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客观的指标.
作者:朱银芳;刘海肃;顾锡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自然环境,卫生条件及生活习惯的差异,各地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亦有差异.为了明确本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特征,我们对近年收治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分析.
作者:娄国强;王先开;郑祖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思美泰(ademetionine)是近年来治疗急、慢性肝病,尤其是伴有黄疸的常用药.我们在临床使用中,发生严重过敏反应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饶凤秀;龚芬;樊海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前临床治疗酒精性肝病(ALD)除戒酒、对症治疗外,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我们应用清开灵加黄芪注射液治疗ALD患者3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永峰;李凤皖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