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国强;王先开;郑祖厚
目前临床治疗酒精性肝病(ALD)除戒酒、对症治疗外,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我们应用清开灵加黄芪注射液治疗ALD患者3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永峰;李凤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毒学标志,诊断并不困难.但有相当数量的慢性肝病,由于缺乏可靠的诊断标志,以及临床医生专业局限而常被误诊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在传染病科就诊者不乏其数,Wilson病就是其中之一.据调查,35岁以下不明原因的慢性肝炎中,以慢性肝炎为主要表现的Wilson病占5%.因此,了解并掌握Wilson病的一些基础和临床知识对于拓宽视野、提高鉴别能力和制定正确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作者:万谟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83年以来肝移植已成为治疗不可逆转肝病患者的一种常规方法.现在证明肝移植不仅可以使患者长期存活,而且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对慢性肝病患者来说,确定肝移植的佳时机是一个主要目标.然而,要决定肝移植的佳时机很困难,下列几个因素需要考虑.
作者:安宝燕;周霞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肝移植已成为不可逆肝病尤其是肝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供体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仅以美国为例,1997年即有近1000名患者在等待供体中死亡.为此,不少学者致力于异种肝移植的研究,以期作为供体不足的补充.异种肝移植还具有两大优点:一是可避免同种肝移植常见的肝炎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再感染;二是异种肝较易进行基因转移等操作,从而可望成为肝靶向基因治疗的工具.然而,异种肝移植也存在如下限制:首先,作为异种肝,易引起免疫反应,导致异种肝组织/细胞的破坏;其次,异种肝在恢复/重建生理功能方面尚存在遣传学限制;后,存在传播动物病原的潜在危险.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宇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测量并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QOL).方法采用SF-36量表,对2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60例正常对照进行QOL测量与评价,并对QOL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平均SF-36总评分及生理机能、角色生理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角色心理状况、社会机能、活力、躯体疼痛和主观健康状况的平均评分分别为56±17、65±24、21±30、62±18、28±34、55±28、57±2、68±25和52±1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平均生存质量指数评分(7.2±2.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F-36总评分及其8个分项目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SF-36总评分与生存质量指数评分呈极显著性正相关(r=0.7841,P<0.001);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OL的主要因素是临床分型、乏力、腹水、黄疸、脾肿大、血清ALT与总胆红素(TBil)升高、血浆白蛋白或(A/G)降低以及HBeAg、HBV-DNA持续阳性等.结论SF-36适用于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OL的测量.
作者:潘化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治疗选择.病毒性肝炎和恶性肿瘤可以在移植后复发,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移植后的复发问题尚存在争议.随着手术技巧和内科治疗手段的提高,以及免疫抑制剂的改进,人们期待肝移植后的长期存活,因此,内科医师应该对移植后复发的可能性有所认识并注意预防及采取治疗手段,以改进预后.
作者:王吉耀;许丽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戊型肝炎是一种经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病毒成球形,直径27~34nm,基因组是单股正链RNA,长约7.5kb,由5'非编码区、编码区和3'非编码区组成,编码区包括3个开放读码框架(ORF).ORF1位于基因组的5'端,长 5 079bp,为非结构区基因,编码病毒复制所需要的RNA聚合酶、蛋白酶和解旋酶等;ORF2及ORF3位于基因组的3'端,ORF2长1 980bp,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ORF3长369bp,含有可被中和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表位[1].随着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子克隆技术的成功建立,以重组蛋白作为抗原来检测HEV抗体的技术正在逐步完善,同时HEV的生物学性状也在进一步了解中.本文就原核细胞、昆虫杆状病毒和哺乳动物等表达系统应用于HEV结构蛋白表达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王淑颖;阮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HBV变异在HBV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阐明.HBV感染有各种不同的临床类型,国内外不少研究报道认为可能与HBV变异感染有关.但亦有人认为关系不大,如前C区nt1896变异株感染既可以发生在慢性HBV携带者,亦可发生在重型肝炎.为了进一步了解nt1896变异株感染(简称变异株)与临床关系,我们对112例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在检测血清nt1896变异株的同时,检测单核细胞nt1896变异株与肝功能,探讨变异株在血清与单核细胞内的分布模式与临床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宋继玲;方丽华;程慧妤;夏俊;袁爱芳;叶军;段喜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TGFβ1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将83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肝活检组织分别按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并计分,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GFβ1水平.结果血清TGFβ1水平在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G3及G4级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在G2、G3及G4级之间,血清TGFβ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计分无相关性(P>0.05).血清TGFβ1水平在肝纤维化S2、S3及S4期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且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升高.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计分呈高度的正相关性(P<0.001).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TGFβ1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陈晓红;周元平;崇雨田;何有成;姚集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血清甲状腺素异常,具体表现为T3、T4低下.这类患者是否需要补充甲状腺素制剂,目前尚有不同意见.我们于1998年12月~2000年12月对32例促甲状腺激素(TSH)正常,T3、T4低下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试行补充甲状腺素,并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建萍;沈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选择保肝退黄治疗无效的肝炎后残存黄疸62例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2例,慢性肝炎中度8例,肝炎后肝硬化6例,亚重肝6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大63岁,小18岁,平均31岁,血清总胆红素(TBiL)高65.6μmol/L,低30.4μmol/L,平均42.5μmol/L.对照组30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0例,慢性肝炎中度7例,肝炎后肝硬化6例,亚重肝5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大60岁,小17岁,平均32岁,TBiL高68.5μmol/L,低32.3μ.mol/L,平均43.4μmol/L.患者ALT均低于60IU/L,诊断符合1995年第5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作者:黄文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思美泰(ademetionine)是近年来治疗急、慢性肝病,尤其是伴有黄疸的常用药.我们在临床使用中,发生严重过敏反应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饶凤秀;龚芬;樊海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新一代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是一种很强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抗病毒药物.1999年9月~2000年9月,我们用拉米夫定治疗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岳进;王开签;郑金莉;孙晓彩;许雪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肝细胞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先于细胞坏死,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诱发肝细胞凋亡并参与肝脏疾病的发病过程.据报道,体外单独使用TNFα并不能引起细胞凋亡,须与氨基半乳糖(GaIN)或放线菌素D(ActD)合用才可显示出明显的毒性作用.本研究即是以透射电镜观察TNFα诱导ActD致敏的大鼠肝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改变.
作者:胡聪;韩聚强;孙辉臣;郝晓东;李彬;丁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自然环境,卫生条件及生活习惯的差异,各地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亦有差异.为了明确本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特征,我们对近年收治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分析.
作者:娄国强;王先开;郑祖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decorin对肝星状细胞(HSC-T6)和肝细胞(L-02)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细胞培养,经dccorin处理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Decorin使细胞周期发生明显改变.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S期细胞百分率降低G2期细胞百分率减少甚至缺失(P<0.05,P<0.01).结论Decorin对肝星状细胞(HSC-T6)和肝细胞(L-02)有细胞周期阻滞作用,通过细胞周期阻抑可以抑制细胞生长.
作者:王桂琴;张玲珍;李莉;孔宪涛;王红蓓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肝功能测定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由于其采血方式多年来一直囿于清晨空腹的限定,对疾病诊治的时效性带来诸多弊端.淀粉类碳水化合物饮食对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已有报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早餐的膳食已由碳水化合物为主过渡到蛋白、脂肪合理搭配的多能型.
作者:程书权;张继芳;尚文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好的治疗方法,在各种移植脏器的研究中,肝移植物较其他组织的排斥要少些.尽管如此,人类异体肝移植会发生侵略性排斥反应,除非给予免疫抑制剂.事实上,肝移植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理应用免疫抑制药物控制同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作者:范建高;田丽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同病理特征,系肝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异常沉积所致.现就鳖甲煎丸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作用报告于下.
作者:赵治友;钟庆平;朱飞燕;吴彩珍;姚真敏;吕圭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转化(transformation)和转染(transfection)是当今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两种技术.这两种技术有共同的理论基础,但又有不同的具体应用.近年来,在临床及实验室研究中较常应用这两种技术,现将其基本原理及应用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何丽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