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坤;邵珠芹;陈德彩;杨永信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大脑前动脉的供血量.方法由熟练的技师,用经颅多普勒诊断仪,经颞中窗对本院36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大脑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进行测定,然后与本院43名健康成人大脑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对照分析.结果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大脑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低于健康成人,差别具有显著性.结论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大脑额叶供血量相对不足.
作者:胡夫东;贺淑玲;牟宗平;李业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服用氯氮平与糖耐量异常(IG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病人294例,按所服用药物分为氯氮平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糖耐量异常发生率差异及氯氮平组中糖耐量异常患者与服药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氯氮平组中糖耐量异常发生率19.1%,对照组糖耐量异常发生率7.2%,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氯氮平组中的糖耐量异常患者,其服药时间明显长于非糖耐量异常患者,两者经t检验比较,t=3.14(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氯氮平与糖耐量异常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服用氯氮平时间越长,糖耐量异常(IGT)发生的可能性增高,终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奚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DS、SAS量表及自编一般项目调查表对7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进行测评.结果71例亲属SDS、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无职业者焦虑评分显著高于有职业者(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焦虑、抑郁症状突出,应对其进行心理卫生干预.
作者:王刚平;颉瑞;王华永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奎的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患者按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两组,分别用奎的平或氯丙嗪治疗8周,用PANSS量表减分率评定疗效,用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奎的平组有效率90%,奎的平组PANSS中的P分减分值大于氯丙嗪组.氯丙嗪组有效率为85.7%,二组无明显差异.奎的平组副反应少.结论奎的平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对阳性症状的改善优于氯丙嗪,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振亮;田伟;安申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1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定,同全国常模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调查组的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以SCLI-90总分160分为界将调查组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其中在EPQ的P分、N分及应付方式的退避分上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且与患者的个性特征、应付方式有关.
作者:贺朝晖;沙东想;钟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的述情障碍及严重程度.方法对82例确诊的脑血管病患者运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进行测试,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血管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TAS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女性高于男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与述情障碍无关.结论脑血管病患者存在较多的述情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而且可导致医源性疾病或延长住院时间,临床医师若能及时确切地了解患者有无述情障碍,可帮助选择心理治疗的种类指导康复期治疗.
作者:李作佳;周秋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文总结了精神科门诊分诊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强调加强岗位责任意识;仪表端庄,态度温和,主动热情服务;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要重视语言艺术及体态语言技巧;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要合理安排病人就诊;加强精神病人的病历管理;及时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
作者:冯启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智商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研究组)及正常居民子女(对照组)进行测验,两组各为108人,对其智力及相关因素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研究组智商中相似性(S)平均得分(8.72±3.31)、背数(D)平均得分(8.26±2.58)、积木图(BD)平均得分(9.05±2.17)低于对照组(9.56±2.57,t=2.85,P<0.05;9.85±2.59,t=2.20,P<0.05;9.87±3.00,t=2.06,P<0.05).研究组亲子关系、学校表现和学习成绩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智商与正常人子女之间存有部分差异,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孔令生;李静;张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初中生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自拟儿童情况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本市随机抽取两所普通中学1585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对其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初中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9%.男孩的行为问题主要为不成熟、多动、攻击性、敌意等.女孩的行为问题主要为体诉多、焦虑强迫、抑郁退缩等.与初中生行为问题相关的因素有:父母对儿童管教态度是否一致、家居住地附近风气、与其他儿童关系、母孕期情绪及营养等.结论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李国红;翟静;刘金同;郭传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男,48岁,既往体健.因精神失常二十余年,又兴奋话多、言语零乱二个月第二次入本院治疗,诊断躁狂症.
作者:郭季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女,38岁,工人,已婚.因少语、乏力、犯愁6个月,门诊诊断为抑郁症,给万拉法新治疗,首日75 mg,分三次服用.服药当日即出现烦渴、多饮、多尿及尿频,日饮水量达6000~8000 ml,尿量达5000~7000ml.
作者:孟宪明;王相立;麻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佳剂量.方法对符合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标准的40例病人换用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PANSS量表和TESS量表观察疗效和副反应.结果PANS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总有效率为62.5%,起效时间较晚,第8周才见明显疗效;剂量越大,出现副反应越多.结论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但剂量不必太大.
作者:伍毅;陈一郡;孙明;袁新芬;肖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回顾分析住院精神病人夜间猝倒的原因,并对其预防和处理进行简单的讨论.
作者:姚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舒必利治疗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应与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必利血浓度;用BPRS、SANS总分与血浓度作指数和对数曲线拟合分析临床疗效的关系;将TESS总分与血药浓度作直线相关分析判断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结果未发现BPRS减分与血浓度相关(P>0.05);TESS加分值与血浓度直线相关(r=0.347,P<0.05).结论血药浓度高于或在6 mg/L时不良反应增加.
作者:柳福真;胡志芳;王继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及难治性标准,分别单用氯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超过6个月而无效的32例病人,给予两药合并治疗,在治疗后第4、8、12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用t检验分析联合用药前及用药后第4、8、12周BPRS减分率.结果合并治疗12周后有效率75%,治疗中无因明显副作用而中止治疗者.结论两药合并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凤桥;孝金萍;高慧智;王泉英;房崇村;封晓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家庭病床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有其特殊性,本文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家庭病床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家庭病床的护理应达到以下护理目标:保证患者的服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预防疾病的复发;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防止意外的发生.为此,必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开展行之有效的家庭干预,充分发挥患者家属的作用,针对患者的家庭背景和病情情况,制定合理的社会功能训练计划,以促进其社会功能的康复.家庭病床精神科护理这一护理模式符合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的发展方向,是精神疾病社区护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主要模式.
作者:许有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自杀的原因,找出规律,制定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例自杀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年龄以20~、30~年龄组多;自缢是自杀的常见方式.结论及早对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可将病人自杀率减少到低限度.
作者:李国红;邱焕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掌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国人体重标准衡量,对随机抽取的省、市、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体重超重者占48.37%,其中肥胖前期占32.61%,肥胖占15.76%,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超重的发生与X3(年龄)、X11(既往治疗)、X16(氯氮平合并维思通)因子呈正相关,与X1(级别)、X2(性别)、X6(病程)呈负相关.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明显,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关注患者体重增加,采取综合措施干预,有利于病人身心健康及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赵贵芳;陈旭;管国涛;缪兴芳;张敦平;杨丽萍;刁俊荣;周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在对具有自杀观念与行为的180例精神病人的护理实践中,除严格遵循防自杀护理常规外,还着意对病人的T、P、Bp进行了动态观察与分析,发现实施自杀行为的病人在自杀实施前48小时T、P、Bp的超常变化率明显高于未实施自杀行为者,给医护人员防范此类病人实施自杀提供了客观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爱华;曹庆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维思通与氯氮平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60例躁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使用碳酸锂的基础上分别合并维思通或氯氮平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使用躁狂量表(BRMS)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定疗效,使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维思通组与氯氮平组疗效相当,总有效率分别为90%,93.3%,维思通组起效时间迟于氯氮平组,但副反应较轻,依从性好.结论维思通合并碳酸锂与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症总体疗效相当,虽起效稍迟,但安全性高,患者易接受.
作者:王元秀;任泽华;宋磊;陈红生;伊茂森 刊期: 2003年第01期